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誓伐魏武侯上表 尋良士冒雨訪友

卻說孔明接見諸葛誕,在大堂設宴,款待於誕。席間方飲數盞,忽見一少年氣宇軒昂,大步而入,先拜諸葛誕,又拜孔明後;起身目視眾人朗聲道:“諸位大人何顧飲酒作樂,忘卻家國大事也?某雖無知晚輩,願同諸位覲見陛下,共商大事。”眾視之,乃諸葛瑾之子諸葛恪也。

諸葛誕拍案讚道:“賢侄高瞻遠矚,見識卓越,此真吾家麒麟子也!”孔明聞言,起身道 :“事不宜遲,諸公可速與我進宮面見陛下。”於是罷宴。

及眾人入宮奏事,玄德升殿,文武列開兩班。孔明先奏道:“司馬懿用兵老成,極有謀略,昔日鎮守雍涼,乃吾蜀中心腹大敵;今既背反,三面受敵,此正出兵好時機,可先取雍涼,剿平司馬氏。餘者皆不足慮。”

張昭道:“司馬懿雖然叛魏,但敵勢已然甚大,丞相將用何策勝之?”孔明笑道:“今有河北漢亭王使節諸葛誕至,願與蜀中再修盟好。人已在殿外等候。”玄德命人宣上殿。誕整衣冠而入,及至殿前,誕長揖行禮,而不跪拜。

川將許侗大喝道:“為何不拜!”誕昂然而答道:“上朝天使,戴節而行天下,為何要拜?”張昭笑道:“汝主劉雄乃王候之爵,吾皇乃當朝天子,何來節鉞之說?”

諸葛誕大笑道:“張子布,汝乃川中一微末之士,何敢大言不慚……”話未及,孔明見他出言不遜,急打斷道:“陛下乃命世之英豪,靠山王亦當世之俊傑;請聽臣一言:南蜀有山川之險,河北有黃江之固:若二國連和,共為唇齒,進則可以兼吞天下,退則可以自保無虞;況且魏晉中原大戰,吾兩國若能同時出兵,則天下可定,漢室可興。”

玄德道:“丞相之言,正合朕意。朕欲與河北永結盟好,生死不負,併力破魏!”於是將金帛賜與諸葛誕,設宴於宮內,命眾官相陪。

次日早朝,劉備大會官僚。孔明出班,伏階奏道:“臣感陛下三顧之恩,特連夜書寫出師表一道,以表臣之決心。誓要減滅曹魏,靖平中原,如若不成,誓不還朝!”乃朗聲讀表道:

“臣亮言:陛下創業艱辛,臣等深知;方今天下大亂,良機不可失,此誠雷霆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陛下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蔣琬、侍郎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前將軍文仲業,右將軍朱休穆隨陛下起兵而今,文物雙全,品行兼備,可為江東正副都督;又虞仲翔及吾兄諸葛瑾之子諸葛恪,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是以眾議舉恪以為江東正副參軍。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陛下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陛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陛下以驅馳。臣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陛下之明;今糧秣充足,甲兵已備,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陛下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蒼天之靈;若無興復之言,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讀畢,劉備離座,親握孔明之手,涕淚俱下,道:“丞相此番遠涉艱難,勞神思微,朕心不慰也!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而今丞相又北上伐魏,復興漢室,備代天下萬民感丞相大德!”言訖,俯身就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孔明急制止,垂淚道:“臣受陛下知遇之恩,三顧之重,敢不以死報效;今雍涼已亂,可無後顧之憂;此時討賊,恢復中原,指日可待!”

忽班部中司天監譙周出奏道:“微臣這幾日夜觀天象,見中原盛氣漸衰,帝星黯淡,恐曹魏要出大事也。”乃顧孔明道:“丞相深明天文,此當有解?”孔明道:“天道變易不常。若亮所料不差,旬月之內,魏主必危。”

又謂玄德道:“前番河北遣郭奉孝前來通訊結盟,今番又遣吾弟公休來,其邦友好之心甚明。陛下乃一國之主,掌數州之地,擁百萬雄獅,不可無禮也。當遣一人入河北面見靠山王,以達友好。”言未及,只見一人出班奏道:“臣願薦一人出使。”

劉備視之,乃楊儀也,備問何人?儀道:“臣有一族弟楊顒,字子昭,少有才華,聲名在外;前日至襄陽來投,著臣安在府內,準備薦於陛下,一時不便。今陛下若有差遣,此人正可用也!”備急召來。顒至,參拜劉備畢,備詳言告之,顒道:“今陛下有命,願效犬馬之力。”備大喜,重賞楊顒,封顒為太僕少丞,使往河北通好。

時至蜀漢章武八年夏六月十七,劉備在成都北築點將臺,吩咐諸將敕命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布各方令旗,封諸葛亮為平北大都督,節制天下軍馬。孔明受詔登臺,喚諸將聽令:

一部軍陽平關總將馬超領龐德、馬岱,川將李恢、馬忠,參謀費禕、呂義等出兵祁山直取天水;一部軍前將軍張任領建威將軍孟達,橫野將軍卓膺,向寵、張節、傅彤,參謀法正、劉巴、陳震等出兵白帝直取上庸;

一部軍荊南總將、鎮南將軍魏延領陳到、黃敘、霍俊、馮習、張南,參謀馬良、廖立、潘瑞等出兵公安直取江陵;

一部軍左將軍、南陽侯文聘,右將軍、長沙侯朱桓領陳武、全綜、賀齊、潘璋、賈華、宋謙,參謀諸葛恪、虞翻、張溫等出兵壽春直取汝南;

一部軍揚威將軍鄧芝,撫戎將軍張嶷,平江將軍張翼,揚武將軍許忠,安遠將軍吳蘭,定遠將軍吳懿,鎮遠將軍王平;徵北將軍,德陽侯太史慈,徵西將軍,武陵侯甘寧;長史楊儀,中郎將高翔,都行監軍許允,都行參軍杜義,都軍書記樊建,救應使董厥;帳前差兩員驍將:左護衛使龍騎將軍太史享,右護衛使虎騎將軍甘魁;更差參謀簡雍、吾粲、秦宓、楊洪、周群等以上一應軍將,隨平北大都督、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出陽平關直奔陳倉而來。

各分撥已定,又檄令川將黃權率張裕、杜瓊、許慈、來敏、尹默、李撰、陳術、郤正、呂凱、王伉、閻芝等把守川口要道;又點張昭、顧雍、張紘、焦周、諸葛瑾、蔣琬等執掌政事;著信使快馬領詔書傳達四方外藩鎮守將佐。諸班分撥已定,選定黃道吉日,出師伐魏。

大軍出征,浩浩蕩蕩,玄德親引百官送於北門外十里。但見龍驤旌旗蔽四野,虎翼戈戟悍如林,玄德乃置酒為孔明壯行。及行諸葛誕謂孔明道:“諸事已定,愚弟這當回河北覆命。”

孔明道:“吾主劉玄德,深慕靠山王,

欲捐舊忿,永結盟好,併力破魏。望賢弟善言回奏。”誕道:“不需兄長叮嚀,弟自理會。”於是辭了孔明,自引快馬回河北去矣。

一路疾奔,半月行至上庸時,忽見天空彤雲密布,大雨頃刻就來,誕思道:“那張屈心胸不俗,我欲和他做個結交,今日正好就去拜訪他。”正準備起身往東柳村時,又思道:“這張屈是個窮書生,必然家徒四壁,索性就買些酒肉米糧送與他罷。”

於是信步入城,但見城中倒門閉戶,甚為蕭條,止有幾個酒肆營生。只因諸葛亮出兵伐魏,天下震動,上庸城內更是人心浮動,百姓舉家逃往江東去了;諸葛誕就尋到酒家米店裡,花重金買了些酒肉,買了一袋米,就往東投東柳村來。

行有十里地時,早見那一帶山坳下,有一小村坐落在此,擁護著十數戶人家,但見青青草木水花漸,嫋嫋香束炊煙起,如景如畫。時大雨傾盆而下,誕急忙穿過小路,尋至村中,只見村頭座著一棟草舍,別具一格,甚是醒目。

諸葛誕定眼看時,那張屈正負了手在那裡仰頭悵然,嘆息不止;忽見諸葛誕前來,十分驚異,忙迎入屋裡,喜道:“這大雨之日,卻想不到竟有訪戴之友!”言訖,拿了衣物與誕換了;又生起火,將溼透衣服拿著烘烤,諸葛誕笑道:“便是想和先生喝酒耍子了,所以冒雨前來。”

就將酒肉放桌上,又道:“先生四壁蕭然,缸中須無半石米,這一袋米且奉上,不成敬意。”張屈忙推遲道:“雖是山居貧寒,卻也能過度幾日。”誕笑道:“男兒相交,只為義氣相投,性命尚且不論,何惜幾石米乎?”

張屈遜謝道:“既如此,小可笑納了。”就接過米來,倒入缸裡去了;繼而又拿著衣服翻轉烤來,誕一把奪過,隨手扔在一旁,笑道:“何須如此囉叨?速拿杯盤,整頓酒菜。”張屈又謝了,忙取杯盞碗筷,將酒肉擺佈在桌上,邀誕上坐。

兩個依賓主坐下,屈道:“荒居有辱過臨,勞累好漢破費了。”誕笑道:“莫要左一口好漢,右一口好漢叫我,聞的極是彆扭。我須不是綠林山匪,強盜大王甚麼的。叫我公休便是。”

張屈然之,兩人就把酒過盞,約有數杯,屈嘆道:“如今這劉玄德趁此中原大亂之機,起五路軍馬,鋪天蓋地殺奔中原而來。眼看大戰將起,卻不知前幾日公休兄臺到西川做甚?”

誕笑道:“不瞞你說。在下乃河北靠山王帳下御史大夫,前往西川覲見劉備,說合兩家結盟,共伐曹魏。”張屈聽得大吃一驚,道:“諸葛兄好大膽!這上庸郡尚屬大魏治下,如何不疑在下,這般直言相告?”

誕大笑道:“我欲和你同心相交,若是欺瞞哄騙,怎是男兒所為?”張屈聽得大喜,道:“兄臺真是大家風範,小弟欽佩,便是平日聽說河北靠山王帳下諸多文武豪傑,只是渴想不能見面,今日一見諸葛兄,果然十分風采。”

誕道:“我雖書生,為人卻是直爽,不愛與賢弟咬文嚼字,極為難耐。似賢弟這般學問氣節,如何鬱居在這小荒村裡,負了這一腔報國之志?”

張屈嘆道:“便是小弟自幼苦讀,屢拜名師,學有大成;三治五經,排兵佈陣亦是通達,無奈這世事混濁,卻也時運不佳,只得且在這村裡做個教書先生,打發日子。”

誕道:“賢弟才能如此,何能蝸居在這荒村裡?今我主靠山王求賢若渴,賢弟若能隨我去時,必然重用。”屈聞言,沉思不語,誕道:“賢弟如何不爽快。若真不願去時,某如何敢強人所難?且自飲酒。”屈聞言,舉杯一飲而盡,起身道:“甚蒙兄長錯愛。如若不棄,小弟情願以死效力。”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