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耿夔指揮他的部下並沒有直接攻城,而是在距離城頭百丈的距離停止前進,五十名盾牌手舉著盾牌站到了隊伍的最前面,其實這裡遠沒有到城上弓箭的射程,完全是習慣使然。

其他的漢軍紛紛拿出一塊塊破布,看著像是軍帳的碎片,鋪在地上,然後用自己的環首刀開始挖土,這裡比較乾旱,所以土質疏鬆,很好挖掘。

他們將泥土放到了破布上,很快就盛滿了一包包泥土,耿恭沒看懂他們這是做什麼,看的津津有味。

所有人都將泥土挖好之後,耿夔才下令繼續前進,所有人提著土包,在盾牌的掩護下繼續向城頭靠近,前進到距離城頭八十丈的時候,才再次停下腳步。

五十個盾牌手舉起盾牌,一百名弩手舉起他們的三石硬弩,然後填充弩箭,在軍校的指揮下,統一斜舉向上,瞄準城頭的車師人。

“放!”一聲令下,咯嘣聲響成一片,一百只弩箭飛向城頭。

漢軍的三石弩的有效射程達到了八十丈,遠比車師人的弓箭射的遠,車師人的弓箭平射也就三十丈左右,拋射能夠達到五六十丈,不過殺傷力就不敢恭維了。

漢軍在八十丈的距離射出的弩箭,到達城頭的時候,仍然極具殺傷力,有那倒黴的車師人直接就被弩箭射個對穿,其他人趕緊蹲下身子,躲到城垛後面。

在使用弩箭壓制城頭敵人的同時,五十名盾牌手繼續向前推進,那條壕溝就在城牆前方四十丈的地方,正好在城頭敵軍的射程之內。

其餘漢軍提著土包隱身在盾牌後面繼續前進,衝向了那條淺淺的壕溝。

城頭的車師人有那膽子大的,還敢站起來向城下拋射弓箭,卻被漢軍弩箭射個正著。

其餘的漢軍趕緊將他們挖掘好的土包丟進壕溝,車師人的壕溝挖了也就一丈深淺,幾百包泥土下去,就填出了一大塊平地。

見到壕溝填平,耿夔身先士卒,帶領五十名盾牌兵衝在最前面,其餘漢軍緊緊跟隨,只有那些弩手還在拼命的壓制城頭的敵軍。

車師人聽見漢軍衝鋒的腳步聲,便顧不得弩箭的壓制,頻頻起身,向城下放箭,不過大多數都被盾牌成功的擋住。

漢軍的弩手之中,真有那神射手,不敢說百發百中,也是十中七八,射殺了幾個膽大的車師人之後,就沒有人敢起身射箭了。

耿夔帶領部下就這樣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的衝到了車師人的城牆下面,首先是用那些盾牌相互連接搭成了一個緩坡,那些盾牌兵們用身體死死扛住。

一些體格瘦小的漢軍就踩著這些盾牌衝向城頭,最前面的漢軍是踩在袍澤的肩膀上趴在城牆上的,雙手斜舉著自己的盾牌,儘量靠近城牆垛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還有很多漢軍乾脆是搭起人梯就向上爬去,畢竟只有一丈高的城牆,甚至有人真的用長戟插到地面將自己蕩向城頭,很像後世的一項運動撐杆跳高。

衝上城頭的漢軍大多都是手持環首刀的,此時漢軍的弩箭掩護已經停止了,唯恐誤傷到自己人。

倖存的車師人紛紛起身與漢軍廝殺,倒是挺勇猛無畏的,只可惜他們的兵器不如漢軍,環首刀很容易就能砍斷他們的刀劍,武器質量上也是漢軍佔了上風。

隨著湧上城頭的漢軍不斷增多,本就不多的車師人很快就被斬殺殆盡,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車師人舉手投降。

耿夔也是第一批衝上城頭的,真正的身先士卒,他見城頭上的抵抗已經土崩瓦解,大刀一揮,漢軍紛紛越過他向城中衝去。

“不準屠城,不準燒殺劫掠,不準奸**女,違者殺無赦。”耿夔大聲的喊著耿秉的軍令。

有一些大嗓門的兵士重複著他的軍令,耿秉治軍還是十分嚴格的,對於膽敢違反軍紀的士兵,真的能做到殺無赦。

耿恭直到此時才算領教了耿秉統領的邊軍,真正的作戰實力,原來挖土是為了負土填溝。

弓弩壓制、盾牌掩護都井井有條,一看就是平時訓練有素,而且調教的漢軍士氣高昂,絕對沒有臨陣退縮的,果然是軍中宿將。

本來這柳中城就很小,車師人總共也沒多少,僅有的那點能戰鬥的男人都戰死在城頭上了,剩下的多是老弱婦孺,都成為了漢軍的俘虜。

不過漢軍不能像對待匈奴人一樣對待他們,匈奴人的俘虜直接就被貶為了奴隸,而這些車師人俘虜暫時還得看管起來,將來收服車師兩個王國,還得放回去。

耿夔吹響了報訊的號角,躲在遠處的耿秉的大軍這才浩浩蕩蕩的開拔過來,倖存的車師人看到漢人的大軍,恐怕都在心中暗罵吧。

如果他們看到有這麼多的漢軍過來,怎麼會去守城,肯定早就投降了,她們的男人死的多冤啊,可是這就是戰爭,戰爭就是這麼殘酷。

柳中城太小了,大軍根本就無法入城,只能是派出少部分人佔領柳中城,大軍仍在城外紮下營寨,耿秉派人向竇固送信,柳中城已經拿下,請示他是否可以展開下一步行動。

耿恭派人召回了範羌等人,果然前後只有兩個車師人騎馬向西準備給交河城送信,全都被漢軍的斥候攔截下來,佔領柳中城的訊息沒有洩露。

耿秉做事還是很雷厲風行的,他立刻提審了幾個車師人俘虜,其中有一個還是柳中城的城主,他剛才在城頭上裝死,被耿夔發現,單獨關押了。

透過胡二的翻譯,耿秉用殺死他全家威脅他,一個裝死的城主又怎麼會是忠貞不屈的烈士?

很快這個城主便向耿秉交待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從柳中城往西四十裡,還有一座高昌城,不過當地人一般都稱其為高昌壁。

高昌壁是當年大漢經營西域的時候,西域都護府設定的一座烽燧堡,是做為拱衛絲綢之路的軍事據點修建的。

漢人撤走之後,車師人佔領了高昌壁,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又有漢軍修築的烽火臺和軍事要塞,便用心經營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