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回:伐奇謀豪取江東 正民意約法三章

卻說魯肅與嚴白虎對峙丹陽。這日朱桓來稟道:“賊軍離城下寨,強攻不勝,野戰也未必可勝。我意不如分兵下寨,或能尋求戰機。”魯肅沉吟許久,點頭道:“休穆所言不錯。”遂分一半兵於朱桓、令陳武、呂岱二人協助,在丹陽城西再立一寨,互為犄角。

訊息傳至丹陽白虎軍中。一人諫言道:“賊分兵立寨,乃自取其敗也。某有一計,可破賊兵。”白虎視之乃手下偏將東郡發幹人潘璋。問道:“文珪有何良策?速速道來。”

璋道:“魯肅營寨依山而扎,就趁今夜放火燒之。西寨敵軍必然來救,再半道伏擊,可獲全勝。”白虎大喜,遂令潘璋用伏計。潘璋得令,與部將馬忠整兵而去。白虎自引大隊人來,備好乾柴、桐油等物,只待晚上燒營。

及夜,白虎催兵前進,搬開鹿角,四處放火。魯肅得知,約束軍馬不要交戰,整隊後撤。這邊西寨朱桓正在營中休息,忽小軍來報:“魯將軍大營火起。”

朱桓大驚,急出營來看時,恰逢陳武大踏步奔來,喝道:“休穆,賊人火攻魯將軍大營!速速發兵救援。”桓道:“子烈休慌,我二人且登高看看在說。”兩人遂上了高樓,只見魯肅大營烈焰張天,都不由悚然。

陳武急道:“完了,完了。這一把大火不知要燒死我多少軍士。”此刻呂岱也跑了上來,望見火勢,焦急道:“還看什麼。魯都督有難,還不速速發兵救援?”便要點兵出營。

朱桓道:“且慢。魯都督乃精細之人,怎會讓賊人輕易得手,莫非有詐?再者說,縱然魯都督大意,被敵燒了營寨,也該放訊炮通知,怎會毫無動靜?”呂岱思忖一番,點頭道:“不錯。休穆分析的有理。”

忽小校飛報說:“探的魯將軍人馬悄然往丹陽行軍。”朱桓問聽,大笑道:“魯都督真詭詐之輩也,此番險中求勝,更是令人驚嘆。”呂岱道:“既然如此,我等可盡起兵馬與魯都督匯合,齊取丹陽。”

朱桓道:“白虎既敢火攻都督大營,也必料我等會去救援,卻在半路設伏。我卻佯作救援,而以兩軍埋伏,待敵軍殺到,一起反來圍他。”呂岱道:“休穆好計策也。”便教呂岱引軍,多打旗號,佯作回救大營之勢。自與陳武引軍悄然從後跟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廂潘璋、馬忠在半道上埋伏,待到一更時分,望見荊州軍前去救援,大喝一聲,揮軍突出。呂岱見伏兵盡出,乃點響號炮,朱桓、陳武引軍從旁邊山道裡殺出,三路夾擊,賊軍大亂。潘璋武藝過人,力戰得脫。馬忠被陳武所擒。餘眾降者大半。

朱桓令呂岱在此安撫降卒,打掃戰場。自與陳武率軍往丹陽趕。及至,魯肅已命軍士扮成降卒賺開城門,當下入城相見,盡皆歡喜。再說潘璋死戰得脫,方至丹陽城外,甘寧引軍殺出,潘璋舞刀迎上,不過十餘合,被寧生擒過馬。

白虎雖燒了魯肅大營,卻也失了丹陽重鎮,只能收兵回防吳郡。天明後,各部軍馬盡來丹陽匯合,甘寧、陳武解來潘璋、馬忠。魯肅溫言勸慰,二人乃降。肅大喜,傳令設宴為二人接風壓驚。

三軍在丹陽略歇一日,魯肅教全綜領兵三千為先鋒,直撲秣陵城。

全綜率軍星夜進軍,這日先至牛渚城下,看看無人把守,乃空城一座。綜便教分兩撥入城,忽然城上盡起伏兵。綜大驚道:“中賊奸計也!”正做沒理會處,城上守將張英引大軍殺出,綜進退不得,只能擺開陣勢,以盡一搏。

張英出城勒馬列陣,因欺全綜兵少,並不列陣,揮軍過來混戰。兩下交鋒片刻,忽聽牛渚城北方向,金鼓齊鳴,一彪軍馬殺出,直撞入張英陣中,逢人便殺,銳不可擋。當先二員將,全副披掛,皆手持畫戟,極其雄壯,所過之處,血肉橫飛。全綜引軍兩下夾擊。

張英頓時慌了手腳,不知所措,軍士一時間丟盔棄甲,潰亂降者無數。張英力戰片刻,就向北突圍,全綜拍馬趕上,一刀砍翻。賊軍見折了主將,盡皆伏地請降。

於是收住兵馬,來與那二將相見。那將道:“吾二人乃廬江石亭人宋謙、賈華。因不遇明主,便嘯聚了數百兄弟,在牛渚城北山林中謀生。今早聞人報說有劉皇叔大軍經過,便思來軍前投獻。”

全綜道:“綠林終非豪傑托足之所,二位將軍能明此理,見識卓然非凡。”乃引二人相見魯肅,肅大喜,各封偏將。於是分兵水陸並進,圍住秣陵。

一困數日,無人出戰。魯肅便著眾人每日到城外朝內呼喊,言只要有開城投降著必有重賞。嚴興大怒,遣數員偏將俏然出門,驅趕軍士。甘寧單騎綽刀進擊,大刀飛舞,無數合,將數員偏將盡皆砍死。城上守軍驚悚,無人再敢出城。

嚴興驚道:“彼軍有錦帆賊,安能敵乎?”遂飛報兄長白虎,商量求和。不一日,白虎遣人來見魯肅。肅邀入營內,置酒款待。肅道:“嚴將軍意思如何?”

使者道:“嚴將軍願與皇叔平分江東。”魯肅勃然變色,拍案道:“草寇豈能與皇叔同列?”遂將使者左耳割下放回。使者哭告嚴興。興見城內人心惶惶,料把守不住,棄城而走。魯肅進兵追襲,又命甘寧攻嘉興,朱桓取烏程,潘璋取章安,數郡皆平。

魯肅引得勝之兵,陳列於餘杭,百姓皆簞食壺漿以迎之,肅心甚喜。一日,見父老數人,鬚髮盡白,前來軍前觀望。肅乃命入帳中賜坐,問道:“老丈等所來為何?”答道:“我聞此乃劉皇叔軍隊,特來瞻仰。”

肅道:“吾行軍士驚擾汝鄉,甚為不安。”老丈道:“江東自古便是紛亂之鄉。靈帝年間,就常有人謀反,後被孫將軍靖平。這白虎崛起之速,稱霸四郡,自稱德王,無澤於士,重斂於民,民皆怨之。將軍此番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兆民興而迎之,實望太平矣。願將軍約束軍丁,勿使百姓惶慮。”肅道:“必當老丈所言。”遂取酒食絹帛賜老人而遣之。

然後號令三軍,約法三章:“一者,如有下鄉獵雞犬者,如殺人之罪;二者,無故踐踏莊田者,杖責五十;三者,反搶奪他人物產,擾亂民意者,皆行死罪。”於是軍民震服。

次日,人報白虎聚兵來迎。肅提兵前進,下寨已定。翌日,兩軍相對,各布成陣勢。肅引諸將出陣,白虎亦引子弟及武將出到陣前。肅道:“白虎作亂江東,民怨極深,今計窮力盡,何尚不思投降?直待刀臨項上,悔無及矣!”

白虎大怒,回顧眾將道:“誰敢出馬?”嚴興舞刀飛馬出陣,來往賓士。肅指問道:“此

乃白虎之弟。誰敢斬之?”言未畢,一將挺戟早出。眾視之,乃新進偏將賈華也。兩騎相交,戰十合,興撥馬刺斜而走。賈華趕來,嚴興拈弓搭箭,翻身背射,正中賈華左臂,華吃痛,帶箭而歸。白虎見弟得勝,揮鞭一指,大隊人馬擁將過來,混戰大殺一場,各鳴金收軍還寨。

及夜,肅與諸將商議破敵之策。駱統道:“白虎無謀無略,然兵強馬壯,不可力敵,只宜伏兵勝之。”眾皆稱善,乃定四面埋伏,分兵六路進軍。左右各三隊,左:一隊甘寧,二隊全綜,三隊宋謙;右:一隊朱桓,二隊賀齊,三隊呂岱。中軍陳武為先鋒。

次日,六隊先進,埋伏左右已定。至半夜,肅令陳武引兵前進,偽作劫寨之勢。白虎著令出擊,數萬軍馬一齊俱起。陳武回軍便走。白虎引軍趕來,喊聲不絕;比及天明,趕至餘杭,已至絕路,陳武大呼道:“前去無路,諸軍何不死戰?”眾軍高聲稱諾,回身奮力向前。

陳武飛馬當先,力斬十數人。敵軍大亂。白虎心驚,引兵欲退。正彷徨間,一聲鼓響,左邊全綜,右邊賀齊,兩軍衝出。白虎聚齊兵將,死衝血路奔走。又行不到五里,左邊甘寧,右邊呂岱殺出,殺得賊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白虎弟兄膽喪心驚,急奔入寨。令三軍造飯,方欲待食,左邊宋謙,右邊朱桓,徑來衝寨。白虎急上馬,前奔吳郡。人馬睏乏,欲待歇息,後面魯肅驅大軍趕來,嚴興保定白虎出走,不期被潘璋張弓射下馬來。

白虎匹馬出奔,轉過山坳,路遇一藥師,身長八尺,方臉闊口,背竹樓筐,綽鐵脊矛。信步奔來,問道:“來者莫非德王白虎耶?”白虎慌道:“然。可速救吾。”那藥師向前一步,手起一矛,戳白虎下馬,取其首級,道:“如此為江東百姓除大害也。”徑來魯肅軍前投獻。肅大喜,遂問其名,乃會稽餘姚人,姓虞名翻字鍾翔,舊為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肅表為別部司馬。

魯肅引大軍入吳郡,百姓香花而迎。肅出榜安民,自此江東平定,令朱桓守吳郡,陳武守秣陵,呂岱守會稽。魯肅自引甘寧等人巡視境內。這日行至始興,忽山賊來襲,四面殺至。甘寧護魯肅奔走。

山賊吶喊追來,甘寧提刀殺入賊叢,砍殺十餘人。餘賊皆驚。忽賊眾一人偷放短弩,射中甘寧後頸。寧大怒,提刀殺散眾賊,與魯肅奔回城內後昏厥。箭瘡發脹,卻是帶毒。醫者診治良久,無力回天。

眾將皆憂,虞翻道:“某識一醫者,或能治興霸疾瘡。”眾人爭問。翻道:“此人乃沛國譙郡人,姓華,名佗,字元化。真當世之神醫也。”魯肅道:“我亦聞此人大名。”遂教虞翻去請。

不一日請至,眾見其人,童顏鶴髮,飄然有出世之姿。肅乃待為上賓,請視甘寧毒瘡。佗觀看時,瘡如鵝卵般大,瘡口發紫。肅問如何?佗道:“此事易耳。”投之以藥,數日後毒瘡發黃,流出膿血數鬥。然後自愈。

魯肅大喜,厚謝華佗,佗不受,告甘寧道:“將軍以後且要小心,若再中毒箭,神人難救。”遂拜辭。魯肅令各將進兵剿除山賊,不過數月皆平。魯肅分撥將士,守把各處隘口,一面寫表申奏玄德。玄德大喜,令魯肅總督江東軍馬,巡撫江岸。令張紘出任揚州刺史,主理政務。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