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聽他這麼說,頓時頗為尷尬,正想說點什麼,屈老頭接著又道:“我已經研究這些石刻符號有段時間了。它不同於我所知的任何一種字型,無論是埃及聖書體、烏格烈泥版字、腓尼基字母、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還是中國的象形文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屈老頭撓撓頭,在桌子上東翻西找,挑出一本書來,開啟某頁,指著上邊的一張圖接著道:“這種紋飾叫雲雷紋,多出現在商代早期的青銅器上。你們看,雲雷紋跟這些符號是不是有些相似?”

丘山仔細一看,見圖中所示的紋飾多呈“回”字形,由橫豎短線折繞組成,或方或圓,變化繁雜,就問道:“這石刻上的字……符號是雲雷紋?”

誰料屈老頭大搖其頭道:“非也非也。我已經將它們仔細做了比較,這二十四個符號看似與雲雷紋相同,但實際上線條粗細長短、橫排豎置皆變幻萬端,隱隱遵循著某種規律。反觀這些青銅器上的雲雷紋,樣式呆板僵硬,更像是對這些符號的粗劣模仿。不過這也說明了這二十四個符號絕非文字,而是有重要資訊的符碼。”

“有重要資訊的符碼?”

屈老頭見丘山滿臉狐疑,臉上頗有不悅之色,在桌上鋪開一張白紙,拿筆在上面“沙沙”畫了起來。丘山往紙上一看,見屈老頭連著畫了七個符號,打頭的是一個“×”,第二個像一個豎起的三角形,很像字母A少了中間一橫,第三個是直折線下有個S,第四個則像字母D的左下角多了一捺,第五個很像繁體的“圓”字,第六個像“亢”字但兩側多了四條短橫,第七個則像一隻人的眼睛。

屈老頭畫完後將筆一扔,指著那些符號說:“你們見過這七個符號嗎?”

“這是三星堆遺址的。”李柳玉突然說道。

屈老頭瞟了李柳玉一眼,點點頭道:“是的,這七個符號是刻在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的。有人說像古彝文,有人說像甲骨文,有人說代表神七日創世,還有人說是祭祀符號,眾說紛紜,但都只是猜測。整個三星堆遺址除了這幾個符號,再也沒有任何文字,所以至今沒人能確切知道它們的含義。”

屈老頭拿起紙來凝望了一會兒,像是自言自語道:“字所能表達的意義太有限了,世界上不會只有幾個字的文字系統。依我推測,三星堆這七個符號,每個符號都代表了三星堆文明裡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可惜我還沒有找到考古方面的證據,所以這只能算猜想。”屈老頭說著放下紙,拿起那石刻圖片來接著道:“這些符號也不可能隸屬於某個文字系統。它們跟三星堆符號一樣,都有重要意涵。”

“你的意思是說,它們也代表了一些重要歷史事件?”

“誰說它們代表歷史事件了?”

丘山對屈老頭這種個人風格強烈的反問句有點不太適應,只好低下眉來,態度謙虛地笑道:“不好意思誤解了……那您老的意思是說它們不太一樣?”

“我舉三星堆符號的例子,是因為它與這石刻符號有共同點——符號所包含的信息量要比普通文字大。文字一旦處於文字系統裡,所表達的意義就被限制了,但符號,尤其是孤立系統中的符號,像三星堆這樣的,所具有的意涵就遠遠大於文字。”屈老頭頓了頓接著又道:“不過這石刻符號與三星堆符號也有很大區別——石刻符號有規律,三星堆符號則沒有。你看這些石刻符號彼此互相關聯,只要掌握了符號生成方法,就能對其進行解讀。”

屈老頭一手拿著石刻照片,一手抓耳撓腮,在桌前快速踱起步子來,自言自語道:“唔,它們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編碼,或許可以叫這種符號為……資訊符碼,對,資訊符碼,”屈老頭說完掃了一眼丘山三人,補充道:“當然你們也可以叫它密碼。”

“密碼?”丘山三人都異口同聲地驚呼出聲。

“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密碼不就是一般人不瞭解編碼規則的程式碼嗎?知道了規則,密碼自然就破解了。”屈老頭說著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一部帶著鍵盤、老掉牙的舊手機來,“你們看看這個。”說著按了幾下按鍵,向眾人逐一展示。

大家往手機看去,見螢幕上赫然是一個二維碼。

“看到了嗎?這是二維碼,你們每個人手機上都有的。它不是字,但卻包含了我的所有個人信息。假設把這個二維碼發送到史前文明去,他們知道裡邊的含義嗎?二維碼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古怪的密碼。”

“你的意思是說,這……資訊符碼是像二維碼一樣的東西?”

“這二十四個符碼很有可能就是史前文明留下的‘二維碼’。對了,另半邊銅鏡呢?”

“唔,那半邊銅鏡……是在另一人手裡。”

胡天此時已掏出手機,對著那些石刻符號掃起碼來。

屈老頭認真對胡天說:“我已經掃過好幾次了,都不中。看來上一代人類文明的二維碼與我們的並不通用,我們還只處在第五代文明的初級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丘山心裡暗暗發笑,但想起胡天的警告,只好鄭重其事地點點頭,從揹包裡取出電腦,一邊說道:“屈老師,還有一事請教。我們在黃河邊發現了一塊大石頭,那石頭上有些凹坑,排列得……唔,照胡天的意思,那就是一幅遠古時期的星象圖。”說著把那張石坡凹坑圖開啟,將電腦遞到了屈老頭面前。

屈老頭皺皺眉道:“你用‘遠古時期’這個詞要慎重,現在的歷史書動不動就用‘遠古時期’,把五千年以前的所有人類歷史全包括了,這非常不嚴謹。”

丘山很想反駁幾句,但話到嘴邊又生生咽了回去,強顏歡笑道:“是是,以後一定注意。”

屈老頭看了看那張照片,點點頭道:“沒錯,這就是星象圖,你們在哪裡找到的?”

丘山將發現那個大石坡的經過掐頭去尾講了一遍,接著道:“我們覺得它跟傳說中的河圖有些聯絡……”

屈老頭抬起眉,從眼鏡上方看著丘山,打斷他道:“你相信河圖洛書的傳說?”

丘山點了點頭。

“傳說伏羲觀河圖洛書建立八卦,成為整個華夏文明源頭,那麼河圖洛書又是誰創造的?”

丘山此時已經摸準了屈老頭的脾氣,忙道:“這確實詭異得很,河圖洛書不可能憑空而來……嗯,說不定是史前文明留下的遺物。”

屈老頭大點其頭道:“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一句話叫‘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不言之教’就是指的河圖,第四個人類文明的遺物,很高階,一個字都沒有,該說的都在圖裡了。”

屈老頭見眾人都張著嘴巴,也不理會,接著道:“老子的《道德經》實際上就是他受到河圖啟發後的一些感想,是一篇觀後感,在歷史記載中又叫《老子河洛讖》。可見史前文明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對宇宙萬物有了極深刻的認識。老子之所以提出無為而治,就是認識到史前文明高度發達,咱怎麼折騰都跳不出老祖宗的影響。當然《道德經》只是一些感想,老子沒有對河圖進行深入研究,這未免有些缺憾。”

丘山等人聽了屈老頭一席話,都覺得不可思議。丘山原想提出質疑,但一想到胡天有言在先,就改口道:“嗯,這確實出乎意料之外。難道老子就是看了這個星象圖,”說著指了指那石坡凹坑圖接著道:“寫出了《道德經》嗎?”

屈老頭連連搖頭道:“當然不是。依我看來,這個石穴巖畫只是星相祭祀用的,說不定是伏羲雕刻的。他看到史前文明遺物後大為吃驚,就創作了這個石穴巖畫,用來祭祀和膜拜神蹟。至於為什麼是星象圖,我想大概是那遺物通天達地,能與日月齊輝的緣故。”

丘山聽

屈老頭把所有解釋都往史前文明上扯,說得越來越離譜,很想就此告辭,李柳玉卻突然問道:“那個遺物又在什麼地方呢?”

“既然是史前文明,就有可能在很多地方都留下遺物,但這些遺物輕易並不能看到。像老子見到的河圖,很可能藏在一個空間裡,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眾妙之門就是通往那個特殊空間的門。”

眾人聽了又是一驚。還沒等大家回過味來,屈老頭又指著桌上的圖紙說:“古印度出現了這樣的飛船,說明當時交通已經很發達了。嗯,據我推測,古代中國其實也有相似的飛船。”

胡天忙問:“什麼樣的飛船?”

“史書裡到處都有記載,就是龍和鳳這兩種吉祥物。”

“啊?”眾人聽到這裡終於忍不住齊呼出聲。

“這有什麼奇怪的。”屈老頭皺皺眉頭道:“你看歷史書和民間故事都講龍啊鳳啊的,誰真正見過這兩種動物?既然沒見過,又怎麼憑空多出來的?你說古人有想象力也好,搞封建迷信也好,那也總得有個原型不是。歷史記載說這龍能幽能明,登天潛淵,飛起來雷雨晦暝、聲若牛吼,不就是核動力兩棲隱形飛船嗎?”

大家都被屈老頭的這番侃侃而談說懵了,丘山暗想他見沒見過真正的飛船都難說,更何況迄今還從未有什麼核動力飛船問世,就委婉說道:“這龍不是各種動物拼湊起來的吉祥物嗎?”

屈老頭一聽,把老花鏡拉到鼻頭上,瞪著眼睛看著丘山說:“那是後來那幫沒文化的人,沒法解釋龍飛行的現象,也描述不清它長什麼樣,只好從某些動物身上找相似點,胡拼亂湊把它搞成了四不像,離高階飛船的模樣越來越遠。”說著在桌上好一通翻找,從一本書裡找到了一張皺巴巴的宣紙。

他一邊展開宣紙一邊說道:“這是我在連雲港附近一塊岩石上拓的,石器時代的巖畫,這才最接近龍的樣子。”

丘山見宣紙上一左一右兩個淡黑色圖案,左邊那個整體呈長條形,前後大小一致,頭部略呈“S”形,耳朵是斜向後上方的矩形,尾部有一排放射狀線條。最奇特的是它的四足,長短一致,膝關節都往外翻出,看起來非常彆扭。

“看看它的四條腿,很明顯是四個起降架,比現代飛行器高明多了。”屈老頭說著指了指右邊的圖接著道:“這是鳳圖,史書上說鳳是什麼鴻前麟後蛇頸魚尾之類的,雖說是瞎扯,也算有點根據……依我看,它是一種比龍更輕便的飛行器。孔子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那意思是說鳳和龍是配合使用的,一種輕型,一種重型,比較符合飛船設計思路。”屈老頭說完意猶未盡地感慨道:“孔子也想學老子看看河圖,寫點觀後感啥的,可惜沒機會。”

丘山見那只鳳的身體像一枚斜著的扁圓雞蛋,只是在前上方位置向前凸出成頭部模樣,身體兩側的翅膀向上彎成光滑的弧形,身體下方是一道弧面向上的弧線,弧線前端短小,後端厚大,像一個步槍的槍托形狀,想來就是鳳尾。

胡天滿眼驚羨地嚷道:“我靠,這飛行器真是逆了天了,想不到第四代人類文明開發出了這麼奇特的飛行器。我要是生活在那個時代,一定要考個飛行員駕照。”

“那是一個更冷酷的文明,它毀於核戰爭。核戰爭摧毀了一切,只留下了只鱗片甲的文明遺蹟。第五代文明剛開始時,人類對那些蛛絲馬跡的史前文明遺蹟無法解釋,才有了各種創世神話、民間傳說,這些都是史前文明留下的精神遺產。”

丘山暗想屈老頭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靠臆測和猜想,他孜孜以求,七十歲了還揪住“人類文明週期論”不放,實在是倔得可以。

正思付間,手機突然震動起來。丘山忙拿起一看,原來是劉奇的簡訊。上邊赫然寫著:

三門會的人出現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