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這些後來的難民們到了修築工地的時候,大家才發現,居然早已經有一批人在這裡勞作了。

和京城來的那些匠人們不同,他們沒有專門的衣裳,也沒有看起來貴重的工具,只有鋤頭、鐵鍬這些常見的工具,用來挖引流渠道。

世界很小,難民中有些人在這裡遇上了熟人,問起來了才知道,他們是早一步受到了太子的召集,這才來到了這片修築工地上。

難民中的一大部分都在挖渠道,剩下的一部分,則在離工地不遠的地方搭建臨時居住的屋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家有了明確的分工,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中。

太子仁厚,工人們按照安排,分批休息,每勞作三天便可以有一天的休息時間。

有些難民是帶著自家媳婦兒一起來的,女人們便自覺地承擔起洗衣做飯這些雜活兒。

很快,當屋子都建好了,修築工地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開展的時候,這裡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村落。

西江村的村民們好心地送出了自家的糧食和種子,很快修築工地那邊也完全成了一個新的聚集地。

趙珝體恤這些難民,還親自購買了布匹材料,供他們製作新衣。

因為趙珝的這一系列的舉措,難民們也很快就找到了一條新的生活之道,不久後,便也擺脫了難民身份,靠著修築大壩這份工作,重新生活。

在此期間,莫之初在難民中遇到了一個大爺。鞏大爺家世代是做木匠的,可是鞏大爺卻在這場水災中失去了家人。

鞏大爺一時間也沒了繼承人,生怕這一身的手藝後繼無人。

莫之初靈機一動,便給鞏大爺找了幾個徒弟。

不過,與其說是幾個徒弟,不如說是一幫徒弟。這幫徒弟,自然是飛羽營的崽子們。

後來,鞏大爺就像是開了個學堂似的,每日裡對著近百人,給他們講授木匠知識。

從簡單的木材處理,到複雜的榫卯結構,鞏大爺自是傾囊相授。

有些天賦好的,自然學得快,將鞏大爺教的,都認真記下了。還有些天賦不好的,雖然也學了些皮毛,但終歸不能理解。

有崽子不明白,就問莫之初,他們為什麼要跟著鞏大爺學這些。

莫之初就告訴他們,是為了以後他們就是出了威虎營也能有口飯吃。

也不知道莫之初這番話裡有幾分真的,但是跟了莫之初這麼久,崽子們也知道,莫之初的宗旨就是,多學些東西總是沒錯的,指不定哪一天就用上了呢?

左右他們在這兒也沒事兒,那就跟著鞏大爺學唄。

莫之初整天沒事兒就挽了褲腳到工地上去幫忙,跟著難民們一塊兒挖溝渠,久而久之,難民們和莫之初也熟悉了。

雖然不知道莫之初是什麼身份,但是大家都知道,工地上有個俊俏又可愛的少年。

只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這少年身邊便總有一個男子跟在身邊,而且那個男子,比那少年還要好看。

好看的事物總是讓人賞心悅目的,這樣一來,來勞作的人心情也好了不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