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捨身殉情風雲變 雄軍赳合震吳會

卻說孫權命斬沈陵,甲士將沈陵推出,就欲行刑。忽見吳騫急奔而來,口裡大叫:“刀下留人!”他散發披肩,衣衫不整,想是方回府中卸了盔甲,然後得到訊息,不及打理,就趕來求情。他直闖入將軍府內,叫道:“父親,姑丈犯了何法,汝要斬他!”

孫權道:“他違我軍令,按律當斬!”吳騫道:“姑丈曾救你我性命,又多番立下大功。雖是違了軍法,但恐似有別情。若是將他處斬,究是負了恩義,請父親三思。”

孫權素愛沈陵才華,若能為己所用,必能圖謀大事。遂喚衛士將沈陵押回來。孫權沉吟許久,平聲問道:“你乃我妹夫,自是我孫氏一脈。你心念北漢朝廷,有何好處?你若能為我平定江東,恢復祖宗基業。我今日當著眾人之面,保舉你為大將軍。”

沈陵道:“天下至靈帝末,干戈迭起,戰亂紛爭。數十年往來征戰殺伐,至今未休,使九州百姓,倒懸水火,民不聊生。今番好不容易創下如此局面,天下即將太平。而汝為一己之私,又欲率夷州之兵趁機入侵江東,引誘爭鬥,是尚嫌中土百姓受烹不烈乎?”

孫權聞言,強忍怒意道:“江東本是我孫氏基業,我自取回,何為一己之私?”陵道:“汝本劉漢臣子,繼承父兄爵祿,不思報效國家,反欲趁亂立國。無端引數萬蠻人,入侵中土,塗炭漢家百姓,不怕大損陰德嗎?何況兵兇戰危,難期必勝,稍有挫折,孫氏九族盡為汝陪葬。只恐汝大事難成,而百年之後悠悠冤魂歸於地下,也難見祖宗之面。”

孫權見他直擊痛處,不由勃然大怒,指沈陵喝道:“你是寧可忠於劉漢,也不肯忠於我乎?汝當真以為我不敢殺你麼!”他紫髯碧眸,容貌本就十分武威,此刻盛怒之下,更顯氣勢凌人。

沈陵朗聲笑道:“命運自有天數,豈是人力能逆?何況人生百年,轉瞬即過,生死又有何懼?只要一生行事無愧於心,自然也不枉了。”孫權冷哼道:“迂腐之極!”喝令左右:“將小妹帶上來。”親衛將尚香從內堂帶了出來。沈陵先前還想錦囊之事只他夫婦二人得知,不知如何洩漏。今番見了尚香,稍一思索便知端地。

再說尚香見沈陵被縛,撲倒他懷裡垂泣。孫權大喝道:“今日你若不應允,我便大義滅親,將汝夫婦二人盡數殺了,以免洩露軍機,壞我好事。”說完,拔劍出鞘,劍尖直抵尚香後心,道:“沈仲宇!是男子漢大丈夫,行事一言而決。只消你點頭答允,我立時設宴陪罪,豈非大大的美事?倘若你真的不允,莫怪我手下無情!”沈陵冷笑不已。

吳騫聞他二人所言,便知事情始末。他素知孫權果決凌厲,只是想不到他竟如此狠辣,全然不顧兄妹之情,當真是世所罕見。堂內孫氏子侄輩們眼看到這般情狀,無不惴惴,那個敢上來奉勸一句。

稍定片刻,孫權道:“我數一、二、三,你若再不點頭,莫怪我大義滅親!”沈陵低頭望向懷中的尚香,見他竟無一絲驚懼,只把頭依靠在自己胸膛上,面上盡是萬般柔情,彷彿對孫權所言充耳不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吳騫忽道:“父親且慢。只怕姑丈一時想不明白,待我勸勸他如何?”孫權道:“好,你快勸他。”收劍轉身,吳騫蹲下身子,柔聲勸道:“沈兄。你我名雖姑侄,實則兄弟。我盼你回心轉意,遵奉父親令旨。”說著,一面連使眼色。沈陵只裝著瞧不見。

吳騫又勸數句,尚香忽打斷道:“滾開!”一把推開吳騫,雙臂環抱著沈陵,輕聲道:“二十六年前的一個雨夜,我與你相遇,從此這心裡再也割捨不下,日夜想你,望有一天能與你雙宿雙飛,幸虧老天不曾負我。”說罷,悄悄將兩個火油彈塞進沈陵懷裡,然後凝目望著他,臉上神色極是深情,又道:“你曾答允我,要與我老死荒州

孤島,你做到了。這二十六年來,我……我無時無刻不歡喜…,此生足矣。只是以後你……你要照顧好自己…,且莫……且莫以我為念……”聲音漸說漸低。

沈陵突然間感覺雙手脫縛,卻見尚香胸口血噴如注,身子已經斜斜跌倒,手裡兀自握著一柄短匕。原來她在抱住沈陵之時,已暗用匕首自刺,只是沈陵擋在她身前,誰也沒有瞧見。他支撐了好一會兒,快氣絕之時,方才抽出匕首割斷沈陵繩索。這一下變故,在場眾人均都始料未及,登時呆若木雞。縱是孫權如此城府之人,亦不禁大為震動。沈陵悲痛之下,竟不哭泣,只是緩緩抱起尚香屍身向外走。

稍定神,孫權醒悟過來,大叫道:“拿下他!”孫維、孫泰二人縱身撲上。沈陵傷痛已極,抱起尚香,飛起一腳先將孫維踢飛,跟著左肘後挺,打在孫泰胸膛,撲倒在地。眾人驚呼,猱身齊上。

沈陵從懷裡拿出火油彈點燃扔了出去,轟的一聲巨響,把將軍府大門旁石牆炸倒,堵住門首。府內衛士、僕人聽的聲響,俱都出來察看。混亂之中,沈陵抱起尚香直奔而出。但聽得號角齊鳴,城內守軍紛紛圍攏追來。

沈陵掩面往城西門奔,想要出城去,眼見城門之下都是守兵,他現下抱著尚香的屍身步行,又無火油彈傍身,憑藉孤身一人,如何能闖的過去。正值籌措之際,忽一人奔來,叫道:“師父快隨我來。”沈陵定眼看去,卻是黃柄之子黃褚。褚年十九,現任城門都尉,他平生最喜音律,因此沈陵閒暇之餘多曾點撥一二,是以被黃褚稱為師父。

黃褚當下領著沈陵穿過幾個街道,入了一個巷子角上,掀開一個籮筐,突出一個地道口,褚指之道:“這地道直通城西,師父快走吧。”沈陵拍拍黃褚肩頭,謂道:“你我師徒只怕再無重見之期。汝要好自為之。”二人灑淚作別。

沈陵脫身之後,邁步疾奔,忽聽前面喊聲大振,一彪人馬衝到,當先一員大將黑臉長鬚,手握雙刀,正是祖勳。勳大喝道:“沈陵哪裡走!”舞刀便砍,沈陵閃身避過。祖勳扭身雙刀齊出,沈陵矮身一避,輕鬆躲過,跟著右手探出,已拉住祖勳後腰,稍一使力,祖勳便摔下馬來。

沈陵雙足一點,人已翻身騎上馬背,放穩尚香屍身後,劈手奪過一杆長槍,在陣中衝突。祖勳大聲施令:“奉侯爺之命,活捉沈陵,全軍不許放箭。”眾兵本就容讓三分,又得令不許放箭,於是都只遊鬥。

沈陵知他有意放行,略一拱手,已衝出重圍,縱馬往西。行出數里,眼望後面追兵漸遠,但天色也已黃昏。沈陵只覺尚香身子已然冰涼,於是強行忍淚,縱馬疾馳。不知奔了多久,那坐騎忽然支持不住,前腿跪倒,再也無力站起。

沈陵躍下馬背,望著懷抱中的尚香,心如刀割,再也忍禁不住,伏在尚香屍身之上,放聲悲哭。不知哭了多久,東方露出了魚肚白,天色漸漸明亮。忽然右側一隊人馬衝到,約有三百來人,當先一員老將身高偉岸,鬚髮皆白,正是董襲。

沈陵見了,問道:“老將軍,汝可是奉了孫權之令前來抓我?”董襲見了沈陵模樣,大吃一驚,原來他一夜之間,雙鬢已然斑白。襲一怔之下,當即答道:“正是。”沈陵道:“好,讓我先葬了娘子。”抬首一望,見左邊不遠處有個土坡,坡下幾株野花在晨曦下開的正旺,於是抱起尚香走過去,用槍頭掘了個坑,把尚香屍身放入,捧黃土掩上。他此刻傷痛過甚,竟如何也哭不出來,只是怔怔的跪在墳前。

過了片刻,董襲走過來,將坐騎交給沈陵,勸慰道:“逝者已去,生者須當節哀;莫令逝者含悲。你還是快快離開夷州,回中土去吧。”陵道:“老將軍,你若放了我,孫權豈能容你。”襲道:“當年若不是你捨命救我,老朽焉能活到現在。這二十多年來,我驅匪逐寇,頗有軍功。侯爺最多擄我官職,不至喪命。”默嘆一聲,

率部眾走了。

沈陵望著董襲越走越遠,不由回首前塵,往昔種種,宛在目前,難免百感交集。於是長嘆一聲,翻身跨上馬背,向西馳去。晌午時分,臨近海岸。卻見岸邊泊著一艏大船,吳騫立在船下,見沈陵過來,策馬馳近,將一個包袱遞給沈陵,道:“船已準備妥當。”豪傑之士,當此情景,自是不須言謝。

沈陵翻身下馬,謂吳騫道:“妄動難保,且靜易安。只恐基業未復,孫氏全族遭戮;如此世代經營,終成虛幻,徒然禍害子孫族人!”吳騫道:“沈兄良言,我必銘記於心。卻不知沈兄以後作何打算?你我二人還有重見之日否?”

沈陵悽然一笑,道:“一朝暮去人終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莫說天下之大,你何苦尋我,即使再次相逢,也是徒增煩惱。”吳騫默然,兩人相顧無語。隔了良久,沈陵道:“寒江孤影,江湖故人,離散終須一別,你請回罷!”吳騫灑淚拜別。

沈陵登船之後,即令揚帆。眼望著船影漸行漸小,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縮成一個黑點,終於消失。吳騫長嘆一聲,悵望南天,悄然良久,方才鬱郁而回。

大船在海中航行兩月有餘,終在同年九月從青州海灣靠岸。沈陵茫茫漫遊,不知該赴何處,於是尋了個僻靜之處,結廬而居。這一住就是數月,秋去冬至,臘盡春回,到處一片盎然氣息。

這日沈陵背劍而出,漫步目的的緩緩南行;過有月餘,登舟渡江,行至曲阿;天時日暖,沿途但見兵革之餘,城破戶殘,屍骨滿路,不免暗暗心驚。

這日行到吳縣下的一個小鎮,便在一酒家中坐了,自飲悶酒,剛吃了三杯,忽見一條漢子奔進門來,大呼道:“東海賊軍殺奔吳縣來了。”店中諸客聞說後,各各驚慌不已,紛紛奪門而逃。沈陵亦隨著眾人奔逃,途中沈陵向人打探,方才得知為何。

原來當日沈陵走後,孫權終是畏懼,於是只遣黃柄、祖勳二將引一萬兵出海助王濬舉事。王濬得令之後,聯合各地山匪海寇,教舉事起兵,號為“東海軍”,其頭目裴元崇稱為“飛龍大將軍”,副將萬鎮樓稱為“擎天大將軍”,眾頭領皆為校尉。四方水匪路寇雲集相從,攏合了軍士三萬人,戰馬千餘匹,戰船數百只。先一擁而上,去攻打柴桑。

柴桑郡守,乃是南徐人焦遷。其時江東軍馬盡數調往前線廬江,城中守卒不過千餘老弱。王濬先寫書勸降,卻遭太守扯書斬使,召集軍民堅守。

王濬大怒,率軍士猛攻。城內守軍甚少,物資匱乏,焦遷戰死城頭。官民開城盡降。王濬攻克柴桑,即分兵二路,一路令裴元崇、萬鎮樓引東海軍一萬,過鄱陽湖,攻取始興、建安、東陽等郡,然後會合夷州兵馬,攻打江東重鎮會稽;一路自引文虎、文鴦、關索三人登舟過江,直取丹陽、餘杭、秣陵等地。

此時江東各郡守備盡皆空虛,兼有當地氏族為內應,被東海軍一路所向皆克。不到一月,已淪陷城池數十座。各地文武要員,戰死投降的極多。王濬率軍乘樓船順流而下,不過十日,殺至丹陽。

丹陽守將乃蜀國左將軍沈瑩,手下只郡兵兩千人。王濬遣人招降,沈瑩大怒道:“我捐身為國可也,焉能降敵?”扯書斬使,引軍堅守城池。王濬大怒,驅兵四面圍攻,激戰數日,打破丹陽城。

沈瑩揮兵抵敵,引軍巷戰,王濬引兵一齊圍上。關索率先殺入陣中。沈瑩奮力搏戰,死於亂軍之中。蜀兵四散敗走。王濬打下丹陽,命關索率軍攻打餘杭。自召集眾軍道:“此去百里,便是秣陵城。兵法雲‘一鼓作氣,克敵制勝’,我等連克江東數十個城池,正當乘勢殺入秣陵,以建大功。”眾軍呼應。於是令文鴦引三千軍為先鋒,自提大軍為後,殺奔秣陵城來。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