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忠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皇上要真正履行自己作為君王的職責,不能貪圖享樂,要把全部身心都撲在治理國家、愛護百姓上,如果做不到,就是失職,就該捱罵。

公平而論,嘉靖帝的確是明朝中期很出色的皇上,就算他一心修道,對國家治理方面仍然是卓有成效,大興文治,改良禮儀服飾,尤其是讓錦衣衛變成了無事可做的清水衙門,東廠、西廠則根本取締,宦官不再插手朝政,就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也基本沒權,一切都是親歷親為,跟朱元璋一樣。非常了不起的一代明君。

他重用嚴嵩並非一味的糊塗,而是要用嚴嵩的手來打破朝臣們結黨營私的局面,破除楊廷和執政時的遺患,只是後來做過頭了,沒剎得住車。

海瑞認為嘉靖帝不應該耽於修道,而是應該像太祖皇帝那樣把自己奉獻給國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治理國家中,如果這樣,嘉靖帝的成就將跟太祖朱元璋一樣偉大。這也是一代忠臣的一片苦心,難能可貴。

海瑞罵嘉靖帝非常狠,實質充滿了對君王的期盼和忠誠,而且這才是他內心深處忠君的觀念,否則就是阿君諛聖,是無恥之徒,該當萬死。

嘉靖帝是聰明玲瓏人,從萬言書中讀出了海瑞的真實心理,所以他一再稱讚海瑞是忠臣,是真忠,但他還是受不了海瑞那些近似惡毒的語氣,還是想要殺他,卻又覺得不能殺功臣,這才猶豫再猶豫,最後自己被氣死了,也沒能下手殺海瑞。

秉筆太監說隆慶帝容不下海瑞就是這道理,如果海瑞在朝中待久了,一樣要罵隆慶帝,最起碼君王好色就是失德,那時候不知海瑞會罵出什麼花樣了,可能會更惡毒吧。

海瑞的愛民也是真正的愛民如子,不是假的,他是真正把窮苦百姓當作自己的子民來愛戴,他當縣令時,只要是富人和窮人的官司,結果不用想,富人一定會輸掉官司。

如果按都察院或是刑部官員的說法,就是不對的,在大明三尺法前人人都應當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可是海瑞認為這都是放狗屁,窮人跟富人在法律面前天生就不平等,如果一個窮人跟富人打官司,那就一定是這個窮人被逼到無路可走、拼死一搏的地步,所以官司不用審理,富人就是有罪,必須輸掉官司。

這也符合當時的實情,在明朝中期,對科舉的重視已經畸形,一個舉人就可以橫行鄉裡,魚肉鄉民,無人可治,更不用說那些進士和退隱的官員,舉人進士都來自何處,大多數都來自富戶。窮人能讀得起書的有幾個?又有幾人能中上舉人?都是中了秀才後就趕緊當塾師賺錢養家餬口了。

所以在海瑞治理的縣裡,富人斂手,不敢橫行,想把海瑞擠走或者試圖陷害他的人也大有人在,卻都沒法得手,海瑞的言行實在是挑不出一點毛病,但凡瞭解他的人,哪怕是恨他的人,也不得不稱讚一聲,這是聖人,真的是聖人啊。

對上司,海瑞也從不給任何顏面。他的上司甚至不敢到海瑞的縣裡來,來了不但沒有公務接待,還不能隨意勒索,更不能吃白食。誰能自帶著乾糧清水下縣視察啊。

胡宗憲總督江南時,勢焰燻天,大軍經過海瑞的縣裡,徵集民夫耕牛為大軍運輸糧草,結果海瑞自己一個人腰扎麻繩,拉著一輛牛車來了。

胡宗憲的部下見一個縣令自己拉著牛車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海瑞跟他們說,現在正是農忙季節,民夫和耕牛都在地裡播種,耽誤了就影響收成,就會影響國稅收入,縣裡只有他一個閒人,所以他來了。

胡宗憲聽到報告後,嚇得出了一身的汗,趕緊命令大軍把旗幟都收起來,悄悄繞過這個縣,去別的地方耀武揚威去。他是真心服了海瑞這個倔頭了。

一次胡宗憲的兒子藉著父親的名頭來到江南,以省親為名,大肆斂財,所過州縣,官員們都獻出不少金銀,可惜這位公子哥不知道海瑞大人的威名,來到海瑞的縣裡,在驛館裡伸手要錢,還霸道無比。

海瑞聽說後,把這位公子哥連同他帶來的豪奴惡僕全都抓了起來,不由分說,一頓板子鞭子的痛打,說這位公子哥是冒充的,故意敗壞胡軍門的名聲。

這位公子哥欲哭無淚,還真沒法證明胡宗憲真是他親爹,就算開證明信也得回京城是吧,可是已經被海瑞綁了,哪也去不了。

一頓毒打後,這位公子哥只好承認是冒充的,不然真的要被打死了,他爹權利再大,也沒法令他起死回生。

海瑞在他招供後,就讓衙役們壓著這位公子哥連同那些被打得爹孃都不認識的奴僕們送到了胡宗憲的軍營,還寫了一封信,說素聞胡軍門治軍有方,治家有方,決不會有四處坑蒙拐騙的兒子,此人必然是無賴惡棍,因為事關胡軍門清譽,送交胡軍門親自處理。

胡宗憲看到被打得都認不出來的兒子,也是欲哭無淚,連個屁都沒敢放,悄悄讓人把兒子連夜送回京城了,那些沿途敲詐來的錢財自然都被海瑞充公上交了。

胡宗憲當時威權極重,巡撫、布政使、總兵官在他面前都得跪著說話,唯獨海瑞,他卻不敢招惹半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天胡宗憲大開軍門,召集各封疆大吏和總兵官們開會,卻只是嘆息著說了一句話:“今天是海縣令老母過生日,海縣令買了二斤豬肉。”說完就退下了。

幾天的工夫,這條爆炸性的新聞就傳遍了江南:海縣令老母過生日,買了二斤豬肉。

當時年景還是不錯的,就是一般人家一個月也要吃幾次豬肉,那時候豬肉並不貴,只有山區極貧苦人家才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肉。

可是縣令不論在哪裡,想要天天吃肉都不成問題,別說縣令,就是三班衙役的頭兒,那些捕快也是天天吃肉的。

可是海縣令買二斤豬肉就成了轟動全國的新聞,可見海瑞的生活儉省到何等地步。

他每個月只靠五兩銀子的官俸生活,糧食是朝廷配給的,吃的菜是自己在縣衙的地裡種的,只有食鹽、布匹這些是買來的。

五兩銀子放在一般人家也能過不錯的日子,可是縣官畢竟要花錢的地方多,所以他肉都吃不起,他既不吃請,也不請客,每天一家人就是清水白菜的過日子,這份辛苦就是一般的百姓也是耐不住的。

所以胡宗憲才會感慨,才會特地召集部下宣佈這一新聞,那是發自內心的欽佩啊,那意思是說,你們看看,我胡宗憲不跟他掰扯,是因為這個。

文官們對海瑞的看法也是同樣的矛盾,對海瑞只要提到這個名字,就會心生高山仰止、心嚮往之的想法,如同看一座高峰、一面大海,可是讓誰當海瑞也不幹,當官就算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也不能把自己弄成這樣吧,這不是正常人過的日子,而是苦行僧。

海瑞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聖人,他不是孔子那樣的聖人,他沒有著書立說,也沒有傳下教統,他在私生活上更為檢點,沒有孔子“子見南子”那樣的尷尬。

他比孔子更像一個聖人,春秋時期吃肉可是比明朝困難多了,孔子卻還是天天有肉吃的,並且講究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僅要吃的好,而且要吃的精。

孔子不缺肉吃,至少門下收了三千弟子就有三千塊臘肉吧,每塊臘肉都有十斤八斤的分量吧,沒有一塊臘肉,對不起啊,孔子是不收為弟子的,更不用說孔子門下多的是貴族子弟。

這當然不是說孔聖人不好,相反,孔聖人更貼近人情,更讓人覺得親近和藹。

海瑞則是把聖人準則嚴格貫徹到實際生活的人,也是唯一的一個這樣的聖人。

在嘉靖年間,也有人攻擊海瑞,說他詐偽矯飾自己,是偽聖人。明朝第一大才子楊慎知道後第一個上書痛斥此人“不知人間有羞恥事”,這句話在當時就是罵人最狠的,原出自宋朝的歐陽修。

楊慎自稱:自識字起,就知道海剛峰為天下偉人,崇仰之情溢於紙上。

可楊慎也做不來海瑞,他被流放到雲南時,身邊還是帶著一百多個奴僕,每日交往的都是封疆大吏,依然過著王侯般的生活。

這就是海瑞吧,人人景仰,視之為泰山北斗,可是沒人能做到海瑞,除非是佛教裡那些真正虔誠的苦行僧。

所以當海瑞落難下獄時,跟他毫無交情的徐階傾盡全力施以援手,想盡辦法推遲嘉靖帝下達死刑命令,最後保住了海瑞的一條命,如果沒有徐階全力巧妙的斡旋,海瑞早就死在獄裡了,皇上是有直接殺人特權的,這估計也是工於心計的徐階一輩子做過的唯一一件不求回報,不為市恩的一件善事。

海瑞到了江南稽查土地耕田,查到徐階頭上,也沒因為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給半分情面,而是更加嚴厲的稽查到底,並且上書彙報給朝廷,徐階也沒感到意外,如果海瑞不這樣做反而對不起他當初的一番營救了,他本來就是因為海瑞是聖人才施加援手的,認為聖朝不應該殺這樣的聖人。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哪怕理念不完全一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