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三更時分,應天知府楊統、宋城主將在上萬士兵的護送下,押著眾多的珠寶錢財,打著火把突圍而出,離開了宋城。

武植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從床榻上做起,連夜召集眾將士商議事情。

當眾人得知應天知府等人竟已棄城出逃的訊息後,都是滿臉的不可置信。

官府的怯懦怕死他們是深知的,但這應天府可是大宋的南京所在啊!

誰都沒想到堂堂大宋南京城的守將,竟會把這麼重要的城池丟棄掉。

“大刀”關勝頗為感慨的道:“宋廷竟腐朽至此,或許真是該到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呼延灼、單廷珪、魏定國等宋朝曾經的將領,也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到了這時,他們都不再對宋朝報半點希望,反而想要梁山取而代之了。

武植立即下令讓人去追蹤應天知府楊統他們的兵馬,得知了他們撤退得甚有秩序,軍容又還算整肅後,不願去多付無謂的傷亡,便沒有下令追擊。

官兵與貪官暫時是殺不完的,武植現在只想著攻取這宋城,並不想為了殺那應天知府等人又多付出上士兵的傷亡。

武植當即讓人向城中喊話,告知了他們楊統出逃的訊息,令城中守軍在限時之內開城投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些人這時其實已經得知了楊統離開的情況。

而城中的守軍那些還不知道的人這時聽了後,立即去太守府找尋一番,果然見到楊統的住處已是空無一人。

到了這時,誰還有心繼續為朝廷賣命?

不用等武植限定的時間到時,便有士兵將宋城的吊橋放下,把城中的各處大門都通通的開啟了。

武植沒有絲毫遲疑, 立即領著梁山兵馬,浩浩蕩蕩的奔入了城中。

這座大宋王朝的南京宋城,就此落到了武植的手裡,整個應天府也終於宣告被梁山所攻佔。

而且經過此役,梁山佔據的地盤已然是與京畿開封府接觸在了一起。

從應天府往西走,便是開封府的襄邑縣,襄邑再往西北而去則是雍丘、陳留兩縣,接著便是東京城了。

而若是從興仁府往西走的話,路程就更近了,從宛亭縣進入開封府的東明縣後,不遠就是那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陳橋驛,東京已然可望。

在以前的時候,東京城裡的人或許會認為梁山之人離他們尚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但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東京城裡的達官王公還會覺得梁山離他們遠嗎?

應天府地位特殊而崇高,乃宋朝的宗廟社稷所在之地。

宋城的宗廟裡,供奉著宋朝皇室歷代先祖的牌位,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

而所謂“社稷”,則是帝王祭拜土神和穀神的地方,代表著王朝統治的無上權力,故而“社稷”一詞也是代表著國家之意。

無論宗廟還是社稷,都是一個王朝的臉面所在,現在卻被梁山所攻佔了去,天下之人若是得知這個情況後,必然都會為之震動!

……

當率領五萬禁軍行到了開封府襄邑縣的高俅,忽然見到出逃的應天知府一行人後,頓時緊張的問:“應天府現在如何了?”

楊統道:“由於你們大軍來得太慢,宋城已經被梁山攻佔了!”

高俅聽後,心中大驚。

原本按他的估計,應天府至少還能再支撐多個七八天的。

高俅想要效仿童貫在秀州擊敗方七佛時那樣,等到應天府儘可能多的消耗了梁山的實力後,再一舉出兵擊敗梁山兵馬的,故而才進軍得那麼的緩慢。

然而高俅卻不知宋城的情況與秀州嘉興城是完全不同的。

宋城的守將不是悍勇無比的王子武,而攻城的武植也非浪得虛名、志大才疏的方七佛。

而起窺伺戰場的高俅本人,也非能幾時把握最佳戰機的童貫。

各種因素皆不同,高俅卻想要複製童貫秀州之戰的成功,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高俅這時聽楊統把應天府丟掉的罪責都怪到了他的頭上,自是不幹。

他立即反駁道:“我軍日夜趕赴這裡救援,走得哪裡算慢了?爾等身邊竟有上萬人,神態自得,怎麼像是主動撤離的?”

楊統心虛,不願多辨,“回到東京後,本官必在天子面前參你一個救援不利之罪!”

他說完這話後,便不再多留,帶了人馬往東京城而去了。

高俅臉色陰沉,看著楊統的背影殺機一閃而過,最後還是強忍下了心中的殺意。

“太尉,我們要繼續朝應天府進軍嗎?”童貫身邊的將領向他詢問道。

高俅道:“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回京去把這丟失應天府的罪責推脫乾淨了,哪還有那閒功夫與梁山賊子交戰?”

高俅於是留下些兵馬駐守在開封府與應天府邊界,然後立即快馬加鞭,返回了東京城。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當高俅返回東京城後,應天府被攻陷的訊息已然飛速的傳到了城中。

這訊息實在太過驚人,故而此時的東京城中,上到皇公高官,下頭平頭百姓無比在討論著此事。

“太尉高俅救援不利,導致應天府被攻陷,實在是該殺!”

高俅進了東京城後,已屢屢聽到有人如此說著。

東京的百姓,現在似乎都把高俅當做了丟失應天府的罪人。

高俅知道這肯定是有人故意引導的結果,他並未顯得慌張,冷冷一笑,神情十分的鎮定。

高俅率兵打仗的本事可能要差了點,但朝堂鬥爭的手段卻一點都不弱於人。

在回東京的途中,高俅已派人去應天府打聽了一番,得知了應天知府楊統等人果然是主動撤離宋城的。

那時遇到楊統之時,高俅本就已起了疑心,沒想到打聽過後果真是如此。

如此一來,丟失應天府的罪責高俅便能撇個一乾二淨了。

既然是應天知府主動撤離宋城的,罪責又怎能怪得到他高俅身上?

而那楊統在這個時候,則正一臉毫不在乎的向他乾爹楊戩一五一十的稟報了所有的事情,要楊戩幫他將事情都擺平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