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諸葛恪中伏盡節 萬鎮樓獻計奪城

卻說王濬引兵直撲秣陵。秣陵與廬江隔江相望,甚是緊要。城中原是顧邵、薛瑩等人守把。先聞得江東烽煙驟起,都不由大驚。旋即旬月之間,飛報丹陽被破,城內軍民,人心惶惶。

未及數日,人報寇軍殺奔而來,離城只數十裡。顧邵急招城內眾官商議道:“如今賊軍將臨城下,我等無兵無將。以某看來,不若讓城而走,渡江投奔文將軍,再調兵鎮壓。”

薛瑩道:“若是我等讓城而走,江東士民,皆無戰意,必盡數投降也。”正商議之間,人報有援兵渡江而來。眾官大喜,急忙出城迎接,臨近,見援兵約有萬餘人,為首大將正是諸葛恪,後面跟著鍾離牧、濮陽興、韋紀、鞏建四將。

顧邵急忙引入城中。諸葛恪動問軍情,顧邵據實相告。恪道:“二公可有計策禦敵?”二人沉吟半晌,均顧無言。諸葛恪道:“賊軍不過爾爾,只要依城堅守,賊無能為也。”遂整點軍馬,嚴把城池。

諸葛恪親引眾將巡視城頭,不過多時,忽見得西北來路煙塵沖天而起,鍾離牧指著道:“賊軍大隊到了!”片刻之後,王濬率軍直撲城下,列成陣勢。

諸葛恪見了,高聲叫道:“請對陣主將答話。”王濬拍馬出陣,拱手道:“諸葛先生近來安好?”諸葛恪驟見王濬,便知端地。呵呵冷笑道:“某只道是水匪強盜作亂,侵擾州郡,卻不想是汝這狗賊下的一盤好棋。今既至此,無須多言,可速來領死!”王濬不怒反笑,抬望城頭,見城關之上弩炮高架,守備森嚴,於是踢馬回陣,傳令撤兵,離城二十裡紮營。

次早,王濬令三軍拔寨,繞道渡江往廬江方向去。文鴦諫道:“如今秣陵近卻不攻,廬江兵精將勇,若彼從後包抄,文聘又當頭迎擊,我軍勢危。都督斷不可行此取敗之道。”

王濬笑道:“將軍不知,某思有一妙計,卻當使汝建一大功。”乃咐耳授了計策,文鴦大喜道:“都督神機,末將萬不可及也。”遂引兵自去。王濬自引大軍往阜陵去。

諸葛恪素知王濬手段,數年前壽春會戰,讓他敗的一塌糊塗,視為平生奇恥大辱,是以此番相遇,備加小心。今晨聞得王濬兵動,急登城來看。斥候報道:“王濬引大軍盡往阜陵而去。”

諸葛恪道:“王濬此番西去,必欲與高順合謀,在廬江夾擊文都督。若縱彼去,廬江危矣。”急回城招集眾部將商議對策。濮陽興道:“王濬若繞道渡江,必由洋子江白沙口過。白沙口兩側均有山林,地勢頗為險要,可以伏兵。今可引兵倍道伏擊,若擒得王濬,江東之圍自解。”諸葛恪從其計,乃留濮陽興、韋紀引五千兵守城,自引鍾離牧、鞏建連夜往白沙口進軍。

諸葛恪去有半日,濮陽興不敢怠慢,正在巡視城關。忽一騎飛奔城下,高聲叫道:“吾乃諸葛元遜將軍親信也。如今將軍為王濬伏兵所擊,形勢危險,望乞將軍速速發兵救助。”濮陽興大驚,半信半疑,於是出城往西南檢視。

行無數裡,沿途見百十個敗兵回奔,個個面有惶恐之色。濮陽興更無懷疑,只道諸葛恪危急,於是留韋紀守城,自引三千悍卒疾走。

正行間,迎面一將手提鋼鞭,引數十敗軍奔過來,濮陽興催馬迎上。兩馬相近,濮陽興問道:“元遜將軍何在?”那將忽一抬頭,濮陽興大吃一驚,其人正是文鴦假扮。濮陽興措手不及之下,被文鴦一鞭打在腦門,噴血墜馬,眼見不能轉活。原來文鴦得王濬吩咐,用此密計。

再說諸葛恪引軍往白沙口

埋伏,方臨近前,忽聞一聲炮響,迎面撞出一軍,為首一將,綽矛立馬,厲聲大喝道:“諸葛恪休走!王濬在此等候多時了!”諸葛恪大驚,急令鍾離牧斷後,自與鞏建引軍突圍。漢軍伏兵盡出,將巨石、滾木從山林打下,登時將去路截斷。兩下弓弩手齊出,箭如雨下,鞏建身中數箭,落馬而死。

鍾離牧拼死護住諸葛恪突圍而出,向東急奔。行出二十餘裡,彼時天已黃昏,夜幕降臨。忽然前面火光衝天,一彪人馬攔住去路,約有四五百人。

為首一人是個山賊頭目,他綽一柄鋼叉大呼道:“我乃橋頭堡大王吳三虎,來人速速留下兵刃馬匹。”鍾離牧綽刀迎上,兩個廝殺約有三合,吳三虎抵擋不住,回身往山嶺便逃,鍾離牧不舍,縱馬上山來趕;不防黑夜裡山道甚滑,坐馬失蹄,將鍾離牧掀下來,跌了個七葷八素。

吳三虎覷準時機,翻身一叉,戳的肚破腸流。諸葛恪見了,悵然淚下。吳三虎指之大喝道:“這匹夫不識抬舉,被爺爺殺了。剩下你這老倌兒,濟得甚事,還不快快投降。”

諸葛恪呆立半晌,忽爽然大笑,拔出寶劍,翻身下馬,一步步走來。吳三虎心下暗驚,不敢造次,急令賊軍一起扎住陣腳。就聽諸葛恪厲聲道:“我乃諸葛武侯之侄,靖邊候諸葛恪也!汝等一幫山匪強盜,何敢放肆!”聲詞言正,目蘊精光,儼然威不可犯。

眾山賊聞言,俱是一聳。諸葛恪又道:“汝等可速速將我殺了!莫要辱我名聲!”言罷,閉目引頸。眾賊面面相覷,竟無一個敢上前。

諸葛恪待立片刻,哈哈一笑,大踏步向前而來。吳三虎心下悚然,往後退了幾步,他麾下賊兵也跟著後退。霎時之間,竟看諸葛恪一人把數百個殺人不眨眼的山賊,逼得步步後撤。

諸葛恪睥睨罵道:“果真是一群無膽匪類!”忽然後方蹄聲隆隆,火把星星。諸葛恪心知必是王濬率兵追了上來,眼看自家脫身無望,於是仰天長嘆:“天意如此,豈人力能違!”揮劍自刎。

後有詩嘆道:“花葉良秀齊不長,寧容薄才謗朝堂,乘風破浪終有盡,雛鶴吹笙哀盡平。”

過的一刻,王濬率軍趕來,吳三虎見官兵殺至,早引賊兵四散奔走,逃的無影無蹤。王濬見諸葛恪自刎,感慨不已。吩咐左右:“將諸葛元遜屍身且將錦袍包裹,他乃名臣之後,不可輕瀆。待入城之後,居以厚葬。”親衛得令。於是王濬趁夜引軍匯合文鴦部,直奔秣陵城來。

比及天明,軍至城下,彼時城內守軍只有兩千人。王濬大聲招降道:“諸葛元遜、鍾離子幹皆已授首,汝等無兵無將,不如速速歸降,尚能保全身家性命,為百姓略盡綿薄之力。否賊踏破城池之後,軍民老弱,一個不剩!”令將諸葛恪、鍾離牧屍身抬到城下,供守兵觀視。韋紀自是認的,放聲悲哭。

顧邵道:“城內無兵,只恐被敵軍攻破,憤怒屠城。還請將軍為了滿城百姓,早作打算。”韋紀哭了一陣,抬頭看向城上守兵,大多面有恐惶。想是方才聽了王濬之言,驚嚇所至。

薛瑩慘然道:“非是我等不盡忠報國,只是為今之勢兇險,數萬百姓,盡懸於此。稍有不慎,則成千古罪人矣!”韋紀聽他二人所言,已是抱定投降之意,只得道:“非如此,不足以救百姓。”遂令開城投降。

王濬大喜,傳令三軍進城,下令:“敢有擅取民間財物者,敢奸yin殺戮者,盡數凌遲。”於是三軍肅然,韋紀接入城中,將城中事物一併交割。王濬到公衙坐定,郡內諸官,皆拜於堂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顧邵、薛瑩二人各抱戶籍、名冊、倉廩、文表,跪列堂前。王濬撫慰道:“公等

棄暗投明,不失豪傑之志。某自當上奏陛下,厚加封賞。”於是仍令各掌舊職。諸事辦畢,王濬擬功行賞,殺牛宰羊,犒餉士卒,復開倉放糧,賑濟百姓。於是軍民大悅。

秣陵既定,王濬計點軍馬,正欲直奔嘉縣而來。忽有流星探馬飛報禍事,說東海軍主帥裴元崇、副將萬鎮樓與夷州兵馬鬧翻,趁夜偷襲夷州軍,黃、祖二位將軍損失慘重,此刻已登船回夷州去了。王濬大驚,急問端地。

原來當日裴、萬二人領了軍馬,一路過鄱陽湖,攻取始興、建安、東陽等郡。東海軍本就是一群草寇山匪,江洋大盜,行事自然張狂;是以沿途燒殺擄掠,但凡遇到抵抗,破城之後便屠城洩憤。各郡各縣盡皆震怖,大多主動開城歸附。於是行軍甚速。

不過一月,便至會稽郡與黃柄、祖勳合軍。會稽守將乃朱桓之孫朱任,任字子昌,現年二十一,他善養士卒,輕財重義,又足智多謀,勇猛善戰,頗有乃祖賢風。他聞說東海賊作亂,便提前營造箭塔,挖倔壑壕,嚴整弓弩,準備炮石,專候賊軍到來。

這日聞說賊軍兵臨城下,於是親率軍民守城。賊軍衝突來時,任憑如何狂叫漫罵,只不開城出戰。氣的賊帥裴元崇咆哮不已,發令強攻。朱任指揮守軍長弓弩箭潑水般射去,滾木礌石霹靂般打去,賊軍斷臂折首,死傷不計其數。

裴元崇暴跳如雷,傳下將令,務須打破城池,活捉敵將,然後將滿城老幼盡數屠戮。於是親自披甲上陣,督促兵馬強攻,然數番衝突,俱被弩箭炮石打回。副帥萬鎮樓見自家軍馬死傷遍地,而於城上守軍卻無損,於是拼死相勸。

裴元崇無奈,只得將軍馬退後,扎住營壘,再定計策。萬鎮樓諫道:“會稽城中也有我等眼線,可令他入夜舉火,開啟城門。”裴元崇遂令人送密信,裡應外合。不料盡被朱任識破,反將城內奸細暴露,喪了性命。

原來朱任素知賊兵狡詐,慣用間諜內應,放火破城。是以城中到處嚴查盤緝,一旦有人可疑,立時便捉了拷問。凡是捉到賊人奸細,就先斬首,將首級穿街過巷號令,教城內奸民不敢有謀逆之心。

裴元崇見無計可施,正在營中煩悶。萬鎮樓獻計道:“朱任乃將門之後,素稟仁義忠貞。可就左近抓些老弱婦孺,擋在我大軍前面,然後再行攻城。那城內守軍皆是本郡子弟,他必然有所顧慮。然後再如此如此,城自然可破!”裴元崇大喜,令萬鎮樓領兵出去,盡往附近村莊裡抓民夫百姓。

翌日,裴元崇引軍出戰,將百姓推在前擋箭,自引大兵在後,徐徐臨城。朱任在城頭望見,見百姓扶老攜幼,將男帶女,號泣而行至城下,哭聲不絕。不由切齒道:“賊人著實可惡!”眼看賊軍兵臨城下,將欲放箭,又恐傷了百姓,於心難忍。

於是令副將程慈守城,自引一支勁旅,約千人,全副披掛,開城出戰,掩護百姓入城。裴元崇見朱任領兵出戰,引軍圍上來。朱任所率軍兵,甚時精銳,無不以一擋十,在陣中來回衝突,不斷掩護百姓入城。

萬鎮樓見他中計,遂引兵馬從西門強攻。朱任恐城有失,只能狠下心來,突入城中,緊閉城門,然後指揮眾軍守城。裴元崇率軍從南門攻打,朱任令程慈督管西門,自奔南門防禦。將進塔樓,忽聞一聲炮響,城內亂作一團。

朱任連忙去看,只見城下數十個百姓,各執短刀,已將城門守衛殺死,開啟了城門。裴元崇見了,急引兵猛突。朱任自知城內守兵甚少,縱然死戰,也是難得保全。與其殉城,不如留下有用之身,他日再可捲土重來。於是直奔城西,與程慈引數百軍突圍而走,直奔吳郡去了。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