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極具代表性的重症航母戰隊之外,這家盛產英雄醫者的醫院,迄今為止,一共派出了九批精英五線作戰。

第一批(武漢、江蘇):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著名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教授;江蘇省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重症醫學組長、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教授;

第二批(武漢):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潘純主任醫師;

第三批(武漢):第一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員、中大醫院江北院區重症醫學科護士吳罡、CCU護士李宗育;

第四批(南京二院湯山分院):南京醫療救援隊隊員、中大醫院呼吸內科陸遠主治醫師;

第五批(南京二院湯山分院):南京醫療救援隊隊員、中大醫院呼吸內科汪群主治醫師;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常煒主治醫師;

第六批(武漢):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助理謝劍鋒博士;

第七批(武漢):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員、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莫敏副主任醫師、呼吸科張立主治醫師;

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鄧猛、鄭智宙、顧德玉和高偉;

第八批(黃石):江蘇首批援黃石醫療隊、江蘇省支援黃石醫療隊醫療救治及專家組組長、中大醫院副院長、重症醫學專家黃英姿主任醫師;中大醫院呼吸內科張薔副主任醫師;中大醫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程科萍;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李曉青;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李卿副主任醫師;中大醫院呼吸內科丁明主治醫師;

第九批(無錫):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郭蘭騏主治醫師。

……

如今看來,第幾批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迎難而上地衝上去了。

有一天,我們醫院的朋友圈一直在轉發一張背影的照片。

背影照是偷拍,當很多人瞭解了真相後,都不免心疼得想哭!紛紛稱讚為國醫風範、最美背影。

照片上的背影,是兩個前行的男人。說其負重前行,似乎一點也不足為過。

每個人的手裡,都捏了切片麵包,不要說大老爺們,就算是女孩子家,這麼點食物怕是不夠果腹。

然而,他們就這樣地每人捏著麵包片,急匆匆地行走在醫院病房的走廊上。

背影右邊的那位,是國家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教授;左邊是國家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專家杜斌教授。

他們步履匆匆地,要去哪裡呢?

這天是2月18日中午,擔任武漢地區醫院重症病人救治指導及巡查任務的兩位大咖,在巡查完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後,已到了飯點兒,因要急著趕往去下一家醫院巡查。來不及坐下來午餐,兩個人隨手拿了片麵包就走了。被駐守在該院的邱海波教授的博士、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員晁亞麗悄悄從背後偷拍了下來。

二位在全國重症醫學界聲名顯赫的醫學大家,從1月19日臨危受命火速奔赴武漢,作為第一批身披白袍執甲奮戰的逆行者,他們一直堅守在武漢抗疫的第一線,指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他們抗疫事蹟,迅速被瘋狂轉發,見諸媒體見諸報端,上了熱搜上了頭條,燃炸全網,深受感動與好評。

在3月30日國際醫師節這天,朋友圈又從背景照片升級到了另一張照片。由江蘇新聞出品,標題:邱海波,致敬每一位為我們拼過命的白衣戰士。對比了他本人在2月20日與3月30日,這一個多月內巨大的變化。

不變的是灰色的衝鋒衣外套,不變的是藍色免燙襯衫,不變的是藍色一次性醫用口罩,不變的金屬框方鏡片眼鏡。改變了的是愈發清矍的面孔,改變了的是滿頭斑駁的華髮,改變了的是顏色黝黑的眼袋,改變了的是憔悴的面容和額頭縱橫交錯的皺紋。

這一天,也迎來了邱海波教授在武漢的第71天。作為這場戰疫的資深老兵,作為對付新冠病毒這一沉默詭異殺手的首席剋星,邱海波教授又被各家媒體紛紛採訪。

有人說他1月19日便抵達了武漢,也有人說1月20日就到達了武漢。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到達武漢後的當天,就開始往返於各家醫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ICU病房。正如邱教授所言的那樣,“當時打電話來說武漢有事,有挺多重病人,你要來。到的時候,放下東西下午就進入紅區病房,看到一些病人病得很重,而且 ICU是滿的,當時就覺得問題比較嚴重。”

作為專訪中的嘉賓常客,每一次邱教授就像遇見老朋友,或者說是很相熟的人,可以將最想說的話,毫無保留地告訴你。確切地說,他是一個有擔當,說實話,把病人的生命擺在第一位的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初春的武漢,告別了冬日的陰寒,隨著治癒出院病人持續增加,“零新增”時間不斷拉長,疫情對城市的影響也在消退。但在集中收治重症與危重症病例的定點醫院ICU,與新冠病毒對抗的拉鋸戰仍在繼續。

作為守護生命的最後防線,生死一線間,重症戰場的醫護人員始終默默地堅守著。

直至今日,他們仍肩負著救治數百名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重任。

作為這場戰疫中留守在疫情最核心的確的最後戰疫負責人,中央指導組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始終沒有放緩他救治的腳步,在疫情的最後戰役中,繼續發揮著他舉足輕重的指導性作用。

他是個謙遜的人,同樣是一個專注到極致,嚴格到極致的人。

然而,更多的時候,與他接觸,卻始終令人感覺到他是溫和的舒適的,讓人深感安全信服、欽佩和偉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