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冷冽的寒風刮過大地,安徽都指揮使親率領兩萬人襲擊安慶,試圖奪回安慶控制權。安徽從最開始,就是忠於朝廷的,雖然廢成狗,可謂是其情可憫其心可嘉。鎮守安慶的將領則是王虎。徐景昌帶走了戴適和譚慶生,留下周毅看守南昌。王虎卻是跟著庭芳去江蘇,回來與徐景昌遇上,也沒跟著走。他之前踩過安慶的點,庭芳便派他攻打安慶,打下來後順勢守在了此地。

然而庭芳畢竟兵少,若非朝廷腦子進水,她不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與之對抗。偌大的安慶城,守軍僅為五千,還是新近招募,不曾有效訓練。幸而安徽衛所十分不夠看,火炮防守的之下,勉強打個平手。守城時,能打平手已算勝利。王虎自知無人能來救援,只得打疊精神應對。

南昌離韓廣興的地盤相去不遠,庭芳的使者一日便尋到了他。韓廣興在江西數次吃虧,以戰養戰的方向本就是湖北。便是庭芳不提議,他也要時不時騷擾。然庭芳提出來,他反倒猶豫。

使者道:“郡主的意思是,朝廷不仁,何須講那多情面。事到如今,無需藏著掖著,都打開天窗說亮話。咱們都受朝廷威脅,不若打個配合。將來群雄逐鹿,再各憑本事。湘王以為何?”

韓廣興冷笑:“她不是口口聲聲效忠朝廷麼?”

使者笑道:“不過是君敬臣忠的道理。也不叫湘王白吃虧,冬日裡將兵最需棉衣,郡主願平價勻出一份。我們南昌的棉紗由機器織就,又快又好。棉衣亦是機器縫製。”口說無憑,使者拿出一件樣品遞給過去。

軍需是每一個將領的心頭大事,韓廣興看東西自是行家。接過棉衣仔細看去,不由心驚!針腳密實便也罷了,每一針之間好似尺子比出來似的,長短一模一樣!且來回雙道線,最是牢固!再看棉布,質量也頗高,無甚線頭結子。韓廣興是有見識的人,忙問:“這樣的棉衣,費工費力,你們能有多少存貨?”

使者摸著鬍子笑道:“若備好了棉布與棉花,熟手不過一日可得。”

韓廣興不信。

使者也不解釋,只道:“三五萬件總是有的,就不知湘王是否有那多銀錢了。”

韓廣興暗道:這貨是來遊說我出兵的?還是來賣東西的?

使者繼續道:“湘王看著東西好,旁人眼光雖不如您,卻也不差。不過是叨擾一番湖北,您兩處得利,又解我等之困,豈不一舉三得?”

韓廣興道:“我等著你們與朝廷耗盡了力氣,我漁翁得利不是更好?”

使者笑道:“鶴蚌相爭,漁翁得利,人之常情。只湘王可否想過,我們吃了虧,被朝廷圍剿了,繳獲了大量火器糧食棉衣的朝廷軍隊,又會怎樣對您呢?湘王,唇亡齒寒吶!”

韓廣興被使者厚顏無恥之語噎了一下,媽的讀書人就是不要臉,這樣顛倒黑白的話也可以信手拈來。韓廣興也是無法,自秋天幾次戰敗於南昌,他的人馬折損過半,好容易四處劫掠了些,才湊夠了軍費。比起春天時景況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長江沿岸的冬季十分難熬,將兵們已是凍病了許多。冬季過後還有倒春寒,棉衣必不可少。然湖廣戰亂,韓廣興又不大會建設,手工業摧毀的相當厲害,固然搶了不少金銀,又不能禦寒保暖,正是惆悵之際,庭芳便送上門來。看著是庭芳有求於他,實則是他被拿住了七寸。不獨棉衣,雜糧他也想要……

想了一回,韓廣興問:“郡主可還有多餘的糧草?”

兵災對地區的摧毀極端殘酷,庭芳火速增加的兵丁中,就有不少來自湖廣的難民。糧食被劫掠一空的人們除了逃荒,別無他去。亂世軍閥,沒幾個好鳥,管殺不管埋的事兒幹的多了,逼的百姓為尋一口飯吃,什麼都敢幹。激增的兵丁,消耗量自是不菲。不似棉花耐儲存,可從各地買來,糧食的運輸更不便也更重要,人可以訓練禦寒能力,卻是萬萬訓練不出捱餓的本事。對軍閥而言,糧草永遠不嫌多,怎肯輕易出讓?

使者態度很好,但幹淨利落的拒絕。只建議道:“湘王可往湖北去,亦可去陝西嘛。”

韓廣興沒好氣的道:“我沒看笑話,你倒挑唆著我去跟陝西的土匪槓上。竟是你們更想漁翁得利。”

使者語態平和的道:“江西遭過水災,且沒緩過來,前日還想往蘇州買糧,才被人算計了一番,哪裡有糧食勻得出來?明年倘或能買到好糧,郡主定不忘湘王此回情誼。”

韓廣興確實沒多少存糧,似他們這等流寇出身,還未混成軍閥的,非以戰養戰不能活。他羨慕南昌的發展,卻對經濟一竅不通。有心想請庭芳支個招,又怕她不肯。此回給個人情倒是不錯,橫豎他也預備去湖北搶搶東西好過年,順手的生意,不幹白不幹。為表誠意,韓廣興當著使者的面就開始吩咐,預備出兵。

使者面帶微笑,心裡著實松了口氣。庭芳打的便是聲東擊西的主意,昭寧帝敢圍剿她,她自是要給點顏色瞧瞧。新手總是容易慌亂,多的幾處暴動,昭寧帝更易出昏招,她便可瞅準空擋兒渾水摸魚。待到天黑,韓廣興已帶著人往北去了,不由感嘆韓廣興之雷霆手段。趕緊撤回南昌,彙報於庭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蔣赫比起韓廣興又有不同,他是純粹的土匪,庭芳沒興趣與他合作,只賣了個訊息,告之他安徽都指揮使帶人攻打安慶,後方空虛,正好趁火打劫。去通報的人輕輕鬆鬆撈了一百兩賞錢回來,安徽的後方就倒了黴!

就在此時,京城亦有異動。徐景昌北伐,是從東湖港出發,帶領著船隊北上,而非走陸路。就代表他並沒有控制山東等地,故三萬兵馬依賴的都是東湖海運之供給,自己帶的並不多。幾日之後,存糧告急,京城戒嚴,定國公府被圍的鐵桶一般,留守在城外的戴適必須做出決斷了。

三萬人,只有八千屬於嫡系,沒了糧食,八千嫡系或能熬上十天半月的稀粥對付,新編入的隊伍就不行了。萬人聚集之所,餓肚之時,譁變只消得一瞬間。人生地不熟的京城,戴適與譚慶生無法探知徐景昌的訊息,撤退就變成了當務之急。

然而撤退等於放棄徐景昌,跟在了六年的主上,又如何捨得下?戴適看著見底的船艙,氣的破口大罵:“他大爺的狗皇帝!我們辛辛苦苦打來,不提錢財美人的賞賜,飯也沒有一口吃的。也有在外打仗還得自己操心口糧的?我看大燕朝要完!”

坐在對面的譚慶生道:“朝廷無米下鍋,你又不是今日才知道。老哥,我們當真要走麼?”

戴適道:“不走殺馬燉肉,然後被人家殺麼?”

譚慶生苦笑:“儀賓怎麼辦?”

戴適沉默,能怎麼辦?涼拌!半晌,咬著後槽牙道:“早知今日,就不該惦記著那勞什子福王。咱們打了江山,叫儀賓做皇帝多好。儀賓能征善戰,郡主能寫會算,怕開創不得那什麼大唐盛世?千里迢迢自帶乾糧替他賣了一回命,得的又是什麼?咱們還沒走呢!儀賓就叫卸磨殺驢了!錦衣衛圍了好有三層,保管儀賓神功蓋世都插翅難飛。”

譚慶生道:“行了行了,被知事跟了幾個月,你嘴裡四個字四個字的詞兒一串串的,考秀才呢?”

“你特麼才考秀才!”戴適道,“就此夾著尾巴回去,丟人倒是不怕。將來沒臉見總兵!儀賓待我們不薄……”

譚慶生蹲在地上,捂著雙眼,啞著嗓子道:“咱們衝一回京城,能有勝算麼?”

戴適道:“咱們三萬,兩萬半路出家的。勇國公五萬駐守京城,你說呢?九邊將領,哪個不是身經百戰?咱倆是你能跟勇國公比?還是我能?”

譚慶生道:“咱們一走,便是判主之小人了。”儘管有徐清,有的是向世人解釋的理由。可人不能騙自己。徐景昌待他們真的無話可說。可事到如今,也沒甚話可說了。譚慶生站起身來,朝北方看了一眼,低聲道,“趁著夜色,走吧……”

三萬兵馬,站的不夠高的話,一眼都望不到邊。可排程指揮得力,比起幾十萬大軍,又容易許多。白娘子教雖覆滅,未死絕的小頭目們依然帶著馬仔做著土匪。京城兵馬行動掩蓋在白娘子教的陰影下,只要不是開往京城對準城門的,勇國公都無力搭理。戴適和譚慶生帶著沉重的心情,悄悄撤去了天津港,等到遲鈍的朝廷反應過來時,他們的船已揚帆。

庭芳擁兵自重的訊息再也壓制不住。京城的官員們徹底陷入了恐慌。朝廷歲入岌岌可危,痛失江南,朝廷危矣!昭寧帝焦頭爛額,再忍不住,奔去了□□,不得不打攪重病之人。

同時接到訊息的太上皇,睜開了渾濁的雙眼。他沒做掙扎的讓位,是因為他尚算喜歡幼子。橫豎李家江山,固然憋屈,卻還可忍。庭芳膽敢謀反,那便決計不可姑息!

昭寧帝心急火燎的在庭瑤的病床前,把近況如是這般的說了一遍,只把庭瑤氣的兩眼發暈。她不過病了月餘,昭寧帝就能把一手好牌打成這副模樣!強撐著病體,急道:“你還不派人送徐景昌出京!”

昭寧帝腦子裡亂成一團,問道:“送他出京作甚”

庭瑤好懸一口氣沒提上來,伏在床邊咳的驚天動地,昭寧帝慌的四處尋水杯,夏波光早端了杯蜂蜜水來替庭瑤潤喉。庭瑤強忍著不適道:“我那四妹妹惱怒起來,除了徐景昌,還有誰能制住?你倒是挑個人來!你休想著圍剿,朝廷沒錢不提,如今吏治**,你敢動彈,兵未出京畿軍需就叫人貪了一半兒,到了地頭沒了糧食,那就是給南昌送人!”

庭瑤是第一個冒出頭來謀劃之人,昭寧帝對她有近乎本能的信任。非她重病,也不會此時才拿事來問她。聽得庭瑤一番話,也不敢細問叫她費神,急急的派太監道:“拿我的印信,快放了徐景昌!”

太監見昭寧帝著急,忙飛奔出去報信。卻是不多久,又奔了回來,跳著腳道:“陛下!徐國公被……被……抓去詔獄了!”

昭寧帝目瞪口呆:“沒有我的令,誰敢抓他去詔獄?”

庭瑤道:“太上皇!”

昭寧帝只覺得腦子都不夠使了:“這又是唱哪一出?”

庭瑤終是忍不住飈了:“你個蠢貨!咳咳,”庭瑤劇烈的喘息著,“那起子人能為了一己私利倒戈於你,自是能為了自身榮華聽從於上皇!錦衣衛還沒在你手裡吶!你篡個位都不利索!”篡位不殺人,你tmd腦子裡全是水!

昭寧帝急道:“現在怎麼辦?”

庭瑤咬牙切齒的道:“去詔獄截人!我四妹夫若死了殘了,我跟沒完!”說畢,庭瑤只覺嗓子一甜,陷入了黑暗之中。

詔獄是極其恐怖的存在,從明朝開始,死在期間的文臣武將不計其數,且基本都是虐殺。昭寧帝實在怕太上皇下狠手,囑咐了夏波光一句:“請太醫!”後,飛奔往外跑去,翻身上馬,試圖截住錦衣衛的隊伍。然而錦衣衛行動在前,昭寧帝一口氣追到了詔獄裡頭,才在囚籠中看到了神色平靜的徐景昌。仔細打量一番,衣裳整齊且無血跡,才松了口氣。對著看守的人道:“開門!”

獄卒踟躕道:“陛下,是上皇的旨意……”

昭寧帝忍氣道:“他不出來我進去行了吧?”

才爬起來的獄卒又噗通一聲跪下:“陛下,詔獄不是您該來的地方。”

昭寧帝氣樂了:“那就是堂堂國公來的地方?”

獄卒跪伏在地,不住磕頭,就是不回話。昭寧帝深吸一口氣,強調道:“開門!你不開我換個人開。”

帝王的威脅,讓獄卒抖了一下,太監上前來踹了一腳:“別磨嘰!陛下口諭,你聾了嗎?”

獄卒權衡再三,才開啟了鐵門。昭寧帝臉色鐵青,原以為眾臣擁立上位,便可得人心者得天下,沒想到他九五至尊,差點連個不入流的獄卒抖使不動。他的威嚴比想象中的低的多,無怪乎庭芳就敢叫板。看來獨獨有個名分,當真屁都不算!

彎腰進入囚籠內,才驚覺一股惡臭襲來,對上徐景昌的眸子,沒來由的臉一紅,低聲道:“是我的不是……”自己的絕對心腹,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生生被人關進了詔獄,簡直恥辱!

徐景昌默默的行了個禮,沒有答話。方才已知戴適離去,亦是正確的選擇。於公於私,都不能放餓著的士兵們呆在京郊,萬一譁變,他的兵且有一戰之力,必與勇國公兩敗俱傷。又因是他的部下,自然得算在他頭上。到時候連好死都不能了。他不是自虐狂,當然不希望朝廷把他折磨致死。

時間急迫,昭寧帝直接道:“徐景昌,你能寫信勸服庭芳麼?”庭瑤讓他放走徐景昌,看情況是不能了,只能從權,看能不能先用徐景昌的親筆穩住庭芳。只要別打起來,什麼都好談。

徐景昌繼續沉默。

昭寧帝惱道:“什麼時候了,你能不能別賭氣!”

徐景昌道:“臣沒有賭氣。庭芳自幼聰慧,陛下想拿她當傻子哄,是不能夠的。”

昭寧帝登時怒了:“我把她當傻子?還是她把我當傻子玩弄於股掌之間??”

徐景昌道:“臣聞陛下調安徽都指揮使攻打安慶了,是麼?”

昭寧帝抿了抿嘴:“是!長江不能落入她手中。”有了長江天險,就可劃江而治,待到那時,便不是他如何招安庭芳,而是庭芳想法子怎麼逼他俯首稱臣了。沒有哪個帝王,願匍匐於臣子的腳下,顫抖著過完終生。昭寧帝豈能不動手?

徐景昌卻道:“陛下拿她當叛賊看,她一個聰明人,自會選合適的路。”

“你!”昭寧帝胸口起伏,“她那樣待你,你不恨?”

“恨。”徐景昌道,“可陛下有錯在先,也是實情。”

昭寧帝怒了:“你不管什麼時候都幫著她!她現在在謀反!不是我來,你今日在此五馬分屍都不稀奇!”

徐景昌一臉嘲諷:“您已經是陛下了,還親自來救臣下,臣著實感激不盡。”至始至終,徐景昌都沒動過一絲一毫的歪心,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起長大的兄長竟如此待他,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忍著不以下犯上已是脾氣好了。讓他和顏悅色,想都休想!

“好!好!好!”昭寧帝連叫了三聲好字,“我一片好心,你們一個個當成驢肝肺!夫妻一體,謀反這種誅九族的罪過,你以為你輕易能逃?”

徐景昌道:“你殺了我,你們李家就完了。”

昭寧帝雙眼赤紅:“你什麼意思?”

徐景昌忽然低落的道:“罷了,殺不殺我,其實也沒太大的區別。”都走到這一步了,庭芳定不肯再信皇家,與其戰戰兢兢一世,還不如揭竿而起。正常人都會做的選擇,官逼民反麼!不稀罕。

昭寧帝道:“這話你也敢說,出去幾年,旁的沒有,膽子長了不少。”

徐景昌嗤笑:“陛下現要處置我麼?”

昭寧帝道:“你當我不敢?”

徐景昌解開袖口,叮的一聲,寒光乍現,抽出一把精緻的匕首。錦衣衛目瞪口呆,徐景昌太配合,以至於他們沒有搜身,誰料他竟隨身帶著機關!

昭寧帝的隨從登時嚇瘋了,大太監尖銳的叫:“護駕!!護駕!!!!!”

徐景昌卻是把匕首遞給了昭寧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動手,臣無怨言。”

昭寧帝深深覺得自己被愚弄了,徐景昌的神色傲然,似乎他才是主宰!揮刀抵住徐景昌的咽喉:“徐景昌,你可知怨望也是死罪!”

徐景昌閉上雙眼,幼年的種種在腦海中閃過,幼年的十一哥為他剋制良多。他曾跟庭芳說:“板子打在身上,比小舅舅打的疼。”但他沒跟庭芳說過,在他榻前十一哥哭腫了眼,再沒禍害過乾清宮,沒踩過老皇帝的底線。這傢伙是真的很難伺候,可是也是真護住了他幼小的、脆弱的童年。如今庭芳做了選擇,已無需他惦念。這條命昭寧帝想收回,便收回吧。能平安長到今日,嘗過人情冷暖,享過世間榮華,夠了。

沒有一個反賊,把家眷放在心上過。劉太公被抓,劉邦笑嘻嘻的要分一碗肉湯,可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亦無情義。昭寧帝惱怒徐景昌不識好歹,生命垂危時還惦記著為那反賊開脫。二十年的感情,果是不如同床共枕之夫妻。昭寧帝緊緊抓著刀柄,與其讓徐景昌被折磨致死,還不如他殺了爽快。鋒利的刀刃壓迫著徐景昌的皮膚,稍微用力,劃出一道血痕。

鮮血,沿著匕首,爬上了手背,昭寧帝只覺呼吸一窒,匕首當的一聲落在地上。淺淺的傷口滲著血珠,染紅了徐景昌淺色的衣裳。昭寧帝忍不住伸手去碰觸那傷口,徐景昌睜開眼,映入眼簾的臉褪盡了血色,只餘煞白。

昭寧帝連續幾次深呼吸:“徐景昌,我饒你一死,你寫不寫勸降書?”

徐景昌摸摸脖子,他那把匕首削鐵如泥,可就這麼一會兒,傷口的血已減緩流速。昭寧帝只碰到了他的皮,就不敢下手了。無奈的嘆口氣:“不是我寫,就能降的。”

昭寧帝道:“我冊封她做公主。”

徐景昌道:“陛下,在朝堂上,公主沒有話語權。”

昭寧帝道:“女子為文官,千古未聞。便是男子,也得從童生一路考過。她才十幾歲,閒職都過分!”

徐景昌見昭寧帝的臉色依舊不好,方才執刀的手還在微微顫抖,平靜的道:“秦王妃後期,被架空了。”

昭寧帝一愣。

徐景昌道:“若非如此,我不會被錦衣衛困住。”

“她病了。”

徐景昌不糾纏庭瑤的話題,只道:“之前在南昌,她鮮少提及此事,我也不甚在意。”

昭寧帝道:“就是!往常偶爾說兩句,誰知道她那樣執著!好歹考慮一下我的立場。”

徐景昌搖頭道:“我被關在家中無事可做,細想了幾日,便想明白了。”

“唉?”

“她不管是公主也好,郡主也罷,同秦王妃無二。”徐景昌道,“沒有單獨陛見的資格,沒有上書的立場。天大的功績,也僅為佞幸。可是做了官則不同。撕開了口子,她就可以升。九品算什麼?不入流算什麼?只要是官,她不怕爬不過旁人;只要是官,她就可上書,可議國事,可左右朝堂之走向,可行科技興邦之雄心。而公主做不到。”皇后的管轄範圍,永遠只是小肚雞腸,不會有家國天下。

昭寧帝道:“我問過外祖,他不同意。”

徐景昌笑了笑:“是啊,哪個文官會同意?我等武將且不許摻和朝政,女人又算得了什麼。所以,陛下,臣如何勸降?”

昭寧帝垂頭喪氣的道:“罷了,我再去同外祖說。我不想打,最不想同她打。”

“陛下心憐蒼生,百姓之福。”

昭寧帝撇嘴:“呸,少跟我打官腔。我還不知道你,我要殺了她,你定然再不理我了。”

徐景昌道:“臣活不到那一天。”兩邊真打起來,他頭一個被砍頭祭旗。戰爭需要挑起血性,他的頭顱,是最好的藥引。

昭寧帝鄭重的道:“我知道你無反心,我不會讓任何人傷害你。”

徐景昌道:“多謝陛下。”

解開結子的關鍵,就在於說服文臣。昭寧帝比誰都明白,野心是可養出來的。或許庭芳現在只是矯情還只是想達到目的的威脅,但時間長了,他都能從個混吃等死的閒王做到天子,何況庭芳?他退出囚籠,隔著柵欄對徐景昌道:“委屈你先在裡頭呆著。此處重兵把守,我再派一隊人來守衛,條件雖苦,卻比外頭還安全。我回頭使人送鋪蓋和藥來,我有些力不從心,你……別怪我……”

徐景昌看著昭寧帝,嘆了口氣。太嫩了!一別經年,他們都長大了,只有昭寧帝留在了原處。如此孩子氣,怎能應對詭秘的朝堂風雨?又怎能護的住想護的人?被錦衣衛請出定國公府時,他沒有反抗,面對成百上千的錦衣衛,功夫再好也是無用。個人的力量如此渺小,哪怕那個人是帝王。所以必須學會制衡、分化、借力打力。

昭寧帝一步三回頭的走了,徐景昌的傷口發熱,算不上很痛,亦算不上沒有知覺。摸上傷口,徹底凝固。你不想殺我,總有人會想殺我。

徐景昌靠著冰冷的牆壁,不知該期盼哪一邊的勝利。忽想起庭芳的容顏,心臟又是猛的一抽,酸楚順著心臟蔓延開來。他似與庭芳掉了個兒,他才是那深閨怨婦,盼著夫君別只想著家國天下,好歹分他一絲心神。然而庭芳天高海闊,不可能為他停留。一封書信都無的狠戾,他徐景昌自愧不如!

庭瑤本就重病,一怒之下更是加重了幾許。昭寧帝才派了幾個太醫駐守,其外祖趙尚書便勸道:“陛下憐惜秦王遺孀是仁德,只此等瑣事,交給皇后方合禮數。”

昭寧帝被噎的半死,若非他外祖,當下就要被他嘲諷。深吸一口氣,使人把閣臣們喚來,道:“戴適帶領兵丁回南昌了。”

在場的諸人皆沉默,皇帝的行蹤瞞不住人,訊息快的已知昭寧帝去詔獄打過招呼,此刻還能說什麼?趙尚書道:“此事與定國公無干,還在東湖郡主身上。然東湖郡主畢竟是定國公之妻,不處置朝臣只怕不服;處置則辜負了他的忠心。依臣之見,先請定國公將此事撕擄開來。朝廷方好做決斷。”

袁首輔道:“如今要緊的確不是定國公,得想法子阻了東湖郡主。否則便是定國公宣告與之恩斷義絕,又是如何?再則,小公子在南昌,休說定國公是否捨得長子,東湖郡主自是要利用其威望。旁枝末節且休討論,東湖郡主多了三萬兵力,更難應對。”

閣臣曹俊朗道:“可知東湖郡主有多少兵力?”

嚴鴻信卻道:“不知儀賓的三萬兵馬戰鬥力如何?”

昭寧帝道:“我不通軍務,勇國公倒是見識過一二,宣勇國公一問便知。”

不多時勇國公進到南書房,陛見後,就此問題答道:“戴適與譚慶生皆出自大同,兵丁打仗比九邊有所不足,然軍紀極好。定國公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治軍之才,十分難得。”

內閣的人看了勇國公一眼,知道他是為徐景昌說話了。昭寧帝不想處置徐景昌,但太上皇卻是不肯輕饒過。看著昭寧帝登基了,五城兵馬指揮司和錦衣衛皆還在太上皇手中,朝中也不知多少人是兩面派。昭寧帝想保徐景昌,且有的磨。然則在場諸位都是人精,窺見帝王心思,不甚要緊的事順著又何妨?嚴鴻信亦是沒打算弄死徐景昌,有此一事,他幾年都難得被重用,目的就達到了,沒必要趕盡殺絕。既勇國公願出頭,幾個文臣紛紛不言語了。

昭寧帝又問:“若你與之對上,勝率幾成?”

勇國公壓根就不想跟庭芳打,直接道:“無。”

閣臣韋鵬雲是個急躁又耿直的性子,聽得此話,立刻跳起:“國公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勇國公無奈的道:“陛下,打仗打的是後勤。”

一句話就堵的昭寧帝無言以對。

勇國公的國公位還沒捂熱乎,燕朝在他方有榮華可享,燕朝自己作死了,他的國公就不值錢了。遂嘆了口氣道:“臣不管戶部,卻也知今歲四處流民,東湖郡主治理的江西本就極好,再奪了江南,朝廷沒她有錢。她不怕死人,天下流民多了,她有錢就有人。朝廷無預算,這仗沒法打。”

袁首輔道:“臣之見,還是招安。”

昭寧帝黑著臉道:“她的條件,我是無所謂,你們同意,我即刻發聖旨。”

嚴鴻信忙問:“竟是提過條件了?怎麼說來?”

昭寧帝道:“她要做官,文官!”

此事趙尚書與袁首輔都知道,剩下的人齊齊一怔。韋鵬雲一甩袖子道:“荒唐!簡直大逆不道!”

嚴鴻信驚愕的問道:“什麼時候說的?”

昭寧帝道:“還是之前,也不記得是哪次通訊時講的,她說她不容易,不給她個官做,可是不依的。”

嚴鴻信神色變幻莫定,心中讚歎果然女中豪傑。卻道:“或是戲言,陛下問明為要。”

趙尚書道:“此事還須問?自古就沒女子為官的道理!她不守婦道!”

袁首輔涼涼的說了八個字:“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眾人皆是一凜,此言說的是武后。自古也沒有女子做皇帝的,偏武後做了,不獨做了,還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寫史的人再是看不慣,也只得從私德上做文章,論執政手段,想下黑手都不能。有武后在前,後人有樣學樣,有什麼稀奇的?

袁首輔又道:“既有秦良玉,多個東湖郡主也不算什麼。論起來,東湖郡主若非女眷,單會水利一項,足以去工部了吧?”

趙尚書怒道:“豈有此理!她算學上有才,輔助夫君便是了,史書也不會忘了她。想牝雞司晨,卻是不能!開了這個口子,將來女子要不要舉業?女子要不要出門交際訪友?還要不要男女之大防?”

袁首輔暗道:你老家被他佔了就知道了!又看向嚴鴻信,心裡奇怪他怎地不著急?東湖郡主對江西的控制可比江蘇深入多了。

嚴鴻信怎地不急?先前是不急的,他以為庭芳只是矯情,心裡還高興來著。越矯情越不招待見,誰家帝王能被臣妻脅迫?更不好擋他的路了。此刻方知庭芳的野心竟是這樣大,自古以來造反的,從朝廷拿到了想要的便罷,拿不到可都是死磕到底。他上千的族人困在江西,想到此處,登時就有些慌神,只沒表現出來。

袁首輔不好說太過,省的叫人疑上他來。只閉嘴不言,聽著趙尚書與韋鵬雲一人一句引經據典的痛罵膽敢肖想聖殿的庭芳。昭寧帝聽的火起,怒道:“閉嘴!叫你們議事,不是叫你們罵人。要罵回家罵去,你們罵一罵,她便退兵了?”

嚴鴻通道:“還是寫信問上一問吧……”

昭寧帝道:“問屁!我才問了徐景昌!”

韋鵬雲有些牙酸的道:“定國公就不曾教導一二?也太縱容了。”

昭寧帝沒好氣的道:“他不縱容,葉庭芳肯嫁他?”

韋鵬雲登時被昭寧帝逆夫綱的話氣的差點撅過去:“陛下,您怎能說這樣……的話!”

昭寧帝道:“我也是不明白,女子也有能幹的,你們幹嘛那樣反對?”

趙尚書道:“不合規矩。”

昭寧帝道:“規矩不規矩我不關心,誰能解決了此事!你們聽見了,勇國公說沒錢打仗。”說著又看向勇國公,“你也覺得女子當官大逆不道?”

勇國公道:“武將是有的,臣大字不識幾個,文臣之事不明白,不敢胡亂說話。”

韋鵬雲梗著脖子道:“陛下,恕臣直言,您如此想法,著實不妥。”

昭寧帝木著臉道:“你別衝我喊,你衝江西那位喊。是她要當官,又不是我要她當官。”說著,心裡對韋鵬雲大大的打了個叉,這閣臣進來混日子的?能不能抓下重點?

幾人被昭寧帝瞪著想法子,勇國公張嘴否定了圍剿,幾個文臣能有什麼法子?不過你一言我一語的扯淡。就在此時,軍報又至。昭寧帝拿起一看,眼前一黑——安徽兩萬駐軍,全軍覆沒!

嚴鴻信的臉色可謂精彩紛呈,葉庭芳,竟是如此厲害!

昭寧帝一拍桌子:“她竟真的會打仗!”去他媽的,你全能啊!靠!

趙尚書道:“她手裡有大將,會打不稀奇。”

昭寧帝怒道:“全軍覆沒!她才打下安慶,徐景昌才帶走了大半的兵丁!她以少勝多打的咱們全沒了!兩萬人!安徽衛所的精壯盡在此間,死絕了等同於她拿下了安徽!江南四省盡數落入手中,過個年,是不是湖南湖北也能拿下?”昭寧帝絕不信那是周毅或王虎的本事,周毅他不知道哪個犄角旮旯裡冒出來的,王虎卻是大同的低階軍官。真有那等絕世之才,根本不會被派去東湖!趙總兵又沒眼瞎!只能是庭芳……媽的你會打仗就算了,還能以少勝多!你是不是人啊?

南書房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四個省,幾乎佔據了稅收的全部。該慶幸歲入已運入京城後,庭芳才起的反心麼?堂堂京都,將來就靠廣東一個省供養麼?不提廣東是否能供養,漕運截斷,海運遠不如人,廣東也被佔了,又當如何?

勇國公也是震驚萬分,葉庭芳一介女流,居然如此善於軍事!簡直顛覆他多年來的認知。誠然,戲上常演的女中豪傑們亦是非凡,然能幾日之間屠盡兩萬正規軍,實在太聳人聽聞!咽了咽口水,乾澀的問道:“陛下,有無詳情?軍報不止一句話吧?”

昭寧帝把軍報扔給勇國公:“你自己看吧。”

勇國公拿著軍報快速掃過,細節不多,無非說的是火炮如何厲害,援軍如何狠戾。此等軍報,勇國公是寫順手的人,打了敗仗,自是要把一分艱難誇張十倍,否則何以跟朝廷解釋?只是兩萬人全軍覆沒,到底怎麼打的?軍報裡只字未提,恨的勇國公想打死安徽都指揮使的心都有,會不會當軍官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不把對方的情況寫下來,朝廷支援都不知怎麼辦好麼!廢物!

昭寧帝發過脾氣後的臉色有些灰敗,有氣無力的道:“你們還等麼?”

眾人無人敢答話。

小太監匆匆進來回報道:“陛下,趙總兵從大同趕來,在宮門外請求陛見。”

昭寧帝心中沒來由的一喜,也不計較趙總兵為何擅自離開大同,忙道:“快宣!”

甥舅兩個多年未見,彼此都不是記憶中的模樣。昭寧帝眼眶一熱,站起身迎上前,扶住未拜下的趙總兵:“小舅舅……”

趙總兵站直,退後一步,還是拜了下去:“臣,趙嘉實,叩見陛下。”

昭寧帝趕緊扶起:“小舅舅不用客氣。”

時間緊迫,趙總兵也不廢話,直到:“臣聽聞江西異動,想問問陛下有何想法。”

昭寧帝正愁此事,拉住趙總兵的手,一五一十的把近況說了一番。理國公世子業已成年,京中之事能探知的皆寫信報與父親。趙總兵兩廂印證,便心中有數。

昭寧帝說完便問:“小舅舅,你說該如何是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