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的步兵有許多人還需要揹負三石強弩,負重還是極大的,對於體能的要求很高,所以步兵一天行進八十裡,對體能是極大的考驗。

由於不需要一騎雙乘的趕路,所以耿秉向耿恭借了一些馱馬來幫助自己的士卒馱運裝備,以減輕大家的負重,保證行軍速度。

還好這一路上真的像胡二所說的那樣,到處都是一馬平川的戈壁荒漠,乾涸的河灘,荒廢的驛道,斥候能夠在馬上就看出極遠的距離。

耿秉行軍喜歡身先士卒,一直都是走在大軍的前面,而且將自己的斥候撒出去很遠,最少也得百里左右。

耿恭也沒有鬆懈,範羌和張封的隊伍仍然擔任全軍的斥候,也是前出百里,配合耿秉的斥候一同探明前路的情況。

耿秉的身材非常魁梧,從外表上看起來更像是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而不是運籌帷幄的智將。

他的家境要比耿恭好的多,父親官至五官中郎將和大司農,所以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看的書非常廣博,記憶力還好,特別喜歡看《司馬兵法》。

他的一些好習慣,就是從兵書中學來的,比如他在戰前喜歡詳細計劃,調查研究,瞭解敵情,作戰之時倚重斥候,靈活應變。

即使在明帝還沒有下旨西征之前,他就一直在酒泉、敦煌整頓邊軍,積極備戰,這些都是他的優點,耿恭對於這個小自己幾歲的堂弟還是很信服的。

由於這一路上十分平靜,所以大軍可以穩定的保持每日八十裡的前進速度,一路向西而行。

耿秉雖然也有嚮導,可是他更看重耿恭的嚮導胡二,除了因為胡二是西域軍戶出身,也是因為他在千里奔襲呼衍王一役做出的貢獻。

一路上,他經常和耿恭一起向胡二提問一些車師的地理軍事和風土人情,不斷以此來完善他和耿恭制定的突襲計劃。

他們行軍基本上是沿著絲綢古道前進的,沿途雖然古道損毀的較為嚴重,可是一些綠洲和水源還可以利用,減少了不少麻煩。

經過十日的行軍,張封的斥候小隊終於在前方發現了一座低矮的城鎮,由於擔心驚動敵人,並沒有抵近偵察,不過也沒有發現車師人的斥候。

根據他們的觀察,這座城鎮只有一圈低矮的城牆,四面都有城門,沒有護城河,只有一條壕溝,看來這裡確實是太乾燥了。

胡二看看地圖,又估算了一下自己的行程,他確定無誤的告訴耿恭,這座城鎮就是柳中城,想當初曾經有西域都護府的駐屯軍在這裡屯墾過。

不過,這麼多年早就廢棄了,後來被車師人佔了,用來當做自己的門戶,這裡已經是車師前國最東面的門戶了。

聽說前面就是車師前國的城鎮,耿秉立刻就來了精神,他命令大軍停止前進,原地休息,自己和耿恭帶著幾百騎兵悄悄的到近前觀看詳情,劉張這一路都快顛散架了,可沒這心情了。

大軍距離柳中城還有二十裡,耿秉、耿恭、範羌、張封四個人將部下留在後面,偷偷的摸到了距離城門只有五里左右的地方,這裡是個土丘,倒是很好的觀察地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城牆是夠矮的,也就一丈左右,是泥土堆成的,在耿秉看來也就能抵擋野獸的衝擊,對於漢軍來說則啥用也沒有。

按照漢軍的日常訓練,這麼高的牆,用長矛支撐一下,就能夠縱身躍上,連攻城雲梯都不用準備。

耿秉看著胡二,“這柳中城裡面有多少車師人,軍人有多少?”

胡二想了想,“這城池很小,周圍又缺少水源,種植不了多少莊稼,他們的糧食都是靠交河城補給,所以城中只有幾百人口,軍隊也就有個五六十人,起個預警的作用。”

耿秉點點頭,回頭看向耿恭,“兄長,你們羽林騎的馬快,這外圍扎口袋的活就交給你們了,遠遠繞出去,把柳中城圍了,不能讓他們給交河城送信。”

“至於攻城的事就讓我手下的崽子們來吧,這麼長時間沒打仗,一個個心癢癢的,都憋壞了,讓他們練練手,熱熱身吧。”

這麼小的獵物,耿恭可沒有分上一口的念頭,點頭同意耿秉的分工,眾人又悄悄的退下了土丘。

耿恭將耿秉的軍令交給範羌和張封執行,讓他們每個人帶上三百騎兵,離城十里把柳中城圍起來。

耿秉則下令給自己的邊軍,讓所有人做好攻城準備,成績低矮,也不用組裝雲梯了,直接疊人梯就行了。

至於那條淺淺的壕溝嘛,耿秉自由對策,所有漢軍立刻忙碌起來,做著攻城前的準備。

耿恭則陪著劉張來到前面,觀看耿秉的步兵如何攻城,這可是羽林騎的弱項,他們都是騎兵,誰還能讓騎兵去攻城啊。

耿秉並沒有派出全軍攻城,四千大軍攻這麼小一座城,有些小題大做了,再說了,有可能就把敵人嚇跑了。

所以他只派出了五百步兵來攻打這座柳中城,已經是很看得起他們了,被選中的這五百人可是高興壞了,終於可以一展拳腳了,這連日行軍可把他們苦悶壞了。

再說了不打仗,哪裡有軍功可以拿呢?敵人在他們的眼中那就是一個個獎勵,一件件軍功。

五百人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耿秉的軍司馬帶領下,唱著軍歌就衝向了柳中城,耿秉的軍司馬是他的親弟弟耿夔,也是將門之後,勇猛無比。

這麼大的動靜,城中的車師人自然是發現了,城中傳來了慌張的號角聲,一騎快馬從西城門衝出,直奔西方絕塵而去,西域出良馬,這車師人馬跑得挺快。

然後四面城門立刻關閉,亂糟糟的聲音從城中傳來,不足百人的車師軍隊出現在東城門的城牆上。

服飾穿著倒是和蒲類人差別不大,不過沒看到有鐵甲的,大多數人都沒有盔甲,只有少數十幾人有皮甲和頭盔。

武器也是五花八門,甚至有人拿著棍子就上城了,有頭領模樣的人還在指揮他們,不過絕大多數車師人都有弓箭,他們紛紛將箭搭上弓弦,等待漢軍進入射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