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禧四年六月寇準被罷相後,大宋朝廷文武大臣更換了不少,劉娥逐漸把持了朝政。

大宋朝廷的政治體制頗為怪異,行政和軍政分別為政事堂和樞密院節制,合稱東西兩府,而財權歸屬於三司(戶部司、度支司、鹽鐵司)。

宋廷的三省六部制不過是徒有虛名,吏、禮、兵、工、戶、刑部的尚書皆為加官之虛銜,六部官員皆為閒官,純屬修養和貶官的性質。

吏部的主要職權被審官院代替,禮部僅僅保留了貢舉的職責,宋廷另設禮儀院行使職權。

兵部完全是個空架子,大宋最高軍事機構為樞密院,有調兵的權力和高階武官任命之權,而三司負責禁軍和廂軍的後勤物資,中低階武官升遷歸屬於審官西院。

統兵權則在三衙(殿前司、侍衛步軍司、侍衛馬軍司三個衙門),三衙對全天下的禁軍有訓練、統領之權力,三衙直屬皇帝,不歸樞密院節制。

工部的職權基本是三司鹽鐵司和戶部司行使;刑部還有些職權,但主要的刑罰稽核職責也被審刑院接替。戶部就不必提了,三司已經全面代替。

而三司是個龐大的機構,由戶部、度支、鹽鐵合稱為三司,一般設正使一人,副使三人,分掌三部,從蘇州調任的孫冕便是掌控戶部司。

戶部司管收稅及修築營造,度支管支出,鹽鐵司規模最大,掌礦場、鹽政、鐵及各類官營工坊。

再說說地方官制,表面上來看有路、州或府、縣三級,路有轉運司(主掌稅賦)、提點刑獄司(掌刑獄複核)、提舉常平司(管常平倉)

而實際上某某路與州府之間並不存在隸屬關係,路有監督州府之權,卻無管轄之權,甚至某些轉運使的官銜和地位遠不如知州或是知府,所以實際上大宋只有州和縣兩級政權機構。

...........

此時的皇后劉娥權欲心甚重,為掌控朝廷軍權,趁著趙恆糊塗之際,她提拔幾個親信充任了三衙管軍大將,掌握了朝廷的軍權。

統兵的三衙除了殿前司副都指揮使蔚昭敏之外,侍衛步軍司都指揮使馮守信、殿前司都虞侯夏守恩、侍衛馬軍司都虞侯劉美都是劉娥的親信,她這一手可真是厲害。

侍衛馬軍司劉美卻是個大笑話,他原名龔美,本是川蜀之地的小銀匠,與皇后劉娥早年成婚,後來夫婦倆來到東京城謀生,

到了京師之後,龔美因生計艱難,打算將劉娥賣掉,再嫁他人。

時宋太宗第三子韓王趙元休(後改名趙恆)的指揮使張耆(此時還叫張旻,公元1025年改為張耆)將劉娥推薦給韓王,趙元休一見劉娥,大為喜愛。

宋太宗聞聽皇子與出身微賤且來歷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大怒,令趙元休將劉娥趕出王府。

趙元休不敢違抗父親之命,又難捨劉娥,遂將劉娥秘密安置在張耆家中,不時私會。

張耆見劉娥是皇子極愛之人,侍奉她甚為謹慎小心。為避嫌,張耆從此不敢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選了一處宅子安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後太宗駕崩,太子趙恆濟生大統。即位後,趙恆才將劉娥接入宮中。

劉娥後來與龔美兄妹相稱,龔美才改名為劉美,劉娥對這前夫也是頗為關照,先是做媒讓錢惟演的妹妹嫁給了劉美,生下了劉從德。

後來又讓劉美從軍,一直升遷至侍衛馬軍司都虞侯,按照職務來說,這是馬軍司第三把手。

而錢惟演字希聖,吳越王錢俶子,錢俶納土歸宋後,他也來到了東京城。

自從他把妹妹嫁給了劉娥,便成了皇后的親信,緊跟劉娥十幾年,也是一路升遷,先是任知制誥,又升為翰林學士,再後來與丁謂勾結同為後黨一員,升為樞密副使。

再說當初收留劉娥的指揮使張耆,如今也是平步青雲,為武信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陳州。

劉娥的這幾個親信,包括身邊的什麼羅崇勳、皇甫繼明等內侍無一人不是錢、權慾薰心之輩,尤其是張耆,那斂財之法令人噴飯,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朝堂上劉娥也安插了不少親信,天禧四年六月之後,政事堂本是丁謂和李迪同為宰相,結果這二人尿不到一壺,共事不久紛爭不斷,丁謂遂獨斷專行,私下任命官員而不透過李迪。

李迪本就看不慣丁謂,且個人恩怨是私事,官員的處分調動事關國體,李迪按捺不住了,憤然道:“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報國,死猶不恨,安能附權幸為自安計邪!”

天禧四年十一月,李迪在崇政殿外當眾臭罵丁謂是奸佞之臣,舉起笏板當場便要揍丁謂,幸被同僚拉住。

病患纏身的趙恆不勝其擾,他令翰林學士劉筠起草詔令,將他們雙雙罷相,李迪出知鄆州,丁謂出知河南府,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丁謂臉皮極厚,翌日還入朝隆恩。皇帝責問他們的相爭,丁謂以受害者的無辜口吻回答道:“非臣敢爭,乃是李迪辱罵微臣,微臣還望替陛下分憂,豈會與他一般見識。”

此時的趙恆已是病得糊塗之極,加之劉娥一吹枕邊風,便又令翰林學士劉筠擬詔令丁謂復相。

可劉筠平日便看不慣丁謂結黨營私,收受賄賂,他向官家奏曰:“陛下,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然後憤然離職。

趙恆無奈,又令已升為翰林學士的晏殊擬詔,晏殊本就是個太平官,自周懷政事發後,更是夾著尾巴做人,皇帝的命令他哪敢不聽,於是丁謂又復為政事堂宰相。

一同被晉升為政事堂宰相的還有吏部尚書馮拯,這傢伙不過是個庸官而已,處理政事糊塗之極,又無絲毫文采。

劉娥卻是看中了他無任何追隨者、又無任何黨羽,便進言趙恆,遷他和丁謂共任政事堂宰相,無非是多了個她的應聲蟲而已。

政事堂裡如今只有參知政事王曾不是劉娥提拔的,樞密院除了樞密使曹利用中立,張士遜是太子黨,另一個樞密副使錢惟演、樞密都承旨楊崇勳和夏守贇那都是鐵桿後黨。

楊崇勳背叛了周懷政後,在劉娥的關照下升遷甚快,而夏守贇是殿前司都虞侯夏守恩之弟,皆為碌碌無為之輩,且都是劉娥一黨。

政事堂還有宰相丁謂這個附庸皇后的奸佞之臣,可以說劉娥已經牢牢把握住了朝堂軍政大權,史稱此時“朝中正人為之一空”。

............

趙禎自父親病後,無心工坊事務,全部委託楊文廣和陳坤代為處置,他每日在資善堂上完課後便去崇薇殿陪伴父親。

這一日他剛進入崇薇殿內殿,見到父親正躺在床榻上,雙眼眯縫,元兒輕輕的打著扇子替父親扇風納涼,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閒話。

元兒此時已有八週歲,年齡長大了許多,在趙恆的縱容下,卻是越來越頑皮,經常在宮裡大呼小叫,四處亂跑,沒有絲毫大宋公主的矜持模樣,她只有在父親的病榻前,才會稍稍收斂些。

趙禎上前向父親行禮問安:“爹爹,今日可好些了。”

趙恆微微睜開眼睛,勉強笑了笑:“我兒勿憂,為父無礙。”

哪裡會無礙,趙恆病的連人都記不清了,根本無法處理政務,且時常昏迷不醒。

趙禎心下悲傷,卻強顏歡笑道:“爹爹,聽聞臺灣派了神醫上東京城給爹爹看診,那臺灣的吳先生可是高人一個,定有靈藥能治癒爹爹。”

元兒忙站了起來,問道:“六哥,是不是當年送靈藥給我的那吳先生?”

趙禎點了點頭道:“正是,爹爹,你還記得元兒三歲那年病重,太醫束手無策,其實那時便是吳先生送來靈藥,幾日便轉危為安。”

趙恆皺著眉頭想了許久,才回憶起那件事,他點了點頭道:“爹爹記得,只是不知那是吳先生送來的靈藥,一代高人,總不願入朝為官,若是能請他為我兒講學,那才是幸事......”

元兒嘟著嘴巴說道:“爹爹,既然吳先生不願入朝,為何六哥不能去臺灣遊學一番?”

這個調皮的丫頭忽然想起了海里的大魚,大眼珠子骨碌一轉,趕緊趴在床榻上搖晃著趙恆的手臂,繼續說道:“爹爹,元兒還未去看過大海,聽說大海里有好大的魚,我想去看看,要是六哥去臺灣,讓我一起跟去好不好?”

趙恆對精靈古怪的元兒毫無抵抗力,聞言便呵呵笑著握了握元兒的小手,說道:“此事不是如此簡單,太子不可輕易離開京師,待爹爹病好了就讓你去看看大魚,如今爹爹身子不適,你就不陪陪爹爹?”

元兒本來滿是期盼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是啊,爹爹病得如此之重,自己怎麼能夠拋下爹爹呢?

趙禎連忙安慰道:“元兒妹妹勿急,吳先生既然遣人來替爹爹看診,必然是有把握的,待爹爹好了,我等一起去看看臺灣島和大海。”

元兒想了想,覺得吳先生既然能治好自己,那爹爹的病也應不在話下,便連連點頭,心裡盼望著吳先生儘快來京師醫治自己的慈父。

.........

孫冕自蘇州任上遷三司戶部副使已有一年半,上任伊始,孫冕老將出馬,雄心勃勃,也想在東京城裡幹出一番大事。

誰知甫一上任,先是歲入虧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後來寇準罷相,朝政混亂,無人勇於任事,他搞房地產、各種工坊的想法便落了空。

從蘇州帶過來的各種圖紙放入三司官營工坊後,官僚體制下的工坊進展甚緩,如今還只在鹽鐵司麾下的各式軍器工坊推廣使用,反倒是太子趙禎的三才工坊在東京城裡大放異彩。

如今皇后劉娥把持朝政,秉承的就是一個“穩”字,要說這劉娥也並非大奸大惡之徒,她信奉的便是祖制,從不改動太祖太宗制定的方略,想推陳出新那是千難萬難。

而孫冕欲想興辦工坊,那首先得要有錢財,但三司自天禧初年開始一直缺錢,每歲都須從皇宮內藏庫借錢五十萬貫維持開支,哪有多餘的銀錢來支援?

想從內藏庫多借銀錢,趙恆清醒之時還有可能,如今皇后劉娥在位,那基本是休想,孫冕的奇思異想便被束之高閣。

孫冕接到臺灣六百裡加急的密函,稱吳夢已經啟程北上,正翹首以盼吳夢的到來,期盼他進京後能為自己開啟僵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