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完沈秀兒的那天後,四位夫人和小妾,都等著何瑾的錦囊妙計一出,再現當初無所不能的情景。

可沒想到幾天過去,何瑾看起來一點動靜都沒有。

除了不像前些日子那麼幽怨抑鬱外,還是光在府裡亂轉悠。最多到了下午的時候,又帶著隨從去商部衙門那裡轉悠。

順便一提的,就是大明的通商衙門,已成了大明六部之外的另一部。

畢竟大明九邊開放互市後,商部的作用也隨之水漲船高。而楊一清在朝中的人緣兒,也很是不錯。

一通上書後,弘治皇帝也同意將通商衙門改為商部。雖沒明確表示同六部一級,但這種事兒不用說,大家也都心裡清楚。

“相公是真有了主意,還是就此自暴自棄了?”那日暮如今身份轉變後,對何瑾尤為上心,向一旁的朱秀英問道。

沈秀兒有生意要忙,柳清霜也有人家的文藝事業。剩下這兩位小公舉,又不像崔氏那樣會自己找樂子,整天在家可不就操心何瑾。

“我看啊,八成是腦疾又犯了......”看著堂中一邊看著《三國演義》,一邊咧著嘴傻樂的何瑾,朱秀英對這個丈夫也不抱什麼期待。

可不料見日頭差不多了,何瑾折了書頁就出來了。

看到兩人一副嘀嘀咕咕的模樣,居然還一副天生麗質難自棄的模樣,微微一撩頭髮道:“嫁給這樣英俊的相公,是不是感覺三生有幸?”

兩女表情頓時十分痛苦,可想著瘋症之人受不得刺激,就違心地點了點頭,道:“相公今天真是帥極了呢......”

“嗯,有眼光。”何瑾滿意地瀟灑一轉身,然後......就被臺階絆了一跤。

可就在朱秀英和那日暮,準備扶他起來的時候,何瑾卻已渾然無事地站了起來,然後還轉移話題掩飾尷尬:“嗯,算算日子,差不多就是明後兩天,就能搞定朝廷的任命了。你們收拾收拾,相公帶你們下揚州!”

說完,他就頭也不回地走了,絲毫不知道自己後腦勺上,還沾著一片樹葉。那造型,跟《三國演義》裡關羽輕蔑顏良一樣:哼,插標賣首的二傻子。

到了商部後,又跟楊一清聊了會兒天。愁眉不展的楊一清,看到他過來,似乎倒也挺歡迎的。

然後就有宮裡邊來人,說弘治皇帝請楊一清去議事。何瑾也就一同出了商部,目送楊一清去了皇宮。

“嗯,差不多,該是時候了......”

何瑾就負手而立嘀咕著,仍努力保持著高人的風範。只是頭上的樹葉迎風微微晃動,很影響這一刻的形象。

是的,直到這個時候,隨從還有楊一清,以及路上的行人們都沒提醒他——誰都知道他一向有些不著調,萬一今天就是想別出心裁呢?

楊一清到了皇宮後,發現筵講還未結束。又先去了內閣的值房,想弄清楚今天到底要商討什麼議題,省得到時候抓瞎。

可一到值房發現還挺熱鬧的,馬文升、劉大夏等一眾重臣也都在。三位內閣大學士哀聲嘆氣的,跟菜市場的大媽沒啥兩樣兒。

“金陵那邊又來奏疏了,說今年雨水不同往年,江堤又年久失修,怕是會沖垮了堤壩,水淹金陵啊......”劉健拿著幾份奏疏,憂心忡忡地說道。

金陵就是南京,明朝實行兩京制,金陵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可修葺堤壩是個不小的工程,即便何瑾發明了水泥,那也需要大筆的銀錢。

謝遷也耐不住了,道:“金陵的事兒還說不準呢,可去年雲南大水那災,今年還沒妥善解決呢。”

災後重建從來不是一件易事,除非像何瑾在磁州救災那樣,以工代賑,找到一條新的財路,否則就只能用大筆銀錢砸下去。

並且雲南一地少數民族眾多,若是動用強硬手段,那裡殺官造反可是家常便飯。

然後這裡劉大夏也開口了,道:“說起動亂......唉!瓊州那地方恐怕又有一番劫難,原瓊州知府張桓貪財私斂,魚肉百姓。得到彈劾後,朝廷火速徹查,可想不到繼任過去的餘浚,竟然殘虐更甚。”

“據說黎族人民已不堪忍受,已揭竿而起。如今雖尚未成氣候,可戰報裡卻言響應者人數越來越多,已將近萬餘人。屆時大軍平叛,一應糧草器具、輜重兵刃花下去,也不是個小數目。”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的都是有關大明王朝的煩心事兒。

可說著說著,他們忽然不約而同,就將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楊一清:老楊,我們這裡都有壞事兒,你那裡好像挺順利哈?

而且,你可是商部的尚書,幹的就是摟錢的買賣。要不咱先提前商議一番,你弄點錢來先把我們的事兒解決一下?

看著眾人都冒起了綠光的眼睛,楊一清忽然就一哆嗦,趕緊開口道:“邊關的貿易,要優先供給軍制改革的,這可是陛下親口定下的國策!”

這話一出口,對這些大佬兒來說,當然是......一點屁用都沒有。

都是千年的狐狸,還玩兒什麼聊齋啊?

誰不清楚事情是可以變通的,而且這些錢我們又不是貪汙了,也是用於給大明王朝解燃眉之急,老楊你怎麼就那麼死心眼兒?

幸好就在眾人吵吵嚷嚷的時候,丘聚過來了,告訴眾人筵講完畢,弘治皇帝要同他們商議國事。

但楊一清這裡半分都沒鬆口氣,因為知道就算到了暖閣,情況也不會有一絲好轉,反而只會更糟。

果然,今日討論的議題就是剛才他們談論的國事。且眾人各抒己見後,反而還因在值房有了預熱,更加默契地將矛頭指向了楊一清。

又是一番唇槍舌劍,哭窮無奈後,逼得弘治皇帝也不由看向了楊一清,問道:“楊卿,此事你看?......”

楊一清不由苦笑了一聲,道:“陛下,實不相瞞,這些朝中大事老臣近幾日也同何潤德那小子談過。聽了他的見解後,老臣覺得還十分有理,便私下整理了一番。”

說著,就將一封摺子交了上去。

弘治皇帝開啟後,慢慢審讀了起來,發現何瑾對於修葺南京堤壩,提出了‘不能外行指揮內行’的觀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對於瓊州黎族的叛亂,提出了‘改土歸流’的懷柔手段。

至於雲南大水後的救災,那小子更是有心得,道出了最好疏浚那裡的河道,將滇銅作為當地經濟支柱的法子。

弘治皇帝越看越心驚,經歷通商互市一事後,他知道何瑾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才。可卻沒想到這小子當真胸中萬千錦繡,有治國理陰陽的本事兒,觀點犀利而縝密......

當下,他便讓丘聚將摺子傳閱下去,令眾人都審閱一遍。

這些治國多年的老臣們看罷,也不由心生驚歎。沒料到何瑾雖年紀輕輕,非但想法同他們不謀而合,還屢屢有出乎意料的思路,仔細想想,還又那麼合乎情理、妙不可言。

當下,以何瑾的想法為藍本,這些大臣們又補充了些觀點。很快,商討的國事便一一有了定論和方案。

可也就是這個時候,楊一清的臉色就更苦了,怏怏道:“陛下,諸位同僚,不知你們發現了沒有,何潤德的法子雖好,可有最重要的一環,恰恰是我們所欠缺的。”

“是什麼?”

弘治皇帝又粗略審閱了一遍,沒感覺裡面有什麼不妥的。並且還感覺,有了這小子的獨到觀點後,廷議效率都提高了很多。

楊一清就欲哭無淚,沉痛地開口道出了兩個字:“沒錢。”

不錯,何瑾的法子的確很好,但萬事都有前提,尤其想盡善盡美幹成一件事兒,都......需要錢。

可大明朝的國庫早在去年,因為跟塞外異族幹仗,非但空得底兒掉,反而還欠了一屁股債。要不是後來通商互市補上了窟窿,大明經濟恐怕都要動盪了。

眾人一想到這個,都默默不語了。

就連權力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也只能苦笑了一聲:“開啟大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連朕這個皇帝要治理國家,沒錢也是萬萬不行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