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太平鎮不太平

李慶很快就從弄明白了攻破東阿縣的那夥賊徒是誰,

他們正是先前霸佔了太平鎮、界首鎮的兩地那夥人,賊首名為杜九,原是當地富戶,受青苗夏稅逼壓,殺了稅吏造反。

這杜九雖是老早就殺稅吏造反了,並且佔了兩鎮之地,但之後卻老實得很,基本沒再鬧出什麼動靜來。

而且此人也有些手段,還花了重金派人去兗州衙門內四處賄賂,故而兗州衙門至今未發一兵一卒前去征討過。

誰能想到,這個看起來一副只想做個兩鎮土霸王的杜九,今天竟會突然出兵,攻破了商貿繁盛的東阿縣

而且杜九這幫人在東阿縣內一番劫掠後,立即搬著大量的錢財返回,絲毫沒有戀棧不去。

李慶看了這情報後,冷笑道“這人倒是有點頭腦的。”

太平鎮是兗州的地盤,界首鎮則是他們東平府所管轄,

但界首鎮其實離東平府最近的城池平陰縣還遠得很,某些時候都是歸兗州管的,

這杜九一邊交好兗州的官府,使得己方沒了後顧之憂,卻大老遠的來突襲東阿縣,不失為聰明之舉。

若是他胡亂的四處出擊,一下得罪了兗州、東平府兩地,僅憑他兩鎮的實力,遲早也是個死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報外頭來了個白胡子老書生,說是太平鎮杜九派來的使者,有事求見知寨。”

一個士兵走了進來稟報道。

李慶聽後,大為詫異,吩咐道“將人帶進來。”

他接著向眾人笑道“各位覺得此人來咱新平寨的目的是什麼”

蕭讓道“依小生看,無非是見我們新平寨兵強馬壯,想來交好罷了。”

蔣敬、金大堅等人也是做此猜測。

正說話時,一個老者便拄杖走了進來,連忙向主位上的李慶行禮道

“鄉野老叟王鶴拜見李知寨。”

李慶漠然的擺了擺手,也懶得與他周旋,直言問道

“杜九那廝派你來這裡做什麼”

王鶴讓後面跟著的人抬了兩個大箱子進來,開啟後竟是滿滿的黃金。

“我家主公十分佩服李知寨的為人,特送來黃金八百兩,望兩家永結和睦”

他這目的,果然與蕭讓他們之前猜測的差不多。

李慶聽後冷然問道

“杜九不知他今天在東阿縣內,攻破了我家的商鋪,殺了我家的夥計和管事”

王鶴聽後,頓時臉色一滯,

別看他垂垂老矣,其貌不揚,但實則是杜九的謀士,最近和平鎮的一連串動作,都是他替杜九謀劃的。

東平府不足為慮,唯獨新平寨極是不好惹,必須予以交好,

今天他們匆匆至東阿縣走了一遭,便劫掠了七八萬兩銀子,隨行的牛車、江州車都裝不下了才作罷,

只需從中拿出個零頭來這新平寨,送給李慶,想來便能讓雙方關係趨好。

畢竟,新平寨與太平鎮離遠得很,雙方此前又沒任何衝突,看在銀子的份上,李慶實在犯不著與他們作對。

然而,真是百密一疏,王鶴與杜九根本就沒想過,這次行動會誤殺到李慶在東阿縣內的人

“這這真是我們疏忽了,回去之後,我家主公必有賠償,還望李知寨不要因為這種誤會,而讓我們兩家交惡。”

李慶哼了一聲,

“銀子留下,箱子抬走,這黃金本就是我店鋪裡的,回去告訴杜九,讓他洗乾淨脖子等著,我遲早會取他項上人頭,為東阿縣死去的百姓報仇”

“李知寨,老朽觀你也是個有大野心的人,如今卻為了個人私怨,而徒讓兩家結仇,這實在不是智者所為”

王鶴話還沒說完,李慶便將手一擺,兩個甲士齊步上前,把他架了出去。

臨離開時,王鶴還在那兀自大聲喊道

“我家主公麾下有精兵五千,錢糧無數,你如此意氣用事,一定會後悔的”

聲音漸遠時,李慶讓人拿來了坤輿地圖,

“各位如何看這太平、界首兩鎮”

蔣敬看了一會後率先開口道

“若要去攻打他們,有兩個難處,

其一,路途較遠,且界首鎮位置偏僻,方圓數十裡內再無別的城鎮,補給較為困難,

其二,太平鎮乃兗州轄土,我們若越境去攻,實乃官場大忌。”

蔣敬提出的這兩點,確實是最為要緊的地方,

他雖不擅長謀略算計,但對這種擺在明處的分析,卻是往往能一針見血的指出事情的關鍵。

李慶沉吟了半響,說道

“東阿縣乃咱東平府轄境內最為重要的城池之一,離府城也不遠,比中都縣可要緊太多了,

我估計咱那知府陳文昭定不會對此坐視不理”

陳文昭若想對付杜九,肯定又只能來讓李慶出兵,到時李慶便可以讓他行文兗州,允許新平寨越境剿匪。

至於路途遙遠導致的後勤問題,也好解決,只需多帶些民夫雜役,一路運送糧食了是了,只需速戰速決,問題應該不大。

事情果然如李慶所料那樣,只過了半天不到,他那“老朋友”周押司又來到了新平寨,帶來知府請求他出兵收復界首鎮的命令。

李慶雖已打定主意要出兵,但卻假裝滿臉的為難,非得從陳文昭那裡要足好處再出兵。

“我軍剛結束了中都縣的戰事不久,尚未休整過來”

周押司聽後,心裡一陣嘀咕,

“中都縣一役,你新平寨死傷不足五十人,卻白得許多不義之財,需要如何休整”

當然了,這些話語周押司自是不會說出口來的,他只是說道

“若收復了界首鎮,府尊承諾能免你新平寨兩成秋糧稅收。”

看來陳文昭現在已是深刻的瞭解到了,李慶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要想說動他出兵,非得有大利不可,

但府衙財政吃緊,陳文昭根本拿不出太多銀子來,所以也只有降稅這一個辦法了

“兩成秋糧稅收能值多少銀子至少六成”

李慶討價還價道,他十分肯定,兩成肯定不會是上限。

周押司滿臉無奈的道“最多四成,若一半都沒有,成和體統”

“成交”

李慶“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