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以南,有一莊嚴古剎,已於此處佇立千年,名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建於西漢,乃當年胡佛東來之果,乃中土佛門千年發展之見證,亦為中土佛門之象徵。

三門六派,道門以蜀山神城為根基,魔門以大黑山魔城為大統,而中土佛門,則已長安慈恩寺為象徵。

數千年來,佛門於中土幾經起落,歷經波折。自西漢胡佛東來為伊始,於魏晉而鼎盛,三門鼎立之局應運而生。

兩漢三國,五胡亂華,千年來山河起伏間,皆有三門之身影。

三門所奉信仰不同,道門自在,奉佛門慈悲,魔門本我,所練功法亦不同,佛門煉體,道門練心,而魔門則休一個自我。

何為正統?何為大道?實是難以評說。

但自東漢末年道門參與天下紛爭開始,三門於朝野的關係,便愈來愈深。

但以往紛爭,多為道魔二門,佛門真正參與中原逐鹿,乃是從十七年前開始。

而將佛門牽涉入凡塵的關鍵人物,便是了生禪師!

了生禪師之身份過往,實是非同凡響,其本為北周宇文皇朝之末主,亦是紫薇洞庭一脈大弟子,中土這場數十年的戰亂,便是從他讓位於楊堅開始。

當年洞庭紫薇宮紫薇帝師凌虛塵,本為崑崙雲家山城之主人,而雲家山城之千年傳承,便是守衛崑崙瑤池天宮!三百年前,瑤池兩生花已開兩世,此花本為雨師玉青雅聚魂復生風侯帝瑤而種,花開則魂聚,三世而魂成,那時還是雲家山城主人的凌虛塵便親帶此花入中土,一為待三世花開,又為入風侯墓塔,助風侯帝瑤聚魂重生。

而凌虛塵入中土後,一番故事,說來話長,待得日後再說,此處需表,凌虛塵此人,一生之所為,皆是為崑崙之古神,無論是帶兩生蘭入中土,還是參與當年天下紛爭,亦或後來於洞庭建立紫薇宮,皆是為復生風侯帝瑤,還其萬里山河。

但天意難測,造化弄人,神又如何?亦未算過命運無常......三百年前凌虛塵所謀未成,因風侯帝瑤並未於三百年前重生,但亦算謀成,因風侯帝瑤已然聚魂,只是未能立刻重生。那一段複雜故事,令風侯帝瑤不能立刻聚魂重生,還得再待上三百年光陰!

而紫薇帝師凌虛塵此人,因得崑崙瑤池天宮傳授功法,修為幾近通神,其功力不散,則不老不死,是以這三百年來,他之謀劃,皆為助風侯帝瑤重生。

為了還風侯帝瑤河山萬里,凌虛塵設立紫薇宮,一手策劃了北周宇文皇室讓位於隋文帝楊堅之事,而那時隋帝國晉王楊廣,已是凌虛塵二弟子,便是後來的隋煬帝!是以後來才有了帝師一言江山易,紫薇洞庭天下法的傳說。

紫薇帝師凌虛塵逐步將天下推動至十七年之模樣,為的便是造一片亂世,待風侯帝瑤重生之時,可輕易取來。

而紫薇帝師凌虛塵的三弟子大隋南王楊逸,便是聚了三生之魂的風侯帝瑤,凌虛塵所做的一切,了生禪師所做的一切,以及隋煬帝楊廣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他!

紫薇帝師凌虛塵亦是一曠古爍今之人物,加之了生禪師和煬帝楊廣的鋪墊,若非造化巧合,他之所謀,定可成事,南王楊逸定會成為重整山河之人。

可誰曾想,這方天地棋局,奕者並非紫薇帝師一人,一子錯而滿盤皆輸,大好局面轉眼蕩然無存。

雨師陵墓提前開啟,瓦崗翟讓異軍突起,風侯墓塔亦被掘出,一件又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使紫薇帝師凌虛塵三百年謀劃,付諸流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紫薇帝師凌虛塵亦因他人之算計死於長白,其後煬帝楊廣亦為南王楊逸而命喪,風侯帝瑤聚魂聚體重生,卻缺了一顆不死心,少了一分古神魂,成一人格兩分之妖魔。

風侯帝瑤復生,善惡人格兩分,善時平靜如水過往盡忘,而惡則抬手屠城......

便是這樣一個風侯,終成天下皆懼之神魔。

其後,已退去皇位不理世事多年的了生禪師,亦不得不再次涉足凡塵,風侯帝瑤因恨而屠城,因怒而聚兵,因不甘而令戰火更盛......

當年洛陽之戰,便是因此而來。

了生禪師本已潛心佛法,不理凡塵,但因不願恩師之初衷違背,不願蒼生受苦,選擇攜佛門助李唐秦王李世明。

他本是紫薇一脈傳人,卻因一顆大慈悲之心而選擇幫助李世明,只因他那時已看透,那重生而來的風侯帝瑤已非過往善良仁義的南王楊逸,此時的帝瑤善也盡惡也盡,所過之處骨成堆血成河,實非這天地之良主,所以他選擇傾盡佛門之力,相助於李唐秦王李世明。

洛陽之戰,若非了生禪師的鼎力相助,洛陽城絕不可能那般迅速的落入李世明之手,在其後風侯帝瑤領兵而來時,亦不可能抵擋得了那麼長的時間。

而佛門勢力,亦是由那時開始,全面參與天下紛爭,一心出世慈悲普渡的出家人,於那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亦是喋血埋骨......

佛門慈悲,佛門出世,佛門渡己,這是中土佛門之前一直秉持的信仰,亦為南傳佛教經典大藏經中的信念。

而了生禪師參悟佛門經典數十年間,不僅想要渡己,還想渡人。三門之中信念教義不同,對錯之分已是狹隘,無需爭論,但有了生禪師之心境者,千年寥寥無幾,他為佛門領袖,雖不守成規,帶領佛門眾人入紛爭,但其大慈悲之心天下皆知。

紫薇一門本為助風侯帝瑤重奪天下,但了生禪師卻覺得,若這個天下落在了當時的帝瑤手中,眾生必苦......因此他不惜違背恩師意願,不惜違背佛門戒律,亦不惜與自己師弟為敵,為的只是這天下蒼生!

後來風侯帝瑤能回覆本性,亦是了生禪師與柳如夢不顧性命的去引導,方能令風侯帝瑤之魂穩固,回覆清明......

再到得後來,西王母帝語花之詭局浮現,徐世績的謀劃亦應運而生,了生禪師亦帶領佛門救苦救難,最終苦心促成風侯帝瑤與李世明合作,令中土南北眾生,可協力共抗西王母帝語花之詭局。

天下有今日之繁華,佛門功不可沒,了生禪師更是功不可沒。

了生禪師因大慈悲大智慧而得天下眾生之尊敬,如今天下,太平盛世,無人不崇佛門慈悲心。

李世明為感了生禪師與佛門相助之恩,將大慈恩寺奉為中土國寺,登九五之尊位後,各種事關天下蒼生福祉的決策,皆會與了生禪師共同商討後,方下結論。

如今大唐,國師李績衛國公等護疆域之安寧,天下之太平。但大慈恩寺了生禪師,卻為繁華盡心,為福祉盡力......

國師李績心狠手辣,世人皆懼,他護國之太平。

了生禪師慈悲智慧,世人皆敬,他為民之安寧!

佛門於當世中土之地位,便是如此!

“罷了罷了,宵雲丫頭既已替你走了這一遭,那與吐蕃和親之事,便暫且放下吧!”

大慈恩寺後山,有一十二丈高莊嚴佛像,依山而建,乃佛經神話人物佛主釋迦摩尼之像,佛像雙手合十,此時有一物正懸於佛像胸前虛空之中,血色光芒閃爍不休,而佛像則散發淡淡金色光芒,壓制住那血色光芒。

那閃爍著血色光芒的事物,便是國師李績重傷押運回長安的鎮神晶棺。

佛像下方,有一蓮池,若是盛夏時分,則可見滿塘荷花的的美麗境況,但此時正是春深時節,唯有滿塘荷葉,花還未到開時。荷塘之下,曲徑而下,林蔭寂寂,禪院深深,連著的便是一座座錯落有序的禪院,以及座座佛塔,還有那一座雄偉的大雄寶殿!

此時佛像之下,荷塘之旁,有三人,乃一危然站立的美麗女子,一盤膝而坐的白袍禪師,還有一位玄色大髦兩鬢微霜的中年人。

那白袍禪師便是了生禪師,而那中年人便是剛剛回返長安的國師李績。

那美麗女子,則是真正的文成公主。一個多月以前,宵雲公主因疑心而私自換下文成公主,假扮文成公主隨和親隊伍而去,其實文成公主一直藏身於長安,不敢遠去。

國師李績臉色頗為蒼白,此因重傷未愈,他無奈看著文成公主,嘆道:“你且回去吧,日後莫隨宵雲那丫頭胡鬧。”

文成公主並非太宗皇帝親生女兒,乃王室之公主,是以對於國師李績和了生禪師,她既敬且懼。

但文成公主亦非尋常女孩,她敢隨宵雲公主胡鬧,並非單純因為不想出塞與吐蕃和親,而是因贊同宵雲公主的推想,吐蕃已有異心,若不查,日後定後患無窮......

方才她已與國師李績述明了事情原委,本以為國師李績會大發雷霆,不料國師李績不但不怒,反而不責,一時之間竟有些不知所措。

唯有恭敬謝過退去。

待得文成公主離去之後,國師李績苦笑看向了生禪師,幽幽嘆道:“宵雲丫頭故作非為的本領,已和當年琴丫頭愈法相像,真不知該喜該憂。”

了生禪師的目光一直未離佛像之前的鎮神晶棺,這座佛像之中,有他以紫薇星術加佛門功法加持的法陣,能集星辰日月之力,轉化為佛門慈悲功力,最能鎮邪蕩魔。

國師李績與衛國公李靖押運鎮神晶棺歸來,便直接送往大慈恩寺,與了生禪師共同協商,該如何處置。

琴丫頭之名,便是嶽湘琴,此女乃當年天下三大美人書之一絕嶽瀟瀟之妹,乃南王楊逸未成天帝帝瑤之時的紅顏知己,亦為其後天帝帝瑤極端人格之緣由。

了生禪師道:“師弟當年於洛陽以聚魂陣圖救回小公主,其心之念盡為琴姑娘,是以小公主重聚之魂,已非她本身之魂,還融合了師弟對琴姑娘的一腔柔情,刻骨思念。小公主有今日之性格,我等早已應當想到。”

了生禪師話中的師弟,便是天帝帝瑤。

當年嶽湘琴為南王楊逸,死於南海歸墟之畔,令剛剛聚魂未穩的天帝帝瑤,人格兩分。後來天帝帝瑤無論善惡人格,皆會念著此一凡塵女子,實是愛也因她,恨亦為她。

當年洛陽之戰,李世明大敗於天帝帝瑤之手,那時恰逢長孫夫人和小女宵雲隨軍,逃亡途中,宵雲重傷險死,這才有了後來李世明攜女入天地府衙鐵律塔中,相求於陳夫人救女兒性命一事。

後來因琴棋雙絕柳如夢和了生禪師的參與,天帝帝瑤善念之魂醒,出手已聚魂之術救了重傷的宵雲公主,但亦因天帝帝瑤兩念人格皆因愛恨而起,所以聚魂之時,不免加入了自己的一腔情愫。

是以如今的宵雲公主,倒是十成十的像足了當時的嶽湘琴。天地府衙中的陳夫人,亦因此而能從宵雲公主背上的符篆之上,認出其身份。

這些年間,宵雲公主備受寵愛照顧,亦有這個原因。

因宵雲公主之魂太似當年的嶽湘琴,太宗皇帝李世明寵她已到極致,無論她做了怎樣的錯事,都縱容萬分。李世明不但是寵著自己的女兒,亦在還往日恩仇,他與天帝帝瑤,嶽湘琴二人之間的數十年糾葛,非一言可盡!

而國師李績寵宵雲公主,乃因當年嶽湘琴身死,皆因其所布詭局,細細算來,便是他害死了嶽湘琴。所以今日國師李績對宵雲公主的寵縱,亦有幾分是出於心頭愧疚。

而了生禪師,則是因自己的師弟,所以對宵雲公主亦是十成十的縱容。

所以到得昨日歸京,宵雲公主雖闖了替換和親公主私自出宮的彌天大禍,但李世明見了她後,僅是橫了一眼,便關懷其傷勢,不問其過錯......

而國師李績,雖好氣卻也好笑,亦在尋回文成公主之後,問了幾句,便不再追究,替換和親公主毀壞兩國和親這等天大的事,便如此塵埃落定。

國師李績亦抬頭看向半空之上的鎮神晶棺,無奈道:“我已傷體傷魂,這鎮神晶棺,只能辛苦禪師來鎮。”

無論是宵雲公主闖的荒唐禍事,還是那依舊昏迷不醒的罹恨,於國師李績眼中,終算不得多麼了不得的事情。

如今至關緊要的事情,不過這具押運回來的鎮神晶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