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皺了皺眉沒有吭聲,如今他和大娘娘漸行漸遠,受過後世教育的趙禎和劉娥堅持祖制的思路不太一致,兩人矛盾已經暴露出來。

本來先帝在的時候,在吳夢的影響下,馮元和張士遜不再擔任太子賓客。如今先帝逝去,劉娥又讓這兩人來教趙禎讀書,教些什麼《孝經》、《周易》之類,無非是提醒太子,我是你娘,你須得講究孝道,娘的話就是真理,弄的趙禎煩不勝煩。

如今趙禎接受了吳夢的建議,自己還小,許多事看不透,還不如在朝政大事上不發表什麼決定性意見,埋頭學習。

王欽若察言觀色,知道小官家不會拿主意,但如此利器,怎可握於三司之手,於是出列道:“微臣以為,楊相所奏頗合臣意,蒸汽機乃是軍國重器,不可握於他人之手,應單獨成立蒸汽機工坊,直屬朝廷,下設潤州、揚州、洪澤湖工坊,以備蒸汽車船就地維修,如此才是術業專攻。“

拋除政見不同,王欽若此法當是老成謀國之法,但樞密使曹利用向來和王欽若不對盤,兩人本就有宿怨,敵人擁護的我就要反對,蒸汽機既然是軍國重器,那就不能放在王欽若手中。

曹利用當即出列奏道:“太后、陛下,王相所言極是,但微臣以為,既然蒸汽機是軍國重器,當由樞密院掌之,況且運河上下漕運皆由廂軍掌管,當自成體系。”

曹利用當然知道蒸汽機不可能讓樞密院掌控,他就是故意把水攪渾,不讓王欽若如願。

果然,三司使李士衡出列奏道:“太后、陛下,此前蒸汽機本就是廣備攻城作打造,且運河漕運雖是廂軍一力承擔,但皆是各轉運使司運作,豈可操辦於武將之手,不可忘了五代武夫禍亂天下之事。”

一句話說的三衙諸將臉有不憤之色,殿帥蔚昭敏本待反駁,想想還是作罷,大宋國策本就是崇文抑武之策,就是反駁也拿不出來合適的話語。

宰相和樞密使都同意建立蒸汽機工坊,打造、維修蒸汽機看著是成了定局,問題的焦點是蒸汽機工坊究竟是握於政事堂、樞密院、三司誰手。

劉娥在簾子後面盯著這一班軍國重臣,眉頭緊皺,眼前這關係是在不好平衡,李士衡是個好好先生,王欽若是自己的親信,曹利用自己老早就看不順眼。

劉娥想了個轉移注意力的妙著,說道:“諸位大臣莫再爭論了,成立蒸汽機工坊當在首位,至於劃歸何處待日後再定,當下三司先將蒸汽機工坊建立起來,不歸鹽鐵司,直接由李卿掌管。還有一月餘即是官家登基以來的首次春闈,掄才大典那是首要大事,諸卿不妨再議議有何疏漏之處。”

此話成功了轉移了朝臣們的視線,什麼蒸汽機,自己兒孫後代的官職最為重要。

大宋從政有兩條路,一條是科舉,另外一條是蔭官,這蔭官何解?就是特權階層的子弟、親屬可以世代享有與庶民百姓完全不同的地位,無非就是靠著祖宗的福廕由朝廷直接授官,話說這蔭官的名字也取的好,大樹蔭下好做官啊。

大宋冗官的問題蔭官是最主要的原因,最多時一年蔭補加進納官達到四千人,正史上慶曆年間范仲淹的奏疏就明明白白說道:“假有任學士以上官,經二十年者,則一家兄弟子孫出京官者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此濫進之極也。”

朝官裡一些不肖子弟當官後既無能力還貪婪無比,當官的能上不能下,朝廷只能用些閒職養著這幫廢物,導致官員越來越多,到了後期蔭官越來越多,大宋百姓基本是一萬人得養五十幾個官員,這還不包括吏員。

可以說蔭官貫穿了中國上下幾千年,沒有哪個朝代不存在這種醜惡的現象,如果沒有父輩的餘蔭想爬上高位,那是萬中無一。蔭官導致的腐敗現象自不必說,更致命的是階層固化,然後就是平民百姓不服被欺凌剝削,最後就是改朝換代。

大宋還算好的,起碼當初儒家思想的仁義還在,如范仲淹、富弼等等這樣的貧家子弟還能上到相位。雖然吳夢拿出各種後世的先進技術讓大宋朝廷歲入日增,但是如果不加控制,再大的基業也會被這些官吏吃光,所以他要在臺灣另外搞一套官制。

劉娥提出這個分利益蛋糕的事情,朝臣們自然群起奮湧,你一言我一語出言獻策,真正可以創造價值的蒸汽機頓時被拋之腦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趙禎看著眼前的一切心裡很是不快,蒸汽機還未說定,又朝議封官之事,如果吳夢在此,定然是悲哀的搖頭,人人想當官,難怪官本位的社會無法長久。

蒸汽機車船的爭議無疾而終,五艘蒸汽車船按照預定的計劃南下運河,運河蒸汽化時代的帷幕徐徐拉開。蒸汽機引起的熱議很快被另一件大事掩蓋了,那便是今歲大宋天下的禮部貢舉。

............

天聖元年(1024年)東京城裡最熱鬧的事情莫過於今歲即將舉行的貢舉,舉子們去歲十月就來到了京城禮部貢院交保狀、家狀。

如今正值二月,還有幾日貢舉就要開考了,七千多舉子在東京城的酒樓茶肆裡吟詩作賦,繁華的東京城點綴著文采風流,巍峨莊嚴的京城今歲的春日裡別有一番風華。

春正月甲午(五日),趙禎就了詔令,詔曰:禮部貢院、開封府、國子監及別頭各增置點檢試卷、封彌、巡鋪、監門官有差。開封府舉人無戶籍者,召有出身京朝官保二人,無出身曾歷任者保一人;外州召命官、使臣為保,不得過一人。所保不實,以違制論。舉人兩處取解及犯徒而嘗以蔭贖者,永不得入科場。同保人殿五舉,其殿三舉者實殿一舉,五舉殿二舉。進士不得以壓韻入試,罷諸科舊人別院試者,聽至復場入試。其被黜而毀謗主司及投匿名文字,令所在收捕之。即主司不公,許單名以告,不得期集連狀。廣南東西、益、梓、利、夔等路,舊制,於額外有合格者,亦聽舉送,如聞比來冒籍者多,自今毋得額外發解。臺灣府依先帝遺詔,自行組織科舉,禮部勿得干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