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先生曾經說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再次讀到它,引發了我許多的思考。

我認為一個醫者,一個文字創作者,最重要的責任和義務就是擔當,而這句話深刻詮釋了擔當的含義。

現如今,疫情突發,這是國家和民族的飛來橫禍無妄之災,無數的中華兒女挺身而出,以捨我其誰的勇氣在第一線堅守崗位,正是有了他們擔當,才有了更多人的晚安、早安、平安!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又可以具象為三層涵義。

國家和民族的擔當、時代和社會的擔當、個人使命和國家命運的擔當。

先來說說“國家和民族的擔當”。

在共和國遭遇重大考驗的時刻,國家力挽狂瀾,舉措得力!

同時,每一個國人,不論何地何處,也不論男女老幼,攜手共進,同舟共濟,共度難關!

災難突發,各地民眾迅速行動起來,把資源支援送到最需要最困難的地方去!

座標湖北!座標武漢!座標黃石!……

逆行者義無反顧,請戰書堅定不移,他們是國家民族的脊樑,兌現了自己曾經的承諾和誓言!

再來講一講“時代和社會的擔當”。

時至今日,戰“疫”形勢依然嚴峻,地大物博的中國,每天消耗的醫療物資可謂天量,每天面臨的防控壓力不言而喻,即便我們缺乏更多的天時地利,然而我們擁有無窮大的人和!每一位醫療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政府各部門,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中國醫者們更是身先士卒,向死而生。

迄今為止,全國已派出了四萬兩千多名白衣戰士。

自大年三十組隊,大年初一出發,江蘇省已向疫區馳援了2757名醫務人員。

我所在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更是先後派出了8批專家與精英團隊馳援湖北武漢黃石和南京小湯山醫院等地。

這裡有“重症病人在哪,我就應該在哪”的邱海波教授;

有“在省內飛來奔去的重症指導專家”楊毅教授;

有“英姿颯爽受關注,戰疫黃花分外香”的黃英姿教授;

有“沒時間熱淚盈眶,要繼續跟死神搶人”的潘純副主任醫師;

有“只要能救病人,氣管切開感染風險我不怕”的謝劍鋒博士;

有“做核算檢測影片走紅,不勝不歸”的莫敏博士;

有“採咽拭子,收到感謝信”的張立博士;

有“你安心吃睡,治療交給我們”的汪群主治醫師;

有“明知濾血風險大,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李卿副主任醫師;

有“暫別紅妝著武裝,戰疫玫瑰別樣紅”的張薔副主任醫師;

有“每天隔離病房督查,化隱患於無形”的程科萍副主任醫師;

有“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怕!加油!”的李曉青副主任護師;

有“冒著危險為患者做血氣檢查”的丁明博士;

有“呼吸疾病排雷手”的陸遠主治醫師;

有“悉心照顧病患,彼此感動”的李宗育護師;

有“我們有個共同的目標,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的常煒主治醫師;

有“只能贏,不能輸”的吳罡護師;

有“戰疫一線硬核‘男’丁格爾”的鄧猛、鄭智宙、顧德玉、高偉護師……

許許多多的他們在前線夜以繼日,許許多多的我們整裝待發隨時聽候召喚!

最後談一談“個人使命和國家命運的擔當”。

對我們每個個體而言,很長一段時間不出門不扎堆不信謠不傳謠勤洗手戴口罩,成為全民與國家命運呼應擔當的形式。與我而言,身上有兩重身份(既是中大的醫務人員,同時還是一名醫療文創工作者,這二者都是本職的一部分,密不可分)。身為醫務人員,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責,要以醫界的先輩楷模為榜樣,這裡有大醫精誠的醫者先賢,有數百年來抗擊鼠疫、瘧疾、血吸蟲的醫者先鋒,他們在醫藥並不發達的情況下,在社會封建傳統守舊有著巨大阻力的形勢下,在當時那種時值戰亂物資匱乏的環境下,獻出了一個醫者的智慧,也展現出了一名中國醫者的決心和信念!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所學所長,用自己的決斷和魄力,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現在,我作為中大醫院的一員,更要以先輩醫者精神為指引,更好地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我所在的醫院在這場大災來臨時,上下一心,無論從院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都全員發動,能上一線者上一線,不去一線者在後方做好守衛和補給,要麼捐款捐物,要麼志願服務。包括我在內的影像黨支部與核醫學科,以李澄教授劉加成副主任和柏志斌書記為首,全員報名參戰一線!

作為黨員同志,作為醫療一線的醫務人員,我時刻做好了準備,奔赴一線。同時我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作為醫療題材的文字工作者,既是黨宣工作的需要,又是當下培根鑄魂凝聚精神力量的需要,我要把目所能及的美好、感動,閃光點、奉獻者,看在眼裡記在心頭,我要做好一個觀察者、記錄者、踐行者。在我們國家和社會,一個正義的知識分子,我們習慣將他稱之為民族和時代的擔當,因為他們始終為不平者吶喊,為高尚者而歌頌,而這一點,也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條。樹立醫療工作者的正面形象,是我作為一個書寫者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比如前一部紅色醫療題材作品《八四醫院》的書寫。由醫技黨支部胡亮書記任思政指導,以解放軍第84陸軍醫院各個時期的史料為原型改編,以“雨花英烈精神”為指引,以中共黨員出身的軍醫劉解放職業生涯及情感糾葛為主線,勾勒出一幕史詩級的戰地醫療與現實醫療交疊的時代畫卷。在主人公身上,體現著醫者的溫良,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燈塔,又有著身邊有擔當的醫者同事王永生、湯元翔、慄全營、徐玄飛等的影子。我會繼續用這些典型的人物和角色,去構築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和溫暖治癒的片段,帶給大家更多的啟迪。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我作為一名黨員同志,在黨旗下的宣誓和心中永遠不變的初心;是我作為一名醫務和文字工作者,常掛於心、常踐於行,無時無刻不在踐行的使命;是我們在時光的輪迴中與先輩的握手與締結。

遙望17年前的非典,或許您還在讀小學,我還在讀大學。時空的輪轉讓我們在此相遇,當年保護我們的前輩諸如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許多英雄前輩已近暮年,需要我們去保護!我們現在的雙肩必須挑起大梁,必須要擔當,必須要“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去實現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醫療工作者,作為這個社會一份子的使命責任與擔當人生。祝福您們,您們選擇了一所偉大的學校、偉大的專業!祝福我們,我們的背後是全體中國人民!祝福大家,相信有你有我,沒有什麼艱難和險阻是不能戰勝的!

上述內容,來自我在東南大學2020信仰公開課上的主題發言《共和國戰“疫”?中國醫者的擔當》。

王鵬驕 2020.03.17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