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英雄並非孤鷺獨飛,而是形成了一系列矩陣式地保駕護航,才得以讓嚴峻的疫情防控得到了穩步推進。

據江蘇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醫學影像組組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助理兼江北院區黨委書記、中大醫院醫學影像部主任李澄教授介紹,中大醫院影像人甘為人梯幕後嚴守,前線疫情不息奮鬥不止,江蘇黃石第一份網上CT報告便來自這家南京的醫院。

2月16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主任居勝紅教授調閱了第一張從湖北省黃石市中醫醫院傳來的CT影像,經過細緻診斷。半個小時後,黃石市中醫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影像科,收到了居教授發來的第一份CT報告單,這是黃石市首例透過“江蘇-黃石遠端醫療服務平臺”完成的閱片醫療服務。此後,江蘇省首批6家大醫院加入為黃石提供網上醫學影像診斷服務。

江蘇省對口支援黃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以來,江蘇省衛健委一方面派醫護人員馳援黃石,一方面主動搭建“江蘇-黃石遠端醫療服務平臺”和開發“江蘇-黃石醫療服務線上”,動員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為黃石人民服務。為了保證短期內完成“江蘇-黃石遠端醫療服務平臺”建設,江蘇省衛健委規劃資訊、醫政醫管、信息中心等處室統籌江蘇醫療、資訊資源,利用江蘇省遠端醫療服務平臺,先期組織江蘇省內的6家大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以上專家組成的服務團隊,輪流值守遠端為黃石醫院提供閱片服務。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積極參與,主動做好配合,發揮該院醫學影像科作為國家重點臨床專科的優勢,在學科、技術、人才方面全方位參與,努力為黃石乃至湖北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江蘇、湖北及常州、黃石電信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半天時間就打通了兩省衛生專網。黃石市各定點救治醫院迅速發動、積極對接,僅僅一天多時間,已有5個醫院開通“江蘇-黃石遠端醫療服務平臺”服務,其他醫院也開始積極參與。江蘇省將根據黃石以及湖北省的需要,在開展遠端影像診斷的基礎上,開展網際網路問診服務,進一步拓展網上醫療支援服務。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也將在派出10批醫療隊支援武漢、黃石、南京湯山,加上承擔江蘇重症患者救治指導以及中大醫院一院兩區抗疫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國家雙一流大學、985重點建設大學附屬醫院的優勢,做好線上、線下醫療救援,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道路上,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衝鋒在前,或堅守,或馳援!

2020年1月20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受命成為南京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之一,此後迅速成立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部署相關防控工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行政主任居勝紅教授作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事必躬親。

全科70餘位醫技護在居主任帶領下積極投身抗疫一線,奮戰至今!

抗擊新冠肺炎60余天的日日夜夜,放射科全體醫技護從疫情初期備戰、早期開戰到暴發期、可控期鏖戰,從患者分診、CT篩查快速診斷、床邊DR病情評估到感控、院內會診,從做好自身抗疫工作、組織配備援外人員到省內外遠端會診、國際線上抗疫經驗交流,默默奉獻、不辭辛苦,做到了全體工作人員零感染、各項院內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遠端支援院外抗疫及時有力有效!

一、抗疫為什麼少不了放射科?對於新發呼吸道傳染病,無論是之前的SARS、禽流感,還是目前發生的新冠肺炎,影像檢查都是診斷和病情評估中的重要手段,官方推出的各版診療方案中均強調影像學表現在新冠疑似病例篩查和嚴重程度分型的價值(下圖摘自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在新冠肺炎影像學檢查方面,主要有胸部平片和CT,早期臨床應用表明,CT胸部薄層掃描比平片更有價值,多個指南和共識提出,胸部CT是篩查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首選方法之一。

放射科毋庸置疑是新冠肺炎防控流程中的一個重要戰場,幕後醫技護更是當之無愧的一線抗疫戰士。放射科24小時配備登記分診人員、檢查技師和診斷醫師值班,把好診查流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以保障每一位疑似和確診病人及時檢查和診斷,並防止新冠肺炎在影像檢查過程中繼續傳播擴散。

二、初期備戰,不打無準備之仗。疫情初期,中大醫院放射科在居勝紅主任的領導下,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合理利用優勢,規避改善不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防控小組積極備戰,充分利用影像科相對獨立的檢查環境,專設標準CT室、訂購移動CT機,制定詳細影像檢查流程等,切實實現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三、果斷選取有效檢查手段,認真做好感控崗前培訓。疫情初期,中大醫院放射科果斷將CT作為新冠肺炎影像篩查手段,所有相關患者採用胸部薄層高分辨掃描序列,摒棄DR胸片篩查手段,提高檢出效率的同時,減少可疑患者接觸範圍,降低DR檢查室暴露風險。全科工作人員由醫院感染管理科系統培訓新型冠狀病毒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考核透過後上崗,掌握有效感控手段,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四、合理規劃佈局檢查通道,分類防控管理檢查流程。中大醫院放射科丁家橋院區佈局分設門診6號樓和住院2號樓兩處,間隔距離200米,一樓分別各配備兩個CT檢查室及完整HIS、PACS和RIS系統,經過醫院合理規劃,在疫情防控期間設立獨立通道。每個掃描機房配置了2個空氣消毒機、紫外消毒機,診斷組閱片室按空間面積配置了3個空氣消毒機,向醫院積極爭取防護服、隔離衣、口罩、護目鏡等,自制防護面屏。門診6號樓CT檢查室固定為發熱門診及疑似病例患者專用檢查區域。門診檢查分割槽、專用CT、登記室、候診區。同時對發熱患者和非發熱患者實行不同的放射檢查流程,為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期間中大醫院放射科檢查流程簡圖。

五、早期開戰,必戰則全員皆兵。疫情早期,中大醫院放射科全體本院職工召回到崗,服從科室安排。放射科各崗位分工合理明確,醫技護通力配合,盡職盡責,戰“疫”有序。 登記室技師/護士。做好一級防護,著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工作帽、乳膠手套。負責接診並仔細檢視申請單,有無流行病學史,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及實驗室檢查,對發熱患者系統內做特殊標記,並做好患者檢查前準備、解釋及安撫工作,維持檢查秩序。疫情早期的登記室人員,防護裝置基本達標。掃描技師做好二級防護,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或面罩(防霧型)、隔離衣、一次性乳膠手套,一次性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為避免交叉感染,發熱門診區域檢查室為固定工作人員,綜合挑選9位能力突出、工作細緻、身體條件好、意志堅強的技師在發熱門診CT檢查室,每天24小時分3班由3名技師輪班輪休。在接班之前做好各方面生理情況準備,調整好狀態,工作期間無特殊情況不得摘除防護裝備。疫情初期一線技師,防護裝置基本達標。而對於疑似或確診患者實施產生氣溶膠操作者,如當患者檢查過程中出現危急情況,需對患者進行搶救、插管時,需達到三級防護要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護或正壓式頭套、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一次性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嚴格意義上從疫情早期開始所有一線技師應達到三級防護要求,且需持續工作8小時,雖然防護不完全到位,但中大放射科技師無怨言、肯堅持!)。此外,新患者檢查之前技師需透過HIS、RIS和PACS調閱申請單和實驗室檢查報告單,瞭解一般情況後呼叫患者進入檢查室檢查,及時檢視影象,如若發現問題及時請示診斷醫師,再做相應處理。檢查完成後執行裝置消毒、更換一次性床單、空氣消毒。

六、放射科普放平片檢查技師也是做好防護24小時候診,床邊移動DR技師隨叫隨到。診斷醫師,中大醫院放射科新冠檢查流程中要求,診斷醫師必須優先處理發熱患者的CT檢查報告,必須在半小時內完成發熱門診患者的報告、一小時內完成新冠篩查患者的報告,必須在診斷報告中明確提示“影像符合或不符合病毒性肺炎表現”。在病毒核酸檢測尚未完成的情況下,放射診斷醫師高效準確的CT報告無疑給臨床醫師的診療提供了充足的信心和有力的指導。且值班醫師發現疑似患者,會及時聯絡技師做好防護及消毒工作,並同時聯絡醫院相關部門,做好可疑患者的密切監控。主治醫師趙振博士指導規培學員寫報告。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診斷醫師無需與患者接觸,似乎不屬於抗疫一線行列,但是放射醫師出具的診斷報告對新冠肺炎的篩查至關重要,說是抗疫一線的幕後英雄當之無愧!此外,放射診斷醫師不僅承擔了發熱門診、新冠篩查患者的診斷,還有各種門急診患者、住院患者診斷報告,一切只為急患者所急、應臨床所需!放射科診斷醫師用著最基本的防護裝置——一個普通口罩,承擔新冠篩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七、後勤保障工作。防護用品及物資方面,由技術組秦智組長和護士張莉負責每日醫院提供物資的清點、調配。

疫情初期,防護用品較缺乏,科內人員透過各種渠道自發進行募集,以解燃眉之急,展現了放射科團結一心、抗疫人人有責。放射科人員新加坡學習期間結識熱心房東,疫情期間房東幫購300個N95口罩! 居主任也請在國外留學的兒子購回了一批口罩和護目鏡。中大醫院裝置工程部李國昭部長第一時間為CT檢查室和診斷中心安裝空氣消毒機。疫情期間,放射科秘書崔健負責集中購置科內工作人員餐食並送達科內,以保證大家幹活的體力,每一天都在,無一天休息!新冠肺炎發生的初期和早期,放射科全體醫技護備戰充分、自信迎戰,為後期鏖戰疫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八、中大放射醫技護團隊。當疫情進入暴發期時,中大放射全體醫技護愈發團結,昂揚向上,相互鼓舞,防疫、抗疫工作雖辛苦但更加得心應手。當疫情進入可控期時,中大放射全體醫技護毫不鬆懈,遵循流程,嚴守前線,誓將抗疫進行到底。在此期間,中大放射做到院內抗疫井然有序,援外抗疫創新有方,臨床、科研、教學協同作戰,取得了驕人的成果。

院內抗疫-技術組。秦智組長從疫情一開始每天堅守在抗疫一線,制定新冠檢查流程規範,安裝消毒裝置,清點、分配防疫物資,關心每一位技術組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以樂觀的姿態帶領大家做好防疫工作,確保影像檢查過程中無病毒傳播擴散,做到放射科工作人員零感染。放射科一線技師也逐漸擁有了配套的防護裝置,保證患者檢查有條不紊,身在一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讓他們充滿了戰“疫”到底的信心和鬥志。第一次穿上防護服、配備標準防護裝置的一線技師,眼睛裡溢位了被關懷的感動。值夜班的一線技師,因為太過睏乏,很多都是“就地而臥”。下班脫下防護服的一線技師,早已是滿面勒痕,前襟後背溼透。

九、院內抗疫-診斷組。診斷組有本院主任、副主任、主治和住院醫師,還有規培學員和進修醫師自發組成抗疫團隊,全員動員、全體上陣。放射科居勝紅主任、王鍾江主任及彭新桂主任等專家組成防控診斷專家小組,在完成大量報告審籤的同時,積極參加院內新冠及疑難病例的會診,多位主任都是自疫情發生開始便堅守在抗疫一線,有會診隨叫隨到。居勝紅主任、王鍾江主任及彭新桂主任經常連夜堅持在會診一線,只為把好新冠肺炎篩查的質量關,居勝紅主任即使肩周炎發作,哪怕深夜有會診任務還是會及時趕到。王鍾江主任也24小時線上,透過電話或微信隨時接收放射科值班醫師對可疑病人的上報,並及時向發熱門診、急診等臨床科室通報。放射科出具的報告是高質量的,放射科提供的輔助是高效率的。 放射科主任們在疫情面前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住院醫師們和規培、進修學員們也深受鼓舞,堅持不並班、不代班、一個蘿卜一個坑,尤其是大量門診CT篩查湧現時,從無抱怨、積極應對,保證高速高效寫出CT報告。同時他們也不忘學習,居勝紅主任給大家哺喂大量新冠肺炎影像圖片、篩選高質量講座線上聽講,短期內大家的業務水平突飛猛進。臨床科室對放射科此次戰疫中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在疫情中敢於、有水平發符合或不符合的報告,體現責任擔當和診斷水平。

十、援外抗疫-時刻準備著。放射科在做好院內抗疫的同時,早期便組織中堅力量,時刻準備馳援湖北。自接到馳援湖北的通知後,全員積極響應、踴躍報名,快速形成馳援梯隊方陣。

趙振博士、張慶海技師平時工作表現突出,如願成為第一馳援梯隊,並認真參加培訓,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培訓考核,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胡建宇技師報名時即興作詩鼓舞士氣:熱血正當年,赤膽逢國難。疫禍休狂肆,吾輩勢搏戰!馳援湖北,中大放射全體,時刻準備,若有召必奔赴!

十一、援外抗疫-遠端闢新路。在江蘇省衛健委領導下,居勝紅主任帶領放射科團隊和遠端會診平臺搭建團隊,組織、協調、構建江蘇省內、江蘇-黃石遠端影像診斷服務平臺,開展遠端影像診斷和網際網路問診工作,拓展網上醫療支援,為馳援湖北、抗擊疫情開闢一條新的道路。2020年2月16日,江蘇-黃石遠端影像診斷服務平臺成功執行,放射科主任居勝紅教授調取首例來自黃石的會診病例並出具第一份CT報告單。如此成果,殊不知是居主任密切配合江蘇省衛健委反覆溝通、協調、努力一週的結果。此後,省內多家醫院放射科專家小組也積極加入遠端會診服務隊伍。江蘇新聞、今日頭條都對此蘇鄂聯動、江蘇-黃石遠端醫療平臺予以了報道,還上了“學習強國”。當中國的疫情得以有效控制時,國外疫情形勢開始嚴峻。2020年3月18日,中大醫院醫療專家團在南京、武漢與巴基斯坦、西班牙、黎巴嫩、伊拉克、美國、英國、希臘等7個國家32家醫院的專家醫生透過影片連線的方式分享中國抗擊新冠肺炎防治經驗,並為國外同行答疑指導。線上會議由滕皋軍院長親自全程擔當主持,抗疫英雄邱海波書記在武漢連線介紹重症患者治療經驗,居勝紅主任分享新冠肺炎的放射診斷及放射科防疫抗疫經驗。此次視訊會議得到中央臺新聞聯播、江蘇新聞、揚子晚報多家媒體報道。因居勝紅主任在“江蘇-黃石遠端影像診斷服務平臺建立”和“七國遠端會議交流新冠防疫經驗”中積極參與並做出的貢獻,2020年03月24日,居勝紅教授接受江蘇廣播電臺《新聞評彈》欄目邀請,欄目就“遠端醫療”相關話題對居主任進行進行電話採訪。居勝紅主任分別就主持人提出的“遠端醫療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的優勢”、“目前我國遠端醫療的發展現狀以及患者對遠端醫療的接受程度”、“遠端醫療的倫理”、“遠端醫療的應用前景”等問題進行一一解答。中大放射積極參與院外、省外遠端會診,用嶄新的方式、理念詮釋抗疫。

十二、抗疫戰況及成果。疫情早期迅速成立防控小組,並積極學習相關診療方案,做到抗疫有方向。充分利用影像科相對獨立的檢查環境,專設標準CT室、訂購移動CT機,制定出詳細的技師防護、機房防控措施和規範的影像檢查流程,做到抗疫有方法。合理分配工作人員,能保障中大醫院所有疑似和確診病人及時檢查和診斷,以及普通門急診和住院病人的儘早檢查和診斷,並切實杜絕放射科內病毒傳播,做到抗疫有效率。認真完成每天院內、院外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並成功搭建遠端影像會診平臺,開展遠端影像診斷和網際網路問診工作,做到抗疫有創新。科研成果,居勝紅教授團隊在影像學對新冠肺炎檢查、病情評估、預後預測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企盼為抗擊新冠開創更好的局面。利用病灶自動分割、影像組學方法對新冠肺炎每個肺葉病變的體積、密度等關鍵影像特徵進行定量,精確評價病情嚴重程度,並在CT隨訪過程中定量監測動態變化規律,避免了傳統肉眼對比判斷過程中存在的主觀性,實現CT影象從定性到定量的轉變 Ann Transl Med 2020。抗疫期間與中大醫院重症團隊一起緊急接受江蘇省衛健委任務,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進行臨床和影像學資料研究分析,尋找向重症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構建預測因素模型,為後續防控提供有力依據。該項研究已向衛健委提交研究報告,詳細建模方法正在總結成文,開展國內多中心研究,基於人工智慧方法進行CT組學特徵提取,結合臨床指標預測預後,為新冠肺炎患者的危險風層和臨床管理提供重要依據預印版平臺medRxiv發表。

十三、多個戰場協同作戰。中大醫院放射科抗擊新冠肺炎60余天的日日夜夜,醫技護面臨包括發熱門診、新冠入院前篩查、普通門急診、各科室患者入院後病情評估等在內的紛繁的檢查、診斷需求,每一個白班、夜班崗位都需要堅守,每一幅影像影象都需要仔細甄別,每一份報告都需要診斷精確,每一項抗疫成果都曾傾注心血,每一位放射工作人員都不遺餘力。中大醫院放射科在抗疫的臨床、科研、教學等多個戰場協同作戰,為患者的健康,為臨床醫生的診療,為學生的教育,為研究的突破,一切只為助力抗疫早日取得勝利!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