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科舉剛剛結束,二月十一日,葉志平接上寇準一家來到基隆,吳夢、燕肅、林貴平、智慧和尚、王夫子、周懷政來到基隆港迎接。

六十四歲的寇準白髮蒼蒼,他站在船舷上張望一番生機勃勃的基隆遠景,臉上不由笑意盎然,隨後健步走下舷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吳夢微笑的望向這個脾氣倔強的千古名相,自己也算是改變了他的命運,要不然他已經下去冥界和真宗皇帝再敘君臣情義。

寇準走到吳夢跟前,深施一禮道:“這位定是吳先生,老夫萬分感謝先生的救命之恩。”

吳夢慌忙還禮道:“寇相公吉人自有天相,何必感謝在下,寇相公一路旅途疲憊,還是先到寓所歇息。”

周懷政從人群中走出,上前抱拳行禮道:“相公,你我二人一別數年,今日終得一見。”

寇準聞聲大吃一驚,急忙擦了擦眼睛,奇道:“周都知,你竟然還在人世間。”

周懷政指了指林貴平笑道:“多虧了這個好兄弟,他把在下從死牢裡撈出,扔了具屍體進去,一把火偽造某家自盡身亡。”

寇準呵呵大笑,點頭道:“如此甚好,那足下的家眷還在京師?”

周懷政回道:“多謝相公掛懷,在下之家眷早就接來臺灣,這也是吳先生的策劃,當初某還未起事,就被先生料定無法成事,便連夜被臺灣廂軍帶出東京城。”

燕肅上前抱拳行禮道:“臺灣知府燕肅參見寇相,寇相一路勞累,我等特在瀟湘館擺下酒宴為相公接風。”

寇準連搖其頭道:“燕知府客氣了,老夫在雷州多年,什麼雄心壯志都消磨乾淨,休談什麼相公之類,老夫今後只想與家人一起過過清淨日子。”

王夫子上前行禮道:“寇相,在下是臺灣大學堂祭酒,臺灣府科舉已畢,閱卷時還望寇相公指點一二。”

寇準聞言精神一振,笑道:“此事老夫尚可勉力為之,定然幫忙。”

燕肅給寇準在海邊蓋了一座木製院子,寇準去河口拜見李氏之後,自此就在基隆住下,對基隆的成就交口讚歎。

幾年後寇準去世,遵照他的遺囑,臺灣府將他葬在臺灣的獅球嶺上,墓碑朝向西北的東京城。

............

東京城,趕考的舉子們考完後四處狂歡,主考們卻是最忙碌的時刻,一份份譽抄後的試卷擺上了主考們的案頭。

古代的科舉要真正保證公平還是有難度的,幾千份試卷看得人頭昏腦漲,貼經墨義還好說,有標準答案,後面的詩詞歌賦往往取決於考官的個人嗜好,策論更是取決於考官的政治傾向。

科舉只是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但是很難真正錄用到合適的人才,雖然趙禎再三強調以策論定名次,可詩詞歌賦水平高的往往平均成績更好。

貢舉之後的授官高低又是憑成績來定,導致不少真正有才的進士進不了合適的崗位,下半生往往是碌碌無為。

............

臺灣府也開始閱卷,儒學有寇準和王夫子這等高人在此,數算格物有智慧和尚閱卷,吳夢便沒有管,只看最後的策論。

瞧著那些五花八門的答案,吳夢邊看邊笑,有說土質不一樣的,有說官營農場肥料用的多的,有說農場的種子不一樣的,還有更胡扯的說吳夢在官營農場用了大法。

吳夢看著答案直搖頭,裡面有十來個摸到邊的,他們起碼知道官營農場專司農業,符合學術有專攻,還有些已經想的比較深入,知道官營農場規劃的比較好,什麼土地種什麼莊稼,都是成片成片的,容易實施統一耕作和施肥、除蟲、除草。

吳夢在這些卷子裡畫了圈,這些學子便是進入衙門之人選。

考試結果在結束後的第十天公佈出來,此後一段時日裡,經過吳夢、寇準、燕肅、王夫子、智慧和尚的篩選和面試,策論合格,數算、格物成績突出的五十人進入臺灣大學堂繼續深造。

其他的分門別類進入衙門、農場、工坊、小學,在當前的條件下,臺灣府也逃不過伯樂選馬的法子,不過起碼比朝廷選才的法子要實用多了。

在一眾學子和父母親充滿羨慕的眼光中,五十人胸帶大紅花邁進了大學堂的大門,等待他們的是浩瀚科海之神奇。

此次的狀元誰也沒有想到被一個女子奪去,她就是史三郎的妹妹史翠,榜眼和探花分別為優秀學子夏櫟和李縉奪得。

............

天聖元年京師貢舉的成績出來後,經翰林學士晏殊和禮部尚書(正確的官名叫判尚書禮部)馮元對合格進士排定名次,省試中吳感的成績列為第一。

本次貢舉並未舉行殿試,劉娥和趙禎隨後在崇政殿召對新科進士,趙禎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孩子,能懂多少,一切皆是劉娥做主,最後排定前三甲為宋癢、葉清臣、鄭戩。

本來群臣朝議是宋祁第一,劉娥卻來了個論資排輩,認為宋祁是弟弟,不應排在哥哥宋癢前面,所以讓宋癢得了第一,宋祁降至第十,宋癢算是撿了個狀元。

而葉清臣也是撿了個榜眼,本來他的詩賦是不合格的,但他的策寫的不錯,尤其是關於臺灣格物之術的“論”,那是寫的花團錦簇,切中要害,主考官劉筠對他的策論讚不絕口,才力捧葉清臣中了榜眼。

三月二十日,東京城皇宮大慶殿張燈結綵,令天下讀書人無限神往的金殿傳臚擺開了陣勢,天色微亮,百官進入大慶殿廣場,鑾儀衛設鹵簿於殿前,樂隊陳列。

禮儀院設黃案,一於殿內東楹,一於丹陛上正中,王公百官按序排列陪位侍班。新科進士穿戴御賜朝服,按照名次奇偶序立於東西兩側。

吉時已到,政事堂首相、樞密使、禮部尚書、參知政事、樞密副使至垂拱殿恭請大宋皇帝。

少年天子趙禎身穿絳紗袍、方心曲領,頭帶通天冠,乘坐玉輅來到大慶殿,隨著皇宮樂隊奏出的中和韶樂隆平之章進入大慶殿升座。

群臣參拜皇帝後,首相王欽若和判尚書禮部馮元接過皇上賜下的金榜,御前禮儀官高聲唱道:“傳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