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忠的家小都在金灣島,張顯的話也是有些敲打的意思。

張顯本來還想問他其他一些事情;父親東黎國國王張月成怎麼被刺殺的,他的母親怎麼死的等很多事情,不過想想現在還不是時候。

張月成是珞瑜殺的不錯,但是珞瑜怎麼就那麼輕易的接近了張月成,這總是一個謎,珞瑜也不知道,她只是知道一路暢通無阻,而後全身而退。

這些謎團想要解開,最關鍵的人物就是劉國忠。

可是現在張顯還不能動劉國忠,所以也就不能就這事追問劉國忠。

“我打算最近征伐連武和張革,希望後方穩定,能否得到舅舅的幫助?”

該說正事了。

“這、、”

張顯沒有隱瞞,直接說出自己的打算,這可是軍事秘密,劉國忠不由得臉色又變,他神情複雜的看了眼張顯,嘆息一聲道。

“唉,黎國的現狀你也知道,構不成對國主的威脅了。”

“這我知道,可是這要看誰掌握軍權,還有秦國的脅迫能否頂住。”

張顯提出兩個異變因素。

“軍權我只能掌握一半,另一半在八勳之首黎遼常那裡,至於秦國,他們也就是派人催促一下,鞭長莫及,我們不動他也沒辦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國忠也是秦國一枚暗棋,但是他卻知道如何衡量形勢,不會被那些只會耍嘴皮子的所謂特使左右,而他這個暗棋身份知道的並不多,就連黎家人也不知道。

“戴立濤那裡如何了?”

戴立濤可是最大的異變之數。

“他不知道什麼原因,徹底隱退了,不過我們也無力剷除他,他窩在東北城區,有很多高手護衛,還有百萬什麼教徒拱衛,除非我們大開殺戒,不然真就動不了他,可是我們現在的狀況,根本就折騰不起啊。”

這也是黎國現在的狀態,他們迫切需要穩定來重置,坎塢城因為內亂死了很多人了,那些官員差不多一半被殺,坎塢城需要整治穩定,下面那些城也要時間來整治恢復,所以大動刀兵的事,黎國暫時是不會有的。

“舅舅,天快亮了,我該走了,噢,對了,劉江劉會也在金灣島,同舅母表弟、妹們在一起,他們過得很好。”

臨走時張顯忽然對劉國忠說了這麼一句。

劉國忠愣住了,他最擔心的是劉江和劉會挺不住將事情全盤抖摟出來,那麼他就真的完了,依現在的形勢來說。

張顯這句話的意思他明白,張顯給他留了情面,沒有對劉江劉會做什麼,沒有審問他們。

“時間多長我不敢保證,但有一口氣在,不會給國主添亂。”

劉國忠尊重承若道。

“好,我還是希望舅舅有機會去趟金灣島。”

這是邀請,張顯是個劉國忠留了一條路。

“我會慎重考慮,謝謝國主。”

張顯走了,來的悄無聲息,走的不帶起一絲風雲,但是卻達到了目的。

張顯回到望月城,同張宇廖維凱計議一番,便起身回了上京城。

後面的事情安排完了,他要準備親征東南山區的事宜。

回到上京城以是十幾天後,離著定好的四月末很近了,上京城中以可見到忙碌之態。

張顯這個國主一走多少天,一般來講,都城內肯定會出現微妙狀況,但是在夏朝卻不會出現異常。

朝會不開,但是丞相府和剛剛修繕完的太尉府,大將軍府卻很忙碌。

御史大夫王允也沒閒著,它擔負著監察責任,是個得罪人的角色。

夏朝的政務走向珍貴還需要時間,丞相李文輝已經竭盡所能,把能拉來的人才都招來了,甚至他在秦國當副院長時的弟子都投奔過來。

不管是他們是真心還是秦國探子,只要是他們能擔當一角色,處理好政務,都是認真對待,待遇從優。

現在主要任務是將各地政務正常運轉起來,至於以後,如果張顯的勢力不斷壯大,相信他們會有正確的選擇。

框架基本構建起來,各郡的郡兵也都健全,剿匪穩定地方治安是他們的職責。

相信給他們一定時間,夏朝這個國家機器會正常運轉起來的。

大將軍府和太尉府是緊鄰著的,包括丞相府都是佔著原來的楚王城,只是留下後宮和朝會用的太極殿,剩下的都被上京城各級官府佔用,想要進入太極殿,就得從這些大小小的府衙前經過,歷朝歷代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張顯卻覺得留著這些空殿也是浪費,而他們現在又是財政虧空,沒有財力在去建設那些官衙。

張顯也不想擁有佳麗三千藏後宮,不需要那些殿堂。

能利用上的都不要浪費。

如果眾官員異口同聲阻止,張顯甚至把半個後宮都讓出來。

其實後宮中真就大部分空著,張顯很少住在裡面。

他一般都在孤獨園。

丞相府既是李文輝辦公的地方,也是他的府宅,他的夫人和女兒外孫外孫女已經秘密來到了上京城。

大將軍府和太尉府緊鄰是劉墉和陳公威要求的,這樣辦起公來方便多了。

兩人的家眷也在兩府後宅。

政務上的事張顯徹底放手給了李文輝,他現在主要精神還是關注軍事。

他來到太尉府,劉墉得到信很快就趕過來了。

“來的這麼快是不是把兩府相隔的宮牆給開啟了?”

張顯看著劉墉和陳公威問道。

“方便,方便。”

劉墉不在意的道。

“你們呀,真就不避諱什麼嗎?”

張顯無奈道。

按理說兩府緊鄰就已經有了忌諱,可是這兩位卻又把牆鑿開直接相通了。

“有什麼可避諱的,方便就行。”

劉墉不在意的道。

可是陳公威卻並不是向劉墉那樣不在意了,他是智者,考慮得多。

“唉,我倒不是說你們差不多並府了,我有什麼想法,而是大臣們有了看法,不過竟然已經這樣了,就先這樣吧,等東南山區評定後,在規劃下各府衙的方位吧。”

張顯說這些,是因為回來後就有人上書彈劾大將軍和太尉了,因為他們走的太近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