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康雄勇猛過人,但韜略平平,自然猜不透周熙騫這麼做的真實用意。

周熙騫覺得,既然白豹城是西夏重要的關隘,倘若白豹城被重兵圍困,李元昊勢必會派出大軍馳援白豹城。

周熙騫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推斷,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依據的。

六年前,也就是宋仁宗景佑元年,李元昊率領大軍入侵慶州時,無意間發現此地地勢險要,倘若在此修建一座軍城,不僅可以拓展西夏大軍南下的戰略縱深,而且還能切斷大宋慶州和延州的聯絡,可謂是一舉兩得。

因此,李元昊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白豹川的北岸山樑上修建了白豹城,而且還在白豹城中設定太尉衙署,總理軍政事務,並委派團練級將領鎮守。

儘管白豹城內的最高軍事長官是團練使,可周熙騫知道,白豹城內駐守的西夏將士最多不會超過一千人。

在不久前結束的三川口戰役,李元昊可是用圍點打援的計策消滅了大宋一萬多精銳。

此次周熙騫親率麾下六千將士,千里迢迢從邈川城奔赴白豹城,僅僅消滅白豹城中的一千西夏守城將士,從內心來講,周熙騫有些不甘心。

所以,周熙騫想仿效李元昊的做法,利用白豹城這個支點對李元昊還以顏色。

不過周熙騫有自知之明,他還沒有貪婪到僅靠他率領的六千將士,去全殲訓練有素的一萬西夏精銳之師。

得知周熙騫內心真實的想法,耶律康雄陪同周熙騫繞過白豹城,實地勘測,挑選最佳的設伏點。

在白豹城的正北方向有一條狹長的山谷,是白豹城通往西夏首府興慶府的必經之路。

倘若在此地設伏,既可以阻擋李元昊派出馳援白豹城的援軍,又可以利用狹長山谷的有利地勢,削弱西夏的有生力量。

敲定了設伏點,周熙騫開始按照自己的計劃調兵遣將。

三天的時間轉瞬即過。這天夜裡,耶律康雄親率數百名攀巖高手,藉著夜色的掩護,悄無聲息的攀上白豹城兩側的城牆,殺入白豹城。

面對從天而降的大宋忠勇軍,駐守在白豹城內的西夏守城將士先是驚慌失措倉皇應戰,隨後便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和大宋忠勇軍展開肉搏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千西夏守城將士對戰六千大宋忠勇軍,其結果可想而知,也就用了不到半柱香的時間,一千西夏守城將士邊打邊退,紛紛躲進地窖中負隅頑抗。

為了減少傷亡,耶律康雄沒有督促麾下將士,衝進地窖和西夏守城將士搏命,而是派人從草料場搬來柴草,並把搬來的柴草堆放在地窖入口處,點燃了柴草。

霎時間,沖天而起的烈焰吞噬了西夏守城將士躲藏的地窖,難聞的焦臭味瞬間充斥在白豹城的各個角落。

大火燒了整整一夜,除了數名主動繳械投降的西夏官員,其餘西夏守城將士全被大火活活燒死。

這還不算完,耶律康雄命令麾下將士把繳獲的七千多頭牛馬羊等牲畜趕出白豹城,隨後下達了燒城的命令。

濃煙升起,這座李元昊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建造,且經營了長達六年之久的重要軍事要塞,頃刻間變成一片廢墟。

在耶律康雄下達燒城命令的同時,位於白豹城正北方向狹長山谷內的伏擊戰也正式打響。

指揮這場伏擊戰的是周熙騫本人。周熙騫本以為,既然白豹城的地理位置極其險要,在白豹城失守後,得到訊息馳援白豹城的西夏官兵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誰料想,周熙騫等來等去,僅有大約三千西夏官兵進入他提前預設好的伏擊圈。

不過這樣也好,周熙騫不僅可以全殲這三千西夏官兵,而且還能繳獲三千匹健馬。

伏擊戰持續了大約半個時辰的時間,進入伏擊圈的三千西夏官兵竟無一生還。

******

汴梁城,皇宮。

仁宗皇帝面前的御案上擺放著兩本奏摺,一本是半個月前收到的,延州知府範雍親筆書寫的有關三川口戰役失利的奏摺。另一本是剛剛收到的從慶州八百裡加急送來的戰報。

自收到三川口戰役失利的訊息後,仁宗皇帝的心情變得異常糟糕。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總是捫心自問,倘若當初他默許了李元昊的稱帝要求,駐守在慶州、延州的一萬多大宋精銳是不是就不會遭遇滅頂之災。

可他是君臨天下的皇帝啊,他怎麼能答應李元昊稱帝這樣無理的要求。然而,不答應的後果卻是如此慘痛,一萬多大宋精銳全軍覆沒,一萬多家庭就此失去了頂樑柱。

這是誰之過,是他這個君臨天下的皇帝嗎?

仁宗皇帝很憋屈,他每年從國庫中拿出那麼多的銀子供養禁軍,換來的卻是一場恥辱的失敗。

李元昊真的那麼厲害嗎,如果李元昊真的厲害,固若金湯的白豹城又怎麼可能被大宋忠勇軍攻克?

儘管仁宗皇帝不知道大宋忠勇軍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地方武裝,他卻比誰都清楚,這支為大宋朝廷挽回一點顏面的大宋忠勇軍,並沒有花費一分一釐國帑。

一支沒有花費一分一釐國帑的地方武裝都能攻克固若金湯的白豹城,訓練有素的禁軍怎麼就偏偏在李元昊面前吃了敗仗。

仁宗皇帝想不通這是為什麼,難道說他花費大量的銀子培養出來的禁軍都是吃閒飯的酒囊飯袋?

如果這是事實,仁宗皇帝不願接受,也不能接受。假如這不是事實,三川口戰役為什麼會失敗,一萬多大宋精銳為什麼會全軍覆沒?

用手指輕輕敲擊著御案思索良久,仁宗皇帝慢慢抬起頭,凝視著站在自己眼前的范仲淹,問道:“範愛卿,你可知這是為什麼?”

范仲淹答道:“陛下,臣以為,大宋忠勇軍和禁軍沒有可比性。”

仁宗皇帝聽後眼睛一亮,笑問:“範愛卿你說說看,大宋忠勇軍和禁軍怎麼沒有可比性?”

范仲淹躬身道:“陛下,三川口戰役的失利錯不在將,而在帥。

“白豹城之戰的勝利功不在將,而在帥。因此,臣以為,大宋忠勇軍和禁軍沒有可比性。”

聽到這句話,仁宗皇帝一掃多日來蒙在心頭的陰霾,站起身笑問:“既然範愛卿認為三川口戰役的失利錯不在將,而在帥。那範愛卿可願為朕分憂,去永興軍總理軍政事務?”

范仲淹再次躬身道:“臣願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