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牽動國人的心,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國家及省市衛生健康委號召,已經派出多批次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黃石、南京湯山、黑龍江、吉林等地救治,同時還承擔著江蘇重症患者救治指導工作。全院一院兩區上下通力協作,開展新冠肺炎防控與診療工作。

沒有前往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為抗疫一起在行動。他們踴躍報名時刻準備著奔赴一線,透過線上診療儘量讓患者少來醫院,多個科室透過直播為患者提供科普知識……隔絕病毒,不隔絕愛。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以及急診科的醫護就是他們的縮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踴躍報名,時刻準備奔赴前線。江北院區介入與血管外科醫護寫請戰書,隨時聽從召喚。

大咖線上講科普。戰疫時刻,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教授聯合全國介入專家,為肝癌患者及家屬提供線上答疑活動。肝願同行,名醫近距離。當前疫情形勢嚴峻,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CCI)勇擔歷史使命,聯合全國肝癌領域專家的力量,發起面向全國肝癌患者的“肝願同行 名醫近距離”肝癌線上答疑公益專案。戰疫時刻,介盡全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放射介入治療專家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CSIO)、肝癌介入與多學科診療MDT聯盟、亞太微創介入醫學聯盟發起,滕皋軍院長牽頭,20多位介入及血管外科專家組成的直播團隊,全面支援“戰疫時刻,介盡全力”——疫情期間肝癌患者大型線上直播/答疑活動。

與中大介入人一起齊頭並進的,還有中大急診人。

疫情當前,容不得急診人進行彩排。面臨極大的挑戰,尤其是身處一線的急診科以勇氣、智慧和擔當,演繹了一首首精彩的“抗疫”進行曲。

歲末年初病人多,也是該院急診科改造工程的關鍵階段。疫情來襲,中大醫院急診科無論在人力、物資和場地都面臨極大挑戰。在院黨委及各級領導的支援下,急診設立獨立發熱分診臺,實行醫護同崗,24小時雙人三班制,對每位發熱病人篩查登記。

搶救室、留觀室、留觀室輸液室在原來基礎上加特護班。

為防止交叉感染,1月24日,緊急撤除聯合診室,在門診二樓開放第二診療區,急診內科單獨接診,確保一醫一患一診室;為危重的病人設立第二搶救區、隔離搶救區;針對留觀室病人多、留滯時間長且病情複雜的特點,則以是否已篩查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為標準,將留觀室分為待排區和已排區來安置病人,並增設了隔離留觀室。

理流程、嚴把關。面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作為一線科室,急診科如何進行早篩呢?該院急診科劉文革主任介紹,我們制定了發熱病人就診流程;詢問流行病學史進行患者篩查登記,測量體溫;為有流行病學史和發熱病人發放口罩,至發熱門診就診;診間醫生進行二次詢問;對影像學(CT)改變的病人,儘快進行新冠核酸檢測。對於新冠肺炎疑似或確診的按流程轉走,同時做好其他病人的搶救工作。

曾參加過“非典”時期急診科護理工作的惠曉芳科護士長有著豐富的抗疫經驗,在她的帶領下護理組迅速聯絡感染管理科主任為全科醫護人員解讀《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制定《急診發熱病人就診流程》、《急診患者新型冠狀病毒篩查流程》,啟用《急診病人篩查表》、《急診發熱病人篩查登記表》,組建急診的第一道安全防線。夏澤燕護士長帶領管理組每天穿梭在科室的各個區域和崗位,從《新冠肺炎病人的護理常規》、《新冠肺炎職業暴露的應急預案》的制定到各個崗位工作流程的重新部署,就診環境的合理佈局,護理人員的緊急調配,防護應急物資的儲備管控、環境物品的消殺監測等,都要親自一一把關。

面對繁重瑣碎的防控工作,同時保障急診正常的搶救工作,急診科主任和護士長們天天在一線,以科室為家。黨員幹部更是主動請纓,無人退縮,不懼艱苦,以能為抗疫多做貢獻為榮。毛進護士長的外婆於大年初五不幸逝世,她把悲痛藏在心中,站在了更需要她的一線崗位上。為了保護年輕的同事,夏如翠護士長主動穿起防護服承擔起新冠疑似病人的護理工作,防護服一穿就是8小時,長時間的防護導致臉部二期壓力性損傷。

預診臺的諸永潔護士是一名中共黨員,為減少上廁所的次數、節約防護物資,她工作期間不敢喝水;她帶著N95口罩說話怕病人聽不清,只能提高音量,下班時常常聲音嘶啞,嗓子像冒煙一樣疼,但她從未有過絲毫怨言。當疫情肆虐,她主動請纓要求出征,她說:身為共產黨員就應該衝在前面,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能為祖國為人民出份力是自己的榮幸。而就在此時,諸永潔的愛人在武漢投入戰鬥已12天,她想與愛人並肩來兌現他們“此生相隨”的諾言。

大年初一,科室全體醫護人員取消休假,在外地的買票趕回醫院,在寧準備休假回家的退票堅守崗位。隨著區域的增加、病人的增多、隔離病人的特護,急診科的人力、物力都捉襟見肘,改班、加班、調崗更是家常便飯。謝志康醫生下班後仍在科室待命,“有事喊我,我在值班室”,儼然一副住院總的架勢。過年期間,他曾經有72小時沒有出過醫院的大門。留觀室的張玉婷護士懷胎八月有餘,卻一直要求堅守崗位,她說:“急診現在缺人缺物,身為同袍戰友,我要與你們同進退。”就在前不久,她順利誕下二胎女兒,當小天使降臨後她說:“寶貝,謝謝你同媽媽一起戰鬥!這是媽媽送給你的第一份禮物,希望未來的你和媽媽一樣勇敢且堅強。”

1月27日,有一例危重的疑似病人從急診轉至隔離病房,因臨時抽調人手困難和病情危重(需呼吸機支援治療),護士程翔和朱微分主動承擔了當晚隔離病房的護理工作。

護理骨幹許俊雯主動支援發熱門診,身體抱恙的徐丹、劉峰依然堅守在崗……

與此同時,醫院的一系列應急措施也在逐步落實:人員不足病區來補,裝置不夠後勤來調,防護物資急診優先,尤其是搶救室,大內科也前來支援,每班通常有4-5名醫師,做好一旦有人員被隔離後替補的預案。如果說傾全國之力為武漢,那麼為急診則是傾全院之力!

為嚴防死守疫情傳播,急診病人積壓嚴重,基層醫院源源不斷的將重病人轉來,搶救室一直高負荷運轉。急診病源雜,有些病人隱瞞流行病學史,加上搶救操作多,感染風險很高。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中,急診科以病人為中心,守住患者安全,守住疫情傳播的防線。

在胡宗風醫生當班時,曾碰到兩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後轉到隔離病區。為避免親人感染,胡宗風將家人安頓在老家;徐昌盛主任在和一例確診患者接觸後,為不影響其他人,放棄打計程車,步行十多公裡回醫院隔離。守住抗疫一線,守護患者安全,中大醫院急診人在自己的舞臺譜寫了大愛的篇章。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