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劉禪敕建沖霄殿 董允謀國遭刺亡

卻說長復得勝還朝,蜀後主劉禪親引百官迎接,在宮內擺大宴慶賀。宴罷,加封閻宇為鎮軍將軍,閬中候,使其坐鎮江州;加封東方長復為平難將軍,領尚書從事兼禁軍統領,其麾下百盛軍盡皆駐守成都,拱衛京師。

後主見禍亂平息,更加肆無忌憚,整日與鳳怡作樂,不理朝政。百官焦慮不已,丞相蔣琬屢次進諫,俱無效益。太僕秦宓告道:“可請吳皇太后出面喻責今上。”

蔣琬遂與秦宓、董允、費禕參拜吳皇太后告道:“始初丞相在時,陛下尚能親臨朝事。今丞相亡,東方娘娘進宮,陛下日日笙歌,不理朝政,已二月矣。長此以往,社稷崩塌也。是以臣等懇請太后憐憫先帝創業不易,規勸陛下。”

吳太後道:“汝等勿憂,我自當奉勸陛下。”令眾官出。乃傳旨宣國舅吳懿、吳班至,謂道:“當今陛下寵信珍妃,荒廢朝政。方才蔣琬等人前來參拜,要我出面奉勸。而我又並非陛下生母,若責之太過,恐適得其反。今詔汝二人前來,便是為此事。以汝等之見,我該如何?”

吳懿道:“宮內之事,本不應吾等參與。只需莫讓外戚威權太重,把握朝政即可。然以當今之勢來看,其叔父閻宇坐鎮江州,其兄東方長復守衛京都。日後必生禍亂。”

吳班道:“太后可臨朝,垂簾聽政;再加兄長重官,掌握軍權;危機便可化解。”吳後點頭稱善。次日早朝,太后臨朝聽政,表奏吳懿為輔國將軍,領成都府尹;吳班為安眾將軍,領禁軍校尉。後主問百官意思如何?眾官自知吳太後是為了提防東方家,自然附議。

時至同年冬十月,後主與鳳怡出遊東郊,回宮後鳳怡忽染暴疾,人事昏沉,臥榻不起。醫官束手無策。中常侍黃皓進言道:“貴妃非患頑疾,乃中邪也!”乃道:“臣聞成都青城山之東,有一術士叫高炤。他善通醫術,乃當世之神仙也。陛下何不召此老來,為貴妃治病。”

後主遂令人去青城山請術士高炤入宮,炤奉詔而來,用火療之術醫好鳳怡;後主大喜,封高炤為國師,問道:“朕聞汝等修道之人皆通仙法,可有長生之術?”

高炤奏道:“長生不老之法,乃蠱人惑心之術,世間本無。但修法奉道,吸日月之精華,採天地之靈氣,卻可祛病消災,延年益壽。”後主便問何為?

高炤道:“大漢朝二十四帝之中,惟孝武皇帝享國最久,壽仙極高,蓋因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也:嘗於長安未央宮內,建柏梁臺;臺上立一銅人,手捧一盤,名曰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漿,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為屑,調和服之,可以返老還童。”

後主大喜道:“汝今可依照此法,為朕承露天漿。”就命高炤監造,在成都西建沖霄殿,高出百丈,可以回眺京都,又可遠望山巒,上面搭建兩個銅人,高三丈餘,共承銅盤。其殿極是華麗:雕樑畫棟,碧瓦金磚,光輝耀日。又在沖霄閣下建一湖,名曰:‘承龍池’,湖方圓十里,四圍盡種奇花異草。

湖旁築幾條長堤,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兩邊盡栽桃花,夾岸柳葉分行。造些龍船鳳舸,在內盪漾中流。傍湖勝處,便造一院,一帶相沿十六院,苑牆上都以琉璃作瓦,紫脂泥壁。院內芙蓉繞堤,仙鶴成行,錦雞作對,金猿共嘯,青鹿交遊,就像天地間開闢生成的一般。甄選天下巧匠三萬餘人,

民夫二十餘萬,不分晝夜而造。因此民力疲睏,怨聲不絕。

尚書郎董允上書諫道:

“臣聞堯尚茅茨,而萬國安居;禹卑宮室,而天下樂業;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古之聖帝明王,未有極宮室之高麗,以凋敝百姓之財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紂為傾宮、鹿臺,以喪其社稷;楚靈以築章華而身受其禍;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慾,未有不亡者也。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法則,以桀、紂、楚、秦為深誡。而乃自暇自逸,惟宮臺是飾,必有危亡之禍矣。君作元首,臣為股肱,存亡一體,得失同之。臣雖駑怯,敢忘諍臣之義?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謹叩棺沐浴,伏俟重誅。”

後主不聽,只催督高炤建造高臺,安置承露盤。眾官紛紛上表諫諍。後主一概不覽。

丞相蔣琬聚百官道:“陛下荒淫,沉湎酒色,不納忠言,反信奉方術之說,此大亂之兆也。吾等身為大臣,進退自有當盡之義。況君有諍臣,父有諍子,士有諍友。吾等蒙先帝與丞相厚恩,今日不免鳴鐘擊鼓,齊集文武,請駕臨軒,各陳其事,以力諍之,庶不失君臣大義。”

周群道:“丞相之言有理。”當下一同齊聚宮內,傳執殿官:“鳴鐘鼓請陛下升殿。”後主正在後院與鳳怡宴樂,聽見大殿上鐘鼓齊鳴,左右奏道:“百官請聖駕升殿,有要事上奏。”

後主不得已,吩咐鳳怡道:“愛妃暫且安頓,朕去去就回。”鳳怡俯伏送駕。後主臨殿登座。文武百官朝賀畢。蔣琬、費禕等人俱抱本上奏。後主連日酒色昏迷,情思厭倦,又見本多,一時如何看得盡,心生退朝之意。

只見丞相蔣琬進前,俯階奏道:“陛下何事旬月不臨大殿,日坐深宮,全不把朝綱整理,此必是有人左右迷惑聖聰。乞陛下當以國事為重,勿要聲色犬馬,廢弛國事,大拂臣民之望。臣聞天位惟艱,況今天心未順,兵旱不均,降災下民,皆乃帝王失德所至。願陛下痛改前轍,去讒遠色,勤政恤民;則天心效順,國富民豐,天下安康,四海受無窮之福矣。願陛下幸思意焉。”

後主道:“朕聞四海安康,萬民樂業,丞相嚴重了!況且朝廷政事,俱有丞相與費、董二位尚書輔,又有吳太後聽政,自是可行。縱然是朕親臨大殿,亦不過垂拱而已。”

董允道:“陛下聽信術士之言,修建沖霄殿、承龍池,此乃耗民傷財之舉也。古今往來,欲求長生之術者,皆成虛妄,徒為後世所笑,陛下何其不明也!”

君臣正言時,執殿官啟奏道:“門外有一道人,自稱有機密重情覲見陛下。請旨定奪。”後主自思:“這一幫文官不知覲言何時。不如宣那道者見朕閒談,百官自無紛紛議論,且免朕拒諫之名。”遂傳旨令:宣御書房見。

那道人手執拂塵,近御書房,執拂塵打個稽首,口稱:“陛下,貧道稽首了。”後主看這道人鶴髮仙風,飄有出塵之姿,心下一聲喝贊,又見他如此行禮,嗔怪道:“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這‘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汝雖是方外之人,卻也是朕的臣民,見了朕如何不行參拜大禮!”

道人道:“貧道奉修三清,窺堪仙境,豈不聞‘天子只有天子貴,三教原來道德尊。’是以上不朝於天子,下不謁於公卿。”

後主對道人本就禮敬,聽了所言,又問道:“如何能窺堪仙境

?”道人道:“參玄論道,臨難濟人,揚太上之正教,除人世之妖氛,奪天地之秀氣,採日月之精華,運陰陽而煉性,養水火以胎凝,參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實。”

後主聽的似懂非懂,便道:“老先生道法高超,敢問因何事而見朕?請道其詳。”道人道:“因貧道閒居無事,採藥於高峰,忽見妖氣貫於成都,怪氣生於禁闥,道心不缺,善念常隨,貧道特來朝見陛下,除此妖魅耳。”

後主笑道:“深宮之內,又非山澗密林,何來妖魔?”老道斗然生威,喝道:“汝那珍妃鳳怡,便是妖魔轉世,要來禍害蜀國江山。”

後主大怒道:“汝是何人,膽敢大言不慚!”道人道:“貧道丹陽葛玄是也!陛下若不信貧道之言,亡國之日,悔之無及!”

後主怒道:“妖道前番汙衊愛妃,今番又來朕這裡胡言亂語,當真不畏死乎!”大呼左右來人,禁軍甲士一擁而入。葛玄哈哈笑道:“無道昏君,果真冥頑不靈!”拂塵左右揮舞,打倒四五人。縱身躍出高牆,不知所蹤。

後主暗暗吃驚,稍定心神,復到朝堂上來,已是厭倦,袖展龍袍,令百官暫退。百官無可奈何,只得退朝。

後主徑至別院安歇,時有侍郎劉琰妻胡氏,極有顏色;因入宮朝見皇后,恰被後主看見,便留在金華殿中,一月方出。琰疑其妻與後主私通,乃喚帳下軍士五百人,列於前,將妻綁縛,令軍以履撻其面數十,幾死復甦。

後主聞之大怒,令廷尉治劉琰之罪。司官議得:“卒非撻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合當棄市。”遂斬劉琰。群臣盡皆憤怒,苦諫後主。後主無奈,只得下令:外婦不許入宮。然一時達官同僚俱以後主荒淫,多有疑怨者。於是賢人漸退,小人日進。

至次年秋九月,珍妃東方鳳怡誕下一皇子,後主大喜,賜名劉熙,封漢寧王;又恰逢沖霄殿建成。後主大喜,改元‘延熙’,與鳳怡遷入沖霄殿居住,更是久久不朝,日夕歡娛。

時蜀皇后董氏,乃董允之妹。先年後主繼位之初,最相恩愛,立為後,其誕下三子,長子劉璿立為太子;次子劉瑤封安定王;三子劉琮封西河王。後鳳怡入宮,得後主寵,董後失寵。既鳳怡誕下皇子,董後更是焦慮難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日乃詔其兄董允入朝,密謂道:“陛下賜珍妃之子名為熙,又改年號延熙,分明是欲廢長立幼。汝乃太子舅父,又是當朝大員,且要為璿兒前程作主。”

董允遂聯絡義士,商議道:“可召外藩鎮守將官,勒兵來京,誅滅妖妃。還朝廷清平。”左右密報至鳳怡,鳳怡咬牙恨道:“我一弱女子,身在後宮,萬事不得自主。汝等若要謀我性命,我豈能坐以待斃。”於是星夜送密信至長復手中。

長復得了書信,便聚家將商議,命死士郭循刺殺董允。郭循扮成小黃門,趁夜往董允府上宣旨,董允迎上。郭循道:“奉陛下之命,前來請董大人速往沖霄殿商議國事。”董允不疑有他,當即隨郭循前往。

行至半道,郭循猛指身後,大驚道:“那是何人?”董允回頭去看,不防郭循袖中暗藏匕首,一刀刺來,正中心窩,董允慘呼一聲,撲到於地,片刻氣絕身亡。

可憐董允為官一生,兩袖清風,淡泊名利,忠貞不渝,為諸葛孔明臨終欽點輔政大員,今番竟稀裡糊塗死於刺客之手。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