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剋制騎兵的戰術

薛仁貴非常不理解楊天保,為何不沿用唐軍軍紀,非要自己創造一套與眾不同的軍紀。

楊天保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反問道:“大唐軍紀嚴苛,然而,管用嗎?”

薛仁貴愣住了,唐朝的軍紀不能說不嚴,而且可以說非常殘酷,對於犯錯的士兵輕則打軍棍,通常情況下都是一般都要集合部隊,向將士們歷數被打者的罪狀,“噼哩啪啦”一頓軍棍打完之後,當眾驗傷,再叫人抬回營房或拖下去埋了,以此求得“殺雞給猴看”的治軍效果。

然而,棍打過之後,輕者,皮開肉綻,舉步維艱;重者,或終身殘廢,或一命鳴呼。

當然,軍棍還是最輕的處罰方式,更嚴重的穿箭遊營(用箭穿在犯錯士兵的耳朵上),重則割耳割鼻甚至斬首,讓人聽著都害怕。

但是唐軍的軍紀仍然很糟糕,殺良冒功,或者說臨陣不敵則降,這種事情出現太多,如果唐朝之軍紀嚴明,侯君集與李道宗率領的四萬餘人馬,就不會傷恨不及十分之一,馬上潰敗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犯沒犯軍紀完全是軍官和將領說了算的,他說你沒犯軍紀,就算你劫掠鄉里都沒事,他說你犯了軍紀,哪怕你什麼壞事都沒幹,也是砍你沒商量。

帶兵的視軍紀如兒戲的結果就是全軍都視軍紀如兒戲,“紀律嚴明”也就成了一句笑話。

就連如雷貫耳的程知節,一樣屠城劫財。

楊天保當然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在制訂軍紀的時候儘量做到清晰明了,哪些行為會觸犯軍紀,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都清清楚楚,讓犯了軍紀的人無話可說。

楊天保堅持廢掉插箭遊營、割耳割鼻這類不人道的懲罰,連軍棍都很少打,改為罰掃軍營、關禁閉和清退。

薛仁貴一再說這太輕了,大家都會不當一回事,他則認為軍法不在嚴酷,重在執行,只要執行到位了,效果不會比割耳割鼻差的。

當然,他的軍法並不是一味的寬鬆,劫掠鄉里、殺良冒功、淫辱婦女這幾條是底線,誰犯誰死,天王老子來求情都沒用。

新的紀律一下來,所有人都哀聲一片,這意味著他們每天都要生活在紀律中,吃飯睡覺都有人管啊,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打的菜吃不完,丟掉,這屬於浪費食物,那麼處罰錯失就是餓,其他將士吃飯,你在旁邊看著,除了喝水,其他東西一點也不準吃。丟棄一兩,捱餓一天一夜,如果丟棄半斤兩食物,準備餓八天吧。

還有隨便大小便,在古代軍紀中,根本就沒有這一條,反正軍中都是大老爺們,怎麼解決生理問題,隨便。

然而,在河源軍的軍紀中,這一點就是勞動改造,營房的公共廁所,負責打掃,直到抓住下一個犯錯的人為止。

否則就等著打掃廁所一輩子吧。

比如,在軍營中走動,二人成行,三人成列。亂走的下場,就是抄寫軍紀一百遍,也不管你識不識字,就算依葫蘆畫瓢,也必須完成軍紀一百遍的抄寫。當然,還有其他比如,關禁閉,從一天一夜到一個月不等。

楊天保的軍紀雖然繁瑣,非常復雜,不過卻不是無理取鬧,罰不罰,解決權不在軍官,在於公理,執法隊在執法的時候都是有據可依,讓人心服口服,而非隨心所欲。

看哪個不順眼就整哪個,只要遵守軍紀就不必擔心捱整,比其他唐軍部隊強太多了。

比如現在,薛仁貴宣佈落後的二百人不得食,如果像以前,將士們肯定會鬧,現在他們非常平靜。

提前跑回來的三百人,各加一個葷菜!

雖然說騎兵其實並不需要訓練跑步,不過楊天保卻有楊天保的目的,訓練眾將士的團隊意識。

河源軍新軍的每個團都是三百人,落後的那團三百人只能得到一百人的飯菜,這樣以來就會非常考驗他們的人性。

同時,薛仁貴又宣佈考核不以個人成績為準,而是以團為單位,全團必須一人不落,要不然,哪怕二百九十九人跑到前五百之內,只有一人遲遲未到,計算的只是最晚上那名士兵的成績。

這樣以來,他們在跑步的時候,非常注意關照自己戰友,而不是像窩蜂一樣向前跑。

河源軍獨特傳統在這樣的軍紀下養成了,以後無論戰事多麼殘酷,多麼被動,他們都不會丟下任何一個戰友。

相對於高強度的武裝越野賽跑,隊列訓練更能磨練將士們的意志。

楊天保也以身作則,在第一天上午,完全堅持下來的只有不到兩千人,這其實已經超過了楊天保的預期,他以為河源軍新軍將士只能有十分之一堅持下來就不錯了。

當然,正所謂窮文富武,能學會騎馬的人,家境都不會太差,在唐朝初年雖然已經採取了科舉制度,然而,這個時代開科取士的機率太低,大部分官員,依舊是世族門閥出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百姓姓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功名馬上取。

練武的基本功,就是站馬步。雖然不像站軍姿那樣,但是比軍姿更難。

河源軍的新軍訓練,基本上早上二十裡武裝越野賽跑,上午和下午,站軍姿和隊形訓練,至於什麼戰術、配合、統統沒有。

這樣的訓練方式,薛仁貴依舊想不通。

楊天保笑道:“這些將士,都是身家清白,而且擁有一定的功夫底子,隨便拉出一個人,給他弓箭,五十步之內不說百分之百命中目標,至少可以超過九成,什麼刀法,槍法,人人可以耍得似橫似樣,咱們訓練又能強到哪裡去呢?”

其實,楊天保不是不想訓練,但是他知道,無論如何訓練,短時間內無法提高將士們的真功夫,他只能退而求次,反而培養將士的集體意識和行為習慣。

最重要的是,楊天保打算打造一支騎兵的真正剋星。

唐人無論如何訓練,在騎術上肯定無法強過吐蕃騎兵,這是不爭的事實。像薛仁貴這樣的異數,不能代表全部。

最好的辦法,還是採取以區域性的優勢兵力,對抗吐蕃人的散兵隊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