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農村,靠天吃飯。風調雨順,糧食自然產量高些,完了公糧,每戶能多分一些。大多數時候農民還是靠著紅苕呀玉米呀度日,吃上大米白麵那是人人的夢想。若真那天能天天大米白麵,睡著了也會笑醒。為這些旭旭的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從早到晚,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可到頭來,日日大米白麵也只出現在夢裡。

現在,看著那曬穀場上黃澄澄的稻穀,旭旭赤著腳,跑到剛挑到曬場上的稻穀堆上把兩隻腳深深地埋了下去,溼溼的,暖暖的,像許多小針扎到腳上。梨村的男女老少,靠玉米紅苕南瓜度日,那見過這麼多的黃澄澄的稻穀。打穀子這些日子,除了輪班的看守稻穀的,許多人三更半夜都不睡覺,甚至整宿坐到高高的谷堆上。於是,稻穀進倉之前,晴朗的夏夜,曬穀場,熱鬧非凡。

吃了晚飯,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扛著自家的板凳,紛紛來到曬場,只為守著它,也只有守著才安心,生怕它明天不見了。

今夜星光燦爛,一輪皎潔的月亮掛上了幽藍的天空,涼風送爽,吹散了人們一天的勞累,到處便瀰漫著稻穀的清香。

人們旁著稻穀坐著,男人們的菸頭已點燃,女人們終於可以甩開手什麼也不做。孩子們在草垛子在人群裡玩捉迷藏。村長李學官也來了,帶了一盞汽油燈,東照西照,誰在草垛旁抽菸,就罵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喜悅與焦慮交織的日子真難熬啊,終於到了最後一天。過了今晚,各家各戶的米袋子就會鼓起來。

今年梨村水稻豐收,除了天氣,除了大家齊心耕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不得不說,那就是水。對農民來說,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插秧之前,公社照例會放水,各村關水犁田,以備插秧,大多數時候各村守規矩,會主動把田埂挖個缺口,讓水流往下游的村。但有時候,比如久旱,水會往下流得慢,下游村兒等不急,那就會發生搶水的事,比如乘晚上,把上游村的田埂拔了。去年梨村的田埂就被下游村兒拔了,今年放水時梨村人都沒敢閉眼晴,盯著放水,直到每塊水田汪滿了水。為出口氣,拖了幾天才開啟缺口放水,為此兩村差點打了一架。

想到這些,村長李學官連覺都睡不好,總覺得有事要發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