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諸葛亮新野掌兵 蔡夫人議獻荊州

卻說玄德請諸葛亮出山,待之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一日人報于禁大軍已經至新野城北七十裡。玄德道:“于禁乃曹營名將,非夏侯惇此莽夫可比,實在不可小覷。”

孔明道:“百戰之策,唯誘敵先機。破於禁不難也。”玄德遂命孔明掌兵。孔明道:“但恐亮才德薄淺,眾將不肯聽吾號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劍印。”玄德便以劍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眾將聽令,吩咐用計。

次日正午,孔明先令陳到迎敵,于禁揮軍接住,兩下一軍排開對陣,于禁率先罵道:“汝主劉備,忘恩負義之人也。昔日兵敗勢窮來投,曹丞相待其深厚。他反而不思報效,興兵作亂,真是禽獸不如也。叔至忠義之人何苦為他賣命,不如來投丞相,復為良臣也!”陳到怒道:“匹夫何敢多言,速速放馬廝殺吧!”於禁大怒,綽槍飛馬殺出,陳到截住,兩下雙槍並舉,戰有二十餘合,陳到撥馬便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于禁長槍一揮,五萬大軍,一起殺上。追約十里,斜刺裡殺出一軍,當先大將揮舞大刀喝道:“陳武在此,狗賊納命來!”樂進掄刀而上,兩個戰約十餘合,陳武亦敗走,于禁督軍緊追。

又追數里,於禁令三軍停住,謂樂進道:“賊軍必是誘敵,我軍且不可追了。”就欲收兵,忽然右邊金鼓大作,旌旗飄揚,無數軍馬排開,當先一人,手提雙股劍,立白馬之上,高呼道:“于禁早降!劉備在此!”于禁應道:“玄德公,別來無恙。”一面假和劉備寒暄,一面叫樂進悄悄繞至後方,欲擒拿劉備。

樂進看看離距離已近,大喝道:“劉備納命來!”舞刀驟馬殺出,猶如閃電一般,劉備身旁呂岱殺出,兩個刀來刀往,鬥了十幾合,呂岱遮攔不住,拔馬就退。樂進縱馬便來砍劉備,備驚慌失措,大叫退兵。全軍陣勢分崩,士卒爭先逃命。于禁看的親切,催動三軍緊緊追趕。

又追了一陣,將近新野城下,忽聽左右殺聲大起,南北兩邊,無數軍馬蜂擁而來。於禁定眼兩下看了,笑謂樂進道:“劉備頗知兵法,但其麾下士卒缺乏訓練,又兼勇將甚少,不足為憂。”說完,指著伏兵道:“這些士卒個個老弱病殘,如何能打勝仗?”當下揮軍進擊道:“眾將士,隨我衝殺,生擒劉備!”操軍吶喊如雷,鐵騎衝鋒在前,步卒長矛隨後,一起衝殺。

鬥了片刻,人報劉備棄城往南逃去了。于禁聞報,抬眼四顧,面露得意之色,謂樂進道:“文謙,你意如何?”進道:“末將之意,休要放走劉備。”禁然其說,乃命三軍窮追。待至黃昏時分,遠見劉備引軍,狼狽逃進一座矮山之中,于禁揮軍一衝而進。便看前面土山之上,劉備勒馬布好陣勢,山坡前一人道袍長身,神駿非常,略有仙人之姿,旗號‘諸葛亮’;于禁疑慮道:“諸葛亮乃何人也!”乃縱馬直前,大喝道:“劉玄德,你已無退路,不思速速投降。尚在此裝神弄鬼乎?”

劉備笑道:“文則休躁,看我兵法。”乃揮舞令旗。兩邊山坡之上,瞬間殺聲忽起,無數軍馬,盡皆冒出,雨箭飛蝗而射,操軍人馬,中箭倒地無數。操軍人馬一路追趕,已然疲憊,此刻深中埋伏,不由俱亂,四下驚擾,自相踐踏。樂進道:“

事急矣,文則將軍可速退!”于禁看擒殺劉備無望,憤哼一聲,率軍撤退。

方退出山口,太史慈率軍從新野城中殺出,操軍此刻士氣落至冰點,被太史慈一陣大殺,如砍瓜切菜一般,死傷無數,餘者大半投降。于禁、樂進拼死殺出包圍,回看身後不過五千餘殘兵。只能星夜投洛陽而來,於路打聽,方才得知劉備近日訪得臥龍先生諸葛亮出山,此番計謀全出至諸葛亮之手。

玄德大獲全勝,樊城縣令劉泌出迎犒軍。那劉泌乃長沙人,亦漢室宗親。遂請玄德至縣衙,設宴相待。只見一人侍立於側。玄德視其人器宇軒昂,因問泌道:“此何人?”泌道:“此吾之甥寇封,本羅侯寇氏之子也;因父母雙亡,故依於此。”玄德愛之,欲嗣為義子。劉泌欣然從之,遂使寇封拜玄德為父,改名劉封。玄德帶回,令與眾將相認。

孔明道:“主公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恐生亂。”玄德道:“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停留一日,領眾自回新野,百姓望塵遮道而拜,玄德道:“此番大勝,皆賴孔明與諸君之力也!”遂把所獲糧草輜重,分賞將士。

孔明道:“於禁敗去,曹操必自引大軍來。”玄德道:“似此如之奈何?”孔明道:“亮有一計,可敵曹軍。新野小縣,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道:“軍師之言甚善;但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孔明道:“今若不取,後悔何及!”玄德道:“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孔明嘆道:“且再作商議。”

卻說于禁與樂進回洛陽,來見曹操,泣拜於地請罪,具言損將折兵之事。操道:“勝負乃軍家之常。但不知誰為劉備出謀畫策?”於禁道:“近聞劉備訪得山野大賢諸葛孔明出山輔佐。此番連環用計,具是出自此人之手。”操道:“諸葛孔明何人也?”郭嘉道:“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與鳳雛龐士元名盛一時,亮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隱居在襄陽隆中山,此人足智多謀,實有經天緯地之才也。”

操道:“孔明之才,比先生如何?”嘉道:“十倍於小生。”操道:“惜乎賢士歸於劉備!他日羽翼成矣?奈何?”郭嘉道:“劉備乃人中之龍,今得臥龍輔佐,更是如龍游大海。他日必為腹心大患也,丞相不可不急除。”荀彧道:“劉備依附荊州劉表,實有取而代之之意。丞相前時得荊州書信,說蔡氏願為內應。此大好機會,切不可失。”

操道:“諸君之意甚善。吾今當乘此時掃平荊襄。”便傳令起大兵三十萬,令於禁為第一隊,樂進為第二隊。夏侯淵為第三隊,曹真為第四隊,操自領諸將為第五隊:每隊各引兵六萬。又令許褚引兵三千為先鋒。於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夏出師。

再說荊州劉表病重,使人請玄德來託孤。玄德引太史慈至荊州見劉表。表道:“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託孤於賢弟。我子無才,恐不能承父業,我死之後,賢弟可自領荊州。”玄德泣拜道:“備當竭力以輔劉琦賢侄,安敢有他意乎!”正說間,人報曹操自統大兵三十萬至。玄德急辭劉表,星夜回新野。

劉表病中聞此信,吃驚不小,商議寫遺囑,令玄德輔佐長子劉琦為荊州之主。蔡夫人聞之大怒,關上

內門;使蔡瑁、張允二人把住外門。時劉琦在宜都,知父病危,來至荊州探病,方到外門,蔡瑁當住道:“公子奉父命鎮守宜都,其任至重;因何擅離職守?若入見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情加重,此非孝子也。宜速回。”劉琦立於門外,大哭一場,上馬仍回宜都。

劉表病勢危篤,望劉琦不來;至八月戊申日,大叫數聲而死。後人有詩嘆劉表道:“昔聞袁氏居河朔,又見劉君霸漢陽。總為牝晨致家累,可憐不久盡銷亡!”

劉表既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允商議,假寫遺囑,令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然後舉哀報喪。時劉琮年方十四歲,頗聰明,乃聚眾言道:“吾父棄世,吾兄現在江陵,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為主。倘兄與叔興兵問罪,如何解釋?”

眾官未及對,一人答道:“公子之言甚善。今可急發哀書至宜都,請大公子為荊州之主,就命玄德一同理事,則曹操不可懼也。此萬全之策也。”眾視之乃乃荊州幕賓伊籍,字機伯,山陽人也。蔡瑁叱道:“汝乃何人,敢亂言以逆主公遺命!”

伊籍道:“汝假稱遺命,廢長立幼,眼見荊襄九郡,送於蔡氏之手!汝死後有何臉面見老主公於九泉之下。”蔡瑁大怒,喝令推出斬之。時文聘亦為荊州大將,統帥兵馬與蔡瑁分領眾軍,當下出言道:“主公尚未發言,汝乃階下之臣,何敢亂言生死!”乃出言救了伊籍。伊籍連夜投奔玄德去了。

蔡瑁由是深恨文聘,乃設計罷了文聘兵權,貶為庶民。令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命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守住各個關隘;蔡夫人自與劉琮前赴襄陽駐紮,以防劉備。就葬劉表之柩於襄陽城東漢陽之原,竟不訃告劉琦與玄德。劉琮至襄陽,方才歇馬,忽報曹操引大軍徑望襄陽而來。琮大驚,遂請蒯越、蔡瑁等商議。

東曹掾傅巽道:“唯恐劉備與劉琦亦分兵問罪。不如將荊襄九郡,獻與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琮叱道:“是何言也!某受先君之基業,坐尚未穩,豈可便棄之他人?”蒯越道:“傅公悌之言是也。夫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今曹操南征北討,以朝廷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順。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寧,內憂將作。荊襄之民,聞曹兵至,未戰而膽先寒,安能與之敵哉?”

劉琮道:“諸公善言,非我不從;但以先君之業,一旦棄與他人,恐貽笑於天下耳。”一人昂然而進道:“傅公悌、蒯異度之言甚善,何不從之?”眾視之,乃山陽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當下謂劉琮道:“主公自料比靠山王如何?”琮道:“靠山王乃天下英雄,我不如也。”粲道:“靠山王兵強將勇,足智多謀,尚不是曹公對手。主公何不知也?”琮道:“先生見教極是。但須稟告母親知道。”

只見蔡夫人從屏後轉出,謂琮道:“既是仲宣、公悌、異度三人所見相同,何必告我。”於是劉琮意決,便寫降書,令宋忠潛地往曹操軍前投獻。宋忠領命,直至宛城,接著曹操,獻上降書。操大喜,重賞宋忠,分付教劉琮出城迎接,便著他永為荊州之主。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ps:第一卷正式結束了,感謝一直觀看本書的大大,雖然成績不順人意,但是我會一直努力寫作耕耘,直至本書完本。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