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羌從耿恭的嘴中瞭解到了疏勒城的現狀,經過清點人數,這裡包括耿恭在內只剩下了最後的二十六個漢軍將士。

還好,範羌熟悉的人都還健在,石修早就餓倒了,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張封也還活著,趙二虎、張河都還活著,只有黃顯戰死了。

範羌發現倖存的漢軍之中,一個烏孫勇士都沒有,便問耿恭,原來這些烏孫勇士一直堅持到了兩個月之前,當時還剩下了六七十人。

可是城中已經一點糧食都沒有了,戰馬也只剩下了烏孫人的幾十匹戰馬了,耿恭做主,讓他們出城向匈奴人投降,匈奴人的目標是漢軍,不會太為難烏孫人的。

所以最後的這些烏孫人都已經出城了,漢中剩下的都是漢軍。

範羌並沒有過多講述自己搬取救兵的艱難經過,他只是催促耿恭儘快和他們一起離開疏勒城,這裡不是久居之所。

耿恭同意撤軍,但是他請求援軍的兄弟們幫他們把所有戰死的漢軍和烏孫勇士的屍首都在城外重新掩埋。

範羌注意到一個細節,在掩埋屍首之前,耿恭和那些倖存的兄弟會先把屍首上面的內衣扒下來,然後才會整理乾淨,好好掩埋。

而那些扒下來的內衣疊的整整齊齊的,雖然滿是血汙,骯髒不堪,可是在耿恭等人手中卻彷彿非常珍貴,輕拿輕放。

範羌非常好奇,他走上前去,詢問耿恭,耿恭這才向他講述了其中緣由,原來在範羌走後,匈奴人的圍城一日緊過一日,漢軍和烏孫的弟兄們傷亡越來越多。

還是石修提出來的,讓大家在自己的內衣上面寫下一封家書,大家約定,如果有哪個兄弟最後能活著回去,一定要把這些家書交到他們的家人手中。

不會寫字的,自然有耿恭和石修幫他們來書寫,所以在掩埋屍體的時候,耿恭他們才會把這些內衣扒下來,他們要遵守他們對這些死去的弟兄們的承諾。

範羌重重點頭,表示他也會遵守這個約定,有生之年一定把這些家書都送回去,即使他送不完,他的子孫也會完成這個任務,特別是那些烏孫勇士留下的家書。

出發之前,石修還讓範羌把那一罐埋在地下的竹簡取出,上面可記錄著所有漢軍和烏孫勇士的姓名、家鄉籍貫、生辰等等。

最後兩千大漢援軍保護著耿恭在內的二十六個大漢勇士離開了他們為之戰鬥、拼殺、拋頭顱灑熱血、整整八個月的疏勒城、金蒲城,離開了這片傷心之地、榮耀之地。

那面一直屹立在疏勒城城頭的漢軍軍旗,被趙二虎高高舉起,走在大軍的最前方,這是他們的榮譽,這是他們的驕傲,更是他們的信仰。

這一路上,匈奴人派出軍隊沿路追殺,他們已經知道漢軍的真實數量,左谷蠡王的面子十分的過不去。

自己的萬人大軍卻被兩千漢軍打敗,還被他們從眼皮子底下救走了耿恭等人,使得自己這麼長時間的圍城之計功敗垂成。

他雖然沒有派出全部力量,可是幾千匈奴騎兵猶如跗骨之蛆一般,一路尾追漢軍,漢軍都是步兵,無論如何也甩不掉他們。

而且回程之時為了減少時間,他們並沒有再次翻越天山,因為秦彭他們的大軍也不會在柳中城等自己,他們已經返回了敦煌。

範羌他們只能是從天山的東面繞過去,然後前往伊吾城,從那裡前往玉門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好在,半路上耿恭、範羌多次設伏埋伏了追在後面的匈奴人,讓他們吃虧不小,漢軍雖然都是步兵,可是無論是裝備還是士氣都好過他們。

在吃了幾次大虧之後,這些匈奴騎兵只敢遠遠的墜在他們身後,卻不敢過於靠前,看起來倒更像是在護送他們離開西域一樣。

等到了伊吾城,終於成功的甩掉了這些匈奴騎兵,可以正常的休息、前進了,離中原越近,所有人的心上都像長草了一樣,一刻也不願意多待,有時候甚至晚上都會趕路,不知疲倦。

公元76年三月,耿恭、範羌一行人終於看到了玉門關那高大的城牆,近鄉情怯,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熱淚,甚至跪倒在地,親吻這一方土地,這是家的氣息,這是大漢的味道。

駐守玉門關的護西域中郎將鄭眾得到部下的稟報,說是城下來了一支不知是難民還是軍隊的隊伍,不敢開城,請他定奪。

鄭眾趕緊來到城頭之上,看著城下這支衣衫襤褸,風塵僕僕的隊伍,仔細看,才能依稀看清那滿是灰塵的外衣是大漢絳紅色的軍服,還有那面已經破碎不堪的旗幟,似乎是大漢軍旗。

鄭眾想起來,月前秦彭大軍返回之時,告訴他,有兩千人的漢軍去搭救疏勒城的耿恭所部,生死未卜,讓他多多留意,難道就是眼前這些人?

“城下是何人啊?在下,護西域中郎將鄭眾是也。”

“原來是鄭眾大人,請大人開門,在下是西域都護府戊己校尉耿恭,這些都是我的部下,還有不遠千里去援救我的友軍。”

“真的是耿恭將軍,請稍等,我這就開啟城門。”鄭眾說完,就跑下城頭,要去開啟城門。

他的副將有些擔心,“將軍,僅憑幾句話,你就相信他了?你不怕是匈奴人冒充的嗎?”

“胡說,匈奴人能把自己虐待成這個樣子?你看不到他們一個個都骨瘦如柴嗎?我都不知道他們哪來的力氣能走這麼遠,還能拿得住手中武器。”

“如果真是耿恭將軍,我慢待了他們,我會良心被譴責的,我不能去千里救援,難道還不能第一時間招待他們嗎?開啟城門,出什麼事,我來擔著。”

玉門關厚重的城門隆隆開啟,鄭眾第一個衝了出去,他當然認識耿恭還有範羌等人,當初範羌可是好幾次進出玉門關,往返求救,鄭眾十分敬佩他的。

耿恭走進玉門關的那一刻,也情不自禁的跪倒在地,終於回到了大漢的土地,回到大漢的城池了,可惜跟隨自己鎮守疏勒城、金蒲城的六百漢軍壯士,如今只回來了十三個人。

是的,從疏勒城出發時候還活著的二十六個人,這一路上有與匈奴人作戰而死的,有身體太過虛弱,疲病而死的,也有長期營養不良,餓死的。

到達玉門關的時候,包括範羌在內,只剩下了十三個壯士,就連救援護送他們的兩千漢軍也只剩下了半數,不足千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