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傳書作畫老將悲隕 鏖戰潼關魏晉爭鋒

卻說夏侯惇略敗一陣,引兵回武關。及入關上,惇只覺胸腔疼痛,喚醫者診治,醫者道:“將軍傷及五臟,且勿動怒。”就開了藥給夏侯惇吃了。次日,人報司馬懿引軍追來,在關外二十裡紮營。

夏侯惇麾下謀士尤巾進言道:“司馬懿行軍方到,寨欄未固。可以趁夜偷襲,或能取勝。”惇思略半晌,額首道:“先生之言甚是。況且西涼騎兵雖勇悍,卻不利固守,正好用夜襲計。”遂令其子夏侯充、部將龔和各引五千兵,分兩翼突入。自引大隊從正面偷襲。吩咐尤巾道:“某若勝,則乘勝追擊;某若敗,則率軍接應。”四下安排妥當,是夜二更開關,分路殺入雍涼軍營去。

夏侯充引五千精兵衝入左翼,但見敵營裡燈火通明,卻無一人。夏侯充頓知不妙,急勒令退兵時,營外吶喊大作,孫禮、戴陵引伏兵包圍殺來。夏侯充不能抵擋,只得引數百精騎突圍而走。

龔和引兵衝入右翼,方入營口,忽聽左翼喊殺震天,便知敵有埋伏,喝令撤軍。營中萬箭齊發,將魏軍射死無數,餘者四散潰逃。龔和舞刀突圍,被郭淮從斜刺裡衝去,瞅的清楚,一槍刺穿後心,倒樁落馬。

再說夏侯惇引大隊直撲中軍,見營內毫無動靜,連巡營小校亦不見。惇叫眾軍止步,令哨馬進去打探。忽聽一聲梆子響,營前火把驟起,刀矛豎立,左有王基,右有司馬昭,中間司馬懿金甲黃袍,手綽長矛,哈哈大笑道:“元讓欺我無智也。此等尋常小計,尚敢在孤面前賣弄。還不快快下馬投降!”

夏侯惇心知中計,急令全軍後撤,自家舞槍斷後。司馬昭舞刀引軍衝突,夏侯惇截住,鬥了七八合,司馬昭怎抵夏侯惇之勇,拔馬退到一旁,喝令眾軍圍堵。不一刻,小軍來報龔和戰死,夏侯充敗走。此時孫禮、郭淮等將率雍涼軍四下殺來,魏軍恐慌,驚走不跌。夏侯惇施展渾身武藝,衝出血路,引殘兵往武關奔走。背後雍涼軍,吶喊追殺。

一直逐至關下,夏侯充此刻已敗回,與尤巾兩個率軍抵住。夏侯惇引敗卒往關內去。忽見火光衝天,喊聲如雷,關北無數兵馬殺來。當下一員大將身長九尺,虎背狼腰,手舞大刀來回衝殺,大喝道:“王雙在此!夏侯惇來與我決死戰!”魏軍膽怯,士氣低至谷點,紛紛往關內湧去。

關門狹窄,眾軍爭先恐後,你推我攘,自相踐踏,踩傷無數。夏侯惇雖有將略,但此時也無能為力,只得倉皇入關,喝令緊閉關門。王雙縱馬已追至門首,一把大刀左劈右蕩,殺的前來關門的魏軍血肉橫飛。孫禮、戴陵、秦朗、馬旺等陸續率軍追殺過來。關外魏軍被一衝即散。王雙搶入關內,把住關門,將西涼兵盡數放入。夏侯惇見關已失,遂引軍棄關而走,投宛城去了。

司馬懿既得武關,令孫禮鎮守。自引大軍來攻宛城。夏侯惇連敗兩陣,堅守城池不出。司馬懿令小軍一起叫罵道:“盲夏侯!盲夏侯!不敢出戰,守戶老狗!”

夏侯惇曾因在徐州與呂布交戰之時,被其部將曹性射傷左目,更損了曹操精心打造的虎豹騎,所以視為平生大辱。如今被敵軍圍城叫罵,再也按捺不住,便要開城決戰。

尤巾急急趕來勸阻道:“賊人如此謾罵,便是欲誘大將軍出戰,如何能中彼奸計?”夏侯惇恨氣難消,雙目盯著城下雍涼軍,忽的一口血噴出,向後便倒。尤巾急忙將他抬回屋內,灌了幾口茶湯,方才轉醒。尤巾勸道:“宛城堅固,賊必不敢強攻。待過了幾日,各路援軍抵達,賊自退也。還請大將軍保重身體,勿要動怒憂心。”惇道:“先生之言甚善。老夫失計較了。”遂嚴令軍馬守城。

至夜,惇方吃了藥,準備臥床安寢。忽人報說司馬懿有書信至。惇接過展拆來看,只見書中作一副畫,畫著周瑜三戲夏侯惇水中擒獲之事:畫周瑜儼然長衫而立,周泰威武立與一旁,夏侯惇則全身被縛,頭下腳上,掉在城頭。

夏侯惇見此畫像,氣憤滿胸,大叫一聲,倒頭氣絕。壽六十二歲。惇自隨曹操起兵三十餘年,先時剛烈魯莽,隨後年長,精於治軍,又勤奮好學,於軍政兩路,皆多建樹,為操父子所依重。為人慷慨豪邁,正直無私,從不置私產,軍中素有賢名。後人有詩嘆道:

“弱冠剛膽雪師辱,臨亂不危義兵師。南征北伐多留績,勤儉運籌亦建勳。太祖臨終託重詔,督君促臣士當先。名傳千古心忠烈,難御司馬骨裡邪。夕陽赴陣了殘生,無損威風大將軍。”

夏侯惇既死,其子夏侯充將訊息飛奏曹丕,丕聞惇死,悲不能禁,一日哭昏數次。令將夏侯惇屍身用銀棺入殮,葬入魏祖廟庭,長伴曹操左右。追諡曰忠侯。

再說司馬懿聞夏侯惇被氣死,傳令退軍武關。略停一日,就起軍直撲潼關。懿命三軍強攻,日夜不停,魏主曹丕登上關樓,親冒矢石把關,拒守不出。忽一將覲見大喝道:“敵人肆虐城下,陛下乃大魏天子,怎可閉關不戰?末將不才,願為陛下生擒司馬懿獻之。”

曹丕視之,來者身高八尺,膀大腰圓,乃典韋之子典滿也,現任禁軍都尉。丕道:“愛卿有所不知。雍涼軍生猛,且數倍於我,救兵未至,安能出戰?”滿道:“陛下直長賊人氣焰乎?”堅持要出戰,丕拗之不過,就著他引五千兵馬下關去了。

司馬懿直在潼關下指揮眾軍攻關,謂眾將道:“潼關城郭堅厚,雄視天下,位在要衝,乃中原西向門戶;若得潼關,宛、洛只在目前。可急盡力破之,若待朝廷援兵大至,取之難矣!諸公幸為努力!”眾將齊聲唱喏,支起雲梯箭樓諸般攻城器械,一日四班,輪番攻城。

忽聞連聲炮響,關門大開,一將率眾衝殺而出,直奔兩軍陣前,大喝道:“司馬懿,汝乃先帝顧命重臣,受國厚恩,奈何反耶?”懿拍馬入前,答道:“將軍何人也?”滿道:“吾乃忠信侯典韋之子典滿。”

懿道:“將軍確有乃父之風也。只是吾之委衷,公等不知。”典滿厲聲道:“汝若真有苦衷時,何不面見陛下訴之?怎的犯上作亂,還在此巧言令色,真無信無義之輩,與畜生何異?”懿聞言,大怒道:“豎子敢耳!何人與孤擒之?”一將舞刀應聲而出,眾視之,來將身高九尺,面黑睛黃,正是王雙也。

典滿拍馬揮戟抵住。二馬盤旋大戰,刀戟並舉,鬥五十合,無分勝負。再鬥三十合,王雙戰典滿不下,心中焦躁,乃佯做不敵,賣個破綻虛晃一招,撥馬便退。典滿哪裡肯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拍馬直追。

王雙見此,暗掣得流星錘在手,回頭覷典滿較近,照定面門只一錘,典滿避之不及,急低頭閃過時將頭盔打掉。滿就勢取短戟在手,飛擲王雙,雙急躲閃時,擦傷肩頭,獻血淋漓,慌忙撥馬扶鞍而逃。

司馬懿見此,傳令鳴金收兵。典滿也不追,也收兵回關了。及入關內,丕親迎之,乃賜酒壓驚。忽人報中軍將軍樂進、鎮南將軍史渙引兵至。丕急出關迎之。問道:“卿等援軍何速也?”樂進答道:“救兵如救火,不敢稍待。是以星夜兼程來此,讓陛下受驚了。”丕大喜,親握二人之手,延人關上,擺宴慶賀。

酒酣,陳騫道:“量司馬仲達新反,民心不穩。今文謙公與史將軍援兵已至,明日可與老賊決戰。”丕額首從之,乃道:“朕所慮者唯司馬懿父子也,今賊兵壓近,咄咄逼人。朕每日如芒刺在背,豈會與他干休!”

史渙道:“司馬仲達善奇謀,賬下武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實為大敵。對陣當小心為上。”樂進奮然道:“為將者,當置生死於度外。雍涼軍將雖悍,豈能懼哉?末將不才,願取其首級,獻於陛下。”曹丕道:“卿等與司馬懿同伍多年,當知其之奸猾,切勿輕敵。”樂進笑道:“料也無妨,末將願為前部,陛下率後部接應,必戰而勝之。”曹丕從之。

次日,丕遂令樂進、樂琳為先鋒,陳騫、史渙居中軍,自與典滿為後合,來攻司馬懿大營。懿亦引眾將出營來迎,見魏兵已到,令擺開人馬,自打馬上前,觀看魏軍陣容。這邊樂進在前布好陣勢,拍馬出陣答話。司馬懿見是樂進,大笑道:“孤以為何人來?不過是一悍勇匹夫。”

樂進聞他這一說,先是一楞,而後在馬上揖禮道:“昔日在武帝麾下,多蒙仲達教晦,收益不淺。樂進自知卑劣,本不敢與晉王殿下對陣為敵,不過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而陛下素來待仲達甚厚,封為晉公。仲達不思報效,卻還起歹心,興兵謀反,實為不義也。”

司馬懿厲聲道:“孤為魏之前臣,文謙不必多言,只管放馬。”樂進大怒道:“蒼髯匹夫,不義之賊,休要逞狂,看某取汝首級以獻陛下。”便拍馬揮刀來戰,司馬懿欲綽矛相迎。

後背秦朗大喝一聲,舞刀抵住,二人戰約二十餘合,不分勝負。樂進架過來刀,道:“秦元明。汝本大魏忠臣,何必與老賊為伍?此時若降,陛下定不加追究。”

秦朗笑道:“魏主狼心狗行,素無信義,逼反晉王。汝不過是皓首匹夫,強弩之末,尚來勸吾,豈非愚蠢?”樂進大怒,就使盡渾身力氣,刀刀強攻。二將又鬥了十幾合,秦朗不敵敗走。孫禮揮刀迎上,樂琳恐父親有失,便叫軍中擂鼓。一馬當先,魏軍齊齊吶喊而上。孫禮正與樂進鬥得上勁,見狀格開大刀,退回本隊。

這邊司馬懿見此,就叫軍馬一字排開,嶄嶄立正,並無慌亂。魏軍衝到百步內時,忽然雍涼軍陣中號鼓大作,前面騎兵分開,顯出數千弓弩,亂箭齊發,前隊魏兵倒下無數。隊伍方亂,兩翼長槍兵抄襲出來,切入隊伍中間,頓時殺散。樂進見此,揮兵急退。雍涼軍並不追趕,收兵回營去了。此後又大戰數番,互有勝負。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