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誰的面子也不給

唐朝以武立國,依靠橫刀和馬槊,把太原區區一隅之地,進而吞併天下。同樣,唐朝承襲漢制,也是以孝治國。唐朝規定:父母在,不遠遊,不能存私房錢。此規定,目的是讓子孫盡心竭力地照顧好老人。

唐朝在“補給侍丁”制度中規定: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政府給安排一個照料的人,九十歲以上的老人給安排兩個照料的人,一百歲以上的老人給安排五個照料的人。

政府安排的這些人全部免除服徭役義務。禮制上還規定子女對老人要給予精神上的安慰然而,隨著玄武門之變的爆發,李世民弒兄殺弟拘父,這讓唐朝所謂的孝,就成了一個笑話。而自認為華夏道統的衛道士,世族門閥也因為這個明顯的是非問題,堅持與李世民站在對立面。

孝,對於華夏民族而言,不僅僅是傳統,更是華夏民族的信仰。

夏朝,不孝敬老人判重罪,直至處以死刑。對不贍養老人,毆打辱罵老人,不給老人吃飽穿暖,老人生病如不給醫治,不細心照料,都在不孝之列,要受到處罰。依據不同情節,處以在臉上刺字(墨)、割鼻子(劓)、斬腳(刖)、死刑(大辟)等不同的懲罰。

周朝雖無具體的處罰制度,但有一套比較嚴格的具有禮儀含義的具體要求。如,五十歲以上的老人要給他們吃細糧;六十歲以上老人的飯菜中要配肉;七十歲以上老人的飯食中要增加副食;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要給吃些珍饈美味;到了九十歲,小輩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飲食。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但孝敬老人的傳統沒變。如,齊國規定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賦稅和徭役;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二子的賦稅和徭役。

漢朝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孝道。對養老問題更加重視,推行了一套特殊的優惠政策。規定孤寡老人到市場上做買賣,免除繳納租稅。酒是國家專賣品,為了照顧孤寡老人,政府允許孤寡老人開設酒店賣酒。

為確保養老制度的落實,漢律還規定:對不贍養老人者,要在鬧市執行死刑,並將犯人屍體展示街頭。對父母、祖父母等長輩不盡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殺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棄市(暴屍街頭),毆傷長輩者同樣也處棄市。

原本,楊天保並沒有打算幫助李世民去推行孝義,重鑄道德標榜。因這楊天保知道這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傷敵,也會傷已。

一旦楊恭仁逝世,長兄為父,他的大哥楊思誼和大嫂梁氏,就可以佔據道義的制高點上,對他進行指手畫腳。

然而,楊天保不做,這件事同樣有人去做。更何況,因為看得清,看得更遠了,楊天保知道在未來的歷史上,在歷史上,武則天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這件事既可以交好李世民,同樣也可以賣武則天,現在的武二孃一個人情。

對於楊天保來說,收拾武元爽和武元慶也就是揮揮手的事情,除非楊天保直接殺了二人,否則連罪責都不用承擔。

楊天保非常喜歡唐朝的法律,因為作為勳貴,他可以光明正大的欺負人。

武則天的生母楊氏,她在生武則天的時候,都已經四十多歲了,到晚間,武則天在透過鬥爭,戰勝太原王氏,同安公主的侄女,王皇後之後,準備上位,而當時的榮國夫人既楊氏,就成了武則天頭上的一座大山。

楊氏很容易可以干涉武則天的行為,畢竟,不遵從母親的命令,就是忤逆,就是不孝。當然,武則天也是一個狠人,直接炮製了其母與外孫賀蘭敏之通姦的事情,讓其母釘在恥辱柱上,從而無法干涉武則天的行為。

楊天保來到應國公府的時候,武元爽和武元慶正在家中酗酒,隨著絲竹聲入耳,楊天保帶著門下,並沒有受到阻攔,直接中庭,才有小貓兩三只,不過,他們這些欺軟怕硬的家丁,哪裡是楊天保部曲的對手。

不費吹灰之力,楊天保將應國公的大公子與二公子緝拿住,不過二人喝得太大了,哪怕是被抓起來,依舊沒有反應過來。

楊天保並沒有動手揍武元慶和武元爽一頓,而是直接帶走,準備前往刑部,讓刑部郎中孫伏伽來以法律的光明正大的處置不孝的武氏兄弟。

可是,在楊天保準備帶走武元爽和武元慶的時候,楊氏帶著武元順,武元華姐妹二人拉在楊天保面前。

“三郎,你為何要帶走大郎,二郎?”楊天保這才發現楊氏不僅僅被推了一次這麼簡單,她的臉此時還是腫的,半張臉都青了。

楊天保躬身道:“姑姑,來得正好,咱們一起去刑部!”

楊氏有些緊張的問道:“去刑部?大郎、二郎他們犯了什麼事?”

“沒事,他們兩個不孝,侄兒準備給他們一點教訓!”楊天保不以為然的笑道:“他們欺負姑姑,就是欺負我們楊家沒人!”

武元華離開楊氏身後,來到武元爽面前看著武元爽被兩名親衛架著,她小手朝著兩名親衛勾了勾。

兩名親衛在徵得楊天保同意後,假裝不自覺的鬆開武元爽的一隻手,他的手掌落在地上。武元華上前,用腳踩上去。

“啊……”

武元爽剛剛發出慘叫,親兵在他腦後用力一掌擊下去,武元爽的腦袋一軟,頓時昏迷了。

楊氏急忙道:“我沒事,我是自己摔的,三郎,你聽姑一句,把他們放了!”

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

楊氏在武家受欺負,主要是因為他的性子。實在太軟了,相對而言,太原武氏算個屁?整個家族除了武士彠,還有誰能拿得出手?

楊氏女別說嫁在武氏,就算在京兆韋氏、聞喜裴氏這樣的家族裡,也斷然沒有受委屈的道理。

“放了?這不可能!”楊天保絲毫沒有給楊氏面子,他要做就要做徹底。

楊氏差點給楊天保跪下來:“三郎,應國公府還要臉呢!”

“他們真要臉就不應該欺負姑姑,武元爽踩楊氏的臉面,踩上癮了?”楊天保指著武元慶和武元爽道:“我給過他們機會,三年前在陳園,我就警告過他們,他們拿我的話當放屁,這是擺明了不給我面子!”

武元華吩咐身邊的丫鬟:“還不敢阿孃請進去!”

“不用請進去!”楊天保道:“咱們一起去刑部衙門!”

楊天保帶著人讓楊氏和武元順、武元華登上他的馬車,他就讓親衛在應國公的馬廄內牽出一匹馬。

不過,應國公府裡沒有上好的戰馬,都是一些遊春馬,這種馬非常溫順,而且自小時候開始訓練,用繩子綁著它們的腿,慢慢養成了邁著小碎步的習慣。

楊天保騎了莫約一柱香功夫,氣下扔下馬,徒步前身刑部。

刑部在隋唐時期,其職權範圍最小,基本只限於對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員(嚴格來說在古代七品以下不屬於“官”,而屬於“吏”)有行刑權,但一般沒有處罰權,處罰權基本屬於大理寺,而且對中高級的官員也基本歸屬於三省中的“門下省”監管。

但是,應國公卻是勳貴,按說應該去大理寺審問,不過,大理寺卻不受門下省監管,除非皇帝下令三司會審,否則經不動門下省政事堂。

可是,只要去刑部,在門下省行走的官員就會報送政事堂,當值的相國就會受理,甚至報請李世民。

一行人浩浩蕩蕩抵達刑部,正準備進入刑部。

就在這時,一輛馬車停在刑部衙門前面,從馬車上下來一名鬚髮皆白的老者。

楊天保看著他徑直朝自己走來,尋思著應該是武士彠家中的人,想過來說情。

楊天保擺擺手:“進去!”

“且慢!”

老者急忙道:“楊將軍,請借一步說話!”

楊天保皺起眉頭問道:“閣下是?”

“在下太原武士稜!”武士稜道:“正是這兩個不成器侄兒的伯父!”

楊天保明白了這位是武士彠的大哥,司農卿。

楊天保指著武元爽道:“武少卿請問閣下可知曉此事?”

武士稜嘆了口氣道:“清官難斷家務事,楊將軍,應國公府的家務事,還是交給應國公府自行解決吧,老朽這就給舍弟去信,讓他一定給楊將軍一個交待!就當給老朽一個面子!”

“哈哈!”楊天保笑了笑道:“這個面子我要是不給呢!”

武士稜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臉是自己丟的,面子是自己掙的!”楊天保道:“作為兒子忤逆繼母,大不孝,這就是你們武氏的家風?還想讓我給你面子?你們武氏真以為,我們楊氏女,就可以隨便欺負?“

武士稜喃喃的道:“冤家宜解不亦結!”

“哼哼……”楊天保冷聲說道:”應國公教子無方,那就讓朝廷替他教育兒子,我倒看看,朝廷會不會把應國公的爵位承襲給這等不孝不仁,不忠不義之徒!“

PS:昨天回家,坐了一天的火車,原本打算在火車上寫點,結果運氣太差,身邊坐著一個熊孩子,鬧了一路,吵得我想掐死他。非常抱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