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產生於社會關系的逐漸複雜化。當人類從遊牧民族轉向農耕文明後,就開始有了數學。因為農業比狩獵需要更複雜的管理,比如說記錄播種的日期和預留足夠的種子。約公元前5000年前,兩河流域文明開始興起,繁盛的文明早就了巴比倫與埃及的數學。巴比倫是商業國家,他們需要交易。埃及是農業國家,他們依靠尼羅河帶來的淤泥種植,這就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要給工人分法食物,預報尼羅河的汛期等等。於是巴比倫和埃及都產生了算術、幾何與代數。可見數學的誕生,最開始的原因就是管理。

庭芳當初決定來大同,並非因為她自以為能通殺所有理工科,而是按照本朝數學能力的估算,必然工程管理能力不行。管理跟不上,速度便跟不上。來到大同踩點後,心道果然!站在城牆下,看著按傳統的方法壘石頭的工程兵們,再看看遠處即將乾枯的草地,庭芳急的都快跳腳了。目測幾十米的大缺口,前方還無長城阻擋,蒙古騎兵可長驅而入。難道真要跟蒙古人打巷戰麼?蒙古人的彪悍,又豈是中原人能與之抗衡的!騎馬衝進來的更沒法子了。

修城牆不是一件簡單的疊積木的事兒。得預估人力投入如何才能合理,預估食物的分配、原料的供給、挖出的土方、運送土方、運送石頭等材料、加工石頭、改良運輸方法等等等等。加之庭芳用了土水泥,還得做土水泥的研發與實驗記錄。

本朝人才本就少,京城裡網羅了一大批,留在邊疆的除了技工,一個工程師都沒有。哪怕是八級技工也不能完全替代工程師的存在。就好比徐景昌,他機械天賦再高手再巧,做水力驅動的磨坊時也常要卡殼,非得庭芳跟著算不可。庭芳在大同,就算身兼了項目管理與人形計算機。項目管理才開了個頭兒,人形計算機的強大已展露無遺。徐景昌的水力磨坊速度翻了好幾倍,順道兒跟庭芳學了不少數學知識。若不是還有蒙古人犯邊之事,徐景昌都只差樂不思蜀了。

作為沒有工程管理的項目經理而言,庭芳十分虛心的在工地上來回穿梭。土水泥的雛形大同原本就有,只不過沒有中間加鋼筋的想法。庭芳要做的是對土水泥的改良。傳統的工匠有些很不好的習慣,總是喜歡憑藉感覺,而非資料。庭芳則是教會了阿拉伯數字後,強令工匠改變工作習慣,所有的實驗資料與過程必須完整的記錄。比較老道的工匠的確可以用直覺感受萬物,庭芳還認識一個憑直覺做數學選擇題正確率還有70%的主兒呢。但絕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做到的,直覺的結果要麼就是質量差,要麼就是效率低。

工匠自是不服庭芳,好在是邊疆,幹活的人要麼是退下來的軍人,要麼是軍人相關。對於執行命令這一條兒,比京裡那些作坊的匠人好多了。加之長期在作坊混的徐景昌幫忙,總算把場子鎮住。折騰了五六天,才挑出現有材料裡最好的一種。

與此同時,城牆邊的腳架與滑輪組搭建完畢,水邊的水力驅動的大型攪拌器也做好了。別小瞧水力驅動,當年蒸汽機的發明都是為了彌補無法利用水力的地方,直到二十一世紀,水力都沒做到被完全替代,最經典的例子便是三峽水壩。大同原先就架了水壩利用水力舂米,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總是最省成本的方式。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土水泥還沒用於城牆,路倒是先通了。西北風刮的凌冽,土水泥幹的極快。打通了河邊到城牆的水泥路,運送物資的路上就儘可能的減少了意外,大夥兒從原先的舊路上轉移到新路上後,才發現確實好用,漸漸對庭芳的命令沒那麼抵制了。勞動人民都是實在的,沒那麼多彎彎繞繞,只要真有用,他們就服。

從原料到運輸到生產,一系列流程全部計算出來,隨機工作計劃表自然而然就生成了。責任到小組,小組到個人。

等全套預備都做好了,城牆大業即刻開工。不是沒有人嗤笑庭芳等人的忙碌。傳統方式建立城牆的,有了滑輪與腳手架的幫助,速度快了一倍不止,都修了好一段了,庭芳他們還沒動靜。無數人在趙總兵面前告她的黑狀,說她胡鬧。趙總兵倒是沒搭理,畢竟庭芳是工部郎中的女兒,而工部郎中葉俊文正是親自帶著聖旨來邊疆修牆的。趙總兵再不待見文官,也不能跟二愣子一樣在別人沒有干擾自己的時候動手打壓。葉郎中固然是個棒槌,但他老子可真不好惹。他只管住徐景昌別一門心思胡鬧就行。

可是當純流水線的生產卜一投入,整個大同就驚呆了!

所謂工業文明,並不是有幾個工廠就算進入工業時代了。大清國晚期洋務運動,不知建立了多少工廠。英法殖民地更是遍地產線。但他們沒有一個是工業文明。工業文明必須是在工業上形成系統,流水線只是開始。農業文明的人,最多把某一個環節拆分成幾個人合作,但不會像庭芳一樣把整個製作流程細分成一整個工序。最開始固然是慢的,但簡單的生產,工人只需要做一件事的時候,他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快。不是說農業時代的人不聰明,有句話叫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農業國不需要流水線,所以沒有。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先進的思維模式在某種特定的時刻會起到極其兇悍的作用,譬如修城牆。

每個人責任明確,庭芳騎著馬在大同城內狂奔。她死死盯著每一個生產環節,隨時對有限的人手進行排程。儘可能的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譬如有些人手巧,就去卷鋼絲;有些人力氣大,就去搬石頭;有些人耐力好,就去水泥路上搞水泥鋼筋接力。庭芳與徐景昌二人,甚至在縴夫的靈感下,硬搞出一套類似軌道火車的半人力半水力的運輸線。大大解放了運輸的人力成本,使得騰出更多的人去生產原料。工廠的規模逐漸增大,城牆自然也是越來越快。

太強大了!趙總兵雖然沒空去盯著細節,但總覽全域性的他肯定是要收到各方回報的。從眾人告黑狀,到五體投地,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而城牆則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狂成型。趙總兵站在城牆下,遙望著傳統修建方式的那一頭,陷入了沉思。

待所有的工作都上了軌道以後,已是十月底。北風呼嘯而過,大同城內一片肅殺。即便沒有奸細在蒙古,大夥兒都知道,蒙古人要來了。草場枯萎的冬天,原始的遊牧民族除了貿易或搶劫,沒有第三條生存下去的方法。其實蒙古的百姓也並不是很想打仗,可兩個國家如此,沒法子貿易,也就只好搶了。有了這一層顧慮,產線上的人根本不用庭芳催促。趙總兵雖然懷疑庭芳的方式修建的城牆不牢靠,可看看速度,也就閉嘴了。哪怕是土牆,也好過什麼都沒有,不是麼?

然而趙總兵看著消耗的庫存,終於忍不住把庭芳叫到跟前:“小四,你的法子甚好,只是鋼鐵用量實在太大了,咱們大同補一面牆倒還湊活,日後別的重鎮呢?長城呢?有沒有法子別用那麼多鐵?還要打仗呢。”

庭芳道:“可以是可以,可我不會算啊!”她又不是學土木工程的,鋼材使用的密度,全依靠當年裝修房子時看綜藝節目裡人家用的大概印象照抄。要她去設計鋼材與土水泥以及強度的最佳配比,那得研發多少年?得有多大的研發團隊?幾百年自然科學的沉澱,豈是她一個小小的穿越女可輕易破解的?那是一整套的工業體系,她現在就是帶了個期刊搜索器加頂級實驗室穿了都不頂用。

趙總兵道:“你就不能想想?”

庭芳也很無奈,道:“宋朝英宗治平年間,鐵產量為八百二十四萬餘斤。開源節流,光節流能有多大的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趙總兵頓時無言以對,他是領兵打仗的,盔甲兵器哪樣不是鐵?最是關心鐵的產量。本朝鐵產量每年才二百多萬斤,與前朝比起來,確實是沒臉見人。然而此非他一個總兵可以控制的事,只得道:“你好歹省著點,每處鐵都是有定額的,你都用去修城牆了,別處還要不要用?便是我能問聖上多討點,也是有限。”

庭芳無奈了:“這個真沒法子,要不您同聖上說,要京中工部的老吏們想想法子。”說著抱怨道,“我又不是神仙,什麼都會。”

趙總兵想起那震撼的水力軌道運輸車,苦笑道:“不是我說話不客氣,你爹還在帳篷裡貓著呢,他都看不懂你弄的,工部就那樣,你指望他們?”

庭芳苦著臉道:“能別提我爹嗎?”葉俊文見她成天不是跟工匠在一起就是跟徐景昌在一起,早氣的半死。尤其是加班加點的時候,大半夜的她打著火把滿城亂竄,更是覺得她閨譽掃地。拿著她沒法子,就一直煩她。她是做了什麼孽,才趕上這樣的爹!

庭芳如是想,葉俊文比她想的還嚴重。庭芳剛獨自一個人蹦去了趙總兵帳裡,趙總兵又不想叫人知道大同鐵庫存已經不多,把親衛都打發走了。葉俊文接到訊息只急的跳腳,在外頭盯了半日,終是忍不住走到賬外喚庭芳:“小四,你來,爹爹有話同你說。”

庭芳:“……”

趙總兵話還沒說完,只得先放庭芳走。有些心浮氣躁的坐在桌子前,有力的手指敲著桌面,十月底了……此次,大同能守住麼?

作者有話要說:  有幾個妹紙問群,但很神奇的是我每次回覆都會被吞掉= =||

放在作者有話說,看它還吞不吞——神龍召喚14086327——暗號是角色名字。

以及未免誤會,本書是少愛情主線為事業,不是只有事業沒有愛情=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