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呼嘯而過,

此前還遠在天邊的烏雲,此時已移到了高唐城的上空,

高唐城外,千乘雷動,萬騎雲屯,旌旗蔽日,鼓角喧天,豎立起的戈矛便彷彿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林木;連在一起的鎧甲就好像壓城欲摧的黑雲。

火炮、強弩、投石車,盤踞軍中,如同蹲踞的怪獸,分別指向敵人的陣營。雙方的陣營的士卒超過十餘萬,列成方陣,在開戰前的此刻,個個提點精神,

這一戰的輸贏,無疑決定著今後河北的局勢歸屬。

面對率先衝鋒而來的三萬張、孫聯軍精銳,齊州軍那邊卻顯得異常的平靜、穩重,有條不紊的聞軍令行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兩千鐵甲士卒,組成了二十個彼此相接的百人方陣,形如弧形,每一個方陣都是橫排十人,縱列十人,俱皆披掛重鎧,手執長槍,聽從鼓聲,向前推進。

鼓點一響,向前一步;鼓點兩響,向前兩步。依此類推,直到鼓聲暫停,角聲響起,人皆立定,高舉長槍。

隨後,角聲停,重鼓響。

重鼓一響,長槍刺出;重鼓兩響,長槍再劈。又依此類推,直到重鼓暫停,響鼓起。響鼓起,軍旗連飆,陣型散開,各自為戰。

——這三種響聲都是有講究的。

即所謂“鼓之則進,重鼓則擊。金之則止,重金則退”。

鼓聲最先響的時候,是列陣迎敵,“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趨鼓也”。

而當重鼓響起的時候,便是結陣阻敵,“一鼓一擊而左,一鼓一擊而右”。

而又當響鼓起、軍旗飆時,則便是只有一種情況,即敵人已經衝入陣中,已無法憑藉陣型對抗,所以要散開各自為戰。

但這個“散開”,並不是說就這麼“星散”了,而只是五個方陣散開,每個方陣裡邊的一百名士卒還是聚集在一起的。

並且,隨著戰事的發展,鼓聲、角聲很可能還會繼續響。再響的時候,就是“散而復聚”。

每個方陣都有一個代表本隊的鼓聲,也許是不同的音調,也許是不同的節奏,

當這種特定的鼓聲響起時,被命令到的各隊便需要向主將指定的方陣聚攏,重新集結在一處,從而或者防禦,或者是阻擊,或者是進攻。

防禦是固守;阻擊是阻止敵人的前進;而進攻,便往往是用區域性優勢的兵力殲滅敵人區域性劣勢的兵力。

鼓角、旗幟,在戰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傳達簡單的命令,比如全軍進攻,抑或全軍撤退;

另一方面,也可以傳達較為複雜的命令,就像是陣型的調動等等。那麼,如果命令太過複雜,會不會出現部屬們聽不懂的情況呢?

這個在通常情況下是不會的,因為從軍入伍,無論是將校還是普通的士卒,首先一件事就是“識旗幟,辨金鼓”。

“旗幟”,就是主將指揮戰鬥的手;“金鼓”,就是主將指揮戰鬥的聲音。

不管是哪一支軍隊,對此的要求都極其嚴格,

“鼓失次者有誅,喧譁者有誅,不聽金、鼓、鈴、旗者有誅”。

只要出現違反、不從,就是斬首。

鐵甲營乃精銳中的精銳,在這一個方面上更不會犯錯。

兩千鐵甲長槍兵結陣畢,皆執長槍,聞鼓聲而前。

前頭的千餘步卒聽到鼓聲,紛紛散開,讓出了一條通道。

不過他們雖然散開,卻並沒有就走,而是繼續圍在周圍,再聽號令。火銃、弓弩手亦隨在鐵甲營後,按照鼓聲向前。

兩千鐵甲長槍兵出列到最前後,全都席地坐下,給後邊的弓箭手、火銃兵讓出了射擊視線。

此時張、孫聯軍的三萬來襲部隊,業已殺到了附近。

弓箭手張弓搭箭,火銃兵舉起了火銃。

數萬人的衝鋒,地面都會發生輕微的震動,馬蹄聲如雷轟鳴,喊殺聲衝破雲霄。

面對此等威勢,若是一般的士兵,只怕早就嚇得屁滾尿流了,但齊州軍卻巍然不動。

火銃射程稍遠,當敵軍前鋒來到一百五十步左右時,隨之主將凌振的一聲令下,火銃兵便齊齊的扣動的機括。

“砰砰砰!”

一陣硝煙升起,衝在最前頭的敵軍便應聲倒下了一大片,如冰雹打菜葉一般。

李慶現在能派得上戰場的火銃兵,總共有三千人,分成三列佈陣,

第一列的士兵打完後,立即蹲下填裝彈藥,由第二列的士兵接著發射,射完後也立即蹲下填裝,由第三列的士兵發射火銃。

等到第三列的士兵發射完畢時,第一列的士兵已填裝完了彈藥,起身接著發射,如此循環往復。

這便是所謂的“三段射”了,

這火器李慶與凌振一起琢磨了許久,終於是在去年攻打慕容彥達的時候第一派上了用場,

前一陣子的攻打元城之戰,火器亦有使用。

不過這些都只是小打小鬧,並未顯露全部威力,現在才是這支火銃兵第一次在兩軍陣前發揮大用的時候。

由於敵軍是結陣衝鋒而來的,故而幾乎每一槍打出,都能打中敵人,

只眨眼之間,敵軍便倒下了一二千人,即便是身穿盔甲的將領,被火銃打中後也同樣是血氣翻湧,倒地不起。

這一變故,直接讓衝鋒的敵軍氣勢瞬間為之一滯。

而且許多人根本不知己方的士兵到底是被什麼殺死的,心裡產生了極大的恐慌。

若不是數萬人的衝鋒,由不得走在前邊的人停下,說不定早就有人轉身逃竄了!

被逼無奈之下,前邊的士兵就算再如何膽寒,也只能是硬著頭皮繼續衝鋒著,

當敵軍衝到百步以內的時候,數千弓弩手也紛紛發射著箭矢,

密集的箭矢仰射升空攻,劃出一個優美的弧度,然後如雨滴一般傾斜而下,頓時也對衝鋒而來的敵軍,同樣是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不過弓箭手每發射出一支弓箭,都要耗費不少的體力,而火銃兵卻只需填裝、扣動機括就行,相對要省力太多。

故而弓箭手雖然比火銃兵人數更多,但對敵軍所造成的殺傷卻是遠遠不如。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