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械工坊各種土洋結合的機床開動起來,智慧和尚變成了個機械迷,每日每夜的在機械工坊勞作不休。

眼見砂輪燒製出來,他拿上砂輪便裝入了水力砂輪機,其實砂輪要好用還得做下動、靜平衡,否則很容易甩動,不過這砂輪小,問題倒也不大。

張巖林扳下水力砂輪機的手柄,砂輪飛快的旋轉起來。

一個工匠上前拿著鐵塊試磨了一下,只見砂輪上火星四濺,工匠驚喜的叫道:“先生,這砂輪果真比以前的磨具好用許多。”

吳夢癟了癟嘴,當然好用許多,古代的磨具都是油石或者用貝殼粉摻膠製成,如何能跟石英砂輪相比?

雖然現在看來這膠還是不過關,工匠一磨工件,那砂輪掉灰頗為嚴重,但原料多的是,想做多少做多少,根本不用考慮成本的問題,且刀具磨具也需逐步提高品質,不可能一揮而就。

吳夢大聲喊道:“學童和工匠們都圍攏過來,某家教爾等如何磨車刀。”

待到眾人圍攏來,吳夢分別演示了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在砂輪磨削下的火花,並解釋道:“低碳鋼之火花具有流線粗、稀的特點,爆花次數少,多呈一次花,芒線較粗、較長,火花的顏色呈草黃帶暗紅色。

中碳鋼形成的火花流線細長而且多,形成爆花次數比低碳鋼要多,有一次花和二次花,花型較大,附帶有少量花粉,火花的顏色呈黃色。

高碳鋼形成的火花流線較細、較短,彎曲度較直,數量多而密。爆花多,多呈二次花、三次花或多次花,花型較小,有細而疏的芒線和較多的花粉。火花顏色呈明黃色。”

眼見眾人懵懂不解的樣子,吳夢笑道:“諸位莫急,睿哥兒會發下對照圖畫,諸位磨上幾次便會熟知。”

講完鋼材的類別,他又開始動手示範磨刀,吳夢雖然不能站立,但是坐著磨刀還是不成問題,他首先問道:“某想問問諸位,磨刀時最為重要的是何事?”

眾人面面相覷,從來沒磨過能知道什麼是要點,只有丁睿跟隨吳夢處理過礦難,知道師父的心思,他舉手答道:“師父說過,安全第一。”

吳夢點頭嘉許了幾句,然後說道:“這砂輪轉動起來很是危險,所以使用時務必不可穿著寬袖的長袍,磨削的位置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人要站在砂輪的側面或斜側位置,用力要均勻,太薄的材料比如鋼板需要使用託板架住底部磨削。”

一邊說一邊做示範,眾人看著吳夢時不時把車刀沾點水,靈巧的雙手拿著一把車刀在砂輪機上磨的火星四濺。

吳夢磨好而來一把外圓車刀,舉著刀說道:“車刀的各種形狀在課室裡已經教過,現在講講磨刀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首先磨車刀的側面(如是切割刀則需磨兩個側面),跟著磨出車刀的前面,接下去磨車刀的上面,再開出卷屑槽,最後用油石研磨,這樣一把車刀就做好了。”

丁睿看到吳夢說的口乾舌燥,放下紙筆趕緊遞上一杯冷茶,吳夢接過一飲而盡,繼續說道:”無論磨車刀哪個面,一定要注意留切削角度,如前角、后角等,在磨削時緩緩移動車刀刀面,磨削時注意刀刃定要保持在最上方。

在開卷屑槽前,刀尖朝上,務必要使手上下移動在一條直線上,並且初開槽時要選擇車刀刀頭的後部往刀頭的移動次序,磨螺紋刀還須藉助樣板,以免角度不對,爾等一個個過來用廢鋼試著磨刀。”

待到吳夢細細看了十幾個人磨刀的架勢,學童們都不如那些積年的鐵匠和木匠,尤其是王鐵匠的兒子,那磨刀磨的一個利索,用不了多久說不定比吳夢磨的更好,史三郎磨的也不錯,吳夢感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還真是有不同的天賦。

接下來吳夢就將圖紙發下,什麼軸承、四角卡盤、絲桿、曲柄、齒輪、主軸、尾架、鎖釦、導軌等等,寫好加工工藝,讓工匠和學童們自行學著加工。

初次搞切削加工哪有一帆風順的,工匠們弄出來的東西不是跳動的厲害,就是尺寸超差,不同心的居多數,崩壞刀具是常有的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吳夢也不管這些,好兵都是子彈喂出來的,好的工匠當然也是廢掉不少材料練習出來的,他把各種安全操作規程寫好,掛在工坊內,車壞材料不要緊,但是不能出安全事故。

簡易機床的各種配件隨著工匠技術水平的增長不久便可加工了,鑄造件也不是太大難題,所有的砂模吳夢設計了圖紙,相州來的鐵匠們都是此中高手。

現在工匠們做出來的各種配件本身誤差就大,組合在一起累積誤差更大,吳夢毫不在意,既不是造蒸汽機,也不是做精密配件,誤差大點湊合能用就行。

機加工解決了,接著就是熱處理,熱處理包括什麼淬火、退火、正火、回火、時效等等。

吳夢照樣紙上談兵,畫好了什麼鹽浴爐、淬火爐、退火爐,保溫房等等這些,全部交給智慧和尚去弄,他每日裡除了教書便是在工坊巡視一番,當起了甩手掌櫃。

............

時光飛速流轉,天禧四年九月,佔城稻第二季豐收,除了鐵場和機械廠,所有的人員照例停下了手中的活計,全部下田收割稻穀,還得深耕土地、積肥排水,為播種冬小麥鋪路。

百姓們這次用上了一些基隆生產的鐮刀、鋤頭、耙犁、打穀機、風車,運糧的大車裝上了滾珠軸承,臺灣島上的百姓們充分感受到了科技進步的魅力。

“當家的,你看看這把鐮刀,隨便一磨便將奴家的手割了道口子,真真是鋒利之極……”

“大兄弟,這鋤頭可帶勁了,犀利無比,這一鋤頭下去比以前那把至少多挖深三成,還不會崩口子……”

“爹,這耙犁可絕了,你瞧牛拉著多輕鬆……”

處處讚揚農具的聲音不絕而耳,優質的農具和豐收的喜悅終於將一年來的埋怨、頹喪等等負面情緒沖刷的一乾二淨。

田間的運糧道上,三個人輕輕鬆鬆推拉著一輛滿載稻穀的大車,邊走邊說:”營田司還真是不賴,自行打造農具煞是好用,這大車拉著也甚是輕快。”

“嗨,某看那打穀機和風車才是好用,大腳一踩,抓把稻杆晃悠幾次,穀子全掉落下來,再拿風車一吹,嘿嘿,就是乾乾淨淨的穀粒,以前某等要抱著稻杆左甩右打,多費勁啊。”

“嗯,你說的也是,某看在臺灣島還是有幹頭,廂軍們都下田來幫忙,盤古開天闢地怕是頭一回吧。”

三人一邊閒聊一邊推著車往曬穀場而去。農具是慢慢多了起來,不過鐵場和機械廠的產量有限,不少百姓還是原始的農具,這也急不來,只能是一步步發展。

村莊的房屋已經建好了不少,吳夢搞了個抽籤的法子,誰先抽到誰先搬,沒抽到就只能怪自己的命不好。

不少百姓們全家已經搬到了一起,青磚黑瓦的房子,平整的地面,眾百姓交口稱讚,村子裡的宵禁也隨之而取消。

史三郎家和孫十五郎家裡還沒有分配到宅子,如今還住在一起。

夜裡,孫十五郎和史三郎坐在月光下聊天,看著天上升起的一輪明月,孫十五郎道:“三郎,還有五日便是中秋,我等來這臺灣島也快一年了。”

史三郎抬頭仰望天上的明月,伸了個懶腰說道:“是啊,眼看著此處在我等的辛苦下一天一個樣,現在糧食充足,聽吳先生講明年餵豬、養雞,好日子快到了。”

孫十五郎笑道:“當初口出怨言的那些傢伙如今個個讚不絕口,此處除了雨水多點,並無天災,實在是個過日子的好地方。聽官人們說這島上還有大片的肥沃良田還未有人種植,不過也聽說有吃人生番,是也不是?”

史三郎道:“吳先生也曾說過此事,為何我等不去深山裡打水鹿,就是不想驚動那些土著,待過上兩年人口一多便會往南墾殖。”

孫十五郎問道:“三郎,那機械廠的自轉機器可是傳說中那般神奇?”

史三郎一聽這機床頓時眉飛色舞起來,他笑眯眯的說道:“那叫蒸汽機,真是有那般神奇,加上水和煤即可自動執行,先生說了,我等只要努力學習技藝,將來便可自行打造蒸汽機。”

孫十五郎有些神往,追問道:“三郎,某也想去做工,如何才能進入工坊?”

史三郎道:“得識字、會數算。機械工坊的軸承如今大量生產,運到大宋換取油料,夜裡有了油燈,村裡的夜間掃盲班單日教識字、雙日教授數算,你可去學學。”

孫十五郎仰面朝天看著天空,不禁悠然神往道:“三郎,某一定要去學這數算之法,平日裡你也教教某。”

史三郎笑道:“某與你從小一起長大,自然會教你。”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