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區區五十人的漢軍騎兵,竟然是大漢羽林騎,怪不得有如此氣勢,想來今日的種種異變都是這些漢人設計的,愚蠢的烏孫人終於學會了重騎兵的正確使用方法。

恐怕之前的種種,蓄水、河岸阻擊、盾牌陣都是為了重騎兵的衝鋒做的鋪墊,看來漢人還是一如既往的狡猾,這就是他們所謂的兵法吧,實在可怕。

不過烏力屈也算是匈奴人裡面的佼佼者,面對如此困境,他仍能冷靜的判斷局勢,選擇最佳的應對之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並沒有下令撤退或者向兩側避開敵人的鋒芒,如果那樣恐怕所有匈奴騎兵都將留在這裡,他們會把自己更加薄弱的側面暴露在重騎兵的長槍之下。

他毅然的下令所有人繼續衝鋒,鑿穿烏孫重騎兵的陣勢,衝過去,他自己則狡猾而不著痕跡的,向側翼轉移,避讓開敵人最鋒利的中央,那箭頭可是五十騎大漢羽林騎啊。

範羌帶領的五十名大漢羽林騎雖然不是重甲騎兵,但是與最多只有皮甲的匈奴騎兵比較起來也算得上是重騎兵了。

匈奴騎兵在大匈奴席捲整個漠北草原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冶鐵製造能力的,鐵盔鐵甲也有不少裝備,可是到了北匈奴的這個時候,早已是破落不堪了。

匈奴騎兵多以皮盔皮甲為主,只要少數將領和最精銳的鐵衛才能穿上鐵製盔甲,有限的鐵礦石都被用來打造武器和箭頭了。

大漢與他們的貿易很少,金屬制品更是嚴加管控,他們很難從大漢得到礦石原料,成品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匈奴人連烏孫人的冶鐵水平都趕不上。

範羌用手中長戟撥打著對面射來的稀疏的羽箭,匈奴騎兵的戰鬥慾望還是很強烈的,並沒有受到突然出現的烏孫重騎兵影響,依然保持著衝鋒的速度和陣型對沖而來。

範羌為了利用和發揮烏孫人的那點戰鬥力,已經是想盡一切辦法了,首先就是利用了特克斯河,在上流蓄水,目的就是切斷匈奴人的退路,限制匈奴人的機動能力。

之前,烏孫重騎兵與匈奴人交戰,戰果寥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發揮自己的長處,而是被匈奴人牽著鼻子走,匈奴人充分發揮了他們的速度和騎射功夫,用遊鬥的方式拖垮烏孫重騎兵,屢試不爽。

漢人的智慧又豈是匈奴人能夠相比的,範羌很熟悉重騎兵和輕騎兵的各自特長,也知道如何發揮重騎兵的作用,大漢與匈奴鏖戰了兩三百年,前人總結出了無數的經驗教訓。

所以今天的戰術都是他提前安排好的,環環相扣,而且把前期簡單一點的活都交給疏勒人和烏孫人去做了,他帶著漢軍監督烏孫重騎兵來進行這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也許是真的意識到了此戰再輸會帶來的嚴重後果,也許是受到了公主殿下提出來的重賞刺激,反正是今天所有的烏孫戰士都已經超水平的發揮了自己的戰鬥力,難得的沒有一戰而潰。

終於兩支針鋒相對的騎兵重重的撞擊在一起,雖然匈奴騎兵的人數幾乎是對方重騎兵的兩倍還多,可是裝備上的差距不是人數能夠彌補的。

範羌左手控韁,右手熟練的將長戟架在腋下,藉助戰馬衝擊的力量,用戟刃輕鬆的劃破了匈奴人的皮甲,劃破了匈奴人的皮膚,劃破了...所有能夠劃破的一切,無可阻擋。

烏孫重騎兵們也得到了最好的示範,他們用雙腿緊緊夾住戰馬,藉助馬鐙的力量,直起了上身,雙手握住長槍,狠狠的刺入匈奴人的胸膛,終於面對的不再是躲躲閃閃的匈奴人,他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

匈奴人多以彎刀為主,也有少數人裝備了長矛、鐵叉和狼牙棒,在兵器的長度上就先吃了大虧,而且比拼力氣,烏孫人並不吃虧,反而是匈奴人沒能發揮他們擅長的騎射功夫。

最兇悍的還是範羌帶領的五十名漢軍羽林騎,猶如一把把尖刀,插入敵人的胸膛,他們把各自的對手幾乎都是一戟撂倒,然後就是左右開弓,相互之間還會注意配合掩護。

範羌很輕鬆的就鑿破了匈奴人的陣勢,一直殺到面前再無匈奴騎兵,只剩下遠處還有一大群猶猶豫豫的小昆彌騎兵。

範羌高舉手中長戟,所有漢軍騎兵重新在他的長戟之下集結,重新排好衝鋒陣型,範羌清點了一下人數,還剩下四十六人,只有四個漢軍騎兵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陸陸續續有烏孫的重騎兵也跟在他們後面衝殺了過來,看到已經結好陣勢的漢軍騎兵,也一個個自覺地跑到漢軍身後列陣集結。

這個時候,充分體現出了烏孫戰馬的優秀,進行過一次衝鋒之後,雖然這些戰馬也是呼吸急促,但是仍有一戰之力。

此時之前從匈奴人陣勢兩側掠過的烏孫輕騎已經包圍了落在後面的小昆彌騎兵,面對著今時不同往日,戰鬥力明顯提升的同胞,小昆彌騎兵紛紛放下武器,舉手投降。

那些跑向兩側的疏勒步兵,按照範羌的要求,遠遠的繞到營地方向,堵截衝破重騎兵陣型的漏網匈奴騎兵。

為了防止更多的匈奴騎兵突破重騎兵陣型,範羌決定不再等待更多的烏孫重騎兵重新集結,而是帶領自己的手下和已經集結完畢的三百多騎重騎兵重新衝向亂戰之中的匈奴騎兵。

狡猾的烏力屈並沒有與漢軍正面交手,他從側翼衝過了烏孫重騎兵的陣勢,只帶著身邊的十幾個親衛,從烏孫人包圍的漏洞衝出,頭也不回的逃竄而去。

他沒有去召喚和集結他的手下,生怕引起漢人和烏孫人的注意,只是趁著戰場最混亂的時刻逃命要緊。

範羌帶著漢軍和重新集結的烏孫重騎兵重新殺向仍然混戰成一團的戰場,有的匈奴騎兵遵照烏力屈的軍令,穿透烏孫重騎兵的陣勢之後,四散逃竄,可是仍有不少人與烏孫重騎兵纏鬥不休。

不過當範羌帶著重新結陣的這些騎兵再次加入戰團之後,就好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匈奴騎兵終於徹底奔潰了,特別是他們的頭領已經自顧自的逃走了,失去了頭狼的狼群也就失去了抱團的信念。

這一次匈奴騎兵終於四散奔逃,烏孫騎兵就好像追蹤獵物的獵手緊追不捨,重騎兵追不上匈奴騎兵,可是還有好多烏孫輕騎兵呢,解決小昆彌的騎兵並沒有花費多少時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