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譙周老爺子認為,劉諶這個人有著逆天改命的能力,這種非凡的能力,不是常人所能擁有的……

再結劉諶程創造出來的種種神蹟,比如他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巧奪天工的手藝、廣闊深遠的謀篇布局、以及嚇跑了兩國皇帝、入主中原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譙周以為此人定是天選之子。

在這個老爺子的概念中,但凡天選之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他所說的一切話也是正確的,所以,譙周當然是站在劉諶這一邊,凡是劉諶說過的話,都是正確的!凡是劉諶的指示,大家都應該無條件完全遵從……

基於這樣一個順天應人的調調,譙周所做的,就是四處鼓吹,讓每一個人都接受劉諶做出的這些改革……

所以,有這樣一個泰山北斗型的名宿從中斡旋,那些原本驕傲的大儒,才不至於從大漢書院中撤走……

直到後來,這群人在譙周一遍一遍的洗腦之下,終於覺得有必要去聽一聽這些小年青他們在上什麼課,在教授什麼學問……

不得不說,大漢書院的這些名宿大儒,有的人確實是虛懷若谷的,一開始這些人來到教室旁聽的時候,因為自恃身份,總還有些扭捏,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有一部分人還是沒有邁開步伐,最後他們也離開了大漢書院……

當然還留下了一些好奇心特別重,當然好學心也比較強的人,他們最終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的來到那些年輕人的教室,開始聽他們講的學問!

然而他們聽到的東西,無疑對這些人當頭一棒。因為這些東西,是他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也就是說他們這樣的大儒,竟然不知道天下還有許多這樣的學問……

用事實來否定了這些人的淵博,這對這些學富五車的大儒們來說,也算是一個重打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這些人的過人之處,也就是能夠坦然面對這樣的事實,他們放下身段,要求零菱公主派一個人專門對他們這些老人講授陛下傳給他們的學問……

於是零菱就派了各方面學問還可以的劉諶的親傳弟子,去給這些名宿大儒上課,給這些自詡淵博的人上課,劉諶的這些親傳弟子,也沒有略過什麼,而是用了最笨的辦法,也就是從1+1=2這個簡單的數學運算講起,當然面對的學生畢竟是一些大儒,這些基礎性的東西,略略一提,然後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學,也就能夠完成一般人的小學水平。

接下來,要給這些人講的就是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的課程,數學、物理、歷史、地理、生物、化學、政治經濟學等等,分門別類,汪洋一般展開……

這些讀了幾本聖賢書的大儒們,萬萬沒有想到,劉諶傳了幾年學問的這些弟子,就已經有著如此淵博的學識,而這其中的大部分,是他們這些活了一大把年紀的老頭兒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當然劉諶的學生告訴這些人,他們現在所講出來的這些東西,對陛下的整體學問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而且是一些最淺顯易懂的東西……用逍遙遊當中的小大之辯來講,他們這些小鳥雀根本不能理解陛下這種大鯤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

而這些原本名頭響噹噹的大儒,竟然被劉諶的這些學生給說的一愣一愣的……

就這樣,這群大儒經過譙周的鼓動,經過劉諶親傳弟子的改變,他們從思想上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們謙虛好學、孜孜不倦以求上進……

當然了,也並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如此的和諧,還有一些特別的頑固分子,他們就是不接受如今所實行的這些……

他們總認為劉諶是在逆天行,或者聖賢的大道理不教授,現在整日鑽研的、大家都努力學習、努力教授的,竟然是一些做工匠的學問、經營營造廠的學問、跟著商隊走南闖北的學問……

而真正教化萬民的學問、王天下的學問、開創盛世太平的學問,大漢書院卻沒怎麼教……

而他們認為這樣做的後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把這世上所有的人都變成嚴重的逐利者,讓每個人知道那些只側重於謀生的學問,會讓人的思想有多麼的墮落……

其實這樣說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在這樣的時期,百廢待興,整個大漢最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人……

就是在這樣一個狀態下,大漢官場上那些嗅覺比較靈敏的人,已經先於朝廷一步,躲過了強制勞動兩年,已經在大漢書院學習……

這群人的眼光不得不讓人佩服……在劉大壯提出來,讓三品以下的官員,到基層的營造廠和糧食生產社去生產這參與管理,或者參與管理一個駝隊或者船隊,這都是為了讓這種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們真正感受一下,能撐起大漢的,到底是什麼……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那群嗅覺靈敏的,主動到大漢書院學習的人,就受到了太子和宰相的表揚,他們被稱為與時俱進的楷模、善於學習的楷模,你當做榜樣,號召大家向這些人學習……

當然被樹立成典型的,是已經年逾百歲的譙周老爺子……

所以現在大殿上吵得不可開交,他們所討論的就是,下放這群人到基層去勞動鍛煉兩年這個事兒是不是可行!

武將沒有涉及到這個事情當中來,所以他們現在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鼻頭上,一言不發!

現在爭吵的三方就是那些真正的書呆子和那些讀書讀靈活了的嗅覺比較靈敏的人,還有一群當然是工匠和商人出身的新貴……

書呆子們雖然食古不化,但他們的口才還是挺不錯的,最起碼小詞整出來一溜一溜的,畢竟他們學了那麼多東西,就是用來說的……當然那些同樣讀過聖賢書的嗅覺比較靈敏的讀書人,他們的口才也是很好的,再加上他們經過大漢書院的學習,眼界比較開闊,所以他們能夠舉出鐵證如山的事例來,辯倒那些書呆子。

當然那些真正從基層上、從營造廠的工匠出身、從糧食生產社的農民出身的官員,他們張口就能夠說出一連串一連串的數字,這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鐵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