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今天的朝會是遷都幽州之後的第一次朝會。幽州牧所實行的變法改革極為新穎,但是,卻不影響朕和諸位愛卿為興復漢室的熱情。相信在諸位愛卿的努力之下,朕的江山定然能夠超越先祖,諸位愛卿也都能夠配享太廟,受萬世尊崇之榮耀!”

“臣等定當不會辜負陛下期望!”

或許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會議,劉協的發言顯得很是簡短,三言兩語就結束了,一番話也很是空淡,沒有實際內容。

不過,畢竟是第一次,自然就不要太過講究了。

“陛下,接下來由臣來主持今日的會議。”

徐庶向劉協示意一番,而後整了整衣袖,站起身,手中拿著一冊帛紙,清朗的聲音響徹全場,說道:“今日的會議主要有四個主題,第一,國號變更;第二,官職改革;第三,兵制改革,第四,地域變更。”

徐庶話音落下,全場寂靜,落針可聞。

當然,不是因為徐庶說的太深奧大家聽不懂。相反,正是因為徐庶說的太過簡單、清晰、明了,大家都被徐庶說的內容給震住了。可以說徐庶的這番話,將會引發多麼劇烈的山崩海嘯。

只不過,相對於天子和百官的震驚,幽州一方的眾人就沒有多少表情了。

“敢問幽州牧,國號變更是何意?”

楊彪不用看劉協的表情,也能夠猜到劉協的臉色是怎樣的。國號的變更可謂是翻天覆地的大事,而幽州上下竟然猶如兒戲一般,如此平淡的提出來,好似不過是一件小事。變更國號,基本上相當於改朝換代了,難道袁常這是打算把謀朝篡位擺在明面上,一點遮羞布都不打算掩蓋了?

“正如字面上的意思,接下來會有徐從事為大家講解,楊太尉靜靜的聽著便是,無需著急。”

袁常平淡的話語,差點沒讓楊彪一口老血噴出。

變更國號這樣的大事,為何幽州上下能夠如此淡然以對?楊彪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沒有絲毫的波瀾,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是何等的大事?不過,袁常既然說了徐庶會解釋,想來有他的理由。如今朝廷積弱,一點話語權都沒有。若是朝廷強盛之時,誰敢在皇帝面前說這樣的話,怕是當場就被拖出菜市斬首了。

“因為高祖建立漢朝之前曾為漢王,故而立朝之後國號為漢。然則,漢之國號卻是太過狹隘,無法得到中原以外的異族臣民認可。故而,異族在臣服中原之後,不用多久便會再次反叛脫離中原,因為他們無法從漢之朝廷得到歸屬感。如今,前人付出無數性命攻下的西域都護府、南越、交州等地基本已經脫離了中原,自成一國,究其根本,就是因為漢之國號無法得到他們的忠心擁護。故而,經過幽州牧的苦思之後,便決定改國號為華,華國。何謂華?乃是中華大地,但凡是中華大地之下的百姓,皆是我華國子民。一旦異族臣民認可了華國子民的身份,有了歸屬感,他們又豈會再次反叛?屆時,放眼四野八荒皆是我華國之地,人人引以為豪,可見國號之於百姓的重要性。”

徐庶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義正言辭,讓人根本沒有絲毫反駁的餘地。當然,之所以無法反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實力,若非幽州的實力擺在這,誰會聽徐庶的話,分分鐘也會有一堆的侍衛衝上來把他拖下去剁了。

“這…”

楊彪也是無法反駁,當然,楊彪並非是因為懼怕‘惡勢力’,而是因為徐庶說的確實在理。

漢朝國號的使用就是因為劉邦當過漢王的原因,原本劉邦的漢王是一個屈辱的經歷。但是,在劉邦麾下的努力下,這個屈辱的經歷卻成了立國的根基,於是劉邦二話不說就用了漢的國號,說這國號有多大的意義,顯然是沒什麼說法的。而改用華國的國號,似乎,有著不錯的寓意。

當然,這話楊彪不會說出來。

“荒唐!”

楊彪三個三公級大佬不發話,董承卻是站了起來,大聲反駁道:“若是更改了國號,這天下還是陛下的天下嘛?幽州牧,你這是置陛下於何地?”

“衛將軍莫不是有異心,換個國號這天下怎麼就不是陛下的了?難道說衛將軍打算謀朝篡位?”

“你…”

董承指著袁常,一臉的怒火,沒想到袁常這廝竟然睜著眼睛說瞎話,在場的誰看不出來有異心的自是袁常,他竟然有臉說別人,實在是太可恨了。不過,袁常說的也沒錯,只是換個國號而已,天下還是劉氏的天下,似乎沒什麼區別。

“陛下,不知以為如何?”

袁常不再搭理董承,而是將目光看向劉協。當然,劉協是否同意其實都不重要,說直白點袁常其實就是通知劉協一聲,無論他是否同意,最終都還是會按照這個方案執行下去。只不過詢問劉協一聲,是給他一點臉面,至少讓他覺得國號的變更是經過他的同意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協沒有當即就同意,而是看向楊彪,問道:“不知太尉、司徒和司空三位愛情以為如何?”

詢問楊彪三人的看法,其實就是楊彪的看法。楊彪可以說是如今朝堂上碩果僅存的老臣子了,老成持重,且德高望重。若是楊彪支援,劉協也就沒什麼好反對的了;若是楊彪反對,以楊彪的威望,相信在場的百官多數都會支援楊彪的意見。而且,楊彪若是反對了,怎麼說是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袁常應該不會太過分。

只不過,劉協卻是想岔了,任何阻擋新法改革的人,袁常都不會給面子,即便是楊彪又能如何。

劉協看不出來,不代表楊彪看不出來。他在官場多年,不說能力有多強,這眼光卻是不會差,他已經看出來袁常的想法是極為堅定,沒有人能夠改變。除非,你有絕對的實力將袁常鎮壓,否則,只能逆來順受。當然,楊彪不會表示自己無法改變袁常的想法,思索了片刻後才開口。

“陛下,老臣以為幽州牧所說也不無道理。”

楊彪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劉協、董承等幾個不想變更國號的人心涼了一截,不管他們想法如何,楊彪繼續說道:“以往,交州、南越、羌人、西域等國多次歸順我中原,而後又再次叛變,如此反覆無常,卻始終未能得以解決。今日聽了幽州牧的一番話,老臣這才算是明白原來並非他們喜歡反叛,而是因為他們無法得到歸屬感。就如同天下百姓講究落葉歸根一般,沒有寄託的漢朝,如何能夠讓他們持久的臣服?所以,老臣以為,幽州牧所言的變更國號卻是可行之事。”

“微臣以為太尉所言甚是!”

“臣附議!”

司徒趙溫和司空張喜兩個人跟個應聲蟲一樣,楊彪的意見才表達出來,他們就立馬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顯然,如今朝堂的局勢很混亂,也很詭異。趙溫和張喜二人不希望捲入這個漩渦之中,只能跟隨楊彪的腳步。皇帝作為天下名義的老大,卻沒有實際的權利;而袁常身為幽州牧,把持著天子和朝堂,但是,卻又不像董卓、李傕和郭汜他們那樣完全無視天子的存在,還會給予一定的尊重。袁常的做法也很明顯了,天子若是老實,跟隨幽州牧的腳步,那麼,天子就不會受到傷害;若是天子不老實,要跟幽州牧硬槓,相信幽州牧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而天子好歹有一點臉面,他們這些臣子,顯然就不具有了。若是敢反抗袁常,相信袁常不會手軟。

當然,也不是說百官都是軟骨頭,貪生怕死之徒。而是死也要死的有價值,有意義。若是袁常有任何不臣的做法,相信會有不少抱著必死決心的大臣站出來。但是,如今袁常的新法改革是打著為天下更好的名義去執行,若是他們跳出來反對,天子可能沒什麼事,而他們說不得就會被當成雞一樣給殺了。而且,他們說不定還會被汙衊為亂賊,遺臭萬年,這一點,他們絕對相信袁常能夠做到。

劉協用力的呼吸了一口氣,淡淡道:“既然太尉等諸位愛卿認為幽州牧的提議可行,那便按照幽州牧的提議去執行。自今日起我大漢改國號為華國,即刻擬旨,詔告天下!”

劉協覺得自己有些可悲,得到傳國玉璽之後的第一次使用竟然是因為改變國號的原因,若是列祖列宗泉下有知,怕是不會瞑目。但是,劉協無力反抗,也只能默默忍受,至少要留著性命,他日還有撥亂反正之日。若是他性命都沒了,怕是袁常會隨便從宗室之中找一個來坐這個位置。劉協至少還相信自己有興復漢室的信念,換個人他便不敢肯定。所以,他只能隱忍。

“陛下英明!”

不管這個決定是否是劉協願意的,如今,既然已經成了事實,百官們自然只有認可了,少不了一番稱讚。

第一個主題完成,接下來便是第二個主題。

徐庶再次站起來,說道:“陛下,接下來的第二個主題是關於官職的改革。自高祖建立朝廷以來,沿用的乃是前秦時的三公九卿制。相較於春秋戰國時期,三公九卿制自是分工明確,執行效率良好。然則,時代在變遷,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現如今三公九卿制度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應當作出變更。”

在隋唐以前,三公還是具有極高的權利,而在隋唐之後,三公基本上就是榮譽,只有頭銜,而沒有權利。既然是要改革三公九卿,那麼,在場的百官的利益無疑是被觸動了。

不過,雖然楊彪也不是貪戀權位之人,涉及到自身的問題,他還是問道:“徐從事,不知如何一個改革法?”

這個問題,不僅是楊彪關心,在場的百官怕是沒有一個不關心的。

“太尉且稍等!”

徐庶安撫了一句,隨後令幽州的工作人員搬來一堆的紙帛,每個官員人手一份,上面詳細的寫著新的官職以及基本的內容。

“這…”

看著紙帛上的的內容,百官們俱都是面面相覷,一臉的錯愕表情。官職改革之後,部門多達一百多個,而且都是他們聞所未聞的名稱。當然,看過新官職的介紹,他們也大致知道有什麼職能。只不過,這樣的變革是否太大了,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

原本的朝廷,只有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加上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九卿這十幾個人是站在權利的巔峰。然而,經過這樣的改革,不論職位的重要與否,地位相等的官員就有一百多人。當然,對於三公、九卿這些人來說,這樣的變化自然不是他們所希望的。原本他們的地位是最出眾的,除了寥寥的幾個人能夠與他們相當,其他人只能仰望。然而,經過這樣的改革,原本他們的下屬,或許會跟他們同等的地位,這樣的改變他們怎麼能接受?

楊彪這次直接看向袁常,問道:“幽州牧,官職如此巨大的改變,是否會不利於朝堂的運轉?”

“太尉放心!”

袁常淡定的安慰了一句,說道:“官職的改革,只會讓朝堂的運轉更加順利,更加有效。新的官職將每一項只能落實到個人,明確他們該做的事情,不會讓百姓不知如何辦事。所以,一旦有出錯,便能直接找到負責之人,可以說,新的官職可以讓百姓對朝廷有著更好的評價。新的官職已經在吉林省,也就是前高句麗之地試行過了,得到百姓的好評,太尉完全可以放心。”

“既然幽州牧已經試行過了,吾便不再多言了!”

原本這麼大的變動楊彪是想讓袁常緩緩圖之,不要操之過急。卻是沒想到已經用吉林省作為試驗地進行過了,那他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不過,這一次趙溫和張喜二人便沒有跟隨楊彪的態度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