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霸王將酒冠英傑 悽唱吳曲悲歌聲

卻說孫策得脫後,催馬追趕黃蓋等人,及至,策嘆謂眾將道:“恨不聽李正方與諸公之言,致有此失。今兵敗勢窮,我當以死報義父大德。公等速走,往晉陽見徐公明求援可也!”

程普急道:“伯符何出此不智之言也!今你若失,則壺關一線而河北全境危矣!如此大王基業盡失矣!”策聞言,汗出淋漓,謂普道:“非德謀相告,吾幾自誤!往東去百里之外,有一小關離石,依山而建,易守難攻,此往壺關必經之地矣,可以據險而守。吾今可率部去離石駐紮,杜將軍可速從山中小路,往徐公明處求救。”眾將稱善。

於是分道而走,杜義歸單騎往晉陽去,孫策率程普、黃蓋等殘兵數千人,往離石而去。

杜義歸領了孫策言語,不敢懈怠,冒雨賓士往晉陽而來。行約一日,忽十數人從林中衝了出來,義歸大驚,看時卻是趙璟,二人相見,璟道:“某當日被夏侯淵擊敗,不敢遠離。只在附近徘徊。”義歸道:“如此可隨我往晉陽走。”趙璟稱善。

於是一眾人日夜兼程往晉陽來,這日午後,望見城塞軍營。義歸大喜,往營內便喊。一彪軍馬飛奔而出,當先一將,全副甲冑,正是徐商。問道:“來者何人!”

義歸上前大呼道:“吾乃杜義歸是也。奉孫伯符將軍之命,特來求援。汝是何人?徐公明將軍何在!”徐商急下馬,大聲道:“末將徐商,奉徐公明將軍將令,在此屯駐;兩軍交鋒之時,甲冑在身,不能全禮,請將軍勿怪!”連忙引入軍中,來尋徐晃。

及尋至,義歸泣道:“伯符兵敗,現困於離石,被圍至急。河北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某突圍而出,來此求救。望公明將軍速起晉陽之兵,以救此危。倘稍遲延,伯符必陷矣。”晃道:“將軍且歇,容某招眾人商議。”言訖,便教眾人少事歇息,招來趙雲、包乾等眾將商議起兵去助孫策。

趙雲道:“離石若失,則壹關一線必陷,冀州旦夕有傾覆之危也,吾等當竭力去救伯符。”徐晃道:“子龍之論甚善。事關重大,休得輕易。吾與子龍同去,我弟與包將軍可守此地。”徐商、包乾二人齊聲道:“將軍放心。”

晃便命趙雲引三千輕騎為前部,先行出發,吩咐雲道:“事關冀州大局,若公至時離石已失,公只可救出伯符,緩緩而退,切不可戀戰,萬事待吾引大兵至時,再做區處。”雲道:“必不負公之重託。”於是自引三千精銳鐵騎在前,徐晃引大軍在後。

卻說當日典韋奉命去攔截孫策,卻被孫策手下留情,打落馬下。於是來見曹操,具言相告。操溫怒道:“以我虎豹騎兵之精銳,竟未奈何孫策的殘兵?”遂命起大軍追趕。

這廂孫策引眾奔往離石,行至半道,遇到曹純、史渙引軍堵截。策率先衝鋒,不能得脫。曹操引後軍趕至,將孫策等圍在核心。策勇猛無比,左衝右突,殺傷十數員操軍偏將。操看的火起,大怒道:“務必與孤生擒孫郎。”令填兵圍上。

賈詡道:“孫策作戰何以所向無敵,皆賴程普、黃蓋二人護衛左右。可先擒殺此二人,策可擒也。”操然之,遂令夏侯惇引一軍去擒程普;夏侯淵去擒黃蓋。二人得令,突入陣中。

夏侯惇揮軍先將程普圍住,普揮矛大戰,不多時負傷幾處,血浸戰袍。夏侯惇高聲勸降,反被程普罵的狗血淋頭。不由心中大怒,綽槍截住程普廝殺,鬥三十合左右,程普力氣不支,被夏侯惇一槍刺穿前胸,直透後背而出。普大叫一聲,墜馬身亡。程普從184年隨孫堅平叛黃巾,後從孫策征戰河北,每戰多負辛勞,又愛兵如子,受三軍士卒所敬仰。

夏侯惇殺了程普,登時便覺後悔,心頭鬱郁。吩咐士卒不許侮辱其屍身,交給魏王發落。孫策見程普落馬,睚眥欲裂,提槍就要來殺夏侯惇報仇。黃蓋攔住道:“伯符快快突圍!”策道:“大丈夫戰死疆場,馬革裹屍,固所願也!吾自十七歲起兵以來,不肯棄部下一人。德謀與我情如父子,我怎能不為其報仇!”

黃蓋道:“仇固然要報。但也要先自家留的性命方可。伯符還是快快突圍,某來殿後。”策道:“公覆當小心為上。”乃引數百殘兵,奮力突圍,往離石而走。

黃蓋揮鞭斷後,部下軍士,漸戰漸少。夏侯淵喝道:“黃將軍上下無路,何不歸降魏王?”黃蓋大笑道:“某生隨明主盡忠,死從烈士赴義,有何憾哉!豈能降賊!”提鞭照頭一擊,吐血而死。部下被圍軍卒七十九人盡皆戰死,無一人投降。夏侯淵感慨不已,指之道:“為將者當如是!”遂令將黃蓋屍身用錦袍包裹了,來見曹操。

卻說孫策突出重圍,奔入離石關上時,身邊止有八九百騎。便叫軍馬輪班防守。頃刻間,曹操便率軍趕上,引軍攻打;離石雖小,卻易守難攻,操率軍攻打半日,未果。遂引軍退回,招眾將議道:“孫策退守離石。若不能急下,待河北救兵至時,勝敗未常得知。”

曹仁道:“大王所言甚是。連日來見孫策英勇,諸將莫敢擋之,是為心腹大患。若延迂時日,為其復出重圍,投向河北,或搬得救兵,反戈來擊,急難圖之。”操問詡道:“文和可有良謀。”賈詡道:“計卻有,但恐太毒。”操笑道:“文和機智詭變,可先試言。”詡道:“此計定能誘捕孫策。”然後附操耳告之。

操聞言喜笑顏開。便命賈詡速去準備。頃刻,賈詡便著人抬來黃蓋、程普遺體,操命將屍身皆懸於高杆示眾。眾將多是不忍。曹仁諫道:“吾等皆為人臣將屬,終日征戰沙場,難免馬革裹屍。大王這般作為,卻是為何?”操道:“此正是文和之毒計也。”

蔣濟道:“程、黃二人乃孫策家將,忠心護主,為三軍之表率。我雖知大王深意,但恐適得其反,願王上熟思。”夏侯淵亦道:“蔣大人之言甚是。似此等忠義之人,正合該厚葬下禮,表彰其功。激勵將士忠勇報國之心。”

操斥道:“兩軍交戰,使用手段詭謀之輩比比皆是,此方是征伐之道。汝等勿在多言。”賈逵道:“只恐孫策不會中計。”操笑道:“我聞孫策為人甚重情義,軍中上至大將,下至走卒,皆以兄弟友朋待之。吾料孫郎雖能識破此計,亦不忍棄程、黃屍身於不顧,必會率軍來奪,屆時正好擒殺。此乃攻心也。”眾將無言。

卻說孫策正在離石關上,見操軍懸屍於陣前,急命小校探之。須臾探馬垂淚回報說,曹操將程普、黃蓋二位將軍遺體懸掛陣前示眾。策聞言,恰似晴天打個霹靂,大叫一聲:“痛殺我也。”眾軍盡皆垂淚,無不含恨大吼,拔劍砍石。

孫策泣道:“可憐程

黃二人,生前輔佐我孫家兩代,盡心盡力。死後還不得安息,竟被操賊懸屍高杆。我欲出關去迎二位將軍英魂歸位。要知此去九死一生,去留任意,休得勉強。有願隨者,可舉臂呼應。”言未畢,眾人臂舉如林,皆大呼道:“願隨將軍死戰!”

孫策便去關內取了酒罈,於眾人一一斟滿,計點八百一十七人。然後拔劍大呼道:“蒼天在上,可為垂鑑:今日我孫策願與部下八百一十七人結為異性兄弟,同赴大義,生死不棄!”言訖,一飲而盡,擲碗於地,眾人皆呼,聲蓋雷雨,四野轟鳴。

策便令盡取酒食與眾人分吃了,放火燒了離石關上一應塔樓、城防。再令眾軍白布矇頭,頂盔束甲。一起殺奔關下來。有詩讚道:

“孤軍一懸臨危地,患難再結八百兄。無懼魏軍揚飛旌,嘆贊孫郎霸王名。”

曹操在關下望見,看孫策率千餘騎,盡皆戴孝衝殺過來,心頭難免一顫,再看身邊眾將時,大多面色黯然。旋即大笑道:“孫郎小兒,果中文和之計。”便叫曹洪當先率軍圍堵。

洪率軍來時,但見千餘河北軍個個如狼似虎,神情肅穆,撞入陣中之後,無不舍死相博,彷彿刀下便是黃泉閘,馬前直通奈何橋,不覺心頭駭然。強挺起精神喝道:“得孫郎首級者,賞千金,封萬戶。”雖如此,魏兵多是不趕上前。反觀孫策,一騎當先,槍挑鞭打,衝到曹洪面前,綽槍就刺。洪急忙招架,不過十合,遮攔不住,被一槍刺中左肩。洪重甲不入,傷而墜馬。

孫策催馬上前欲取其性命時,曹仁、曹純雙刀齊出招架,後軍救起曹洪。孫策奮力酣鬥二人,兀自攻多守少。曹操見了,急令樂進引一萬槍手去狙殺孫策部眾。樂進得令,揮軍將千餘河北軍困在核心,四下裡圍的層層疊疊。河北軍奮力苦戰,皆是身中數槍不退,輕傷不怕,重傷不懼,垂死力竭者,斷臂殘腿者,更是合身撲上,以齒啃齧,乍似狂魔。魏軍人馬,魂膽俱喪,鬼哭狼嚎。以十數倍之兵,廝殺多時,竟不能取勝。

再鬥片刻,孫策奮力逼退曹仁、曹純,與眾軍匯合一處,大喝道:“眾兄弟,殺敵滋味如何?”眾軍高呼道:“痛快!”策大笑數聲,道:“某自幼生在江東,擅通吳曲之妙。今日臨危之時,就吟於眾位兄弟聆聽,如何?”眾軍喝道:“甚好,甚好。臨死之前,能聽到伯符哥哥之雅音,此生也不枉了!”

策大喜,遂開口吟唱。孫策親衛兵,多是從江東一路追隨孫策至河北的,亦善此曲,當即開口合唱。其律鏗鏘有力,如長槍大戈,金鼓齊鳴。其音振奮人心,如狂河大浪,風濤起湧;其旋極其悲壯,動人衷腸,催人淚下。其詞道:

“十月寒雁兮悲愴泣,四野飛霜兮生離別,離家十年兮母斷腸,妻子何堪兮宿空房;狼煙起兮披戰甲,披戰甲兮事明主,事明主兮轉千里,轉千里兮快平生;持矛盾兮立軍功,跨快馬兮驅狼奴;秋風起兮亡敵日,亡敵日兮吾歸家,吾歸家兮披錦袍,披錦袍兮耀門楣;同生死兮男兒義,袍澤親兮天海闊,交兵殺敵兮刃而死,骨肉為泥兮衰草梁,魂魄悠悠兮罔所依,壯志寥寥兮付荒唐;吾將去兮有君伴,赴黃泉兮莫相忘;生死無懼兮慨而慷,吾欲狂笑兮歌一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聲悲涼豪邁,滲人心脾。操營將士聞之,莫不動容,為之掩面而泣。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