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府不得不問呂副掌門:“呂副掌門為何要說莫掌門更蠢一些?”

呂副掌門說:“他不是更蠢,而是最蠢。”

張知府說:“為何?”

呂副掌門說:“我們對錢財的態度可以有四種。第一種是喜歡賺錢,也喜歡花錢。第二種是喜歡賺錢,不喜歡花錢,只喜歡存錢。第三種不喜歡賺錢,也不喜歡花錢。第四種是不喜歡賺錢,卻喜歡花錢。”

張知府說:“呂副掌門總結的很精確。天底下所有人對錢財的態度,可以歸為這四種之一。顯然呂副掌門是認為這四種態度中,有聰明的態度,也有愚蠢的態度。”

呂副掌門說:“這是當然。最聰明的態度當然是第一種態度,最愚蠢的態度當然是第四種態度。我那位師兄,我們衡山派的掌門對錢財的態度,就是第四種態度。他難道不是愚蠢無比?我真不明白當年我師傅為何要選他做掌門,難道就是因為他武功高?”

張知府心中卻想:“你那位師兄,你們衡山派的莫掌門,又怎麼會是蠢人?莫掌門會有這態度,是因為莫掌門知道有你這樣一位師弟能替他考慮賺錢的事情,他自然只用考慮花錢的事情。態度本身哪裡會有聰明和愚蠢的區別,聰明的人是那些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態度的人,愚蠢的人是那些被不合適的態度困擾的人。你那位師兄才是最聰明的人,而你大概只是被你師兄利用的人。你雖然聰明,但你卻被對你師兄的仇恨矇蔽的雙眼,不能看清你師兄的真面目。”

張知府雖然心中如此想,卻沒有對呂副掌門說出來。張知府知道這些話說出來,也只是會讓呂副掌門不愉快而已。呂副掌門能不能看清自己的師兄,並不取決與別人是否會告訴他,只取決於他自己能否想通透。

張知府只是對呂副掌門說:“我們不說你師兄的事情了。”

呂副掌門說:“對,不說他。還是請張知府說一說經濟的問題好了。”

張知府說:“我再問呂副掌門一個或許不那麼吉利的問題。”

呂副掌門說:“問吧,隱私相關的問題我都不怕你問,難道還怕你問不吉利的問題?”

張知府說:“若是有一天,你們衡山派不在了,你們衡山派現在的這些生意,會被誰接手呢?”

呂副掌門說:“怎麼不在了?”

張知府說:“就當是覆滅了吧。”

呂副掌門說:“覆滅了?被誰消滅了?被江湖中的其他勢力嗎?還是被官府消滅了?”

張知府說:“就當是被官府消滅了吧,我們就假設所有的江湖勢力都被官府消滅了。”

呂副掌門說:“若是有如此一天,我們衡山派的生意,大概會被官府接手處置掉吧。”

張知府說:“自然是官府先接手,但官府接手之後呢?”

呂副掌門說:“官府接手之後,還能怎樣呢?你張知府應該是最清楚不過的,又何必問我。”

張知府說:“官府接手之後,自然是要麼自己經營,要麼是賣掉。呂副掌門以為官府會如何處理?”

呂副掌門說:“早晚是要賣掉。”

張知府說:“呂副掌門說得不錯。”

呂副掌門說:“這也是因為官府無論是經營哪一種生意,最後的結果都是肥了一些官員,朝廷卻要大把的往裡賠錢。”

張知府說:“理想狀態下,官府自己經營應該是最能賺錢的,但現實卻是呂副掌門所說的那樣。官府若是要賣掉,又是誰能買到呢?”

呂副掌門說:“當然不是誰都能買到的。若是我衡山派覆滅了,若是梁家在那時還沒倒,能買到的應該就是梁家了。”

張知府說:“別人都買不到,只有梁家能買到,這一點是肯定的。”

呂副掌門說:“不僅是梁家能買到是肯定的,梁家不用花很多錢就能買到,也是肯定的。”

張知府說:“梁家買到之後,又會正常的繳納稅賦?”

呂副掌門說:“絕對不會。”

張知府說:“梁家雖然不是什麼江湖勢力,但其享受的特權,比你們江湖勢力只多不少。”

呂副掌門說:“這麼說來,消滅我們江湖門派,對朝廷而言,在經濟上並不會有太大的收穫。”

張知府說:“對朝廷而言,消滅你們江湖門派,在經濟上是虧本的。”

呂副掌門說:“卻會肥了朝廷中諸位大人。”

張知府說:“朝廷中看不慣你們江湖勢力的大人們有很多,當年大業皇帝剛登基的時候,變法黨還不是主流,當時的主流是殲滅黨。殲滅黨的主張是動用軍隊將你們江湖門派勢力一網打盡。”

呂副掌門說:“我知道這點,這些殲滅黨自大到不行,也是在自取滅亡。”

張知府說:“你知道殲滅黨又是什麼時候了?”

呂副掌門說:“這我怎麼能記得清楚?都是許多年之前的事情了。”

張知府說:“你知道有殲滅黨沒多久之後,殲滅黨就覆滅了吧?”

呂副掌門回憶了一下,然後回答說:“好像是如此。難道這不很正常嗎?膽敢提出這種主張,膽敢公然挑起朝廷與江湖勢力的矛盾,當然是自取滅亡。”

張知府說:“此事很不正常。”

呂副掌門說:“哪裡不正常了?”

張知府說:“這些殲滅黨人都是些什麼人?”

呂副掌門說:“朝廷裡的大人們啊。”

張知府說:“若是這些殲滅黨人都是些剛考取功名的年輕人,那此事就還算正常。但這些殲滅黨人卻盡是些老謀深算的朝中大人,身經百戰的軍中大將,此事就顯得很不正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呂副掌門說:“為何?”

張知府說:“新考取功名的年輕人志得意滿,想要揚名立萬,又過於衝動,做事不太考慮後果,方才會如此貿然、公開、不做準備地提出這種會引起軒然大波的主張。老謀深算的大人、身經百戰的大將斷然不會如此衝動,不會這樣做出這種蠢笨無比的事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