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的專家,並沒有停滯對新技術的探索與對患者的診療。

迅速“冷凍”再“解凍”,冷凍消融治療乳腺癌,不開刀也能治療乳腺癌。

是的,你沒有看錯。迅速“冷凍”再“解凍”,擊破腫瘤細胞,打垮乳腺癌。

近日,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手術室,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著名介入醫學專家、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教授帶領團隊,採用氬氦刀冷凍消融技術,為罹患乳腺癌無法接受外科手術的李奶奶(化名)成功進行了微創介入手術。目前,李奶奶已經康復出院了。

疫情期間,75歲的李奶奶摸著自己的右邊乳房感覺不對勁,壓著有點疼,摸上去感覺有腫塊。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中大醫院檢查發現,右乳外後偏下的位置有個腫塊,不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醫生建議進行手術切除。

本想著這乳腺癌一刀切了,也就鏟掉腫瘤了。但新問題又來了,李奶奶肺功能不好,過不了麻醉關,外科手術也就做不了。身上有個腫瘤,不把它去掉,還要擔心轉移,李奶奶無論身上還是心裡都備受煎熬。於是,中大醫院乳腺病診治中心張亞男主任醫師、胡浩霖副主任醫師找來介入與血管外科會診,嘗試創傷小、不需要全麻的介入微創手術能否除掉這個隱患。

滕皋軍教授瞭解患者情況後,與多學科專家討論後決定為其施行氬氦刀冷凍消融術。

手術在局麻下進行,透過B超+CT引導定位,找準乳腺病灶位置,發現直徑1.4釐米的病灶。將直徑只有1.7毫米的氬氦刀直擊病灶所在,“開氬氣,降溫,降至零下140度!”氬氦刀的刀頭迅速結成冰球,掃擊腫瘤細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溫度下降超過一定水平時,冰晶開始在腫瘤細胞內部形成,凍結供應營養的血管,停止運輸養分,摧毀細胞組織。持續幾分鐘後,氬氦刀迅速又回到常溫。經過這樣兩個迴圈後,從CT上發現,腫瘤病灶完全被“凍結”,“永無超生之日”。

雖然在李奶奶的病灶位置,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戰鬥”。但是術中,李奶奶基本沒有不適的反應。目前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已經康復出院。

氬氦刀冷凍消融技術其實在20多年前就應用於實體腫瘤的治療,在此基礎上現在又用於乳腺癌的治療。由於冷凍本身也具有使痛感遲鈍的鎮痛作用,因此它造成的痛苦要遠比其他的治療方法輕,手術中病人舒適度較好。而且一般在局麻的狀況下進行,術中幾乎沒有痛苦,還可以跟術者進行交流。採用微創的手術方式,對患者損傷少,不破壞乳房外表、併發症少、恢復快。它的創傷幾乎看不出來,對於愛美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來說,更好地達到“去病保美”的效果。還可以減少瘢痕和疼痛,避免給患者形成的心理及生理創傷,更好地保護乳房組織。

冷凍消融手術還可以降低周圍組織受到損傷的風險,尤其是在處理膈肌以及心臟大血管附近的病變組織時,比其他型別手術更有優勢。不僅如此,還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

乳腺癌腫塊直徑小於等於3釐米,IV期乳腺癌患者,為有併發症疾病、手術禁忌的乳腺癌患者,開闢了新的治療方式。

……

疫情防控進入了新的階段,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傳出好消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復工。

已順利開展泌尿系腫瘤等手術,中大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陳明教授介紹,泌尿外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團隊已日夜滿負荷運轉及時為患者解除病痛。

中大醫院泌尿外科成功為4例高齡高危老人施行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據泌尿外科副主任陳恕求副主任醫師介紹,患者均為膀胱癌、腎癌及輸尿管癌等泌尿系腫瘤,年齡均在80歲以上,最年長88歲。

程爺爺今年88歲高齡,有多囊腎病、腦梗以及心功能不全。近兩年老人腎功能衰竭,不幸確診為尿毒症,已血透1年多。兩個月前,程爺爺總感覺腰痛不適,肉眼可見血尿。開始家人以為是多囊腎病引起的出血,並沒有太在意。可就在前不久,老人突然高燒、反覆血尿,這才感覺不妙,立即帶老人到中大醫院就診。經CT檢查後發現輸尿管有佔位,最終確診老人患輸尿管癌,且多囊腎伴嚴重積水。“雖是惡性腫瘤,但還未發生遠處轉移,若成功手術的話,是可以解除反覆感染出血和疼痛的狀況,延長老人的生命!”陳恕求副主任醫師說,但為如此高齡高危老人手術,要冒極大風險。老人88歲高齡,有腦梗半身不遂,心肺功能也差,又是尿毒症患者。“我們最擔心的是術後出現心腦血管併發症和血透引起的出血等。”

經術前多學科會診,綜合評估,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與各項預案,陳恕求副主任醫師決定冒險為老人手術。不久前,專家成功為患者施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右腎輸尿管全程+膀胱袖套狀切除術,手術很順利,歷時1個多小時。因充分發揮了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優勢,手術麻醉時間短,對老人全身影響小。手術微創,術中幾乎無出血,術後老人恢復很快,也沒有腰痛不適了,目前已順利康復出院。對於高齡高危的泌尿系腫瘤患者來說,微創手術是首選,創傷小、恢復快,還能延長生命時間,提高老人晚年的生存質量。

非常時期,還能來醫院手術嗎?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陳明副院長介紹,雖然在疫情期間,但大部分常規手術都可以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大醫院在醫院內部風險防控方面多措並舉顯成效,嚴格開展住院病人新冠篩查,最大程度降低了院內感染風險。

抗疫復工兩手抓,在疫情期間中大醫院開展了40餘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均為反覆出血、疼痛以及有腫瘤進展傾向的腫瘤手術,主要為膀胱癌、前列腺癌和一些複雜的腎、腹膜後腫瘤。此外,近期還開展了6例機器人輔助全腹腔鏡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原位新膀胱術,該手術最大的優點是在腫瘤根治的基礎上,保留了病人正常排尿功能,避免了腹壁造口排尿帶來的困擾,大大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

……

疫情尚未解除,但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肺動脈高壓的準媽媽崔茵茵(化名)生命頻頻告急,而且還有咳嗽的症狀,這該如何是好?透過江蘇省危急重症孕產婦救治網路,緊急轉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經過多學科的積極救治,終於化險為夷,母女平安。如今,已康復出院。“患者孕32周,合併先天性心臟病、重度肺動脈高壓,伴有紫紺、氣喘、咳嗽等症狀,請求轉院。”2月23日,江蘇省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指導中心和省危急重症孕產婦救治治療控制中心負責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於紅主任醫師接到轉診通知。

這個病人能不能接?要不要接?不接的話,患者會怎樣?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於紅主任腦中。於紅主任進一步瞭解到,患者在16歲時檢查發現患有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高壓。孕早期一切正常,常規進行建卡定期產檢。在入院前的一週,出現咳嗽、氣喘,夜間不能平躺等症狀。在醫院進一步檢查顯示,崔茵茵患有重症肺動脈高壓,這是高危孕產婦的最高級別。於紅初步判斷,如果這個患者轉到有綜合救治能力、特別是由國內一流的重症醫學科的醫院,還有一線希望。雖然患者有咳嗽的症狀,但沒有發燒等新冠肺炎的症狀,也許咳嗽是由肺動脈高壓引起的,來院先排查即可。

“請馬上安排將患者轉來,我們組織多學科救治,全力為患者保駕護航!”於紅主任堅定地回答。2月24日,崔茵茵安全轉入中大醫院後,檢查發現肺動脈壓力仍在120mmHg(正常人在20mmHg以內),救治迫在眉睫。安排崔茵茵在緩衝區排查了新冠肺炎的同時,婦產科組織重症醫學科、胸心外科、心血管內科、兒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展開多學科討論。各科專家一致認為,患者妊娠合併肺動脈高壓,繼續妊娠會增加心臟負擔,妊娠風險較高,必須立馬終止妊娠。兒科主任喬立興主任醫師指出,由於孩子已經32周,雖是早產,但是對於中大醫院兒科作為江蘇省新生兒救治中心,有信心、有能力將其成功救治。但卻給麻醉增加了難度,麻醉科做了相應的預案。麻醉科孫杰主任、邱曉東主任建議,採用最低劑量的硬膜外麻醉,全程監測中央靜脈壓、肺動脈壓等情況。對於產後出血的情況,婦產科也提前用藥進行預防產後出血,子宮有少量滲血,醫生為其採取宮腔球囊放置術處理。在婦產科、麻醉科、胸心外科、麻醉科、兒科等多學科保駕護航下,2月26日,崔茵茵的女兒降生了。孩子出生時體重1420克,評分10分,被送到新生兒監護病房治療。手術後,崔茵茵也被推到重症醫學科。崔茵茵進入重症醫學科,本以為松了一口氣,闖過了一關,沒想到卻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速大營救。2月26日11:30左右,崔茵茵剛到重症醫學科半小時,突然心率30、血氧20、心臟跳動微弱……生命監測的報警器發出求救聲,出現心臟驟停、瞳孔散大等危急症狀。重症醫學科劉松橋副主任醫師、徐曉婷主治醫師、徐靜媛主治醫師等迅速施行搶救,立馬進行心肺復甦,並準備上呼吸機、ECMO(人工心肺)。半個小時後,成功安裝好ECMO,讓崔茵茵的心臟稍微休息一下。 “幸虧患者在院內及時搶救,如果在院外出現這種情況,後果不堪設想。”劉松橋副主任醫師說道。經過多學科的積極搶救,崔茵茵成功撤離ECMO、呼吸機後生命體徵平穩。崔茵茵的丈夫來探視的時候,也會把孩子在暖箱裡的照片及小視頻給她看,她看到後笑容裡夾雜著眼淚…… “崔茵茵的孩子在新生兒監護病房情況比較穩定,小家夥體重也一步步增長。現在密切監護治療,以營養支援為主,現在一頓能吃到40毫升奶了。”兒科尹莉萍副主任醫師介紹說。崔茵茵情況好轉,多學科專家在重症監護病房慶祝她即將轉入婦產科普通病房,合影留念。如今,她已經康復出院,回家休養,終於逃過一劫,母女平安!先心患者,到底能不能生孩子?於紅主任介紹,妊娠合併心臟病的發病率為0.5%-3.0%,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心臟病妊娠風險分級Ⅳ-Ⅴ級者屬妊娠高風險,孕早期一般建議行人工流產終止妊娠。心臟有疾患的成年女性到底能否孕育?專家提醒,具體應根據患者情況評估決定,建議此類患者應到當地權威“三甲”醫院全面進行病情評估,聽從專業醫生指導,切莫自作主張,以免產生不應有的嚴重後果。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