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日,我以紫薇星盤補了一卦,演出之星數卦象,實是大兇之兆......”國師李績望著那鎮神晶棺,少有的苦笑,無奈道:“若無差池,我之性命,怕是已然時日無多!”

聞得此言,了生禪師亦是一愣,訝然道:“國師此言,可是當真?”

怪不得了生禪師驚訝,只因國師李績之修為,已近神魔,若不散功,該已能如當年的紫薇帝師凌虛塵一般,不老不死!

縱然此番國師李績因宵雲公主,分魂化身被罹恨打散,傷了神魂,但其修古神功法,納天地五行之力,只需時日調養,定可恢復無礙。

不料國師李績竟演出了一番預示其命不久矣的卦象,便是任何人聽了,只怕也會驚訝。

國師李績道:“此番卦象,乃我推演今年之離奇大旱而得來,我本欲推演天數,不料竟得來命數,是以後來聞得天女墳林之事,便格外著意。”

今年大旱天災,乃百年不見,本該雨水充沛的南方諸地,自今年開春以來,滴雨未落,實是古怪。

國師李績身出道門,玄門占卜之術非凡,又習古神功法,參紫薇星數,得紫薇星盤這等異寶,見此奇異旱災,推演一番,亦是情理之中。

不料這一番推演占卜,並未得出天災之卦象星數,竟得了自己命數,也是無奈。國師李績本是城府深沉之人,如此卦象自不會對他人說道,如今的國師李績,已非往日那亂四海江山的徐世績,他之性命,關係實是重大。

是以得此卦象之後,國師李績格外留意各方異動,欲尋卦象之由來,命數之相應,便是此時,那天女墳林詭異之事,千里傳來。

一番靈異景象,本不該牽動國師李績和衛國公李靖二人同去,便是因此卦象,國師李績方不敢輕視。

不料這一去,竟掘出了一具鎮神晶棺,還傷了神魂本源,命數將近之卦象,逐漸應運。

國師李績道:“我一生未服過幾人,唯有當今陛下和禪師,能令我心服,是以事到如今,我已不能隱瞞,若我命數真盡,能護此江山無憂者,還需禪師費心費力。”

國師李績自火燒蜀山神城丹楓觀藏經閣起,名傳天下!但那時他還是徐世績之名,江湖評說以及後來行事,盡屬邪名。

後徐世績入瓦崗,輔佐翟讓,其謀略才學手段,曠古爍今,短短幾年時日,將瓦崗軍帶成最有機會肅清中原的義軍,成名震天下的瓦崗軍事。

但便在所有人皆認為瓦崗將愈發強大之時,徐世績翻臉背叛翟讓,轉頭輔佐瓦崗蒲山公李密,令聲勢方起的瓦崗軍,元氣大傷。

後徐世績誘導李密攻打洛陽,於童山地界,掘出埋藏於山地不知多少年月的風侯墓塔,風雨陣圖牽動,瓦崗軍損失慘重,後與王世充的戰鬥中,可想其結果。

便是如此,那只由他而輝煌的瓦崗義軍,亦由他而終結,瓦崗兵敗之後,多數將領離去,各投新主,或遠離金戈。徐世績教義蒲山公李密,轉頭降於關中李唐,至此,瓦崗軍敗。

那時尚無任何人能夠看透,徐世績所做所謀究竟為何,便如他降了李唐之後所為,依舊無人能看透。

徐世績降於關中李唐之後,一方面為李淵出謀劃策,為大唐之基業,確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他另一方面,卻暗中分劃李唐與南方道門蜀山神城,嶺南妙音谷,巴蜀三江八極元宗等等勢力的關係。

以玄甲魔兵屠盡崑崙雲家山城,害死嶺南妙音當時谷主阮菁,再令道尊應無塵視李唐為敵,因徐世績的暗中謀劃,關中李唐,與南方各勢力,幾近水火之勢!

而直到那時,所有人方知徐世績居心叵測。但徐世績究竟在謀些什麼,做些什麼?無人能夠猜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到得後來秦王李世明和平陽公主李靜怡看透徐世績所做所為,絕非為李唐,而是無限延長天下紛爭之後,先皇李淵仍是重用徐世績,反而大力削弱秦王李世明的勢力,那時,便是李唐之人,亦不知徐世績究竟有何能耐,竟能讓李淵信他如此。

而李唐勢力的分化,亦出自他手。

到得後來,南王楊逸被徐世績殺於風侯墓塔之下,嶽湘琴亦因徐世績之算計,死於南海歸墟之畔,如此......天帝帝瑤重生。

後天帝帝瑤自天涯海角流浪得中土之後,集大黑山魔城和南方諸多勢力,建南方後隋,已雷霆之勢肅清南方,奪洛陽俯視關中李唐,至此,中土南北對立之局生。

而到得那時,徐世績的謀劃,方逐漸浮出水面。

中土成南北對立之局後,因徐世績的陰謀,秦王李世明之勢力逐漸削弱,平陽公主亦因與天帝帝瑤的舊時愛恨情仇,離開李唐,死於雲夢雷澤之中。

便是平陽公主之死,終令諸人知曉,李淵為何會那般信任徐世績......

當年李淵於長白雨師陵墓窺得諸多上古九國之秘密,知上古之神,亦為凡塵之人,不老不死之功法,亦非虛無縹緲,是以多年以來,李淵一直暗中追查關於上古九國的秘密,他確是有所得......而這個所得,便是平陽公主李靜怡,亦是上古九國和後來的玉女玄尊,軒轅靜!

因上古九國的秘密,李淵與徐世績早已綁在一起,是以徐世績於李唐之中,倍受重用。

當所有人都覺得徐世績乃是為李唐而毀了瓦崗的氣數時,徐世績又做了一件令人費解之事。

他竟轉手殺了李淵,已分魂化身之術,操縱李淵,將關中李唐,變作了為古神所用之國......

而他操縱李淵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寫下降書,願將李唐關中山河,拱手讓給天帝帝瑤!

便是此舉,令已然成為南方主人的天帝帝瑤,亦百思不得其解,那與他有莫大仇怨的徐世績,怎就轉頭送他這份天大禮物?

那時無人看破國師李績之手段,唯有秦王李世明和其天策府眾人窺得其陰謀片面,遂帶領天策府諸將逃離關中。

亦或造化真個弄人,已然可成天地霸主的帝瑤,竟因李世明和了生禪師等人的話語,拒絕了徐世績的投降,將唾手可得的萬里河山,拒之門外。

南王楊逸是一個善良仁義之人,與柳如夢宛若知己,亦與李世明知交,風侯帝瑤亦為一淡然不爭的人物,他只願崑崙瑤池天宮花常開,玉桂長青......而重生之後的天帝帝瑤,雖因陰差陽錯,而得極端人格,卻也並非邪魅殘暴人物,當知一切仇怨皆非仇怨,一切過往皆屬自己時,他竟再無征戰之心。

天帝帝瑤會是一個好的天帝,但絕非一個好的皇帝,一個不需要神魔的天地,再不需天帝......後天帝帝瑤與秦王李世明達成協議,願竭力助其回返關中,殺徐世績而正李唐。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天帝帝瑤命三十萬兵馬佯攻關中,吸引其兵力和注意力,自己則帶秦王李世明和少數人馬暗中前往長安,自玄武門而入,欲殺徐世績。

選擇玄武門,乃因其守將常何乃秦王李世明過往沙場喋血知交,可一路通暢。

不料徐世績宛若早知其謀劃,竟於玄武門之中等待眾人的到來......而後世傳聞各異的玄武門之變,亦由此而來。

徐世績絕非天帝帝瑤之敵手,何況當時同來者,還有以晏詩晴之體重生的雨師玉青雅,玉女玄尊軒轅靜等人......

亦或沒人能夠想到,那玄武門中等待著他們的,並非徐世績,而是已然立好的三十六根鎮魔旗,那是一個布好了的三十六天辰陣圖,此陣之威力,可撕裂蒼天大地,可扭轉日月星辰。

而佈陣之人,並非徐世績,而是本已於萬年前便身死的西王母帝語花,以及那崑崙天宮帝后月國神女白狐月兒......

至此,所有陰謀盡皆解開,徐世績從不是為李淵效力,他真正的主人,乃是西王母帝語花。

西王母帝語花的目的,則是助自己的兄長風侯帝瑤,一統九國大地,重現當年天帝帝俊的無上威嚴。

而徐世績之所以全力延長中土戰亂,為的便是等待風侯帝瑤重生,而那李唐不可統的南方亂局,亦是為了等待重生後的帝瑤去肅清。

可偏偏風侯帝瑤無心天地霸主......千萬年前西王母帝語花所謀不成,如今,她亦不能成功。只因千萬年前風侯帝瑤淡然而仁義,今日重生後的帝瑤,亦是仁心多過野心,心中愛亦多過恨。

西王母帝語花所謀不成,便引帝瑤來此,欲已三十六天辰陣圖,倒轉乾坤日月,將光陰倒轉,重回上古九國之時。

那無盡的天火,那撕裂的虛空,那遮天蔽日的離火雙翼,便是玄武門真相,亦是這場貫穿了千萬年之久的陰謀詭局的真相。

可最終......西王母失敗了,並非因她修為不夠詭局不精,而是因為徐世績的背叛。

一場算不上背叛的背叛!

徐世績所作所為,皆是在幫帝瑤重掌山河,他做的十分好,好到西王母都不曾懷疑,可如今的帝瑤,已非當年的風侯,亦非往日的南王楊逸,如今的帝瑤......是一路從徐世績的陰謀詭局中走過來的,是一個雖有神身卻有人心的新天帝。

便是這樣一個帝瑤,足可抗衡西王母帝語花,亦會因為有一顆凡人之心,而心繫這天下數萬生靈。

西王母帝語花失敗了,敗在徐世績的手中,那個人每一件事都是按她的謀劃而做,卻偏偏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帝瑤。

一個甘願用自己性命去換天下蒼生性命的風侯,一個甘願用自己三魂去償自己妹妹所犯過錯的兄長......終令謀劃千萬年的西王母,一腔野心化柔情,親手撤掉了三十六天辰陣圖。

其後,李世明登帝位,徐世績成如今國師李績,繼續為人之人間,天下安寧而盡心竭力。

那是一個傳奇的人物,時至今日國師李績仍被諸多人物視為仇敵,背負著莫大罵名......但知他作為者,皆嘆其蓋世功勞。

國師李績之所以會說李世明乃他信服之人,當年李世明之智慧和決心,只是其一,而今日之天下太平,才是真理!李世明這十三年來,肅清的不僅是三百年來的戰亂,而是千萬年來的陰謀,一個深知上古九國秘密的人,仍能在永生和傳承之中選擇傳承而非永生,選擇人之天下人治,實是需要極大的定力和魄力。

往日經歷仍歷歷在目,國師李績目光漸深,“我當年並未選錯,陛下卻比帝瑤適合做這人間皇帝,罷了罷了......我之一生已不敢再有他求,一條性命,已然完成了一生之理想,求不得,求不得。”

當年國師李績萬般陰謀算計,只為令重生後的天帝帝瑤,有一顆凡人心,其實在最初之時,他的謀劃中,亦不敢肯定能勝過西王母,是以他要令人間的新主人,有一顆凡人心,能憐那弱小蒼生......直到遇見了李世明,他才敢大膽放手一搏,只因李世明,確比帝瑤更加適合做這天下的新主人。

如今天下,真正從頭經歷過那段陰謀詭局者,已然不多,而知真相者,亦寥寥無幾,了生禪師便是其一!而了生禪師因憐眾生而選擇與師弟對立之舉,亦令國師李績信服......

在李世明登九五之尊徐世績成國師李績後,了生禪師亦在盡心竭力助其重整河山,還天下眾生太平安樂。

今日之局,往日之謀,後世之棋,今日來鑄。

因信服於了生禪師,所以國師李績再帶回鎮神晶棺之後,不再隱瞞自己命數將近之卦象,目光深沉道:“我若去了,還需禪師費心......如今天下雖定,但你我目光不及之暗處,仍有詭局暗生。”

淒涼不過英雄遲暮,無奈不過壯志未酬......

國師李績緩緩起身,目光忽地凌厲,盯著那具鎮神晶棺道:“若有可能,我還想平拜火薩滿,定教派威脅,若有可能,我還想兵發吐谷渾,定西南疆域,若有可能,我還想重整朝野綱紀,費亂時之制度,行盛世之新政......若有可能,我還想回蜀山神城一趟,我還欠丹楓觀一藏經閣未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