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武植感到頭疼的事情是這樣的。

在七八天前的時候,阮氏三兄弟的老孃忽然背後生了許多紅瘡。

一開始,大家都沒怎麼在意,以為只是小疾而已,於是讓山寨的郎中為她看了,也抓藥熬來喝了。

但誰知一連七八天過去了,阮大娘被後的紅瘡,不僅沒有見好,反而愈發的嚴重了。

她現在整個人都精神萎靡,力氣也無,只能躺在床上,由阮小二的妻子,還有阮小二的妻子錦兒輪番照顧著。

阮氏三兄弟都是他們的老孃含辛茹苦拉扯大的,見老孃生了此大病,自然都心急不已。

他們見這病情似乎有些不妙後,便急急忙忙的去找武植求助了。

武植對此立即重視起來,連忙去書信讓在鄆城的朱富,將鄆城最好的郎中“請”上山來。

誰知那個梁山在看過了阮大娘的病後,卻是連連搖頭,說那是一種什麼天然毒瘡,他也是無能為力。

阮氏三兄弟聽後,頓時大怒,幾度差點忍不住要出手將那郎中胖揍一頓。

武植道:“三位兄弟且安心,這個郎中看不了,咱再找一個更厲害的便是了,相信總有人能治好大娘身上的病的。”

阮氏三兄弟聽後,這才將那個郎中放了下山。

在那鄆城最好的郎中走後,武植沉思了一會,忽然想起了水滸故事中的一件事情來。

在水滸中,有這麼一件事,宋江在率兵攻打大名府的時候,背上生瘡,病勢沉重,以致不得不回梁山修養。

最後的時候,還是“浪裡白條”張順出了個主意。

原來張順的母親,也曾生過背瘡,百藥不能治,幾乎都要因此喪命,不過卻被揚州府的一個神醫安道全給手到病除的治好了。

張順因著這個經歷,便攜重金去了揚州城,將安道全弄了上梁山,最終果真治好了宋江的背疾。

武植見阮大娘現在的病情,似乎與水滸中宋江背疾的描述,似乎較為相似,所以想起了這事來。

“或許,我該去江南的揚州府走一遭,去將安道全弄來給阮大娘治病?”武植心中如此想到。

揚州離梁山還是有點遠的,所以武植心中有些遲疑。

不過看了阮氏三兄弟急切的眼神,又想起了阮大娘的慈愛後,那點遲疑很快便被驅散了。

武植與是向阮氏三兄弟道:“在揚州府中,有個人城‘當世華佗’的神醫安道全,若將他請來梁山,大娘的背疾,定可痊癒!”

阮氏三兄弟聽後,頓時大喜過望。

阮小五道:“還請哥哥應允,讓我們三個去那揚州府一趟,將那安道全請來。”

武植道:“你們三個都是粗使漢子,若請得不好,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拖得久了的話,對大娘身體不利,還是我親自去走一遭吧!”

“怎敢勞煩哥哥大駕!”阮氏三兄弟都驚呼了一聲。

武植笑道:“你我兄弟之間,說這見外的話做甚,就這麼決定了吧!”

這事關乎自己老孃的性命,阮氏三兄弟並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將這份恩情默默的記在了心裡。

阮小七道:“哥哥,此次去江南,一路多是水道,正是小七的本事所在,就讓我陪同你一塊去吧,梁山水軍交給兩個哥哥就足夠了。”

武植聽後,覺得阮小七說的有道理,便也點頭答應了他的請求。

事不宜遲,做出這個決定後,武植便召集了梁山眾頭領、大小頭目,宣佈了他要離開梁山去揚州府的決定,然後又安排了他離山後的各項事宜。

敲定這些事後,武植又回到了住處,告知了妻子金蓮、李瓶兒。

由於武植此次去揚州,不想上次去飲馬川那般閒適,事關人命,得匆匆的去,匆匆的回。

所以金蓮與李瓶兒聽後,都乖巧的沒有要跟著一同出行,默默的為他準備起新裝來。

一會後,武植拿過了行李包裹和佩刀,親吻了金蓮與李瓶兒二人,然後這才走下到了金沙灘。

此次去揚州府,隨武植一同出發的除了阮小七外,還有楊林和石秀兩個頭領,另有十五個精壯水軍嘍囉。

帶上楊林,是因為他在江湖中認識的人很多,身邊的能有大用,而石秀則是因為武植剛將他從生死之地救出,心中無比的感激,硬要陪同保全武植。

武植見石秀之意甚誠,便應允了他。

梁山眾人一直送武植他們到了水泊南岸,武植一行上了岸後,與眾人辭別,取路南下揚州府而去了。

南下去揚州府,大都是水路,行起來倒也方便。

要說南下的水路,最好的無疑便是建於隋代的那條京杭大運河了,那是能直達揚州府的。

不過可惜那條運河距離武植他們所在的位置較遠,與其專門趕過去乘大運河,還不如就這麼陸路轉水路,水路轉陸路的行走。

有些水道的航程還是挺遠的,水陸交換的的次數也不是很多。

以前兩次遠行,武植都遇到了不少好漢,使得梁山的頭領人數增加了許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次從梁山到地處江南的揚州府,有著千里之遙,武植一開始的時候想著怎麼著也該會遇到三五個好漢吧。

誰知結果卻有些出人意料,武植他們一直行了大半個月,都快要到揚州府了,也沒遇見一個有名的好漢。

整個路途平靜之極,倒是讓武植都有些不太適應。

這一天黃昏時分,武植一行人來到了揚子江邊,渡過這揚子江後,便能進入揚州府的州城江都了。

這時天空還下起了雨,武植等人在江邊看那渡船時,並無一隻。

武植等人只叫得苦,沒奈何,只得沿著江邊又走,找尋起渡船來。

走不多時,只見不遠處的蘆葦叢裡面有座吊腳木房,屋中有些炊煙飄起。

阮小二頓時大喜,叫道:“艄公,快把渡船來載我們!”

一會後,只見蘆葦裡簌簌的響,走出一個人來,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問道:“客人要那裡去?”

阮小二道:“我要渡江去江都幹事至緊,多與你些船錢,渡我們則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