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興漢庭保駕還東都 對恭廊毒士謀天下

時至公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春四月,長安驚遭戰火。賈詡、張繡二人輔帝逃出長安,一路往洛陽而來。

卻說劉雄在汝南聞說董卓已死,長安大亂。急召眾將商議,郭嘉道:“現下時機成熟,願明公速速興兵勤王,往長安保駕。”雄道:“正合我意。”乃留趙雲守汝南,李嚴守壽春,自引其餘諸將星夜往長安而來。

這廂獻帝逃出京中,皇駕正到華陰縣,背後喊聲震天,大叫:“車駕且休動!”帝泣告大臣道:“方離狼窩,又逢虎口,如之奈何?”眾皆失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繡縱馬將欲交鋒,只聽得一派鼓聲,山背後轉出一隊兵馬,當先一面大旗,上書“漢博望侯”四字,帝大喜道:“博望候若至,朕可保無虞也!”當下立定待之。

劉雄引眾將奔來,滾鞍下馬,拜伏在皇駕前,帝親扶起來,雄道:“臣聞知長安大亂,急從汝南星夜趕來恭候聖駕,幸而未遲。”帝道:“愛卿真乃當世良臣也。”

正此時,一軍飛奔而來,大喝道:“反賊劫掠天子,將欲何往?”雄看其旗號是郭汜部將崔勇。雄大怒,回顧身後喝道:“何人出斬此賊!”一將手執大刀,拍馬直取崔勇。兩馬相交,只一合,斬崔勇於馬下,從賊皆驚,四散奔逃,雄令龔都率軍追襲。

獻帝問道:“適斬賊將者何人?”雄指之道:“此臣二弟關雲長也!”帝見雲長儀表堂堂,美髥拂胸,威風凜凜,喜稱:“卿當世美髯公也!”雲長拜謝。

無一時,忽然敗軍來報,說龔都將軍被一用斧的賊將所斬,眾皆大驚。雄就欲出馬,忽然喊聲大舉,一彪人馬飛馳殺來,為首二將乃白波賊首楊奉、韓暹。

劉雄出馬大喝道:“聖駕在此,蟊賊何敢猖狂!”出馬揚棒直取韓暹,兩馬相交,鬥有三合,將韓暹砸死馬下。楊奉大驚道:“公明何在!”身後一將飛驟驊騮,舞斧上前,大喝道:“河東徐晃在此!”雄道:“公明可識劉雄否?”晃道:“昔年與明公涿郡相見,未敢忘卻。”

劉雄勸慰道:“我以公明英雄之身,怎可委身從賊?何不速速棄暗投明,拜階天子駕前,將功折罪!”晃唯諾道:“怎奈久隨楊大帥,不忍相舍。”

劉雄大笑道:“楊奉乃山賊草寇,非為明主也。公明切勿自陷其身。”晃躊躇不已。楊奉看出端倪,大喝道:“公明欲臨陣叛我麼?”舞槊衝上來,照徐晃背心便刺。

徐晃大驚,忙側身避過,擦傷左臂,晃道:“楊公為何殺我?”奉怒道:“你欲叛我,我豈能容你!”又一槊刺來,晃揮斧隔開,大喝道:“既然楊公不容,徐晃這就告辭。”拍馬奔至天子駕前,伏地請罪。

帝好言安撫。楊奉氣憤添胸,自知非劉雄敵手,引敗兵投袁術去了。

於是劉雄就保定聖駕往洛陽而去。方進弘農地界,又有李傕部將宋揚點軍殺至前來。宋揚大軍八面圍來,將天子等困在垓心。

正在危急之中,忽然東南上喊聲大震,劉雄命關羽、徐晃保護天子,自引張飛去拒敵。遠見一旗,上書“濟南相曹”,雄大喜道:“孟德至矣。”片刻曹兵至,夏侯惇引軍至駕前面君,俱以軍禮見。

獻帝慰諭方畢,忽報正東又有一路軍到。帝即

命夏侯惇往探之,回道:“乃曹大人遣後軍至也。”須臾,曹洪、李典、樂進來見駕。通名畢,曹洪奏道:“臣兄知賊兵至近,恐夏侯惇孤力難為,故又差臣等倍道而來協助。曹大人已在洛陽修築宮殿,專候陛下。”帝道:“曹將軍真社稷之臣也!”遂命護駕前行。

及至洛陽,操來見駕,啟奏道:“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今傕、汜二賊已授首;臣有精兵二十餘萬,當助陛下討伐不臣。請陛下善保龍體,以社稷為重。”帝大喜,乃封操為鎮軍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錄尚書事,安鄉侯。操迎帝於偏宮暫安。

於是大事內定,整修宮宇,起廟堂,扶帝重歸東都。設朝議事,群臣皆表劉雄大功,帝問道:“博望候保駕臨朝,朕自當重重封賞。敢問劉卿貫籍何地?”雄忽跪拜泣道:“臣死罪矣!”眾皆疑惑。

獻帝亦驚奇,問道:“愛卿何出此言?”雄道:“臣不敢欺瞞陛下,臣本漢室末胄,乃亭王劉敘一脈。只因祖上牽連雲川之禍,故隱居在安定西山縣境內。”眾臣大驚,雄乃呈上族譜。

獻帝拆閱檢看,又令宗正宣讀道:“孝武皇帝十七世玄孫。孝章皇帝六子漢亭王劉敘字季剛,壽三十一終寢。敘生劉世字錦鵬,壽五十二終寢。世生劉蒯字異升,壽四十九終寢。蒯生劉茂字仲景,壽四十一終寢。茂生劉愷字無念,壽五十終寢。愷生劉柏字幼鴻,壽三十八終。柏生劉騫字嘉玉,壽四十五終寢。騫生劉雄。”

獻帝排世譜,大喜道:“愛卿先祖亭王乃孝和皇帝胞弟。愛卿曾族與孝安皇帝同輩,愛卿父親與孝桓皇帝同輩,愛卿則與先皇為同輩,乃朕之叔也。”眾臣皆賀。

劉雄道:“罪臣實不敢攀尊。”帝道:“朕與皇叔同為高祖之後,血脈相傳。朕遂登基為帝,亦不敢亂皇室輩分。而今皇叔為大漢南征北討,破黃巾、平南越、定西涼、討董卓,立下汗馬功勞,實乃宗族之屏障,朕之靠山也。”遂加封雄為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下令平反漢亭王一脈,命在宗祠內立牌奉位,再令劉雄入皇陵祭拜列宗。

萬事皆畢,這日帝宴請群臣於建章殿中,席間眾人談歡,後廚奉一名菜‘鴛鴦五酥肉’,帝用竹筷去其肥肉,道:“朕喜瘦不喜肥,而皇叔喜肥。”遂夾入劉雄餐碟中,眾臣稱羨不已。

待席散,操歸府中,獨自於後院長恭廊下垂嘆,忽一人從前廳至,問道:“未知明公所嘆為何?”操視之,乃前時與張繡來投的賈詡,被操安置府內擔任主簿。操道:“我所嘆乃東都荒廢,民生凋零,不知何時能恢復元氣。”

賈詡笑道:“明公非嘆東都,乃害心病也!”操道:“文和何意?不妨直言。”詡乃與操耳邊秘言數句,操笑道:“文和真高人也!”遂喚賈詡入內室密議,兩人分賓主坐定。

曹操道:“如今博望候屯兵洛陽,又甚得陛下信任。恐朝堂無我容身之地也。”詡道:“這原也不難,須得先發制人,明公明日登朝奏請聖上,加冕博望候亭王之爵,使其敕歸封地即可。如此這朝廷大權盡可落入明公之手。”

操喜道:“文和之計甚妙。”轉念一想,又道:“不可。”詡笑道:“我知明公意思。”又道:“天下自黃巾起義以來,豪傑並立。博望候之所以崛起,非惟人謀,亦抑時運也。今其名冠海內,麾下文武雲集,又得聖上垂青,

此誠不可與其相逆。渤海袁紹雄心勃勃,我料他年內必然圖霸冀州,而覬覦幽州,實為勁敵也。

江東孫氏自孫文臺亡後,其子年幼,不能成事。荊州劉表,名號八駿,實為豎儒也。不過其立足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真英雄用武之地,非雄主不能守也。

涼州沃野千里,地大物博,民風彪悍,馬騰、韓遂之流,守成不足,進取難為,不堪為憂也。而中原五洲之地,戶口極大,民殷地富,止有袁術、陶謙、喬帽之流據佔,所謂‘得中原者而得天下’,誠為明公立足之本。

明公可先在中原招賢納士,以天子之令討伐不臣,攻袁術、克淮上、定徐州、討西涼、霸荊州,東連臨淮,西結諸戎,南鎮江漢,北守黃河,內修政理,外通漢寧,著威名於四海,立信義於民生;直待天下有變,那時振臂一呼,出淮南可定江東,出荊州可奪巴蜀,出官渡可取並幽,出青州可圖河北。誠如是,何愁大業不成!此乃詡所以為明公謀者。

反觀博望候一旦踏足幷州,如虎無爪,鳥無翼,其內有黑山、羌戎作亂,外有袁紹、公孫為禍,如何伸張?不過五年明公席捲中原,誠如雷霆之勢而壓卵,天下莫敢不從。惟明公思之。”曹操聞言,避席拱手拜道:“文和之言,使操頓開茅塞。”遂納其言。此賈詡為曹操所謀,稱為‘恭廊對’!

次日早朝,操奏帝道:“今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博望侯信義著於天下,更為群臣之表率。臣以為可以應天順人,承祖爵、即王位。”劉雄大驚道:“孟德之言差矣。雄雖漢之宗室,但憑此微薄之功,安能承襲王爵,稱孤道寡?”

曹操道:“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皆欲攀龍附鳳,居心叵測。博望侯勇武天下聞名,若避嫌守義,恐復董賊者居多。願陛下謹敕封王。”群臣大都附議。

帝大喜從之,乃築壇於城南,分佈五方,各設旌旗儀仗,進冠冕璽綬訖,賜九錫,襲漢亭王爵,承開府升降之權,敕封食邑幷州晉陽。

帝令:漢亭王劍履入朝,毋須參拜。若中原塗亂,可引精兵直至東都,進京勤王,復國利民。詔令遍佈天下,四海民生鼎沸,皆贊雄乃‘漢之屏障,帝之靠山’便是俗稱‘靠山王’。雄即招來趙雲、李嚴等人,選吉日前往封地上任。

及至晉陽,雄開府升帳,招賢納士,先有魏郡陰安人,姓審名配,字正南來投。配少忠烈慷慨,有不犯之節,乃河北名士。雄聘為治中。

又有漁陽雍奴人田預,字國讓者來投。預好戎馬,善讀書,素懷韜略。雄聘為別部司馬。預又薦一本鄉人鮮于輔來投,輔字仲萬,先從公孫瓚為長史,後覺瓚性狹不能成事,就掛官而去,賦閒在家。得田預書信,欣然投之。雄聘為西河太守。

郭嘉薦光武子孫,淮南成德人劉曄,字子揚,曄薦山陽滿寵、武城呂虔,二人又合薦陳留人毛介,雄馳書招之,命為從事。李嚴薦馮翊高陵人張既來投。文武諸賢,共相輔佐。

乃以關羽分領諸軍,巡撫雁門、新興、樂平、西河、上黨諸郡,平定山匪,招降納叛;以張飛、趙雲訓練兵士、拱衛幷州;以徐晃、李嚴駐軍河內、平陽,巡撫江岸。幷州自此稱得大盛。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