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島基隆灣。

海灣附近如火如荼修築著村寨,周良史率領六條大帆船不停息的來回運糧運人。

吳夢在外面巡視了一遍,此處根本沒他什麼事,建房子他是外行,泥工和木匠的手藝比他高多了。

燒磚他只是提示了用餘熱將吹入的空氣加熱,人家就做了個螺旋形的煙道出來,吳山村三年的時光可不是白熬的,不管是學童還是工匠,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來到海邊碼頭,遠遠望去木樁已經就位,林貴平帶著廂軍和木匠們,生生趕造出了一架木棧橋,橋頭伸進海里足有二十幾米遠,每隔三四丈都安裝了吊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吳夢上前仔細看了看吊杆,覺得足夠堅固,看來海船馬上可以直接吊卸物資,無需再用小船往來駁運了。

碼頭附近的石炭場內,新上任的管事是潤州過來的焦二郎,他正帶著五十餘礦工正在賣力的挖掘淺表煤層,其餘的礦工已被調去營造房屋。

海邊的雪鹽工坊裡也有二十多名鹽工,現在水泥還未生產出來,目前還是煮鹽,效率很低,所幸幾千人的鹽需求量也不多。

吳夢沒有具體的事情可幹,這一陣子他上午巡查工地,下午聽景靈彈琴唱曲,順便把自己能哼出來的歌曲歌詞與景靈交流一番。

景靈本就音樂天賦奇高,將他哼出來的曲譜都記錄了下來,每日裡彈琴試唱,什麼《笑傲江湖》、《天仙子》、《鐵血丹心》......等等一些古典味十足的歌曲都記錄在冊。

吳夢就當景靈是個人工智慧留聲機,累了便聽上一曲。

幾個場地看了一遍,見無大礙,便吩咐李五推著他回到了別業裡,景靈進來給他泡了一杯茶,吳夢愜意的喝著茶,看著外邊的海浪。

景靈嫣然一笑道:“先生,外面可是忙得死去活來,你那寶貝徒兒都到河邊打造水輪機去了,你這做師父的卻還有閒情雅緻欣賞海景。”

吳夢笑道:“那等小事,有工匠們協助,學童們足夠勝任了。”

景靈輕輕的給他按著肩膀,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先生,我等現下可是坐吃山空,三千人的衣食住行都壓在丁員外身上,他受得住麼?”

吳夢“哦”了一聲道:“你不說,某還忘了此事,這幾個月開銷可是夠大的,三千人一月的糧食就要一千多石,還有兩百多工匠的工錢,三百多廂軍的軍餉,每月可要花出去一千多貫,還有些雜七雜八的開支,只怕要一千五百貫,這要是三千人都來了,大肆建工坊,每月開支最少也得三千貫,是要想法子賺錢。”

他來到書房,先將前幾日的規劃圖拿出來仔細再看了一遍,這是他根據基隆的地形制定的,基隆第一期的規劃有四個村莊,一個衙門,六個山坡上的哨所,還有港口、鹽場、石炭場、鐵場、機械作坊。

衙門位於中心地帶,四周留下大片空地留給將來的城區建設,機械作坊位於山坡下的河流處,充分利用水力。

預留的高爐安裝位置旁邊也有一條小河,以便使用水力鼓風機。

看完規劃圖,他又拿出在學堂時寫下的逐步發展大綱,細細過了一遍,根據一個月來的實際情況仔細分析。首先必須要想法子掙錢,不能太過依賴丁大勝。

丁家也是在大發展的階段,除了蘇州煤球工坊,其他的產業都是與官府四六分成,去掉很多雜項開銷,真正到手的並不多,好在丁大勝心態好,他無所謂掙多掙少,只要眼望這產業擴大就行。

吳夢的想法有很多條,第一,燒製玻璃,這是所有穿越者撈金的手段,吳夢也不例外。

吳夢為何選擇基隆這個地方也是由講究的,雖然沒有鐵礦,可是有大量的煤礦,有部分煤層埋藏很淺,利於初期發展。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隆後面的山脈以前都是火山,什麼長石、石英這些太多了,說不定還有原始形成的玻璃,更何況此處還有一個大金礦。

玻璃產品也是有講究的,吳夢首先必定是燒製那些透明的酒具、餐具,大賺特賺契丹、党項、大宋、日本、高麗、南亞諸國那些土豪的錢財。

等錢財賺夠了,再軋製平板玻璃,讓大宋平民能夠用上玻璃採光。

至於很多穿越小說把平板玻璃的生產想得很複雜,吳夢嗤之以鼻,既然打算做平板玻璃,那就是以量取勝,還想著把平板玻璃做的像後世的那般平整透明完全沒必要。

只要沒有裂紋,摻雜有其他顏色或是氣泡都不是問題,半透明的玻璃也正好配合王嘉言的房地產開發,相信用玻璃做窗戶的房子定然好賣。

第二就是大車,大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當然是運輸,從南方運一石糧到北方,需要消耗數石糧,既然短期內不可能解決蒸汽動力,那麼帶軸承的大車乃是最佳解決方式。

臺灣的人口少,不可能生產太多的馬車,但是可以鍊鋼,生產最關鍵的軸承。

以前在蘇州沒有鍊鋼那是怕洩密,但在這臺灣島上,保密的措施就好做多了,不過既要等太平州鐵礦明年大量開採,還得等到相州的鐵匠到來才行。

第三是造紙和印刷,但是也需要大量人手,短期內需求也不大。

第四是皮衣,臺灣島上的水鹿可是優良的資源,不但可以吃,鹿皮還可以作為冬季禦寒的衣物,還得買些芒硝來鞣製,此項產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的,可以後置。

第五是燒製水泥,這卻不會用來賺錢的,是臺灣自身建設和婁江船閘修築之需。

還有什麼釀酒、織布、實心輪胎.......吳夢一一排查自己列出的產業規劃,發現僅僅只有玻璃可以上馬,其他的暫不可行。

不是人手緊缺就是沒有原料,現下臺灣的糧食生產必須放在第一位,不能依賴大宋本土,拓荒播種是最最要緊的。

吳夢釐清了先後次序,決定第一步是等待機械工坊的建設完成,打造出球磨機和鼓風機,然後再燒製水泥和玻璃,現在還是只能等待智慧和尚和工匠們將機械工坊搞定。

機械工坊的搭建卻沒有吳夢想的那般容易,進入十月冬日後,天氣逐漸變冷。

從大宋返航的運糧船帶回來一個壞消息,婁江海港的草棚保暖性不佳,那幫災民又是衣著單薄,一個個縮在屋裡打哆嗦。

丁大勝無奈,又撥了一筆錢財添置了衣物。

但那處是入海口,不但風大,而且潮溼陰冷,長久呆下去只怕不少人會凍壞,除非從蘇州運石炭和煤爐子過去,但這又會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林貴平和吳夢、智慧和尚商量後,決定暫停機械工坊的建設,先讓學童和工匠們去營地幫忙,先解決住宿的問題。

吳夢嘆道:“不找災民,也尋不到如此之多的移民,大宋承平天下,百姓們如何願意來到這荒島?找了這些災民,連個冬衣都無,以後還不知曉得費多少錢糧。”

智慧大師雙手合什道:“阿彌陀佛,吳先生切不可用錢財來衡量芸芸眾生之性命,多做善事,死後便能升入西天極樂。”

吳夢白了一眼和尚道:“少來了,還西天極樂,眼下的難關渡過再說吧,房子太少,只怕那些災民們怨聲載道。”

林貴平看了看窗外的工地,咬咬牙說道:“沒法子,先一批批接過來吧,此次先接那些老弱病殘的,基隆天氣暖和,不致有受寒挨凍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