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高俅想把征討梁山、收復應天府的爛攤子,直拖到童貫返回時才交給他來處理,但事情又豈會如他們所願?

此時遼國的南京析津城中,氛圍要比一個月前好了許多。

南面的耶律大石打了個驚天大勝,一舉掃滅了宋人的進攻,極大的鼓舞了人心。

而北面來犯的女真人也在勢頭正猛時忽然退了兵,這也是奚王蕭幹得以抽調兵力南下,配合耶律大石擊敗宋軍的原因。

遼國上下都不知女真人退兵的原因,認為這是天佑遼國,他們新任的皇帝耶律淳真是天命之子。

然而就在析津城中的遼國沉浸在歡喜的氛圍中時,卻忽然有使之自夾山而來,傳達了耶律延禧的訊息。

遼帝耶律延禧現在正領兵六萬,出了夾山前來南京析津城繼續當他的皇帝,傳令讓耶律淳主動退位,南京各官員也要準備迎接聖駕!

這訊息對析津城的官民百姓來說,無異於一道晴天霹靂。

耶律淳心中驚懼,聽了這個訊息立即就病倒了,朝中大事只得交給了他的妃子蕭普賢女幫忙處理。

整個遼國的析津道都頓時陷入了慌亂之中。

所謂“天無二日”,耶律延禧若是死了,那事情就好辦得多。

但現在遼國都另立新帝了,耶律延禧又忽然憑空冒了出來,還要來南京奪權,遼國能不陷入混亂才怪。

畢竟不管怎麼說,耶律延禧才是遼國最正統的皇帝,耶律淳只是大家以為耶律延禧已經死了的情況下才擁立的。

現在耶律延禧既然沒死,整個南京朝廷都變得名不正、言不順了。

耶律延禧為人殘暴,耶律淳知道若是他真的到了南京析津城,自己必死無疑,故而驚懼得病倒。

在耶律淳病倒只過了六天後,竟然雙目一閉,就此駕崩了,諡號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於析津城西部的香山永安陵。

耶律淳臨終前立下遺照,立耶律延禧第五子、秦王耶律定為帝,由耶律大石、奚王蕭幹、大臣李處溫輔佐,其妃蕭普賢女為太后總覽朝政,主持軍國大事。

耶律淳死後,童貫再聚集了三十萬大軍北上,不久前離去的女真人也忽然返回,還一舉擊敗了趕赴析津城的耶律延禧,把他那好不容易拉攏到的六萬大軍殺得個片甲不留。

耶律淳若是能再支撐多幾天,聽到耶律延禧被女真人打敗的訊息後,病情只怕瞬間便會好轉。

女真人在打敗了耶律延禧的六萬大軍後,又再大軍壓境,與宋軍對遼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不過女真人似乎並不急著行動。

因為按照之前他們跟宋朝的約定,燕雲十六州所在的這個南京道,是要歸宋朝來攻佔的。

許多女真人的高官將領,都勸皇帝完顏阿骨打不必遵守與宋人的約定,但說出這些言語的人,卻都被完顏阿骨打給訓斥了一頓。

在女真人按兵不動時,童貫的三十萬大軍卻一路北上,氣勢比之前來得更為兇猛了一些。

遼國的南京析津城剛為皇帝耶律淳舉辦了喪失,便又得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頓時都慌亂無比。

有些官員的覺得此劫難逃,紛紛向外通敵,其中就包括了那個被耶律淳任命的輔政大臣李處溫。

李處溫是漢人高官,還是遼國頭號奸臣蕭奉先的舊友,因耶律延禧逃亡夾山後,他外結怨軍為聲援,內交奚王蕭幹,一同率南京官員擁立了耶律淳,這才掌握了大權。

現在的南京遼國,軍權是在耶律大石、蕭幹手中,但內政方面,卻以李處溫權力最大。

李處溫這時見形勢不對路,性命危在旦夕,便想挾持蕭後納土歸降童貫,以謀求高官厚祿。

以李處溫自己的力量,自是無法辦成此事。

他於是寫書一封,派人送給怨軍主帥郭藥師,打算讓郭藥師引兵入析津城,共謀大事。

郭藥師,渤海鐵州,現率怨軍駐守在涿州。

這郭藥師麾下的“怨軍”,是怎樣的一支軍隊?

在遼天慶六年(公元1116年)時,渤海人高永昌殺遼東京留守蕭保先起兵造反,自稱大元國皇帝,改元應順,一度佔領了遼東五十餘州的地盤。

就是在那時,遼帝耶律延禧便讓那位剛剛死去的皇帝耶律淳為都元帥,招募遼東饑民為軍,並取“抱怨於女真”之意,將那支軍隊稱為“怨軍”。

怨軍創立之初,共又八營兩萬八千人,郭藥師就是其中的一營首領。

怨軍成立數年來,很少去殺女真人,反而屢屢發動叛亂,在反叛與招安之間來回多次,直到了現在時,原本只是其中一營首領的郭藥師便已稱為了怨軍主帥。

耶律淳本就是創立怨軍的人,在他於南京登基為帝後,有感於力量薄弱,對怨軍也是極盡拉攏,甚至還為怨軍改了個好聽的名字,稱為“常勝軍”。

不過遼國上下都覺得“常勝軍”這三字實在與怨軍的經歷半點不符,都還是以“怨軍”來稱呼他們。

這郭藥師其實也早有了反叛遼國之心。

反叛這種事情,郭藥師可謂是最為熟絡的。

不過他現在較為糾結的是,不知該投靠女真人為好,還是投靠宋人划算,心中搖擺不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時在看來李處溫的來信後,郭藥師覺得李處溫給的條件不夠豐厚,便回書一封,向李處溫討價還價。

如此來回了數次書信後,遼國的南京朝廷裡,竟有人察覺出了端倪,向太後蕭普賢女狀告李處溫意圖謀反。

蕭後於是當機立斷,發兵捉捕了李處溫,歷數其數大罪狀,下令把他一門處死了。

遼國的軍國大權,於是都被蕭後放落在了耶律大石與蕭幹二人手中。

有大臣勸蕭後要嚴懲與李處溫勾結的怨軍主帥郭藥師,蕭後擔心會逼反了郭藥師,把他徹底的推給了外敵,心中遲疑,便沒有答應這個提議。

但是雖然蕭後打算不懲治郭藥師,郭藥師本人卻是心虛了,害怕蕭後會秋後算賬,便派人去給童貫傳遞了投降書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