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兩步一步兩步,一步一步似爪牙,是魔鬼的步伐,是魔鬼的步伐,是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半斤腦海中全是自己被摩擦的畫面,乃至於後面還有一篇失竊的信,都沒有看,掏出手機要去小面哥的微博底下看看,必須要找到志同道合被摩擦的小夥伴。

在網絡時代,有人說彈幕是一種生活,的確如此有彈幕的影視劇和沒彈幕的影視劇,嚴格來說並非一種東西,分析一番彈幕是來自於人的認同感,比如你討厭一項事物,就希望被人也討厭,看見其他人在彈幕上抨擊,你也就放心了。或者是喜歡一個明星,然後彈幕上全是讚美,與有榮焉的心情難以抑制。

小面哥的微博下,已有不少留言了。

真端已:害,這作者神了,最後的轉折我是完全沒想到。

祈菲嵐:我倒是看出一點苗頭,但即使是這樣佈局也非常精彩,相當值得看,結局是罪犯逍遙番外,除了一句“臥槽”,沒有什麼其他想說的了,挺難相信小面哥倒是推薦了一份不錯的讀物,光是這篇小說就值報紙的幾塊錢了。

我書讀的少你別騙我:感覺智商需要充值,作者叫蘇軒冕?有認識這個作者的嗎?他還有什麼其他作品?挺喜歡這種短篇小說。

不昏不齊:不是學法律的,但看完後感覺美國和英國所採用的普通法是真坑,然後我又倒回去從新看了一遍,發現其實作者埋了很多伏筆,比如說在律師第一次見到羅曼,羅曼就自我介紹了讓她是個演員。

墨非墨矣:一開始盲猜兇手是羅曼,我想的是她要報復什麼的,因為一開始這個報紙不是說,智商低於120的不要看嗎?所以我就往普通完全想不到的思路來,呃還是錯了。

正如陳半斤所看到的,買報紙的小夥伴,對《控方證人》這篇小說的評價都挺高,甚至於id叫做“我書讀的少你別騙我”還打聽作者。

講一句題外話,我書讀的少你別騙我,這話算是網路老早前煩經典段子了,聽著挺好笑,但實際他的出處卻很嚴肅。

出自小龍哥演繹的精武門,是巡捕房來抓陳真,為了精武門的其他人不受牽連,問出來這句話,全句是“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是不是我離開這裡,精武門就不會受連累”。

言歸正傳,自從今日報紙釋出後,報社所有人都在等候著結果,當然報刊和影視劇的收視率一致,沒可能即時知曉。

後者要翌日的專業資料機構統計才知道收視率,而前者也需要第二天報刊亭以及分銷的回饋。

但報刊雜誌比影視劇好的地方在意,它能夠從側面瞭解。

時間:下午

地點:報社

“李主編,李主編我們好像成功了!”小杜三步並作兩步跑,衝到主編辦公室。

成功?成功這兩個字眼,李河基好久沒有在報社聽到過了。

當即反問:“什麼成功了?怎麼成功了?”

“自從早上改組後的第一期報紙釋出後,我們報社就接到了三十七個電話。”小杜道。

大報紙都有官網,或者的官微,所以在報紙上沒有留聯繫方式,但小報紙是沒有這些的,只能在最末頁的最下方標註了。

至於留電話幹什麼,一方面是讀者能夠有渠道訂報,另一方面是廣告商打廣告。

以往就夢溪小談的銷量,別說大公司了,就算是小公司也不樂意出錢。

還有讀者訂購,小杜是已經記不得多久沒有接到讀者訂購的訊息了。

“讀者打電話來詢問《失竊的信》答案是不是下期釋出。”小杜接著道:“當知道我們是一週雙刊後,其中二十人都交錢訂了一年。”

夢溪小談年訂的價格是100軟妹幣整,一週雙刊的情況下,一年會釋出104份報紙左右,也就一刊九毛錢左右,實際上這價格的偏高的。

《人民日報》訂購一年是288軟妹幣,但人家是日刊,算下來一份報紙八毛不到。

二十個人給錢也就2000軟妹幣,一上午收入兩千,但問題的關鍵並不是錢多錢少,而是有人會願意訂購,說句不好聽的,別說一天九毛,現在你把報紙白送給很多人,很多人都不會看。

機場、書店、咖啡廳等公共場合都有免費報紙,多少人看?

同時這二十人也證明了另一件事……

“成功了,蘇監督的無限推理版塊真的成功了。”李河基一個激靈,立刻讓小杜拿了一份今天的夢溪小談。

作為報社主編,最新出的報刊,都沒看過,那是相當不盡責了,但也從側面反應,是真沒報什麼希望。

“主編我們已經看過了,蘇監督寫的短篇小說是真好,如果是我,我都忍不住訂購。”小杜這樣說。

隨後,拿了份報紙功給李河基。

先前說過蘇軒冕用錢砸出來的本地宣傳效果是相當不錯,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轉換率。

今天購買的顧客,是因為廣告宣傳,但當下廣告的時效性太快了,況且蘇軒冕實際上投入的廣告費的不多的。

如果這一期買了,感覺沒意思,下期就不會再接著買,打鐵還需自身硬就是如此道理,能夠抓住顧客,讓他下期接著買就是本事。

很顯然,《控方證人》與《失竊的信》有這樣的本事,今個兒一天,小杜都挺忙碌。共有六十多人年訂,還有十個半年訂,五十軟妹幣。

由於的一週雙刊,蘇軒冕規定的,只接受年訂和半年訂。

要知道,惠琰收購報社後,一開始還是砸了不少宣傳費,所以夢溪小談還是有段時間的高光時刻。

但後來沉寂了,說一個蘇軒冕在報告裡看到的準確資料,夢溪小談年訂的只有379人,月訂只有458。

其中月訂下滑得很快,上個月還有七百多人,再上個月一千多人。

而年訂,很大可能是因為不能退訂的原因,翻年估計就所剩無幾了。

改版後,一天就達到了報社以往成績的六分之一,絕對的大成功。

關鍵的一點,夢溪小談的口碑,準確的說是無限推理版塊的口碑,也壘起來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