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邱輝強辦公室的電話,王進水聯絡上了盧貴平,“貴平兄啊,我現在正在你的同學處呢。”海寬天空地聊了二分鐘,證明盧貴平確是鐵哥們後,把電話遞給邱輝強。

“老同學這個忙你得幫,說不定你們以後還可以成為同事呢。”

我們可能還成為同事?由盧貴平的電話中,王進水聽出了些問題,盧貴平已事先把我過來挖人的目的跟邱輝強說了,而邱輝強在這個公司裡面幾年來過得也不滿意,有換一個單位的打算。成功的把握又多了幾份。

飯館裡,三個人點了四菜一湯,另外加幾斤黃酒。“我在國外的資料裡看到過氟利昂生產的報道。一開始生產出來的產品,因為工藝引數還不穩定,雜質比較多,國外的工藝是把它重新通回到生產線上去,反應完全後再灌裝。我想你們廠的工藝是產品邊生產邊灌裝的,對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件事十分關鍵,王進水向邱輝強求證。

這是國內生產氣體產品時一個最常見的技術問題,原因是氣體在生產線上不耐儲藏。

“就是這個原因,我向廠裡面也提了好幾次,但是廠裡面因為考慮成本與產量,客戶有沒有提出過要求,所以,一直沒有改進。”邱輝強向王進水說明了事情經過。

“每次開工都會出現幾十瓶不合格品,而氟利昂產品開停工的頻率非常頻繁。以今年開工三個月時間為例,放假回來開工一次。因為市場對氟利昂的訂單不足,生產能力大,市場需求小,基本上每三五天停一次。氟利昂產品生產過程中有鹽酸與氟化氫,對裝置腐蝕性有一定腐蝕,經常檢修。因為這個原因,出去的不合格品佔了產品裡面一個比較高的比例。只是普通企業對氟利昂的要求也沒這麼高。”

這個情況跟王進水一開始估計的差不多。奇怪的是工廠知道為什麼不改。

“廠裡面不是對氟利昂的質量進行檢測的嗎,為什麼不合格的還放行出去,檢測形同虛設?這是嚴重違規的?”王進水特別奇怪的是這個地方。

“氣體檢測是抽檢,從製造人員到檢測人員都知道這個情況,抽檢時取的樣就是中間罐裝的瓶子,肯定次次都合格。分析儀器價格很高。氟利昂的應用單位不可能有儀器,無法複檢,所以質量好差我們說了算。違不違規有誰管呀。”

這是大實話,像我們化工研究院都沒有這分析儀器,不要說其他的應用廠家了。一個中型的冰箱廠,全年生產三千臺冰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也就幾百萬產值,誰會化五六十萬進一個氟利昂分析儀器呀,並且還得用外匯向國外進口。這麼一搞好幾年利潤全拋這臺分析儀器上了。並且你企業想搞還搞不了,外匯那裡來?又不是國家重點工程,政府怎可能把有限的外匯投在企業上?

癥結是找到了,技術上改進也不難,仿照國外工藝,把先生產的氟利昂通回到反應器中就行。分析上面的事情就更加簡單了。按規定的要求取樣就行。但怎麼管理實施是另外一個事情,超出了王進水與朱建平的決策範圍。

“以後交貨會合格的,全部扣除開始生產的十多瓶,只取穩定後的產品給你們。”

中國式的管理半靠分析,半靠關係,什麼時候做到人情無用,一切都是分析資料的話,那麼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就會拉近了很多。可這些都是政策面上的事情,王進水也只能發發感嘆而已。

“邱工有顆拳拳的報國之心,在企業裡面卻無法發揮作用,要不考慮一下,到我們的化工研究院,參加我們的課題組?”王進水向他伸出了橄欖枝,課題組正缺少這樣氟化工方面的一個人才呢。

“個人是有這麼打算的,如果能夠調到研究院,我能夠真正的幹一番事業出來。現在的企業,對技術太不講究了,另外,我家就在省城附近,距家也近很多。”邱輝強的想法很現實。

前幾年畢業分配時,自個填了一個服從國家分配,結果就被分到了這裡,沒有半點選擇的餘地。邱輝強喝了口酒。

“當年畢業分配時,我就填化工研究院去搞科學的。可知道填了也沒希望,沒有社會關系啊。碰碰運氣而已,可取不上總不能不工作吧,所以,在是否服從分配項上,填了一個服從。”

只要沒有特定的社會關系,當年的畢業生分配都是這樣的,結果如果真的填了一個不服從國家分配,那麼結果就是給你分配到全省最差的企業,不去就失業,說是自由選擇,其實是個霸王條款。

“早聽盧貴平同學說過,他說你對氟化工特別感興趣,我們的課題組接了個冰箱合資專案,政府極重視,剛剛好少人呢。”王進水把邱輝強由對人生的感慨拉回到剛才的話題上。

“如果我過來,你們能夠給落實編制嗎?我們兩個企業是分處於不同的系統的,直接調動會有一些困難的。”

由邱輝強的這句話裡,王進水清楚,他想到化工研究院來的心思十分的重,多次考慮過這個問題了。因為化工部與石油工業部的職能有很多地方是交叉的,化工以石油產品為原料,石油自個也搞深加工。所以雙方有一些小摩擦。這也是他們看到了我們的介紹信後,不理不睬的原因之一。

直接調過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搞曲線調動難度不大。先在化工研究院的下面企業裡掛個名,化工研究院借用後,有了成績,再由下屬企業調到化工研究院,轉正成正式編制。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總能找到些變通的方法,王進水的名額就是這麼操作下來的,自然明白中間的一些訣竅。

半年後引資成功,會得到幾個機動的轉正名額的,王進水早就在為了兩個徒弟作這樣的考慮。大不了把兩個徒弟的轉正放到某個下屬分廠去,他們年紀還小呢。

“編制可以,要立即解決的話我得另外設法。”王進水想了想,把自個的主意說了出來。

“你不是認識王副部長嗎?聽說按輩分你還是他大爺,給他一個電話不就行了嘛。”朱建平開起玩笑。

這謠言都傳到機械研究所了?王進水呆了。

先電話了姚院長,再由姚院長與王副部長聯絡,彙報了這個情況。當晚就得到答覆,走正式調動程式,編制給予落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