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危受命勇士臨戰 積心憤飛虎避禍

卻說胡廣自以洞察了趙信之計,於是分兵安下營寨,嚴加提防趙信劫寨,親領精兵駐於頭寨。卻到這夜二更時分上下,忽然營外鼓角大作,火光明亮,整營兵驚馬嘶,喧呼恐懼。胡廣急忙披甲裝束,引精兵奮勇殺出。

衝出營外,卻見一股漢兵四處吶喊鼓譟。胡廣冷哼一聲:“雕蟲小技,敢在我面前班門弄斧。”引軍便衝。漢兵回頭便走,胡廣大聲吆喝,引軍向火光處追殺。卻是趕出裡許,火把忽地都自滅了,漢軍也消失在黑夜裡。胡廣怒喝道:“這等下作伎倆,我豈懼也!”就分軍去趕,並無一個拿住。

胡廣咆哮不已,待立半晌,無奈只能領軍回來。卻是回寨不到半個更次,寨外鼓角又響,火把又亮,胡廣大怒上馬,大開寨門,引軍殺出,卻是漢軍又隱入黑地去了,不曾拿住一個。如此一夜攪鬧有四五番,各寨蜀兵俱不得安睡。

胡廣知是漢軍計謀,亦不敢大意,只能嚴防各寨。次日入夜,漢軍人馬又來攪鬧,蜀兵又整夜只不得安生。自此一連四五日,夜夜如此,蜀軍日夜不得休息,各自疲憊不堪。胡廣空自憤怒,卻也無奈何。

如此到了第六夜,漢軍人馬又來,蜀兵盡厭,況都知漢軍只意在攪鬧騷擾,又無許多人馬,皆不復在意。帳中胡廣自連日疲倦,亦不作理會。如此過了半個時辰,忽然營外喊聲比前日大了數倍,如天崩地裂一般。

胡廣大吃一驚,急跳將起來,奔出帳來看時,早見自家人馬四散奔逃,無數漢軍早殺進寨子來了。當先大將孫禮引慣戰步軍拔除鹿角。後面徐霸、鄧忠各引精兵突殺進來。蜀軍大亂,紛紛潰逃。

胡廣只能勉力來戰徐霸,望能壓住陣角。二人鬥了數合之後。忽見南面漢將張虎引數千步軍至,推倒寨柵,一發擁入,四處放火。中間卻是鄧艾、趙信引騎兵,衝寨而入,勢如泰山壓頂,直破中軍。一時蜀軍更亂,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胡廣深知敗局已定,只能與太史享、甘魁二將突圍而走,奔廣漢去了。至此一戰,胡廣麾下精兵損失大半,無力徵進,只能堅守城池。鄧艾即破胡廣,亦不耽擱,就令傷兵就地修養,各軍就地徵糧。並使各級將領,能兵善謀之輩,盡皆參會,商議軍機。

計議片刻,嚮導官馬邈獻地理圖一本,備寫涪城至成都三百六十裡山川道路,闊狹險峻,一一分明。鄧艾看畢,大驚道:“若只是堅守涪城,倘被蜀人據住前山,如何能成功耶?倘若遷延日久,更是險上加險。”

遂喚張虎並子鄧忠,囑咐道:“你二人可引一軍,星夜徑去綿竹,以拒蜀兵。我隨後便至。切不可怠緩。若是膽敢貽誤軍機,縱蜀兵佔據了險要,定斬你二人首級。”二人領命而去。

再說胡廣兵敗,訊息飛傳至成都。後主聞報大驚,急設朝商議,多官面面相覷,並無一言。後主泣訴道:“鄧艾既破伯威,必要出兵直逼成都,如此江山危矣。卿等且看先皇之面,救朕一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禁軍統領諸葛瞻出班泣奏道:“臣父子皆蒙先帝厚恩殊遇,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臣願盡發成都之兵,與漢軍決一死戰。”後主大為感動,即撥成都兵將兩萬與瞻。

諸葛瞻辭了後主,整頓軍馬,聚集諸將問道:“敵軍勢大,前軍定攻綿竹。誰敢為先鋒?”言未訖,一少年將出道:“父親既掌軍權,兒臣願為先鋒,萬死不辭!”眾視之,乃諸葛瞻長子諸葛尚也。

諸葛尚字雲龍,時年一十九歲。博覽兵書。多習武藝。諸葛瞻大喜,遂命尚為先鋒。是日,大軍離了成都,望綿竹進發。

再說張虎、鄧忠二人引兵將至綿竹,早遇到蜀兵。兩軍各布成陣。鄧忠勒馬

佈於門旗之下,只見蜀兵列成陣勢。三通鼓罷,門旗兩分,數員大將突出。展開一面黃旗,上書:“蜀丞相諸葛武侯!”

二人大驚,正在遠眺時,蜀兵已經掩殺過來,鄧忠不敢久戰,只能且戰且走。蜀兵掩殺二十餘裡,遇見鄧艾援兵接應。兩家各自收兵。

鄧艾升帳而坐,喚張虎、鄧忠責之道:“你二人因何不戰而退?”鄧忠回道:“但見蜀陣中掛起‘蜀丞相諸葛武侯’大旗,我二人驚疑,不敢貿然出兵,因此退還。”

鄧艾怒道:“為將者,臨危不懼!縱使諸葛孔明復生,有何懼哉!汝等輕退,以致於敗,宜速斬以正軍法!”眾將盡皆苦勸,鄧艾方才息怒。急使斥候前去哨探。不一刻,斥候回稟說乃諸葛孔明之子諸葛瞻為大將,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

鄧艾聞之,又謂鄧忠、張虎道:“成敗之機,在此一舉。汝二人再不取勝,必當斬首!”二人領命,點兵來戰。諸葛瞻舞槍而出,酣鬥鄧忠,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張虎出馬相並,諸葛尚亦殺出接應。

四將正殺的難解難分之際。忽然蜀兵兩下衝出數千悍卒,直撞入漢軍陣中,左衝右突,勇猛異常,往來殺有十餘番。漢兵大敗,死者不計其數。張虎、鄧忠中傷落荒而逃。

諸葛瞻驅士馬隨後掩殺二十餘裡,紮營相拒。張虎、鄧忠回見鄧艾。鄧艾見二人俱傷,未便加責,乃與眾將商議道:“今有諸葛瞻繼父鴻志,兩番殺退我軍人馬,今若不速破,後必為禍。”

衛易道:“其遂有武侯之志,未必有武侯之貞。將軍何不作一書以誘之?”鄧艾從其言,遂作書一封,遣使送人蜀寨。守門將引至帳下,呈上其書。諸葛瞻拆封視之。書道:

“漢城陽侯、衛將軍鄧艾,致書於諸葛思遠將軍麾下:切觀近代賢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廬,掃平荊、益,遂成霸業,古今鮮有及者;後對峙雍涼,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數耳。今後主昏弱,王氣已終,艾奉天子之命,以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應天順人,仗義來歸?艾當表公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決不虛言。倖存照鑑。”

諸葛瞻看畢,勃然大怒,扯碎其書,叱武士立斬來使,令從者持首級回漢營見鄧艾。鄧艾大怒,即出兵來戰。諸葛瞻整兵來迎,互鬥一陣,各自罷兵。

諸葛瞻退回營內,嘆道:“漢兵勢大,鄧艾多謀。此戰非足易勝也!”監軍丘良道:“大將軍羅憲鎮守南中七郡多年,麾下兵強馬壯。將軍何不奏請陛下以為援助?”諸葛瞻點頭稱是。遂令使者往成都面見後主奏報。

後主劉禪得書後,急令大僕蔣顯攜詔書往南中宣旨,先加封羅憲為衛國公、賜九錫,令其帶兵入京,拱衛京師;又加封安南校尉張射虎為雲南王,令其率南中將士入蜀,鎮守成都。孰料蔣顯去有半月,就有快馬還京飛報,說大將軍羅憲、安南校尉張射虎皆不奉詔,擁兵自重。訊息一出,朝野震驚。

原來羅憲自率大軍鎮守南中,突聞成都朝堂鉅變,數月之內,董後、董允、胡奮盡皆慘死,而令妹羅貴妃亦遭貶罰。羅憲自出仕以來,向與胡奮言語相得,期間書信更是往來不絕。今聞胡奮、明月夫婦二人橫死,頓起兔死狐悲之惑。便是廷尉詔告其謀反罪證,也是八九分不信。於是終日鬱鬱不樂。

這日,羅憲正在府中閒坐,心腹報有人從成都來投。羅憲大驚,急請入室內。其人納頭便拜,哭訴道:“羅大將軍,望替胡大都督報仇!”羅憲視其人,正是高翔。忙扶起道:“將軍請起,胡都督之事。究竟如何?將軍又緣何到此?且慢慢與我說來。”

高翔便把前後事宜細細說了一遍。及至說到建德殿胡奮遭擒,郫江岸明月墜江之事,更是聲淚俱下

羅憲聽罷,頓時毛骨悚然。高翔哭道:“大都督生前,與大將軍最為相知。所以某特來相投。而今朝堂之中,盡是奸佞小人。還請大將軍為胡都督報仇。”羅憲沉吟不語。

高翔拜道:“大將軍若不信我,自可把我綁了送與東方長復,以表忠心。我死而無憾!”羅憲聞言,又斟酌許久,乃嘆道:“朝廷之事,尚待分曉。高將軍若信我時,可先留敝處,莫亂走動,若使外人得知,恐有不妥。”

高翔道:“我這賤軀,死不足惜。只是如今胡都督含冤而死,只怕亡國不遠。”說完,長輯一拜:“我自設法為大都督報仇。”竟起身告辭,羅憲勸攔不得。

羅憲自高翔走後,心甚傷感。只成日操練兵馬,又依呂凱之言,整兵備發。這日正在軍營中,忽聞大僕蔣顯自成都來。羅憲接入:“大人辛苦。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蔣顯先頒聖旨,又哭告道:“如今漢軍大將鄧艾兵臨綿竹,諸葛思遠誠不能擋。還請大將軍速速引兵入京,抵禦漢軍。”羅憲聞言,躊躇不已。令從人先引蔣顯下去歇息。而後召諸將至將軍府議事。

及至,呂凱、呂庶、王伉、李球、傅僉、董怗、高凉、胡濟、黃崇、馬搏等文武齊聚。羅憲便將事先全盤說了。呂庶起身道:“成都之事,我等皆有所聞。朝堂已非昔日,猶如龍潭虎穴一般。大將軍切要三思,莫聽一面之詞,以至喪身!”

黃崇亦道:“大將軍,以某看來,此番不去也罷!”呂凱亦道:“非是我等不盡忠,只是諸侯勒兵進京,礙於禮法,也必會落下詬病,遭奸人陷害。大都督胡玄威便是前車之鑑。”傅僉、董怗、高凉、胡濟亦嚷道:“此番斷不可去!”羅憲沉吟不已,乃令諸將先退下。

自家便於獨室思度一夜,意思乃決。次早,便帶隨從出了將軍府,卻往雲南去。入得安南校尉府,求見射虎大王。射虎急忙引入府中,大喜道:“多日不見賢弟,甚是想念。今賢弟此來,愚兄恰有要事與賢弟商議。”

羅憲道:“兄長有何惑事?”射虎道:“前幾日朝廷傳下聖旨,欲徵發我南中士卒糧草,鎮守成都。我想南中到成都,路途遙遠不說。何況我南中健兒,自野慣了,如何受得了約束。是以我本欲上表請命,又恐孤掌難鳴。賢弟乃當朝大將軍,此來正好同我聯署上書如何?”羅憲凝然半晌,道:“此番決議,弟與兄長正是一心。”

射虎大喜道:“如此甚好。”羅憲又道:“而今朝廷已是末路,兄長早作打算。”射虎道:“賢弟此言何意?”

羅憲道:“大都督胡奮繼武侯遺志,威震隴蜀,有功無過;而遭奸人設計陷害,誣以謀反,縊殺獄中。我幸得其舊部逃奔,方得知真情。胡都督可謂乃朝廷擎天一柱,只因功高震主,猶得此禍。朝中小人不思危境,反懷忌憚諸侯之心,可知亡國不遠矣!何況我南中將士如若奔赴成都,轉戰千里,縱是苦戰克捷,於本州何利?只是徒傷族人性命。我自聞董允、胡奮身死,就思隱退之心,以全身家性命。只是與大王情同手足,不敢不實言相告耳。”

射虎聞言,驚悚不已,思度半晌,謂羅憲道:“賢弟主意如何?”羅憲道:“我意與兄長聯兵,據關自保,不擾鄉土之民,亦不容王師入境。”

射虎聞言,慨然起身道:“多謝賢弟相教。我今計決矣,便整南中之兵,拒朝廷之令。願將兵權盡付賢弟,與賢弟同生共死,以保南中!”便召子侄弟兄來,協同商議。

於是羅憲便自棄蜀大將軍之職,稱“飛虎大將軍”,與射虎合兵一處,駐守南中,斷絕與益州所有道路。一面宣告四鄉,揚保境安民之意。並上表稱南中民生鄙陋,難當出兵之責云云。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