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何瑾扯那麼多閒篇兒,弘治皇帝等的就是這句話。

聞言之後,神色不由滿意舒緩下來,言道:“潤德多慮了,朕豈是那種脅迫臣子的昏君?國事稠塘,君臣勠力同心便也是了,談不上什麼耗盡家財。”

而聽到這番話的何瑾,心中也暗松了一口氣:還行還行,自己這情況,果然跟和珅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和珅後來不得不死,那是因為新君跟他不對付,兩人之間的嫌隙早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正巧弄死和珅一來可以豎新君的威風,二來還能充盈國庫,何樂而不為?

但眼下弘治皇帝,可不知道自己明年會有一劫。

而且就算知道,自己跟朱厚照關係也很融洽,盡心輔佐還是可以的。心地仁慈的弘治皇帝,還犯不著玩兔死狗烹這一套。

只是,不一刀剁了豬頭雖是萬幸,可人家也明顯擺明態度,要讓自己出點血了,不知這次獻血......需要多少毫升?

“陛下,今年朝廷已知的難題,臣詢問英國公得知,無非山東震災、南京大風潮安民休養,還有邊關貿易紛爭等事,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應對?”

“這些事,朕已同大學士們商議過。南京大風潮之事,一直由南京戶部尚書秦紘負責,賑災及加固堤壩也卓有成效。同時他還上書提到了你,言以商流通雖有隱患,卻也乃利民救急、行之有效的法子。”

“如今他在南京已決議興通商貿,並列舉了一些措施,認為此策將利於災後重建及撫慰百姓。朕與大學士看後也極為認同,只需放手撥款供其施展便可。”

何瑾聽後也贊同地點了點頭:南京災後重建一事,他最先想到的也是興通商貿,畢竟那等六朝古都、繁華樞紐之地,不拿來興通商貿實在太浪費了。

由此也證明,人家這位秦紘不愧是弘治朝的名臣。

嗯......雖然對商業的認知,還是有些淺薄和錯差。但如此開明的思想和包容的態度,以及敢想敢幹的作派,已很是令人敬佩了。

只是......南京災後重建,可是今年大事裡最容易的一項。

弘治皇帝既然不打算讓自己幹此事,那就證明......這次放血,人家沒打算只用小刀捅一捅,而是舉起了青龍偃月刀啊!

然後,何瑾就有些慌,開口道:“既然南京一事陛下心中已有了計議,想必邊貿紛爭之事,應當是讓微臣來應付吧?”

在他看來,邊關貿易一事是由自己開啟的,自然由自己來處置最合適。

不說各互市都有自己的人手和商隊,就說自己還是蒙郭津勒部的達魯花赤,火篩的女婿,這點就不是大明朝廷任何官員有的優勢。

然而,弘治皇帝卻搖了搖頭,道:“邊貿一事,朕已派潘蕃前去主持大局,另外有孟文達暗中協助......”

“依朕和大學士之見,達延汗此番並非真心想要動武,只不過欲多掙幾分貿易權益而已,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的。”

“況且兩年來,朕採納你分化、拉攏、離間之策,已成功於塞外各部,收買了親善大明的蒙古貴族。”

“屆時潘蕃到任,只需配合孟文達動員錦衣衛密探,發動那些部落貴族暗中掣肘,達延汗必然進退兩難,談判也只需退讓些無關痛癢的利益,便可化干戈為玉帛......”

這話一入耳,何瑾瞬間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你們大明君臣內閣,啥時候這麼厲害陰險了?這對付達延汗的攻略,跟我想的大差不差啊!

而且,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還往上。

也就是說,弘治大叔你此番喊我回來,是要一腳將我踢到山東那地界兒?

不要啊!

那地界兒震災還不算啥,主要是亢旱!老天爺不下雨,我又不是龍王爺,能有什麼辦法?說白了,還不是得靠錢買糧硬扛下去!

難道,在明代這時候,還想讓我弄個南水北調工程?

最主要的是,山東那地界兒還不同別的地方。

別的地方有個王爺啥的,就夠難纏的了。可山東那地界兒有曲阜,那可是孔聖人的老家!天下讀書人的聖地,士大夫的根基所在。

我這麼一個搞商業的,發往那等極度重農抑商風氣嚴重的地方,簡直就是讓弱弱的小白兔跑狼窩裡去!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那地界兒吃力不討好,不幹個兩三年還沒業績。稍有不慎就捅了天下讀書人的馬蜂窩,成為這個時代最有權勢一階層的公敵。

就算你弘治皇帝力保,可明面上能保住,暗地裡能保住嗎?保得了這一時,能保得了一世?......

這一刻何瑾的臉色慘白,笑得都有些牽強:“陛,陛下前兩件事都有了計議,想必山東一事也有了計較。”

“此番喚臣回來,就是嘮嘮家常對吧?畢竟,秀英也是你的乾女兒啊,臣就是陛下的幹女婿!”

他這是被逼到絕路了,才打起了關係牌。

可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正因為山東一事難纏,而你又是朕的幹女婿,朕和大學士們商議一番後,才決議將你派過去......”

一番話入耳,何瑾忽然就覺得腿軟,脫口而出了實話:“那地界兒就是個無底洞,臣這次恐怕要將一半的家產,全填進去了......陛下好快好狠的刀,放血真是又快又準。”

“何潤德!”弘治皇帝聞言登時大怒,拍案而起道:“幾十萬百姓流亡載道,家破人亡。身為朝廷命官,深受朕厚待寵信,難道你想眼睜睜地坐視不管?”

“臣不敢,臣失言,萬望陛下降罪......”何瑾聞言反應十分迅速,當時就跪拜在地上,連連叩首稱罪。

弘治皇帝見狀,這才收了怒氣。

想想自己此事做的,也確實太不地道,又溫言開口道:“朕也是一時激憤,並未有怪罪你的意思,且先起來吧。”

“總體說下來,朕還是感念你的功勞的。若非有你這些年的折騰,大明今年遭遇如此災情,又要與往年一樣顧此失彼,甚至鬧出一場動亂才能平息。”

“可因為你的籌謀開拓,國庫才有充足的錢糧解決南京和邊關之事。只是朕與大學士們籌算了一番,國庫的盈餘也只夠支撐這兩項,剩下山東救災一事,整個朝堂也只有你能扛起重任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何瑾聞言,只是沉默不語。這個時候,他知道言多必失,能不說還是不說的好。

然後在這種沉默下,弘治皇帝隨即更軟了口氣,道:“其實你在福建開海一事,也甚有大功。”

“大明至此多了邊貿和海貿,有了商部這來錢的耙子,朕處理起國事來才得心應手。如此簡單的道理,可嘆朕早年竟未看出來。”

“如此滔天之功,朝堂那些抱殘守缺的官員自是不會提的,但朕卻會記在心裡。哪怕再度惹得朝議洶洶,再來一場廷杖,讓那些人罵朕是昏君暴君,朕也要再度破格為你升官授權!”

這個時候,何瑾就微微抬頭,仍舊沉默不語:畢竟花一半的身家買個官兒,並非他的本意。

權這個東西,當然很好,可他卻並不如何貪戀。

歸根結底,權就是壓榨他人來獲取個人的利益——這與何瑾的本心不符,他不是那種權欲心很重之人,更希望世界可以公平一些,人與人能夠平等相待。

當初他步入仕途,想當個書辦小吏的初衷,也只是想安安穩穩做個生意,讓自己的小日子過得舒坦些而已。

所以,後面弘治皇帝又許諾給他什麼高官,還有稱讚他為大明未來棟樑,要輔佐太子鑄造惶惶大明輝煌之類的,他都沒怎麼聽進去。

他只是當弘治皇帝不說話了,用希冀的眼神看向自己的時候,緩聲言道:“陛下皇恩浩蕩,臣銘感五內,萬死不辭!”

然後,弘治皇帝才滿意地笑了。

於是,何瑾也微微笑著回應了一下。只是這笑有些苦澀,也有些深奧,不知究竟都包含了些什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