進士調研開展後,范仲淹沒有加入,他見過工坊和農場,此次他想獨自深入淡水去調查一番民族共融的情況,吳夢自然是大力支持。

范仲淹脫下官袍,穿上一身臺灣百姓常穿的棉布衣裳,坐著小火車來到獅球嶺山腳下,徒步翻越山脊後進入基隆河碼頭。

李五此時還在這一片施工,還有兩處河道未拉直,船閘去歲修築完工後,基隆河的航運已經常態化。往返淡水和基隆的貨物先用騾馬大車翻越獅嶺,然後裝船順流而下到達淡水碼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碼頭上端的是熱鬧非凡,裝卸貨物的大車來來往往,臺灣勞動力還是缺乏,廂軍們時不時還得來支援。

范仲淹買了船票,坐上去淡水的客船,客船是普通的沙船,大約可坐三四十人,范仲淹上船不久,人數就齊了,岸上的廂軍解開了纜繩,艄公撐著竹篙將船推離河岸,順水往淡水方向飄去。

基隆河兩岸沒有工廠,四周綠樹成蔭,景色如畫,范仲淹坐在船上頓時心曠神怡。他觀賞一會兩岸的景色,便開始留意起船上的百姓來。

船上三四十號人有少部分是些小商販,在淡水的市場或是村裡開了小商鋪,自己挑著擔子來基隆採購些日用雜貨回去發賣,范仲淹身旁就坐著一個中年漢子,身邊放放著兩個籮筐,裡面是些什麼小鏡子、菜刀、雪鹽、醬料之類。

范仲淹抱拳問道:“這位兄臺請了,看兄臺這幅模樣,想必是個商鋪的掌櫃。”

中年漢子臉色赫然,抱拳回禮道:“不敢當,不敢當,某就是在村中開了個雜貨鋪子,賣些日雜用品,混碗飯吃而已。”

范仲淹恭維道:“原來兄臺自己就是東家,自己做東家好啊,能賺大錢。”

中年漢子呵呵笑道:“哪裡能賺什麼大錢,無非比種地好些而已,不過臺灣府還是比泰州好,沒有亂七八糟的稅務,我等第一年開商鋪不收稅,第二年收一十之一的住稅,沒有什麼徭役差役之類。”

范仲淹“哦”了一聲繼續問道:“兄臺莫非也是泰州過來的灶戶不成。”

中年漢子嘆了口氣道:“是啊,當初海潮沖毀了鹽場,某家中顆粒無收,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後來挑擔走街串巷賣些雜貨,可那些稅務太多,某也不敢去遠了,勉強賺些銀錢養家餬口。”

范仲淹掏出兩顆糖果,遞了一個給中年漢子,邊吃邊道:“那兄臺來了臺灣府,這日子應該是好過多了,瞧著兄臺臉色紅暈,氣色不錯。”

中年漢子接過糖果,道了聲謝,放進口裡,答道:“今歲的日子好過許多,水利也修的差不多了。某也是今歲才開始做這小生意的,前歲、去歲可真是苦啊,雖然能吃飽飯,可每日裡的活計能把人累死。”

前面一個青年漢子轉頭說道:“兄臺說的還真是,現下想想前歲初來臺灣島之時,當真不是人過的日子,除了有口飽飯,和在泰州當灶戶無甚區別。去歲還好些,有了工錢還有飽飯,今歲就更好過了,淡水河上架起了不少水輪機,招募不少織娘,某的渾家也進去做工,眼瞅著日子越過越舒心。”

中年漢子笑道:“小哥兩口子賺錢,自然好過許多,某可是一人賺錢,老妻只能種種地,老眼昏花幹不了那紡織的活路。”

青年漢子笑道:“某不過也是在工程隊幹幹活,哪裡比得上兄臺開鋪子做生意,今歲只想多賺些錢,日子過得好些,年底再給娃兒買個玩偶就心滿意足了。今歲元日裡娃子看到鋪子裡大大的玩偶眼饞的緊,渾家摸摸包袱裡只有區區幾百文,哪捨得買。”

青年漢子說到玩偶把旁邊百姓們的話題都帶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都在計劃今歲年底要買些什麼東西來過個好年,祭灶節的豬頭是不能少的,元日裡的蜜餞一定要買上許多,讓娃子們吃個夠,補上這兩年的嘴饞,火鍋也是要買的,冬日裡吃上幾塊滾燙的肉片,再來幾口臺灣的高粱酒,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范仲淹微笑的聽著眾人的交談,感嘆自己還是做了個好事,把他們遷來了臺灣府,如果還呆在泰州,雖然朝廷的賑濟讓百姓們吃上了白米飯,可想過上這般日子怕是萬萬做不到的。

臺灣府究竟是用什麼法子能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日子裡讓百姓們逐步過上好生活的,范仲淹的腦海裡浮現出大大的問號。

兩三個時辰後河船靠岸停船,范仲淹拱手道別中年漢子,緊了緊背上的包袱走進淡水縣城。

眼下的淡水縣城內一片狼藉,和基隆縣那是無法相比,只有縣城中心的大市場還像模像樣,其他的臨街建築皆為低矮的木製板房,四周的村落倒是在大興土木修築民房,而縣城的修築還未開始。

四處行走的百姓們卻沒有大宋窮苦州縣百姓們那般麻木的神情,個個臉上神采飛揚,見了面互相熟悉都是笑容滿面的打著招呼,范仲淹聽的最多的就是互相詢問對方的宅子修築的如何了,看來臺灣府對淡水採取的方式是先修築住宅,再建設縣城,這種以民為本的思路是范仲淹最推崇的。

范仲淹走到淡水河畔,河上架起了十幾架水輪機,正在轟隆隆轉動,水輪機旁邊就是紡織工坊,遠處還有十幾處水輪機工坊正在修築,再遠些就是一片片棉花地和水稻田,螞蟻般的農人在田地裡躬身勞作,四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范仲淹站在潺潺流動的淡水河邊,靜心思考工坊與農場、個體與集體、窮人和富人、官人和平民之間的矛盾與統一。

臺灣府明顯走的是集體進取的道路,沒有特別富的大戶,更沒有窮的吃不上飯的人,蒙學是免費的,醫療是完全依靠衙門收入的補貼,按理說這樣很容易造成百姓們的依賴和懶惰,可在基隆與淡水完全看不到年輕力壯的閒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