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童被一陣群毆弄的沒了遊玩的興趣,好似鬥敗了的公雞一樣下了山,他們兄弟倆是跟隨外祖父盧仁來訪友的,兩人在外祖父的友人家中呆的悶了才跑出來耍子。

翌日,盧仁帶著兩個外孫告別了友人坐上牛車回去惠安縣伏虎巖。

一路上盧仁見自己的大外孫悶悶不樂,便笑著問道:“襄兒,你前幾日好端端的,昨日夜裡便臉色不豫,莫非是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不成?”

高哥兒嘴快,接話道:“外翁,昨日我與二兄去了山上耍子,看見有惡人毒打種田的百姓,二兄問了那些百姓後便悶悶不樂。”

盧仁點了點頭問道:“襄兒,與外翁說說,你看到百姓受了什麼樣的委屈?”

襄哥兒抬起頭來,將昨日聽到百姓的訴說詳述了一遍告訴外祖父,然後又問道:“外翁,為何有錢有勢的地主惡霸總是能欺侮窮苦百姓,官府卻不管百姓的死活,這天底下就沒有公理麼?光靠聖人之言真的能教化好這些地主惡霸嗎?”

盧仁沉吟了片刻道:“襄兒,聖人之言教化天下固然不錯,可天下間也須得有律法,故大宋天下除了《論語》、《四書五經》,也有《宋刑統》,對於惡人只有律法懲戒。”

頓了頓又嘆氣道:“朝廷莫非不知福建路人多地少,天下都取消了丁身錢,只有我福建路一些州府至今還收著丁米,百姓困苦不堪,還要被這些貪官劣紳毀壞田地,當真是不讓人活了。”

襄哥兒眨巴著眼睛困惑的問道:“外翁,那官府的律法為何不懲治地主惡霸,卻偏偏將窮苦百姓抓去衙門定罪,這天下律法是公正的嗎?”

盧仁捋了捋鬍鬚,這問題實在不好回答,便嘆息道:“襄兒,天底下的官人啊,也有好有壞,好的官人用律法懲治壞人,壞的官人卻濫用律法來魚肉百姓,並非律法本身不公正。”

襄哥兒又追問道:“外翁,那天底下律法最公正的官人是誰呢?又在什麼地界?”

盧仁哈哈笑道:“襄兒,你刨根問底,外翁都不知曉如何回答你了,你先告訴外翁,問這些意義何在?”

襄哥兒摸了摸後腦勺,不好意思的笑道:“外翁,外孫若是知道了誰是最公正的官人,就告訴百姓們去找他告莆田縣官人的狀,就是告不倒他,也可去這個公正官人管轄的地界謀生,總好過在此受欺侮,連生計都發愁。”

盧仁慈愛的摸了摸襄哥兒的頭,新道這個外孫子還真是善良忠厚,知道為百姓著想。

於是乾脆告訴他道:“若說如今大宋最富庶、最公正的地界便是大海東面的臺灣島,那裡有個吳先生,傳聞他一手開創的臺灣府官吏清明,百姓人人安居樂業,不愁吃不愁穿,孩童上學盡皆免費,那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外翁是年紀大了,不然定要去看看那臺灣島倒底是怎樣一個地方。”

襄哥兒拉著外祖父枯瘦的手道:“外翁,能否繞道一番,外孫去告訴那些百姓,讓他們跨海去找臺灣府的吳先生過好日子,不要留在此處受惡霸的欺負。”

盧仁看著外孫不由笑的很開心,遂滿了外孫的意,吩咐車伕繞行了一段,去了武化鄉興教裡,到了山下的村子裡,襄哥兒一溜煙就跑進了村,轉瞬就沒了影,氣的想跟著一起去的高哥兒直跺腳。

襄哥兒進了村子後,敲了幾戶人家都沒人開門,他一直往前走去,走過了村子裡坑坑窪窪的小道,看到前方一大片曬穀的空地上聚集了大批百姓。

他連忙跑上前去,只見這些百姓們蹲的蹲,站的站,有些乾脆一屁股坐在了草地上,都是一臉喪氣,沒精打采。

襄哥兒眼尖,一眼便瞅見了昨日與他交談的漢子,那漢子頭上包著麻布繃帶,蹲在地上有一下沒一下扯著雜草,他連忙跑到漢子跟前叉手行禮道:“這位兄臺請了,還記得我麼?”

那漢子瞅了瞅襄哥兒,勉強擠出個笑臉,抱拳道:“原來是小哥啊,今日來此玩耍麼?”

襄哥兒道:“兄臺,我不是來玩耍的,聽我外翁說東面大海上有個大島,是大宋的臺灣州,那處的百姓豐衣足食,孩童唸書不要錢,島上的吳先生清正廉明,從不欺侮百姓,兄臺村裡的人若是在活不下去了,何不投奔臺灣島去?”

那漢子納悶道:“天下烏鴉一般黑,哪有小哥說的那種地方,莫非是神仙洞府不成?”

襄哥兒笑道:“兄臺,你未聽說過而已,不信可多打聽打聽,看臺灣府是不是真有那般好,我今日要隨外翁回鄉,特意繞道來此告訴兄臺而已,話已帶到,我就告辭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漢子抱拳道:“多謝小哥了,敢問小哥高姓大名,若是我等真的找到了那好的地方,定然要好生感謝小哥。”

襄哥兒抱拳回禮道:“我姓蔡名襄,兄臺感謝就不必了,小子我就是看不慣那些地主惡霸,你們還是趕緊去打聽,離開這裡過好日子去吧。”

說罷,小蔡襄轉頭蹦蹦跳跳就跑遠了。他不知道的是一番善念做了件大好事,不但讓這些百姓從此脫離了苦海,也讓臺灣府從福建路移民找到了突破口。

村裡的一個輩分高的老漢見這小哥穿著打扮像個讀書人,一言一行有板有眼,便走過來問道:“五郎,這小哥是何方人士,瞧著似乎還是個讀書的士子。”

五郎向著老者行了一禮,將蔡襄說的話複述了一遍,並疑惑的說道:“四公,這小哥的話莫非道聽途說,天底下真有這樣的地方麼,某怎麼聽著有些像神仙洞府一般。”

四公已經六十多歲了,在村子裡輩分最高,昨日被抓走的中年男子便是他的大兒子,今日他們就是在此商議如何應付此事。

可區區一個村子裡的平民百姓,如何能對抗地主和官府,商議了個把時辰,也得不出結果,最後只能是大家湊點錢,去打點一番,將人先救出來,免得在牢房裡受罪。

四公捻著鬍鬚想了想道:“老漢也聽說過臺灣島,既然這小哥一片好心,斷不致有假,不如這樣,此次大家多湊些銀錢,你和龔十一郎去泉州打聽打聽,如果有商船去臺灣府,你們就坐船去臺灣府看看,探出條路來。要是臺灣府真有那麼好,你們這些年輕的人就都去吧,也好賺些錢捎回來養家餬口,這裡的田說不定哪天就荒廢了,還是要尋條後路好啊。”

五郎抱拳道:“四公,你老就放心吧,小五和十一郎定會找到臺灣府,讓村子裡的人過上好日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